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云杉育苗优质栽培方法和造林管理技术深入研究

作者: 郭建荣

青海云杉具有防寒、耐贫瘠和适应能力强的显著特征,在充分发挥修复生态、空气净化、防风固沙和涵养水源等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品质优良、病虫害少且经济效益高等优点。青海云杉育苗栽培和管理对其种植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提高青海云杉种植效益,本文从选种、处理种子和整理苗圃等方面来对育苗栽培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措施,以期为青海云杉种植和管理提供借鉴。

一、青海云杉生物学特性分析

青海云杉又被称为泡松,是松科云杉属乔木浅根性树种之一,其具有以下显著特征:生长周期长、适应能力强、抗贫瘠能力强、耐涝性差、性喜中性土壤且抗风能力弱,受大风天气影响,其树干和树枝很容易被吹折。云杉树干高度约25m,一年生枝色彩为淡绿,二年则为黄褐色或淡粉红色,叶片整体上为条形四棱状,叶长和叶宽分别在0.1~2.5cm与2~3mm之间。青海云杉通常和松树、桦树等混种在一起,形成混交林,能有效去除噪音、消灭细菌、释放氧气和过滤灰尘等,因而对防沙固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生态系统、美化环境等具有显著作用。

二、青海云杉育苗栽培技术

1、青海云杉种子选择

在栽培青海云山的过程中,选种是其育苗和栽培的第1道流程,选种质量是否过关对云杉育苗质量和存活率等具有直接的影响。若选择人工自然育种的模式来育苗,种子成熟时间通常为白露7~10d前,在9~10月即可开展采种作业,母树一般为树干茁壮、形态优美、树龄30~50年且没有病虫害的树木,在母树上优先选择结串率良好且为黄褐色的果球,采摘完毕后将其摊开晾晒,直到鳞片张开后树种自动掉落,将掉落的树种晾干后存放在干燥和阴凉的位置。

2、青海云杉种子处理

首先,应及时浸泡和处理树种,将种子放置到水中,在浸泡24h之后将其取出,并置放到干燥的容器之中,在容器内加入超过种子高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持续浸泡3min,浸泡工作可分为2次开展。随后利用清水将其洗净,再根据1∶2的配比来配制种子和河砂,河砂最适宜的湿度是60%。其次,在浸种完后,将其置放到0~5℃的环境培育1~2.5个月,随着培育时间的增长,种子也会逐渐地萌发出嫩芽。在此期间,应对树种的发芽效果进行检查,将未萌芽的种子统一置放到25℃的培育环境中,以高温催芽的方式来催芽,种子发芽率能达到98%。

3、青海云杉苗圃整理

首先,应将苗圃地设置在地势平缓、pH值偏酸性、富含有机质、土壤多孔疏松且排水和灌溉条件良好的区域,再按照青海云杉的栽培总数来选择适宜的苗圃面积。在确定苗圃地的位置和面积后,可利用农机来对土壤进行深耕,完全耕完后再打平土壤并将其耙细。其次,在深耕和整理完苗圃地后应及时追加有机肥为主、化学肥为辅的基肥,以实现提高土壤营养的目的。一般来说,可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kg/667m2、过磷酸钙30kg/667m2、磷酸二铵10kg/667m2,将三者拌和后抛洒在土壤表层,并利用翻耕的方式将其翻入土壤内。同时,还应重视土壤的消毒工作,这有助于降低云杉染病的风险,为其打造更加有利的成长环境。最后,应及时开展苗圃地松土、除草和排水等作业。松土主要是指翻耕树种四周的土层,在此期间可顺便将该区域的杂草消除,除草时应尽量避免草种掉落。与此同时,还应对栽培区域的残株、垃圾和灌木等进行处理。在松土期间应保护好树种根部和幼苗,严格贯彻“不动根、不伤根”的栽培原则。

4、青海云杉播种育苗

一是按照当地的湿度、温度和降雨规律来确定播种时间,尽量在温度和湿度均适宜的季节进行播种。播种时间通常为降雨均衡的5月,6月之后降水量会增大许多,为种子萌芽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种子成活率明显提高。二是以条播的方式来播种,开沟须按照播幅10~15cm、行距10~15cm和深1cm的形制来开展,确保其均匀平整。在沟内有序地撒入处理后的树种,并根据1∶3来加盖一层腐殖土和细沙并压实,确保树种和土壤接触良好,最佳播种数量20kg/667m2。在此期间,应确保种子的预埋深度适宜,埋深过大会增加幼苗冒出地面的时间,影响幼苗质量;埋深太浅则会导致植株稳定性差,对根系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三是育苗地浇灌工作最好在播种前而不是播种后开展,以免出现种子流失现象,同时可追加尿素,不仅能够提高种子成活率,还能够为其创造更优越的成长环境。

青海云杉育苗的成功生产,能够适当降低苗木的成本,提升造林成活率,对于推动青海云杉大范围的培育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青海云杉种植管理技术

1、青海云杉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是负责管理水肥和遮阳。青海云杉多生长在湿润且阴凉的位置,对湿度具有较高的要求,害怕阳光直射和灼伤,极易出现幼苗水分严重匮乏的问题,从而导致幼苗枯萎死亡。有鉴于此,在多数种子发芽并冒出地面后,一方面应立刻加设透光率为50%~60%的遮阳网,避免高温或阳光直射对幼苗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待温度和光线适宜后再拆掉遮阳网即可,树龄为3~4年后即可不再使用遮阳网;另一方面可定时开展洒水作业,将地面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

管理好水肥是青海云杉茁壮成长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幼苗出土后即可开始对水肥进行管理,并及时观测土壤的实况。若苗木四周的土层出现缺水和板结的问题,需立刻开展灌溉作业。土层湿透后即可停止。若苗木四周土壤湿度良好,可适当降低浇水的频率。夏天温度较高,树木具有更强的光合作用和蒸发能力,应增加浇水的频率,按照土层湿度与空气湿度来确定用水数量。在苗木根部发育时,可每7d使用1次0.2%稀薄尿素液来进行施肥,后期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5%的尿素来施肥,确保苗木茁壮成长。待树龄为3年时,可每年使用3次氮、磷、钾复合肥。

2、青海云杉移栽管理

青海云杉树龄大于2~3年即可开展移栽作业,通常将该流程分为以下2个阶段:移栽中和移栽后。其一,移栽中管理:选地科学,并提前清除移栽地的杂物和杂草并整地,确保土壤湿度适宜,同时,种植行距设置科学合理。种植行距通常需大于3m,以免树木成年后出现抢夺营养和相互交缠等问题。移栽应严格遵循随起随栽的原则,幼苗移栽应携带土球,以免对幼苗细弱的根系造成损伤。其二,移栽后管理:在植株根部加盖土壤后,将其四周的土层再次碾压紧实,须控制好覆土深度,不可太浅或太深,随后浇足水即可。

3、青海云杉抚育管理

抚育工作渗透到青海云杉成长的整个过程之中,对其管理主要是指对树枝、树干以及植株等进行养护。就植株养护而言,首先,定时开展修剪工作,将枯黄或老化的树枝树叶剪除,避免病虫害泛滥成灾,同时,还要对疯长的枝条和树冠进行修剪,以免枝叶交缠,林间透光度最好控制在20%~30%。其次,种植品种和环境不同,影响着种植数量,最佳种植数量为50~100棵/667m2。在管理树枝和树干时,因为青海云杉是浅根性树种之一,防风能力弱,在大雨、大风或大雪天气后应对吹折的枝条和枯枝进行处理,若树干弯曲或折断,立即加固支撑。

4、青海云杉病虫害防治

①青海云杉叶锈病的症状和防治方式

青海云杉叶锈病无论是对人工造林、天然森林还是苗圃地,都存在极大的危害。祁连金锈菌通常会导致病原菌发生,通常会使针叶和芽孢出现病变症状,症状较轻时会导致针叶掉落,使新生长的叶片、枝梢数量减少,症状较重时则会导致树木死亡。在早期发病时,症状不会很明显,第二年才有病斑出现,这时防治困难程度就提高了很多。

防治方式:首先,做好抚育和管理新造林的工作,以间伐的方式来使树木茁壮成长,提高森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避免病虫害危害加剧。其次,加大打造混交林的力度,单一树木品种形成的森林发生叶锈病的概率比多种品种的森林概率更高,但值得一提的是,青海云杉四周不能够混种青海杜鹃,就能将病原菌总数降低许多。最后,应大力监测树木发育的实际状况,一旦发生森林病虫害,就立刻选择适宜的防治方式,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化学防治法,如使用5%代森锌400倍液、10%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以及15%国光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进行防治,每次使用时间间隔为10~14d,持续2~3次,即可取得较为良好的防治效果,若危害加剧,应适量增加喷洒频率和浓度。

②青海云杉立枯病的症状和防治方式

立枯病又被叫作猝倒病,按照发生时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种芽腐烂:在下种后和破土之前,病菌感染就会损坏种芽结构,导致腐烂;二是茎叶腐烂:幼苗破土后感染上病菌,就会使其根茎发生腐烂和黏结;三是幼苗猝倒:在幼苗破土后,因为幼苗过于稚嫩,木茎表皮上还未构成木栓层和角质层,病原菌就会从根部位置入侵,导致幼苗出现褐色斑点并不断蔓延为块状。病菌蔓延到苗颈组织,并对该组织产生严重的破坏,使幼苗猝倒。

防治方式:整体上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选择。首先,选用抗性极强的树种,并通过硫酸亚铁来开展土块消毒工作,使立枯病发生的概率大幅度下降。其次,科学安排好树木栽种的密度,并在培育幼苗的过程中做好水分管理工作,及时排除积水。再次,将林间的杂草清理干净,为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以免细菌感染。最后,青海云杉在发生立枯病后,可在林木根部灌入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配制而成的500倍液,或使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次间隔时间为10~14d,持续2~3次即可。

③青海云杉松梢斑螟的特点和防治方式

松梢斑螟主要的食物是青海云杉新生的枝梢和叶片,每年初春时节,松梢斑螟的幼虫就会开始寄生在刚发的叶片上,吸食叶片中的营养,使许多针叶变黄枯萎。

防治方式:成年虫具有趋光的习性,可挂上黑光灯来将其诱杀;剪除病变的叶片后,在修剪的位置涂上一层愈合剂,避免虫害蔓延;冬天可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去除虫果和虫梢,减小虫口数量;松梢斑螟发生时,可通过50%杀螟松乳油700倍液和25%灭幼脲3号800倍液等进行防治,每次使用间隔时间为7d,持续2~3次即可。

5、青海云杉种植过程中除草及越冬管理

除草应严格遵循“除小、除早和除了”的原则,除草和松土可同步进行,松土工具通常是小铲。在松土时,应保护好根部,避免出现土覆盖幼苗和土块板结等问题。1~2年生苗木,因为其幼苗较瘦弱和矮小,再加上该区域春冬两季多大风天气和干旱天气,且昼夜温差大,苗木会很容易出现生理性冻拔和干旱的问题。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将冬水浇透苗床后,可在其上加盖一层苔藓或马莲,3年生苗木无需加盖。在管理和规划留床苗时,在幼苗破土应避免晚霜冻伤,在生长速度较快时确保水肥条件良好,并做好除草、松土和越冬浇水的工作,确保顺利越冬。

四、青海云杉的造林管理技术

为了研究青海云杉的造林管理技术,将6~7年的苗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青海西宁的自然环境状况来科学选用缝植或穴植的造林方式,缝植应重点关注土层的深度,穴植则应保证树苗根系能够顺利延伸。种植后,应及时开展苗木抚育管理工作,确保土壤疏松和清除杂草,提高苗存活率。在打造幼林的过程中,每年最少要翻耕土壤2次,在此期间应保护好幼苗的根部,避免造成损伤。管理和保护好长势良好的云杉种植区,以免出现人为破坏问题和动物破坏问题。护林员应定时开展巡检,严格禁止出现放牧和打猎等现象。做好造林区的防火管理工作,在天气干旱时开展全面巡检作业。尤其秋天和夏天多大风天气,一旦发生火灾便会快速蔓延,因此前期应建设好防火道,为林区安全提供保障。在降雪之前,应及时清除造林区的杂草,确保苗木安全越冬。青海云杉适应能力很强,能很好地适应海拔较高的环境,在植树造林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重要意义。青海云杉具有较为良好的品质,为建筑工程和桥梁工程等提供了品质优良的木材原料,在造林管理过程中充分使用各项技术,能有效提高青海云杉的综合价值。

在青海省打造混交林时,应避免云杉生长期间出现损坏行为,对造林工作产生严重的危害。在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漏种等问题,就应及时开展补种或选择其他解决方式,为林木成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为后续开展种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管理员还应及时检修积水沟,以免出现积水问题,从而造成青海云杉叶片变黄或枯萎等问题。在种植期间,青海云杉无需开展人工剪枝处理工作,这主要是因为若以人工剪枝的方式来修剪和处理青海云杉,会出现生长速度严重减缓的问题。

造林最佳的时间点为初春时节,且在种植期间应与大深坑栽种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便可做好青海云杉种植处理工作。若在种植期间发展林木的品类过多,则适当调整树木的种类数量。此外,青海省种植青海云杉不可对人工造林方式产生过分的依赖,而代之以混合林种植的模式来开展。但青海省的造林人员必须重视其中一个种植要点,即落叶松不能种植在青海云杉造林的区域。在种植期间,造林员必须按照该种植区域的实况来引进适宜的种植技术,确保充分适用于青海云杉种植和生长的特征,并打造出与自然环境相似的种植要素,便于青海云杉茁壮生长。同时,造林员还可使用带状与块状相互交替的方式来开展种植作业。在造林期间,若种植区域处于水分较少的阳坡,就应混种上刺槐和杨树,以取得最好的混交种植效果,并显现出各林木之间的互补优势,加快青海云杉的生长速度,使其茁壮成长。

综上所述,青海云杉适应能力极强,在半干旱或干旱地区都能茁壮成长。青海云杉在环境建设、植树造林和环境保护等层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做好青海云杉的育苗栽培和造林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鉴于青海云杉生长较为缓慢,应开展好精细化管理工作,选用先进的育苗技术,为植树造林提供技术支持。对青海云杉的育苗栽培技术进行升级,能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进而有效增加青海云杉的种植面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