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肥料科学施用方法及有效推广策略的实践探索

作者: 郭长江

河南郑州土壤类型多样,从棕壤到褐土,再到潮土,每种土壤都有其独特的养分含量和保水能力。土壤类型多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条件,但在作物施肥、控肥方面也具有极强的挑战性。为了确保作物在各种土壤类型中都能得到充足的营养,科学施肥尤为重要。目前,郑州地区已经认识到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作物的需求以及气候等因素,制定针对性施肥方案的重要性。这不仅能够提高作物产量,还可以保证土壤的健康以及可持续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测土培肥”等能够精确掌握、把控施肥类型、施肥量以及施肥方法的措施,很难达到完全普及的程度。还需在未来的持续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路径。但除此之外,仍可以从更多层面出发,不断提升农作物施肥的科学性,持续深化地区作物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发展潜力。

一、肥料施用中的注意事项

1、土壤养分被弱化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由于不合理的肥料施用,土壤养分往往被弱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被冲刷流失,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肥力下降;二是长期不施肥或施肥不足,导致土壤养分枯竭,土壤贫瘠化。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培肥技术不合理

培肥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不合理使用也会导致肥料施用效果不佳。常见的培肥技术不合理问题包括:一是肥料种类选择不当,无法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二是肥料施用量不足或过量,无法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用;三是肥料施用时间不合理,无法与作物生长周期相协调。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肥料资源的浪费和农业生产效益的下降。

3、施肥方法不科学

施肥方法是影响肥料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一些农业生产者在施肥过程中存在不科学的问题,如施肥方式单一且传统,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施肥深度不够,导致肥料流失和浪费,施肥时间不当,无法与作物生长需求相匹配。这些问题都会降低肥料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还需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量。优先选择有机肥和复合肥,适量使用化肥,避免单一使用化肥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同时,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养分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肥料施用量,确保肥料施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施肥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深施肥、分层施肥、穴施肥等,确保肥料能够深入土壤,减少流失和浪费。同时,要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施肥时间和频率,确保肥料能够与作物生长需求相匹配。

二、新时期肥料的科学施用方法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肥料的科学施用显得尤为重要。

1、保证养分均衡

在施肥过程中,要确保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得到均衡供应。在选择肥料时,要考虑到作物对氮(N)、磷(P)、钾(K)等主要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需求,避免因某种元素的过量或缺乏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氮(N)、磷(P)、钾(K)等主要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肥时,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特点,科学合理地配置这些主要营养元素的比例和用量,确保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和利用。如某项研究表明,南方及河南等华北地区,夏玉米的氮、磷、钾根据地区土壤肥沃程度及自身氮磷钾的含量,进一步按照产量需求确定为目标产量为7.5t/ha时,土壤肥力水平低、中、高区域氮限量分别为192kg/ha、152kg/ha、111kg/ha;磷(P2O5)限量分别为63kg/ha、53kg/ha、46kg/ha;钾(K2O/秸秆还田)限量分别为67kg/ha、58kg/ha、48kg/ha。东北及西北地区春玉米的氮、磷、钾根据地区土壤肥沃程度及自身氮磷钾的含量等,进一步按照产量需求确定为目标产量为7.5t/ha时,土壤肥力水平低、中、高区域氮限量分别为177kg/ha、146kg/ha、109kg/ha;磷(P2O5)限量分别为76kg/ha、66kg/ha、57kg/ha;钾(K2O/秸秆还田)限量分别为74kg/ha、61kg/ha、50kg/ha;钾(K2O/秸秆不还田)限量分别为83kg/ha、70kg/ha、59kg/ha。

由此可见,不同地区土壤自身的肥力不同,同一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量也有所不同。且除主要营养元素外,作物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些微量元素虽然需求量不大,但缺乏时会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也应注意补充这些微量元素,确保作物能够获得全面的营养支持。在施加的过程中,还需充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加以判断,以此保证土壤养分均衡,作物既能够充分吸收相应的营养元素,又不会因元素过量产生相应的不利影响。

2、化肥有机肥的合理搭配

化肥和有机肥各有优缺点,合理搭配使用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肥效。如化肥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大量元素,但长期单一或者过量使用容易造成土壤结构失衡,土壤板结,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等问题,影响土壤的持续生产力。而有机肥是通过天然的有机物分解而来,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及保水保肥能力。有机肥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增强土壤的生态功能。因此,在实际施肥过程中,应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合理搭配化肥和有机肥。

在作物生长初期,使用有机肥作为基肥,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在作物生长关键期,结合化肥进行追肥,满足作物对大量元素的需求。有机肥可以深施到土壤中,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持久的养分供应,而化肥则可以浅施或叶面喷施,以满足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快速需求。下面两种是较常见、常用的两种有机肥:

①堆沤肥

堆沤肥是一种常见的有机肥制作方式,通过将农作物残渣、人畜粪便等有机物进行堆积、发酵,生成富含养分的肥料。堆沤肥不仅能够提供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还能通过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此外,堆沤肥中的有益微生物还能促进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为作物生长创造更为优越的环境。

②绿肥

绿肥是指作物种植后直接翻压或沤制后用作肥料的作物。绿肥作物生长迅速,养分含量高,在生长期间能够吸收大量的养分并储存在体内,翻压入土后可以迅速分解,为土壤和后茬作物提供丰富的养分。此外,绿肥作物的根系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为后茬作物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常见的绿肥作物有紫云英、苕子等。

3、进行测土培肥

测土培肥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科学制定施肥方案的一种方法。通过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量,可以准确计算出所需的肥料种类和施用量,从而实现精准施肥,减少养分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虽然就当前的农业发展情况、农户的认识水平及经济支撑情况等,尚不能够达到普及程度,但仍可以尝试以“小团体”的方式,以村为单位,由村委牵头,聘请土壤检测相关资质齐全的正规单位,开展测土培肥工作,精准确定行政村范围内的区域性土壤各项养分含量,继而给出合理的肥料配置及施肥建议,帮助地区实现“测土培肥”“精准施肥”的科学、绿色施肥目的。

测土培肥过程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确保样品能够真实反映整个田块的土壤养分状况。将取回的土壤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详细的化学和生物学分析。如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及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的含量。根据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解读土壤的养分状况。如缺乏哪些元素,哪些元素过剩以及土壤的pH值和微生物活性等。

最后,可根据检测结果,实施培肥计划。结合作物的养分需求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确定肥料种类、最佳的施肥时间以及计算精确的施肥量。根据当前的土壤养分含量,结合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养分吸收规律,确定最佳的施肥时间。基于土壤养分含量、作物养分需求以及肥料的养分含量,精确计算出所需的施肥量,避免养分浪费和过量施肥带来的环境问题。

4、科学的施肥方法

在农业生产中,施肥方式的选择会影响到养分的均衡供应,且科学的施肥方法不仅关乎作物的健康成长,更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息息相关。如基肥和追肥的配合使用可以确保作物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都能获得充足的养分,而叶面喷施等方式则可以及时补充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特殊养分。因此,在选择施肥方式时,应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搭配。下面几项是较常见且效果相对较好的几种施肥方式。

①条沟施肥方法

条沟施肥可以为浅根作物精准供养。在作物行间开沟,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然后覆土,既能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还可以避免养分的流失和浪费。这种方法适用于根系较浅、养分需求集中的作物,如蔬菜、烟草等。

②环状施肥方法

环状施肥能够满足果树的营养需求。在作物周围挖环状沟,将肥料施入沟内,然后覆土,可以确保养分直接输送至需求部位,不仅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还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水分和通气性。根系较集中的果树、茶树等,最常选用的施肥方式就是环状施肥。

③放射沟施肥方法

放射沟施肥可以助力作物根系广布。对于那些根系较为发达、需要广泛分布的作物,如玉米、小麦等,放射沟施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作物的根茎处向外开挖数条放射状沟,将肥料施入、覆土,有助于刺激作物的根系向四周扩展,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养分。

④滴灌施肥方法

滴灌施肥具有节水又高效的优势。除上述几种传统的施肥方法,现代农业还广泛应用了滴灌施肥技术。通过滴灌系统,将肥料和水一起精准输送到作物根部,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有助于实现节水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

⑤叶面喷肥方法

叶面喷肥是一种快速有效补充营养的施肥方式。直接将肥料溶液喷洒在作物叶面上,让作物迅速吸收所需养分。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缺肥症状明显的作物,可以快速补充养分,促进作物恢复生长。

科学施用肥料,保证土壤养分均衡,避免土壤板结,才能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期肥料推广策略探讨

1、加强技术宣传与指导

新时期,推广肥料的科学施用首要加强技术宣传与指导。通过各种渠道,如农业技术培训、现场示范、线上平台、微信小程序、APP等,向农民普及科学施肥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农业技术人员或专家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农民在施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和技巧。此外,还可以制定针对不同作物和地区的施肥技术方案,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施肥建议,确保肥料的科学施用。

如在农闲时期或作物生长关键期,组织农民参加短期的集中培训,讲解科学施肥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在培训中,除了理论讲解,还可以设置实地操作环节,让农民亲自动手实践,加深理解。可以邀请农业专家到示范田现场指导,解答农民疑问,指导他们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应用科学施肥技术。开发专门的农业技术学习平台,上传有关科学施肥的视频教程、PPT等教学资源,供农民随时随地学习。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科学施肥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文章,吸引农民关注。建立反馈机制,为农民设立咨询热线,随时解答其在施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参加过培训的农民进行定期回访,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收集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宣传指导方法。

2、注重推广创新技术

可以利用GPS、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对农田进行精确监测与管理,为农民提供基于田块的具体施肥建议。研发能够自动调整施肥量、种类和时间的智能施肥机器,确保施肥的精准性。利用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技术,开展VR/AR培训工作,为农民提供沉浸式的施肥培训体验,帮助其更好地理解科学施肥的重要性。当然,也可以通过3D模型展示不同施肥方法的效果,让农民直观地看到科学施肥与传统施肥的区别。

此外,还可以开发专门的农业施肥指导移动应用,提供实时、便捷的施肥建议与信息服务。收集并分析农田、作物、气候等大数据,为农民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施肥建议。参与政府支持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利用政府资源扩大宣传范围。

3、重视建立示范基地

建立示范基地是推广肥料科学施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基地,尤其是“三新”示范区,展示科学施肥的成效和技术优势,吸引农民前来参观学习。在示范基地中,可以组织农民进行实地观摩、交流学习,使其亲身感受科学施肥带来的好处。还可以在示范基地中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活动,增强农民的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水平。

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田作为示范田,结合上述技术宣传、指导,展示科学施肥的成果,让农民看到实际效果。或者创建一批具有先进施肥技术的示范农场,供农民参观学习。定期在示范农场或其他关键地区组织现场会,展示科学施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建立示范基地过程中,要考虑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作物种植结构以及当地农民的施肥习惯等因素。通过设置对比试验田、展示施肥前后的作物生长情况等方式进行。组织农民进行实地观摩,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施肥带来的好处,通过现场讲解和互动问答等方式,解答农民的疑问。

综上所述,肥料科学施用及推广,无疑是农业生产中的核心议题。示范基地的建设、农民的教育培训以及技术创新应用等,已经在推动科学施肥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任何进步都伴随着挑战和问题。科学施肥的理念虽已逐渐深入人心,但传统施肥习惯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农民的思维。且市场上肥料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给农民选择带来了困难。此外,肥料施用技术与作物需肥特性的匹配度仍需提高,以实现更高效的养分利用。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升其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鼓励肥料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不同作物和土壤的需求。需持续优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以更直观地展示科学施肥的成效和技术优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