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有机寒地水稻各环节标准化农业生产流程实施

作者: 王雪姣 董军

黑龙江省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具有土壤肥力较高、种植面积较大、虫害发生时间较短的优势,为发展有机寒地水稻种植业提供了先天有利条件。在有机寒地水稻栽培中,要避免使用化学药剂和化学肥料,应采用科学的农业技术改善寒地水稻生长环境,促进寒地水稻健康发育。有机寒地水稻要从育苗地选择、整地、育苗、插秧、大田管理等环节实施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流程,这样才能确保寒地水稻栽培得到有机认证,从而打造“米中精品”。

一、育苗技术

1、基地选择

有机寒地水稻栽培对育苗基地要求较高,育苗基地需远离矿区、城区和交通干线,以保证育苗地周围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源影响。育苗基地的土壤肥力至少达到中等水平,且距离水源地较近,最好在自流灌区建设育苗基地。一般情况下,育苗基地要与生产田相距500m以上,前茬为有机生产田,如此方可保证土壤养分充足。

2、整地

秋季进行整地和做床,做床高度要高出地面15cm,做床后施入腐熟农家肥,用量为25-30kg/m2,将农家肥均匀拌入床内,之后整平床土,耙细床土,以确保肥料均匀分散在土壤中。

3、准备床土

选择无病原菌和杂草的土壤作为床土原料,要求土壤符合有机生产田的要求,且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选定土壤后多次过筛,剔除土壤中的草籽。按照土壤:腐熟有机肥=3∶1的比例配制床土,对床土过筛处理。床土摆盘后调节酸碱度,喷施1%酿造醋,床土调酸后保持一定湿润度。

4、准备种子

选择优质水稻品种,要求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播种前10d处理种子,激发种子活性。选在晴好天气进行晒种,连续晒2-3d,通过风选剔除杂质。准备盐水,用盐水选种,清除漂浮在盐水面上的瘪粒、秕谷,之后洗净种子。

5、种子处理

制备浓度为1%的石灰水,将种子浸泡到石灰水中2-3d。再用清水浸种,水温不得过高,宜控制在10-12℃,浸泡3-4d;浸泡种子后催芽,将种子放置到保温箱内,温度控制在30-32℃,种子顺利破胸,待种子根芽长出1-2mm时,将种子取出,放到阴凉处,以备播种。

6、播种覆土

当地表温度稳定在5℃以上时进行播种,每盘播种量为110-130粒,播种后覆土0.7-1cm。在土层上覆盖地膜,做好大棚的保暖措施,等待出苗。

7、温湿度管控

以培养壮苗为目标,加强温度和水分调控,具体的调控技术为:

①在种子根的发育期间,即未完全抽叶之前,要将棚内温度控制在32℃左右,以促进种子根的生长发育。在棚内适当开口通风,降低棚内湿度。检查床土湿度,如果床土过湿,则要及时散墒,避免引发根部病害。如果床土缺水,则要及时补水,以保证均匀喷水,为出齐苗做好准备。

②在出第1叶时,控制地上第一叶鞘的高度,不得超过3cm,此阶段的棚内温度降至24℃左右。

③在2叶期至3叶期时,控制叶耳间距,宜为1cm左右,此阶段的棚内温度降至20℃左右,与此同时做好通风炼苗。加强苗床管理,观察秧苗早晚是否吐水,如果出现吐水、卷叶和床土发白的情况,则表明苗床缺水,应及时浇透水,控制浇水量和浇水次数。

8、插秧前准备

在插秧前3d停止向苗床浇水,使秧苗处于缺水状态,之后再移栽秧苗,有助于促进秧苗快速吸水,以达到促返青的效果。在移栽之前5h,向苗床喷施苦参碱,可有效防治潜叶蝇,苗床喷施2%苦参碱150mL/667m2。对喷施完苦参碱的秧苗要尽快安排插秧。

二、整地与插秧

1、整地

有机寒地水稻栽培要尽量少耕地,采用轮耕模式实施保护性耕作。轮耕模式为第一年深松、深翻,第二年和第三年旋耕、耙耕,如此循环耕作。深翻的作业深度控制在18-20cm,深松的作业深度控制在24cm左右,旋耕的作业深度为15cm左右。在深翻作业过程中,要配合稻草还田,还田5.5t/hm2左右的稻草,同时再施入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在本田管理中,结合采用水整地与旱整地的方式,整地后保证稻田内土壤的平整度。提高水整地质量,控制水层的高低差,保证土壤不外露到水层外。当需要排水时,应确保稻田可以快速排干水分。

2、插秧

当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插秧,一般在5月中下旬开始插秧。采用插秧机作业,每穴插入3-5苗,控制插秧深度,保持深浅度一致,控制在2cm以内。插秧机要保证秧苗插到田边,避免出现漏苗。有机寒地水稻栽培要合理稀植,密度一般为30cm×20cm、30cm×16.7cm、30cm×13.2cm等,根据所选水稻品种适当调整密度。插秧要做到顺直、均匀、足量,插秧后保证花达水不飘苗,如果发现有飘苗现象,则要及时补苗。

三、本田管理

1、水分管理

在秧苗返青前灌水,水层高度为苗高的2/3,可起到扶苗护苗的作用。在秧苗的有效分蘖期,采用浅水灌溉方式提高耕层温度,以促进秧苗分蘖,浅水层厚度为3-4cm。在分蘖终期前5d,观察秧苗长势,如果出现叶色浓绿、长势过旺的现象,则要排水晒田控制秧苗徒长。在晒田时,要晒到田面出现裂缝为止,肉眼可见秧苗白根,一般晒田为5-7d。当叶色变淡时先湿润灌溉,之后逐步恢复正常的水层厚度。在孕穗后期,灌入大量水满足水稻抽穗对水分的需求,水层厚度为10cm。进入抽穗扬花期之后,保持水层厚度为5-7cm。从水稻灌浆期至蜡熟期阶段,采用间歇灌水方式,使稻田处于干湿交替状态,并且以湿为主。当水稻进入黄熟期之后,对稻田排水晾干,等待收获。

2、施肥技术

①施肥方法

在有机寒地水稻栽培全过程中,禁止使用化肥和激素性肥料,在秋季本田整地中,施入腐熟农家肥3.75-5.25t/hm2,不得使用未经过充分腐熟的牛粪、鸡粪、猪粪等肥料,施肥后翻耙地,保证肥料均匀施入。在水稻田间管理时期适当追肥,共分为3次追肥:第一次是在水稻返青分蘖期间追施速效有机肥,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水稻生长状态确定追肥量;第二次是在孕穗期追肥,施入速效有机肥;第三次是在抽穗后观察水稻长势,如果出现脱肥现象,则要在灌水时追肥,使用速效有机肥,以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②增施农家肥

农家肥是绿色有机肥料,在制备农家肥时必须用无添加剂残留的人畜粪便,这样才能保证农家肥充分腐熟。在寒地水稻种植中,用农家肥逐年培肥土壤,建设有机稻田基地,促使稻田土壤内的有机质达到3%-3.5%之间,有助于促进有机水稻健壮发育,可增加有机水稻产量。

③增施有机肥

在施肥中,可以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氨基酸有机肥颗粒、腐殖酸肥料,或者使用饼肥。尽量增加有机肥在肥料总用量中的占比,避免使用化肥,以促进土壤可持续利用。

④推广使用生物肥

生物肥、微生物菌剂是有机水稻栽培中推荐使用的优等肥料。其中,生物肥中含有齐全的营养元素,能够起到改良土壤、增强水稻植株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水稻品质的作用;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等,能够释放磷酸酶等有益微生物,促进水稻植株生长。

⑤稻草秆还田

在秋季收获的过程中,直接打碎稻草,将其翻入到土层深处,深度为20cm左右,用于培肥地力,满足水稻生长期间的养分需求。

⑥一次性施肥

将生物肥、有机肥在内的所有肥料都在翻地时一次性施入到稻田内,或者在水整地时一次性施肥,根据寒地水稻品种确定肥料用量。

3、除草方法

有机水稻除草要减少对除草剂的使用,通过农业、物理方法进行除草,避免土壤和水稻产生药害。

①水耙地

水耙地能够破坏杂草根系,将杂草扼杀在萌芽状态。在寒地水稻栽培期间可以进行2次水耙地灭草,分别为:第一次水耙地在5月中旬之前,水耙地后浅湿灌溉,促使稗草萌芽;第二次水耙地在插秧前2d进行,使用轻型农机具耙地,采用轻耙方式将萌生的稗草耙入到水田土壤中,有效清除稗草,耙地后灌水8d左右。

②水田生物除草

在不使用化学除草剂的情况下,可以在水田内投放鱼类等草食性生物减少杂草。在6月中旬后,杂草以阔叶草为主,在阔叶草生长初期叶片细嫩,适合投放杂食类水生物清除杂草,同时杂食类水生物还能够吃掉害虫,可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危害。杂食类水生物在水田内活动时会产生排泄物,这些排泄物有助于增加水田肥力。

③养鸭除草

有条件的稻田可采用“稻田养鸭”生态种养模式,鸭子不仅能够吃掉冒出水田的杂草,还能够钻入泥里吃掉萌芽的草籽,在鸭子活动过程中能够增加水田的含氧量,排出的粪便可以提高水田肥力。

④薄膜覆盖除草

有条件的稻田可以采用薄膜覆盖除草方法,采用与之配套的专业农机具,无需配合多次整地。这种除草技术必须选用无污染的降解膜进行覆盖,使用专业农机具在插秧的同时覆盖地膜,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无需喷施化学除草剂。

四、病虫害防治

黑龙江省有机寒地水稻栽培在病虫害防治中要采用绿色防治技术,以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为主,不得使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始终保持寒地水稻在绿色的种植环境中生长发育。

1、稻瘟病防治

在寒地水稻生长全生命周期内都可能发生稻瘟病,对有机寒地水稻产量带来严重影响。因黑龙江省的春季温度较低,所以发生苗瘟的可能性较小,一般情况下以叶瘟、穗颈瘟为主。在稻瘟病防治中,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性强的寒地水稻品种,不同品种的水稻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有所不同,应避免选择稻株叶片宽阔且叶片过于低垂的品种,此类品种利于病菌侵染。

②在本田管理中加强水肥管理,采用浅湿交替的节水控灌方式控制水稻徒长,避免水稻因徒长降低田间透风透光性。在灌溉过程中,坚持浅灌、勤灌,在适当的时间段落水晒田,可减轻病害程度。

2、立枯病防治

立枯病是育苗阶段常见的病害,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立枯病两种类型。其中,生理性立枯病的发病率较高,受育苗温度控制不合理、播种密度过大、通风不及时等因素影响,易引发生理性立枯病。在立枯病防治中,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①尽量采用山地腐殖土、草灰土作为床土原料,保持床土疏松状态,提高床土保肥保水能力,促进秧苗根系发育。

②加强大棚内温湿度管理,在育苗前期阶段,增加棚内温度,保持适当湿度。在育苗后期阶段,降低棚内温度。如果在育苗期间遇到低温天气,则尽量避开低温天气通风炼苗,等到晴好天气再通风炼苗,避免苗期出现冷害。

③在床土上喷施1%酿造醋调节土壤酸度,将土壤pH值控制在4.5-5.5之间,抑制立枯病病菌传播。

3、恶苗病防治

恶苗病易发生在育苗期温度过高的生长环境下,当病菌侵入伤口后易引发此病。在播种前,如果选用无病种子,或者对种子消毒处理,可有效降低恶苗病的发生概率。在有机寒地水稻育苗期间,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①建立无病留种田,不得在病田或者距离病田较近的稻田留种,严格控制种源。

②对发生恶苗病的田块要做好病稻草处理,及时拔除病株,将其带离田间烧毁,不能将病稻草用于沤肥或还田。

4、潜叶蝇防治

潜叶蝇是黑龙江省寒地水稻栽培中的主要虫害,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对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带来影响。在有机寒地水稻栽培中,可以采用以下防治技术:

①在本田管理中以浅水灌溉为主,促进秧苗健壮发育,减少潜叶蝇产卵数量。当出现轻微的虫害时,可排水晒田,控制田间的湿度,破坏潜叶蝇的生存环境。

②及时清理稻田周边的杂草,尤其是池埂、灌排渠上的杂草,减少潜叶蝇的寄生场所,有效控制虫源。

5、负泥虫防治

负泥虫主要蚕食水稻叶肉,造成叶片穿孔,影响水稻正常抽穗。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田间负泥虫的繁殖速度加快,导致虫害较为严重。在有机寒地水稻栽培中,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技术措施:

①在入冬前清理稻田,清除田内以及田周边的杂草,消除虫卵的越冬数量,有效减轻次年负泥虫的危害。

②负泥虫习惯在清晨活动,它们会以群体聚集的方式在水稻叶尖部位取食,此时农户可以拿着扫帚轻轻扫过秧苗,促使负泥虫从叶片上脱落,掉入水层中淹死。

6、二化螟防治

二化螟是黑龙江省寒地水稻种植中的常见虫害,一般只产生一代。为满足有机寒地水稻的栽培要求,可以采用以下防治技术:

①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利用二化螟的趋光性进行诱杀。每盏太阳能杀虫灯的有效覆盖范围为15亩,故此每公顷稻田安装1盏杀虫灯,杀虫灯为“井”字排列,依靠太阳能电池板运行,夜间自动开灯诱杀害虫。每间隔2-3d清理1次杀虫灯。

②采用性诱剂对二化螟成虫进行诱杀。二化螟成虫会释放吸引异性交配的化学信息素,通过模拟这种化学信息素制成信息素化合物,并投放到田间,能够引诱二化螟到诱捕器中,破坏二化螟成虫交配,降低成虫产卵量,从而减少虫口密度。每公顷稻田投放15个性诱剂诱捕器,能够有效控制二化螟数量。

7、稻螟蛉防治

稻螟蛉幼虫对叶片破坏较大,影响水稻植株正常生长。成虫在夜间活动频繁,将虫卵产在叶片上快速繁殖。在有机寒地水稻栽培中,可以采用以下防治技术:

①在秋季整地,将大批越冬虫卵翻入到土层灭杀,减少次年的虫源。在秋收之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将散落的杂草集中烧毁。

②加强本田管理,如果在水层上看到三角蛹包必须带离稻田烧毁,控制稻螟蛉的数量。

③在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诱捕成虫,也可以利用天敌赤眼蜂灭杀虫卵。一般在水稻始花期至末花期释放赤眼蜂,每公顷稻田释放15张蜂卡,共放蜂2-3次,能够大幅度降低稻螟蛉的数量。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栽培有机寒地水稻,积极打造高端有机大米品牌形象。在有机寒地水稻栽培中要采用标准化的栽培技术,科学培育壮秧,加强大田管理,施入农家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应对病虫害,禁止使用传统农药,从而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确保有机寒地水稻丰产增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