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与农机选型的合理性

作者: 赵刘

农业机械化是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利用机械化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帮助农业产业实现降本增效的手段。农业机械化涵盖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化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机械化技术主要依靠机械设备进行作业,而不是依靠人力来完成生产。现代化农业是传统农业的变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实行农业机械化,能够从根本上解放劳动力,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玉米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农户经济效益的获取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全面推进,有效促进了其产量以及品质的提升,更有效促进了现代化农村地区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农户在玉米生产过程中投入全程机械化技术,并且选择更为系统的农机已经成为非常基础的工作内容。基于此,本文更是从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农机选型的未来发展方向、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特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农机选型,几个角度展开了分析,以期为农业长久与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一定层面上提高了我国各个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更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增强农业、农村、农民的社会影响力。相关的农业发展与管理部门在这一过程中更应该积极加强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有效应用,进而为之后玉米生产阶段全过程的机械化技术以及农机应用的合理性提供基础支撑。在全程机械化技术手段有效运用的农业活动中,农户自身玉米的生产效率与质量也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农机选型的未来发展方向

1、农机农艺协同发展

农业机械化设备与农艺的紧密协作,能够为农村地区机械化设备使用性能的充分体现提供基础支撑,更是为后期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优势的充分体现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基础支撑。为有效促进新时代背景下玉米机械化应用工作效能的提升,政府相关部门在未来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手段应用与农机选择工作中,还应该根据农户的种植情况、地区的实际特点等,选择实用性比较强的农机产品,优化各个阶段农业设备工作模式。通过对农户中机械化设备使用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农户在玉米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机械化技术手段在未来的农机与农艺协作过程中,能够提升玉米种植的集约化作业水平,为土地资源以及营养物质的充分利用都提供了相对完善的基础保障。

2、政府扶持

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土壤结构、水分供给等多种因素的实际变化情况,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对农机购置给予一定的补贴,提高农户在玉米机械化生产活动中购买设备的积极性,更是为农村地区农业种植效率的提升,缓解劳动力压力等提供了相对完善的基础支撑。更加全面且系统化的机械设备补贴政策能够有效调动农户购买农机设备的积极性,更是为之后相关政策内容的有效落实提供引导。政府部门在对农村地区玉米机械化种植工作的扶持活动当中,还应该根据玉米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展开更为细致的分析,这对于之后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农机选型的发展带来了更为直接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应该征集广大民众的意见,优化政府补贴政策内容,强化机械化设备应用效能。

3、农机培训指导

如果农村地区农户在玉米种植工作中,对于农机的使用以及养护管理能力不达标,就会导致在之后玉米生产以及全程机械化发展管理中出现不合理现象。为进一步强化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加强农户对农机设备专业知识的培养,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并且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这样能够为之后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农户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充分获取提供基础保障。与此同时,将农机培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互融合,将会进一步展现出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应用价值。

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

1、机械化整地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有效落实,对于农村地区玉米生产效益与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直接的带动作用。根据以往我国农村地区玉米生产全过程的具体情况,农户应该在各项工作开始之前加强对土壤条件的有效改善与升级,保证后续耕作过程中土壤的疏松,这对于玉米在之后生长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有着良好促进作用。在传统玉米种植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土壤的耕作方式不合理,也造成了玉米在生长阶段受风蚀、水蚀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玉米干旱等现象,影响了玉米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效率的提升。为有效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玉米生产工作的不合理因素,农户应该进一步加强机械化整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更为科学的保护耕作方法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结构中制约性因素出现的可能性。农业机械化设备联合耕作的有效应用,能够为深松、灭茬、起垄等整地操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撑。机械化整地工作在玉米种植开展以前,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更能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2、机械化播种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农户在播种阶段提高玉米种子的质量,并且将机械化设备与播种工作相互融合,这对于之后玉米种植产量的有效提升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在播种工作开始之前,农户应该加强对种子的科学处理,保证玉米种子在播种过程中破碎率在0.5%以下,这对于玉米后期出芽率、病虫害防治能力等的提升都有着非常直接且有效的促进作用。

农户在机械化设备的有效帮助下,能够为播种方式、播种深度、播种数量、播种时间的精准把控提供技术保障,更是改善了传统玉米种植模式中的不合理因素。机械化设备在玉米的播种过程中,能够确保土壤的紧实性,为种子的正常萌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机械化设备能够将玉米种子播种的深度控制在固定的位置,这样也就能够保证种子在土壤中可以获取更加充足的水分以及营养物质。根据以往玉米种植阶段的实际情况,以及种植区域土壤类型的差异选择玉米种植的深度,在白浆土环境下玉米种子的播种深度应该控制在3~4cm之间,风沙土需要控制在5~6cm。除此之外,根据种植区域土壤结构、气候特征等相关数据的实际情况,农户应该积极加强对玉米播种量、播种时间的详细控制,这对于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价值的提升,带来帮助与促进作用。

3、机械化杂草处理

在机械化设备的帮助下玉米播种工作的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种便捷的种植方式以及丰富营养物质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为杂草提供营养物质,使得土壤表面生长出了大量的杂草,这对于玉米的生长带来了影响。为有效降低这种制约性因素出现的可能性,农户在机械化设备的帮助下,需要在玉米播种工作完成之后,借助动力喷雾机、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等机械开展相应的杂草防除工作。尤其是在玉米种子播种完成之后幼苗生长出来以前,对种植地施用相应的除草剂,如果墒情不好则需要在机械除草前运用机械化设备浇水,提高玉米种子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充分获取。如果在去除杂草工作开始阶段,田间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杂草,农户则需要在机械化设备的帮助下平均每公顷使用15L的草铵膦,并且在玉米出苗3~5叶后期,向田间喷施33.6%苯吡唑草酮水悬浮剂、10%硝磺草酮悬浮剂,能够有效去除杂草。这对玉米生长阶段自身营养物质的充分获取有着非常直接的促进作用。

4、机械化中耕追肥

中耕追肥过程中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全面应用,是提高玉米生长效率与产量的主要手段之一。现阶段,中耕追肥主要就是根据田间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以及预期产量,更为科学地选择玉米的施肥方式与数量,这样也就能够保证玉米生长到拔节阶段,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有效供应,全程机械化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促进了中耕追肥的有效开展。机械化中耕追肥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一定的层面上能够改善种植区域内的土壤结构以及种植条件。尤其是在后期的田间管理过程中,应用机械化中耕施肥技术,加强对开沟、施肥、培土等相关工作内容的创新,这样也就能够有效避免玉米植株生长阶段不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5、机械化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阶段病虫害问题的出现对于玉米生长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的阻碍。在现阶段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设备技术应用中,农户可以借助现代化机械设备手段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控。到目前为止,农业机械化设备当中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自走式旱田作物喷杆喷雾机、多旋翼遥控植保机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设备。在玉米苗期病虫害预防与管理工作中,用户应该根据病虫害出现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加强农业机械化设备与农药种类和用量的有机结合,这样也就能够及时预防各种病虫害问题的发生与传播。在对灰飞虱害虫的防治工作中,农户应该在新型机械化设备的帮助下向田间喷施70%的吡虫啉、0.5%的藜芦碱可湿性粉剂等药物,这样也就能够有效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在玉米生长到中后期阶段时,农户还应该在机械化技术的帮助下,对大喇叭口期阶段的玉米喷施药物。自走式旱田玉米作物喷杆喷雾机、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等都是现阶段玉米种植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机械化设备,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生长效率与质量。

6、机械收获

当玉米生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农户需要根据外界的气候环境、土壤结构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玉米的生长情况,并且选择合适的时机收获玉米。在农业机械化进程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玉米收割过程中农户可以积极借助联合收割机提升玉米的收割效率。在玉米蜡熟末期展开机械化的收割工作,能够将玉米籽粒的损失率降到最低,进而提高了玉米机械化设备收割的产量和质量。

三、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农机选型

1、科学选择农机

为进一步保证农村地区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机械化技术手段应用的合理性,农户应该在种植工作开始之前选择更为合理且与种植地区土壤结构、气候特征相互匹配的机械设备,保证农机选型严格按照因地制宜、适应性强、技术先进、经济性、安全性与舒适性高的原则展开,这对于提高后续农村地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效率,起到了更为有效的促进作用。农村地区玉米种植的开展,需要农户在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帮助下选择更为适宜的技术手段,根据种植区域农业发展的实际特点,促进玉米种植管理的有效落实。在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选择过程中,农户应该根据新型农机应用的特点以及适用方向,选择更为系统的农机设备,这样也就能够有效减少农业机械化工作中出现设备运行故障的可能性,避免了维护费用支出过高等问题的发生,高质量农业机械设备的选择,也是玉米机械化种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农户在购买与选择农业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选择自身承受能力范围内的机械化设备,这样也就能够有效控制机械设备的应用、维修和保养的成本投入。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玉米种植作业的实际情况而言,玉米生产阶段农业机械化设备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购买价格、维护成本、损失情况等多种因素,这样能够为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提供基础保障。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设备的选择,需要针对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舒适性选择,进而保证后续农业机械化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

2、选择配套机具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农机选型工作的有效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玉米自身生长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为进一步落实玉米生产阶段农机选型工作,农户应该在配套机具的选择过程中,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选择更为适宜的配套机具。例如:在耕地过程中,农户可以将拖拉机与旋耕机相互结合,保证耕地作业的效率和质量,为之后玉米种植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了基础保障。另外,在秸秆还田的过程中,还应该将拖拉机与秸秆还田机相互结合,这样也就能够保证秸秆还田以后土壤表面平整,有利于玉米植株健康生长。在玉米施肥过程中,农户应该尽量选择双圆盘撒肥农业机具。玉米生产不同阶段对于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都有着不同的需求。由此可见,农户需要尽量选择与玉米生长相适应的农业机械设备及配套机具,进而有效提高玉米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完善技术指标

农业机械化设备的选择,需要农户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展开,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机械设备使用中,因为相关技术指标设定不合理而出现各种安全问题。通常情况下,农户在玉米生产阶段应该保证拖拉机的作业效率在1.7hm2/h以上,播种深度在5cm左右,播种行数为6行,平均用种量在26~30kg/hm2。在玉米的收获过程中,还应该保证秸秆收获的合理性,在机械化收割过程中有效确保玉米秸秆的长度在15~20cm。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加强对各个阶段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减少劳动力投入的同时,进一步为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是实现高效、高产、精准农业的主要措施。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农机选型过程中,农户更应该按照相关的选择标准,加强对农机、配套机具、技术指标的合理选择。通过结合现代化农业技术,不断改进机械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方法,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高效的解决方案,推动玉米机械化种植朝着更智能、更可靠的方向不断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