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何小婷
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具备推动作用。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均向着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将现代信息化应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拓展农产品市场,还可以促进农户增收,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动力。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针对有效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以期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多样挑战。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生产效率有限、市场信息不畅、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引发了农产品供给过剩、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问题。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已被视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探讨现代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应用策略,可以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意见,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具体而言,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天气状况、农作物生长情况,捕捉病虫害发生前兆,农户能够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合理调整灌溉、施肥,提前预防病虫害,促进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同时,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化农业设备逐渐普及,农户能够结合农作物精准监测数据,智能调整设备作业参数,实现高效生产。此外,信息化平台能够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支持,促使其将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用于实际生产之中,以科学的生产方式助力生产效率的提高。
2、有利于拓展农产品市场
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农产品市场的拓展。①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产品的在线销售,农户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进行农产品销售,突破了传统线下销售模式的地域限制,拓展了农产品销售范围和销售对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实现了农产品销量的提升。②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数字化、网络化,农户能够通过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农产品溯源系统等,实时把握农产品价格变动、市场需求量等信息,做出更加精准的销售决策,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销售效率。③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精准发展。农户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进行销售宣传,能够渗透至更加多样的销售群体,提升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感和购买欲望,塑造起本地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有利于农产品的推广效果、销售效果的提升。
3、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①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相关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普及,改变了传统农业、农村手工业的工作模式,强化了农业、手工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共同提升,推动农业、手工业现代化发展。②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了农户的信息渠道,使其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消费者偏好,进而针对性地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落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收入;或开展农村旅游、农村金融、农村教育、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等服务,创造了更多的农村就业机会,实现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现代化发展,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4、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
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农户的收入。①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避免了传统粗放式、经验式生产的不足,实现了农业机械设备、农药、化肥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节约了农户的生产支出,同时通过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农产品销售收益。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信息渠道,农户能够直接对接消费者进行销售,获得了更高的定价自主权,避免了中间环节的支出,创造了更丰厚的经济收益。
二、现代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1、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基础设施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落地的关键,包括强化农村地区网络覆盖,提升农业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建设数字化农产品交易流通体系等。①网络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现今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着网络覆盖不足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积极投入资金,促进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使网络进入每一位农户家中。进而为农业生产交易提供多样的信息资源和机会,满足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的发展需求。②需要注重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信息技术,建设配套实施,实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管理、精准控制,以科学的作业模式,确保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实现农户收入的提高。③需要形成数字化农产品交易流通体系,通过引入电商平台、建设物流设施等方式,将本地农产品交易流通和全国、全球市场连接,进一步缩减中间环节,控制交易流通成本,强化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加强战略规划设计
现代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不仅是信息技术和农业生产的简单结合,而是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精准性、智能性的优势,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重塑农业经济模式。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强战略规划设计,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①需要重视顶层设计,立足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农业生产经济实际,明确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目标、路径和措施,制定科学合理、指导性强的战略规划。②应注重战略规划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结合农业生产发展目标,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并健全配套的工作监督、管理、考核机制,确保各部门步调一致,共同推进战略规划方案的落地生根。③还应重视战略规划设计的创新性和开放性,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引入国外、其他地域的成功经验,用于本地战略规划设计的创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经济的深度融合。
3、注重政策支持引导
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后盾,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中,相关政府部门需注重政策支持引导,充分激发现代信息技术的活动。①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注重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扶持,通过财政补贴、税金减免、技术研发补助等方式,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营造良好的农业数字化环境。②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挥制度对创新的驱动作用,对具备创新意愿、创新能力,但创新风险承担能力较小的中小创新企业进行扶持,降低其创新风险,并为其提供展示、应用创新成果的平台,使其成为本地创新发展的“领头羊”。③应当加强跨界合作,引入电商、科技相关企业,或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农业生产、销售的合作产业链,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力新技术推广应用,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4、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入
{1}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融合
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也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模式变革,为新时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来说,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农业装备、精准农业管理、农产品溯源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引入数字技术,通过智能喷灌系统、无人机等智能农业装备,结合对应的传感器、控制器,实现更加智能、精准的农业作业,确保农产品出品品质,减轻人力负担;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在线服务平台等精准农业管理技术,实时监测种植区域的气象状况、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模拟有效的作业方案,为农户提供精准的施肥、灌溉、田间管理、收获等作业指导,实现精准、高效作业;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农产品溯源技术,为不同种植地域、不同类型、不同农户的农产品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全过程跟踪、记录、存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产品购买消费,提升本地农产品的附加值。以上几方面的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融合,能够从根源实现传统农业作业方式的转型与升级。助力本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广,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主动推动技术的革新与新技术的落地应用,确保农业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电子商务与农产品流通的结合
农产品的流通销售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一直以来,农产品流通销售受到地域、时间的限制,且农户难以有效获取市场信息,农产品流通渠道单一、销售效果有限,整体收益不高。电子商务与农产品流通的结合能够直接对接农户和消费者,打破了地域、时间、信息渠道的限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实现电子商务与农产品流通的有效结合。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注重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将农产品交易信息发布、信息推广、支付结算、物流配送等功能整合,提供一站式交易流通服务。实践中,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吸引规模较大的电商平台入驻,或联合其他地域,共同构建农产品交易平台,并引入第三方认证和评价体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优化,例如积极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把握市场需求,模拟农产品价格走势和消费地域变动状况,针对性指导农户种植,优化农产品推广、销售策略;也可以通过智能物流系统,优化配送路线,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关政府部门应针对电子商务带来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消费风险变化,以及农户在线经营等新需求,优化法律法规,提升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3}农业大数据的深入应用
大数据作为代表性的现代信息技术之一,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能够通过种植前的土壤分析、气候预测,种植过程中的精准施肥、灌溉管理,对精准化、高效率生产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在此基础上,主动运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农业生产价值,实现农业大数据和农业经济的深度结合。例如,可以在不同种植区域、不同品种农作物生产环节设置传感器,将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影响本地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能够为农业生产模式优化、新品种开发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可以结合农作物在线交易平台、电商平台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挖掘不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消费行为、不同种类农产品交易状况变化等,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农业生产计划,开发对接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现精准营销,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对农产品生产状况、生产信息的大数据分析,能够发现本地农户的生产偏好、生产规律等,精准掌握农业生产情况,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农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可见,农业大数据的深入应用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的信息价值,对于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将农业大数据技术和本地未来农业发展战略规划结合,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数字金融对农业经济的支持
信息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入不仅体现在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流通等方面,也能够通过有效数字金融手段,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强化对数字金融的宣传与推广,并组织对应的教育培训活动,使得农户能够通过手机银行等数字化平台,随时随地查询账户余额、转账汇款、申请贷款等,为电子商务的推广普及打下基础。政府部门应当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对应的数字金融产品,也可以设置专项资金,通过投资现代信息技术农业经营等方式,与农户共同承担新技术应用风险,助力新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注重农业人才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注重农业人才建设,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充足人才知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经济的深度融合。①应当重视农户自身知识能力的提升,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目标,结合本地信息技术应用战略规划,开发针对性地学习项目,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农户提供多样的培训机会,使每一位农户均能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树立数字农业理念,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助力其实现从传统耕作向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的转变。②应当积极引入外部人才,完善人才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待遇,吸引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的科技人才加入农业经济发展之中,促进其将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和本地农业生产、经营、销售结合,开发有效的技术产品,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高效化。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拓展农产品市场、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为农业农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深入推广,应当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战略规划设计、注重政策支持引导,并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融合、电子商务和农产品流通的融合、农业大数据的深入应用、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融入。同时,应当注重农业人才建设,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经济,助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530400广西宾阳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2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