黑松常见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及科学有效防治技术应用
作者: 蒋瑞锋黑松为常绿乔木,幼树的树皮呈现为暗灰色,老树则为灰黑色,该树因颜色而得名。黑松具有十分强健的树性,耐旱、耐寒、耐热、耐贫瘠,虽然生长速度比较缓慢,但寿命却很长。黑松的叶可以入药,树干可以作为建筑用材,也可提取树脂,在山东地区常被用作造林树种。为使黑松能够健康生长,应当做好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样才能将病虫害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一、黑松常见病害种类及防治技术措施
1、枝枯病
(1)发生规律
枝枯病是黑松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的病原菌为铁锈薄盘菌,松龄在2年以上、10年以下的黑松枝干是该病危害的主要对象。染病的黑松会表现出以下症状:枯叶、枯梢、顶芽枯死、软枝、根腐、发育不良等。若是小枝或是侧枝发病,则针叶会由绿转黄,最终变为红褐色,此时的枝干会因为严重失水导致表皮收缩起皱,针叶大量脱落,小枝会逐渐干枯死亡。如果发病的部位是黑松主干,初期会出现流脂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流脂会持续加剧,病皮部位呈现出干缩下陷的状况。铁锈薄盘菌一般是在秋季侵染黑松,菌丝会潜藏于树皮内越冬,翌年4月病枝下会生出子囊盘,子囊孢子会在7-8月的雨后放散,孢子会从黑松表面的伤口处侵入到皮层组织中,形成危害。
(2) 防治措施
①为防止枝枯病的发生,要做好黑松的抚育管理工作,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具体的施肥方法如下:在距离黑松树干1m的位置处挖深度15cm左右的穴,向穴内施入5kg的粪汤或是2.5kg的发酵鸡粪。为避免水土流失,可在黑松的下坡面挖设鱼鳞坑。②为防止病菌传播扩散,应当及时将病枯枝剪除、并将染病重树伐除,地面上干枯枝、病叶、杂草等要及时清除。林地内的黑松若是生长密度过大,则应采取疏伐的方式降低密度,改善透光和通风条件,以增强树势,降低枯枝病的发生几率。③为切断枯枝病的侵染途径,应当做好松毛虫、松梢螟、松干蚧等害虫的防治,以减轻虫害对黑松枝干叶的危害,从而减少树身的伤口。④化学药剂在枝枯病的防治中效果最为显著,应在适宜的时间段,选取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防治,以提高枝枯病的防治效果。在每年的3-4月、7-8月,选用浓度为4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是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400倍液、浓度为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喷施的方式给药,每隔2周左右用药1次,连续2-3次可以达到治疗效果。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枯枝病时,为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应各种药剂轮换使用,并控制好浓度和剂量,以免产生药害。
2、松材线虫病
(1)发生规律
松材线虫病又被称为萎蔫病,黑松是该病侵染的主要对象之一。与一般的病害相比,该病的发生条件较为复杂,发生与流行要有染病的寄生植物、病原、发病环境等,昆虫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松材线虫病的黑松,针叶会因为失水,颜色从绿变褐,当黑松枯萎死亡时,针叶会变为红黄色。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染病的初期阶段,黑松的外观并无任何异常现象,树脂的分泌会大幅度减少,甚至停止分泌树脂,蒸腾作用急剧下降;针叶的颜色开始逐渐发生改变,树脂停止分泌,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有天牛或是甲虫侵害及产卵的痕迹;针叶大量变为黄褐色,并呈现出萎蔫的现象,有明显的甲虫蛀屑痕迹;所有的针叶全部转变为黄褐色,染病的黑松干枯死亡,树体上的针叶不脱落,并栖居多种害虫。松墨天牛是该病害的主要传播途径,由此增大了防治难度。过于单一的树种和极端的气候,是引起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原因。
(2) 防治措施
①加大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力度,通过监测把握该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动态,发现传染源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为避免病害扩散,应编制合理可行的预防方案,采取预测的方法,确定出病害可能扩散到的区域,做好提前预防,以降低病害对黑松的影响。除此之外,要加强检疫,避免病原入侵或扩散。检疫过程中,将重点放在黑松外观的检查上,发现疑似染病的黑松,要采样送检,确认为松材线虫病后,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避免病害扩散。②为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展,应当将染病黑松中的媒介昆虫及松材线虫清除干净,并将感染松材线虫病枯死的黑松及时伐除,可将伐倒的黑松进行切片、粉碎后集中烧毁。③媒介昆虫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从根本上防止该病害的发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消灭媒介昆虫,如无人机飞防、地面喷雾、黑光灯和性激素诱捕,以此来阻止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对黑松进行树干注射,可以选取甲维盐或是阿维菌素等药剂,以提高保护效果。④利用能够杀灭松材线虫的微生物进行防治,如放线菌、细菌、真菌等,其中放线菌是松材线虫病防治中较为常用的微生物,它是一群革兰氏阳性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非常广泛,通常是以菌丝或是孢子的状态存在于土、水、气中,及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较多,放线菌具有抑菌作用,能分解松材线虫体内的蛋白质,从而减弱致病性。
二、黑松常见虫害及防治技术措施
1、松墨天牛
(1)发生规律
松墨天牛的幼虫会对树势衰弱的黑松木质部进行危害,由于输导组织遭到破坏,容易引起黑松水分和营养缺失,进而造成枯萎、死亡的情况。松墨天牛的成虫会啃食黑松的嫩枝,以此来补充自身所需的营养,在这一过程中,松墨天牛体内携带的松材线虫会侵入到黑松中,使伤口感染,造成树势衰弱,若是防治不及时,则可能导致黑松大面积死亡。松墨天牛会以老熟幼虫的形态在10月左右越冬,翌年3月幼虫开始危害。
(2) 防治措施
①松墨天牛具有趋光的特性,针对这一特性,可在成虫盛期,将黑光灯布设在黑松林内,诱捕天牛成虫,降低虫口基数。利用饵木诱杀天牛,可将衰弱、伐倒、枯死的黑松堆放到一起作为诱饵,并向树身输入诱惑剂,以此来诱惑天牛。饵木按照100m的间隔距离堆积,达到一定时间后,将饵木烧毁,灭杀其中的松墨天牛。入冬后,将衰弱、虫害的黑松以及林下的灌木与杂草全部清除干净。以林场内的地理条件为依托,采取人工的方式,开辟隔离带,将松墨天牛的食物补给切断,这样能够达到防止虫害扩散的目的。②松墨天牛的天敌比较多,常见的有花绒寄甲、肿腿蜂等,可以利用天敌防治该虫害。在天牛幼虫未化蛹前,选择风力小、气温适宜的晴天,以点株式的方法向黑松林内释放肿腿蜂。具体做法如下:在树干上斜插一根大头针,在其上套好蜂管,管口要略低于管底,以免雨水浸入,每一株黑松上放一支蜂管,放蜂量以每公顷100株左右为宜。除了以虫治虫的方法外,也可以选用生物制剂防治松墨天牛,如白僵菌等。若是条件允许,则可采取无人机飞防喷洒白僵菌,以提高防治效果。③在各种防治措施中,化学药剂的效果最佳,为此应选择适宜的药剂对松墨天牛进行防治。当松墨天牛进入繁殖盛期前,选用内吸型的杀虫剂,将之注入黑松根部的土壤中,防治效果比较好的杀虫剂有乙伴磷、丰索磷等,由此能够降低天牛的虫口基数,减轻危害。林场内的天牛危害加重时,可选用浓度为8%的绿色威雷200倍液,或是浓度为1%的噻虫啉微胶囊粉剂200倍液,以喷施的方式给药。上述药剂具有高效、低毒等特点,对环境的影响比较轻微,防治效果好。
2、松毛虫
(1)发生规律
松毛虫是一种分布范围非常广的昆虫,只要有针叶林,就会有松毛虫,其幼虫以松树的针叶为食。松毛虫是黑松最为常见虫害之一,其幼虫的体长在47-100mm左右,身上长有长毛,虫蛹为椭圆形,末端呈弯曲状,成虫为枯叶色。幼虫会在每年的3月上旬聚集于黑松之上,以群居的形式采食,2龄后会逐步扩散至全叶,若是幼虫发生得比较严重,则会将黑松的针叶啃食干净,7月中旬时会达到盛期,进入10月后,松毛虫准备越冬,此时危害程度有所减轻。
(2) 防治措施
①为避免松毛虫大规模发生,减轻虫害的影响程度,应当做好虫情的预测预报工作,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监测手段,提前掌握林场内松毛虫的情况,根据气候特点,将虫情预测与营林管理有机结合到一起,根据预测结果,制定合理可行的防治方案。②当林场内的松毛虫呈零星分布的状态时,可以通过人工捕杀的方法进行防治。针对松毛虫上下树越冬的特性,采取摘茧、搂树盘等方式,清除松毛虫,并在春季松毛虫上树危害前,将黑松距离地面1m处的树干用宽度在3-4cm左右的塑料膜缠绕起来,阻隔松毛虫上树,使之无法采食,由此可以达到防治的效果。③在松毛虫的防治中,可以采取生物制剂,如白僵菌,用药时应选择连雨天,温度低于24℃,或是利用无人机飞防、地面喷雾等方法,预防松毛虫的发生。对于松毛虫3-4龄的幼虫,苏云金杆菌的防治效果更佳,以无人机喷雾的方法给药,用量控制在40万-80万IU/667m2,施药时的气温应当保持在22-32℃之间,为提高药效,可加入适量的增效剂。除生物制剂外,也可利用天敌防治松毛虫。当松毛虫进入产卵盛期时,可向林场内分阶段释放赤眼蜂,每公顷的释放量控制在50万-150万头之间,具体可根据虫情预报合理确定。林场可在适当的位置处搭建巢箱,招引益鸟,利用益鸟捕食松毛虫,以降低虫口密度。④低龄的松毛虫幼虫对黑松的危害性较大,对此,可以选用灭幼脲或是杀蛉脲,以喷雾的方式给药,若是林场内的黑松受害比较严重,则可将灭幼脲与尿素联合使用,由此能杀灭不同龄期的松毛虫。在松毛虫发生的初期阶段,可选用适宜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等药剂。
3、松梢螟
(1)发生规律
松梢螟对于黑松的危害性比较严重,该虫害在山东省泗水县1年发生2代,大部分幼虫会潜藏于黑松的枯梢蛀道内越冬,少部分幼虫则会藏于枝干伤口树皮组织下越冬。翌年4月幼虫复苏,以蛀食的方式继续危害,部分幼虫会在树梢内向下蛀食至2年生枝内,还有一部分会爬出,对其它的新梢进行危害。老熟的幼虫通常会在5月中旬前后化蛹,羽化率约为90%左右。6月后,成虫会爬至针叶茎部进食,补充所需的营养,并伴有蜕皮的现象。成虫会将卵产于黑松的叶部或是叶梢的基部,每次的产卵量约为50粒。
(2) 防治措施
①林场内若是除黑松以外的树种过少时,则会增大松梢螟的发生几率。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营造混交林,增加林场内的树种种类,实践表明,针阔混交林在预防松梢螟方面的效果比较好。黑松种植的密度过大,会影响通风和透光,容易导致树势变弱,所以要控制好黑松的密度。同时,要将林场内长势差和枯萎死亡的林木及时清除,并在修剪整形时,确保切口平整,减少伤口的产生,以免松梢螟成虫在伤口处产卵。新造黑松林时要加强检疫,不得使用未经检疫的苗木造林,做好幼林抚育工作,科学施肥、合理灌溉,以增强幼苗的生长势头,减轻病虫害发生可能性。②松梢螟成虫具有趋光的特性,可对该特性加以利用,于成虫出现期,在林场内适宜的位置处布设黑光灯,以此来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基数,减轻危害。③松梢螟的天敌有赤眼蜂等,可在虫害高发期到来前,向林场内释放赤眼蜂,以消灭松梢螟的幼虫,达到以虫治虫的效果。④当林场内的松梢螟危害较为严重时,仅凭借物理和生物手段很难达到预期中的防治效果,此时应当选取适宜的化学药剂,对松梢螟进行有效防治。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有堵孔和飞防。其中堵孔防治是指在松梢螟危害的区域内,用毒泥堵口,要将所有的口全部堵住,避免遗漏;飞防则是利用无人机喷洒适宜的化学药剂,杀灭松梢螟。飞防开始前,要明确遭受虫害的范围,无人机针对受害范围喷洒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松梢螟幼虫孵化期是最佳的防治时期,可以选用1:500的苦参碱乳油,喷透树冠,每10天用药1次,持续2-3次,可以达到防治效果。
4、日本松干蚧
(1)发生规律
日本松干蚧属于外来入侵物种,是重点的检疫对象,已被归入到法定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之中。这种害虫的个体虽然比较小,但拥有非常强的繁殖能力,寄生部位比较分散,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以吸食树汁形成危害,黑松受害后,树势会变弱,发育不良,针叶从绿转黄,芽梢逐渐枯萎,树皮卷曲。在山东地区,日本松干蚧1年发生2代。
(2) 防治措施
①在林场内,采取更新、补植等措施,营造混交林,改变树种单一的状况,改善群落结构。做好抚育管理工作,通过间伐等方式,将林场内的衰弱木、虫害木等全部伐除,从而使林木的密度趋于合理化,以此来提高林分质量,增强黑松抵抗虫害的能力。按照黑松的林龄、生长状况,开展相应的抚育管理,采取有效的抚育措施,为黑松健康生长创造有利的环境,这样才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选出抗性强的乡土树种进行造林,借此来阻断日本松干蚧在林场内的传播,减轻对黑松的影响和危害。②对日本松干蚧的天敌昆虫加以保护和利用,如捕食螨、寄生蝇、红点唇瓢虫等,通过天敌消灭日本松干蚧的卵、若虫及成虫。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红点唇瓢虫对于日本松干蚧的捕食率最高能够达到78%-80%左右。③采用化学防治时,应当选用合适的用药方式,以此来提高防治效果。如果是黑松幼树,因其树身并不是很高,所以可通过喷雾的方式给药;树体高大的黑松,可以采用树身打孔注射的方式给药,或是以吊注、插瓶的方式给药。可以选用浓度为40%的啶虫毒死蜱乳油2000-3000倍液,以喷施的方式给药,杀灭虫卵,降低幼虫的孵化量。成虫危害期,可以选用浓度为5.7%的甲维盐乳油2000倍液和国光必治2000倍液,对树干进行喷施给药,也可选用浓度为50%的杀螟松300倍液,对树干和树枝喷施给药,连续用药2次,每次间隔7天。
综上所述,在影响黑松生长发育的各类因素中,病虫害的影响程度比较大,若是控制不好,则可能导致黑松死亡。因此,要分析黑松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病虫害加以防治,如此方可确保黑松健康生长。
(作者单位:27320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国有黄山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