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实践总结及推广应用的关键手段
作者: 郝艳敏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成为河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在这一背景下变得至关重要。当前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有限性和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农作物的高产栽培已成为待解决的问题。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手段,将在河南地区的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1、选种技术
在选种技术应用中,需要考虑土壤的性质。河南省地区的土壤类型多样,从盐碱地到酸性土壤都有。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地块的土壤特点来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对于盐碱地,需选择具有较强耐盐碱性的品种,可以在电导率低于4dS/m的土壤种植。同时,酸性土壤需要选择耐酸性的品种,可以在pH值低于5.5的土壤种植。
选种技术还要考虑到种植地区的气候特点。濮阳地区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不均匀,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在选种时,需要选择适应这一气候特点的品种。对于夏季多雨的地区,可以选择早熟品种,以避免遭受洪涝的危险。而在寒冷干燥的冬季,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更为合适。
2、播种技术
①播种密度的选择
播种密度的选择是农作物高产栽培的关键。播种密度应根据不同的作物种类和当地的土壤条件来确定。通常,可以根据每亩或每公顷的种子数量来计算播种密度。同时,播种密度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作物的生长习性、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以确保每株作物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
②播种时间的合理安排
播种时间是播种技术中的关键参数之一。应根据当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早春和晚秋是适宜播种的季节,这样可以避免高温和干旱的影响。此外,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也需要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以确保作物在适宜的生长季节内完成生长和收获。
3、土壤管理与肥料施用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对于河南濮阳地区而言,土壤管理和肥料施用在高产栽培技术中尤为重要。濮阳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土壤类型主要为黄泛冲积土,这种土壤肥力中等,保水保肥能力较好,但在长期耕作过程中,土壤肥力会有所下降,需通过科学管理和施肥来提升土壤的肥力。针对濮阳地区的土壤特点,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土壤改良的目的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可以增施有机肥,如农家肥、堆肥和沼渣肥等,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秋季或早春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在作物轮作过程中,种植绿肥作物如苜蓿、紫云英等,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绿肥作物在翻耕入土后,会分解为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而微生物肥料则是通过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例如,应用菌剂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
在施肥方面,如果过量施肥不仅会造成肥料浪费,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因此,应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需肥规律,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在施肥前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缺乏的微量元素。通过测试数据,可以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避免盲目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特点,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的比例。例如,濮阳地区种植的小麦和玉米,对氮肥需求较高,而对磷、钾肥的需求相对较少。通过平衡施肥,可以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促进作物健康生长。同时还要依据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分期施用肥料。例如,小麦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对氮肥需求较高,需在这两个关键时期进行追肥。分期施肥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还能减少养分流失。濮阳地区可以推广应用控释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这些肥料具有缓释和高效的特点,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4、水分管理
河南濮阳气候特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降水较集中,而春秋季相对干旱。因此,合理的水分管理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各不相同,如小麦在出苗期、拔节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需要充足的水分,这几个关键时期的灌溉对于小麦的高产至关重要。同样,玉米在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也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应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当地气候条件,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可以有效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促进其健康生长和高产。此外,现代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微灌在濮阳地区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作物均衡生长,提高产量。
滴灌系统通过管道和滴头将水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具有高效、节水的特点。滴灌技术不仅能减少蒸发和渗漏损失,还能避免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分浪费。濮阳地区的某些农户在种植蔬菜和水果时,采用滴灌系统,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还显著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喷灌系统通过喷头将水分均匀地洒在作物表面,模拟天然降雨的效果。喷灌技术适用于大田作物和牧草等大面积种植。濮阳地区的大田小麦和玉米种植中,喷灌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在干旱季节及时提供水分,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
微灌系统是一种精确灌溉技术,通过微喷头将水分输送到作物根部,适用于果树、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微灌技术在濮阳的果树种植中得到了推广,特别是在苹果和梨等高经济价值作物的种植中,微灌系统能够提供均匀的水分供应,促进果实的均匀生长和成熟。
科学灌溉管理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和灌溉频率的合理安排。在濮阳地区,结合作物生长规律和气候特点,制定科学的灌溉管理方案,可以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同时还要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和土壤含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在高温干旱季节,应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灌溉,以减少蒸发损失。在作物需水高峰期,如小麦的拔节期和灌浆期,需及时进行灌溉,确保水分供应。灌溉量需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土壤水分状况和天气条件确定。避免过量灌溉造成水分浪费和土壤水分饱和,同时防止灌溉不足影响作物生长。通过土壤湿度监测仪和天气预报,精准控制灌溉量,达到最佳效果。灌溉频率应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周期灵活调整,对于需水量大的作物,灌溉频率相对较高;而对于耐旱作物,灌溉频率可以适当降低。在濮阳地区的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土壤墒情监测,科学安排灌溉频率,既能满足作物的需水需求,又能节约水资源。
5、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在密植技术中,种植密度的确定需考虑作物品种、生长特性和环境条件。不同作物品种对种植密度的需求不同。高秆作物如玉米,由于其叶片较大,需要更大的间距以确保充足的光照和通风。矮秆作物如小麦则可以适当密植,提高产量。作物的生长习性也决定了其适宜的种植密度,根系发达的作物需要较大的土壤空间以获取足够的养分和水分,而根系较浅的作物则可以适当密植。环境条件如土壤肥力、水分供应和气候状况都会影响密植的效果。在濮阳地区,土壤肥力较高,但夏季降水集中,合理密植需要考虑季节性降雨和灌溉条件。此外,还应该根据作物品种和生长特性,合理规划种植密度。例如,濮阳地区小麦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15万-20万株,而玉米的种植密度为每亩4000-5000株。通过科学规划,可以确保每株作物获得充足的生长空间和资源。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也可以优化种植密度,比如濮阳地区的一些农户采用高垄栽培和宽窄行栽培等方式,提高了作物的通风透光性,减少了病虫害发生的风险。例如,玉米宽窄行栽培方式,使得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从而提高产量。
6、作物轮作与间作
作物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同季节或年度轮流种植不同的作物。轮作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打破其生命周期,减少土壤的养分单一消耗,保持土壤健康。不同作物对土壤中的养分需求不同,通过轮作,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均衡利用。例如,在濮阳地区,小麦和豆类轮作,小麦主要吸收氮、磷,而豆类具有固氮能力,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许多病虫害具有寄主专一性,通过轮作改变作物类型,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小麦和玉米轮作,可以有效控制小麦蚜虫和玉米螟的发生。深根系作物和浅根系作物的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例如,濮阳地区的种植者常常在玉米后种植油菜,油菜的根系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
不同高度和叶片结构的作物可以互补光合作用,提高光能利用率。例如,濮阳地区的种植者常在玉米行间种植大豆,玉米的高秆结构不会遮挡大豆的光照,两者互为补充,提高整体产量。通过合理的作物搭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某些作物可以分泌特定的化学物质,抑制病虫害的繁殖。例如,在玉米和大豆的间作中,大豆根系分泌的某些物质可以抑制玉米螟的繁殖。深根系作物和浅根系作物的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减少竞争,提高作物的综合产量。
7、病虫害防治技术
①病虫害监测与诊断
农作物高产栽培的第一步是进行病虫害的监测与诊断,这需要种植者定期巡查田地,仔细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特别是注意到早期症状,如叶片损伤、虫口或病斑。同时,使用昆虫和病害诱捕器、粘虫板等工具进行监测,以了解虫害和病害的种类和数量。通过及时发现并诊断病虫害,种植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的蔓延。
②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在面对严重虫害或病害时,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防治方法。种植者需要根据虫害和病害的种类、密度和生长周期来选择适宜的农药,同时要严格遵守农药的标签说明和专业建议,确保正确使用农药。
8、现代科技的应用
濮阳地区作为河南农业大省的一个重要产区,现代科技的应用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度,助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为种植者提供了科学管理田地、精确施肥和灌溉的工具。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种植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环境,从而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比如利用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温度、养分含量等关键指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精准农业成为可能,通过分析作物生长的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农户可以精确控制施肥和灌溉量,避免过量施肥和灌溉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此外,无人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喷洒的效率。无人机配备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多光谱传感器,可以定期拍摄田间作物的生长状况,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识别作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速度。无人机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高效、精准的农药喷洒上。传统的人工喷洒农药效率低下且不均匀,而无人机可以根据作物的病虫害分布情况,精准喷洒农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现代农业机械,如自动化播种机和收割机,能够大幅提高播种和收割的效率和精度。而智能农业机器人可以执行多种农业操作,如除草、施肥和采摘。这些机器人配备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能够自主导航和作业。
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路径
1、加大农业科普宣传
①设立农业科普教育平台
包括农业科普网站、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普展览馆等,这些平台可以为种植者提供丰富的科普信息,包括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等。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可以让种植者亲身体验和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农业科普展览馆则可以通过生动的展示和互动性的展览激发种植者的兴趣,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②开展农技培训和示范
为了提高种植者的技术水平,可以开展农技培训和示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研机构以及农业企业共同举办。培训内容应涵盖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地示范,种植者可以亲眼看到技术效果,增加种植者对新技术的信心。
2、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
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现代农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农业大数据分析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技术。农业大数据是指通过传感器、遥感技术、GPS定位等手段收集的大量农业信息数据,包括土壤信息、气象信息、作物生长信息等。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精准农业管理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如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等。
①农业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实现精准施肥
通过分析土壤信息、作物生长情况和气象数据等,可以了解不同地块的土壤养分含量、作物需求量以及天气变化对施肥的影响。基于这些数据,可以制定精确的施肥方案,避免过量施肥或者施肥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②农业大数据还可以支持智能灌溉管理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土壤含水量和作物蒸腾量等信息,可以实现灌溉计划的精确调整。在干旱地区,可以根据土壤含水量和作物需水量自动调整灌溉量,避免过度灌溉或者缺水情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成本。
③农业大数据还可以用于及时监测病虫害情况
通过监测作物生长状态、气象条件和历史病虫害数据,可以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病虫害暴发的迹象,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河南地区的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正在迅速发展,为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不断努力,河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将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为种植者带来更丰厚的回报,为粮食安全和农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457300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