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针对性防治策略研究

作者: 胡和沐沦

巴林右旗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针对性防治策略研究0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社会公众开始逐渐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对于城市绿化以及生态环境恢复来说,林业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前,虽然巴林右旗林业发展速度及发展规模不断提升,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依旧受到了林业苗木的病虫害影响。当苗木受到严重的病虫害威胁时,会使其健康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会给巴林右旗的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阻碍。

巴林右旗属于内蒙古赤峰市的北部区域,地处大兴安岭和燕山山地的交界过渡地带。在巴林右旗境内存在着显著的地貌、土壤、水热和植被等方面的地域差异变化。通过探究和分析可以知道,构成巴林右旗的地质主要来自大兴安岭新华下构造地带,整个地区的地貌特点呈现为由北至南,由中山山地向低山丘陵和倾斜冲积平原方向过渡。巴林右旗自身缺乏丰富的林业资源,且存在着木材短缺以及森林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为此,当地对林业发展有较高的重视度。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林业的持续发展,开始加大了对林业技术的探究力度。而对于整个林业工程来说,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苗木,苗木的生长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工程质量。为减少降低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巴林右旗开始逐渐提高了林业工程建设工作力度。而巴林右旗实际开展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常受到各种内部及外部因素影响,致使苗木在实际生长阶段常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而根据巴林右旗的实际气候环境特点可以知道,大部分病虫害问题主要发生在春季。若在春季时,未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会造成病虫害大规模发生和蔓延,进而给苗木生长带来严重的影响,最终的林业工程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对此,林业工作人员应该加大防治春季林业苗木病虫害的工作力度。

一、春季病虫害给林业苗木带来的影响

1、生态保护能力受到影响

面对当前巴林右旗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趋势,本地区公众开始逐渐提高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而随着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致使巴林右旗林地数量不断减少。现阶段,影响巴林右旗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污染。若是未及时开展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则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在进入春季时,若未加强对苗木病虫害问题的防治,会直接影响到林业苗木的实际生态保护功能。甚至会给林业苗木生态进化功能带来影响,进一步阻碍了本地区林业的健康发展。

2、苗木长势受到影响

部分区域在进行林业苗木栽培的过程中,其主要采取的形式就是购买其他地区苗木,并进行运输。但在此过程中,若运输和检疫工作缺乏较高的重视,则会因苗木自身的脆弱性特点致使其携带部分病虫害。此类病虫害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苗木的长势带来影响,甚至会在苗木栽培的过程中,给附近植物带来影响。不仅如此,若是苗木因感染病虫害而出现大范围落叶的情况,则会造成苗木死亡。

3、病虫害规模不断扩大

以往在发展林业产业时,受到认识缺失以及化学农药大范围运用等因素影响,使本地区的林业发展速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且在不断运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病虫害也逐渐形成了较强的抗药性,进而给实际的药物运用效果带来影响。此时,如果有大规模的病虫害问题发生,农药将无法达到有效的防治作用。不仅使最佳防治时机被延误,还会给林业带来进一步的损失。

4、苗木缺乏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

当所栽植的苗木长期有病虫害携带问题时,会造成其后代有生物自主产生。受此情况影响,苗木的实际病虫害抵抗能力会大大减弱,进而增加了发生病虫害的风险,给苗木健康生长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影响。

二、春季阶段防治病虫害的重要作用

1、符合持续发展需求

林业可持续发展可在春季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获得有效的支持保障,且有助于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以被全面协调,进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而在春季对林业苗木实施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在林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使苗木的生长活力得到实质提升。与此同时,相关林业人员需要重视对林地的保护工作。通过对林业苗木自身生态功能优势的有效利用,实现对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为后续发展实现可持续性提供助力。

2、有助于林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进入到春季以后,林业工作者通过对林业苗木实施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使苗木在实际生长过程中的健康得到充分保障。确保其在面对病虫害侵袭时,能够拥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最终达到林业苗木抗虫害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为林业持续发展注入推动力,给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持保障,有助于本地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3、有助于林业技术实现进一步发展

为确保本地区林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在实际开展林业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重视创新和更新林业技术的工作。借助先进可靠的林业技术,实现对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对传统的工作形式以及工作思想进行转变。通过对林业发展效率的全面提升,给林业技术全面创新提供保障。林业工作者开展工作时,应确保林业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得以被及时解决,使内在隐患得以最大限度消除,从而使现代林业发展优势得到全面展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得到提高的同时,发挥林业生态功能,使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三、春季防治林业苗木病虫害的常见手段

基于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当前在林业产业中开始逐渐对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运用。并且当前在春季苗木病虫害防治中,新型防治技术手段已逐渐变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式。生物药粉属于新型防治技术中最常见的一种,其自身具备较高的灭杀作用效果。在实际运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可利用移动式布料器,将相应的生物药粉发射出来。通常此类设备拥有400m左右的发射射程,使传统防治病虫害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当前病虫害大规模的防治需求。但在对此类技术手段进行运用时,需要注意药粉会在喷射的过程中向周围扩散。即使会达到有效的害虫杀灭效果,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林业工作人员的健康。

1、林业苗木农业防治手段

林木的整个生长阶段内,农业防治手段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际开展防治工作时,应同本地区的土壤条件以及气候环境条件相结合,保证浇水、施肥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此为苗木长势进一步强化奠定基础保障,使其自身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首先,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为确保其获取到足够的养分,使其养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应加大对苗木生长阶段的施肥工作力度,为苗木茁壮生长提供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施肥量进行明确时,应与实际的气候特点以及苗木的生长状况相结合。其次,应结合本地区的降水情况,及时调整灌溉次数及灌溉时间,使苗木始终处在健康的生长状态下。最后,在苗木正常生长的过程中,应保证除草、修剪等工作的有效性。如果林区内有过多的杂草存在,会给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带来影响。其不仅会与苗木争夺水分和营养,还会使苗木营养缺失,使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降低。同时,杂草还会给病虫害的繁衍创造有利环境条件。因此,应借助多种手段形式对杂草进行全面细致的清理,降低杂草给苗木生长带来的严重影响。

2、林业苗木化学防治手段

当前,林业苗木春季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中,一种最有效,且效果明显的方式就是化学防治。通常林业工作者在选用化学药剂的过程中,需要站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体健康角度着手,对用量、用法以及药物类型选择进行综合考量。与此同时,还需要与本地区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相结合,对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使用,以此进一步强化实际的防治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药剂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药物用量外,还需要保证药物搭配的合理性,确保其所具有的防治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发挥。另外,在对化学药剂进行使用时,应保证定期更换,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使药剂的实际作用效果大打折扣。

3、林业苗木生物防治手段

在防治苗木春季病虫害的过程中,一种具有绿色、环保特点的防治手段就是生物防治技术。首先,可通过将天敌和寄生虫引入林区的形式,达到对害虫数量进行控制的目的。与此同时,也可借助人工繁殖和释放的形式,将害虫天敌及寄生虫释放到林区内。其次,对微生物制剂进行运用。在此过程中,可对自身具备杀虫、杀菌作用效果的微生物制剂进行采用。如病毒、真菌和细菌等。该形式不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也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4、林业苗木物理防治手段

首先,在防治的过程中,可通过对陷阱和诱捕器进行设置的形式,使害虫被全面诱杀。一般在选择陷阱和诱捕器时,需要与害虫的特性以及行为习性相结合。例如,可利用黄板、黄色黏虫球或灯光诱捕器等。其次,借助对屏障和隔离措施的采用,使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得以有效阻断。例如,将防虫网设置到苗木的苗圃中,使害虫侵入的情况得以有效避免。或借助对隔离带进行设置的形式,使病菌传播得到控制。最后,在对春季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可以对高温或低温的处理形式进行采用,使害虫或病菌得以被有效杀灭。如,可采取热水浸泡法或冷冻法。

四、林业苗木常见的春季病虫害及针对性防治要点

1、立枯病致病因素与防治方法

引发苗木出现立枯病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就是丝核菌的感染,其属于一种真菌,一般会以菌丝体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并于次年春天在外界温度和湿度达到适宜条件时,开始向着附近的植株进行侵染,进而不断发展和蔓延。并且,立枯病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若是外部环境长时间处在高湿、低温的条件下,则会大幅度增加立枯病的发病风险。一般外部环境有14~16℃的土壤温度以及12~18℃的气温,且土壤中拥有30%~35%的湿度条件时,会提高立枯病的发生率。在对立枯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在栽培苗木时,对具有较高疏松、透气度的土壤或砂质土壤进行选用。每年应定期开展整地工作,并在完成坐床的工作后,应对0.01~0.15kg/m2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使用,并将其拌入至深度为5cm的土壤处,进而达到对土壤全面消毒的目的。此外,还可在对苗木种子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对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采用,实施拌种处理,其具有较高的立枯病防治效果。在拌种处理的过程中,所选用的药剂量应为实际总量的0.2%~0.3%。

2、腐烂病症状与有效防治

该病害在感染初期时,其症状缺乏显著性。因此,即便苗木感染了腐烂病,也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并开展及时的防治工作。不仅如此,若在对苗木进行栽培的过程中,所选择的苗木自身患有腐烂病问题,则会在后续栽植完成以后,逐渐向着其他枝干处蔓延。随着病情的发生和发展,会在后期有大量褐色斑点存在于枝干处,且此类斑点呈现为椭圆形。不仅如此,还有部分苗木在感染腐烂病以后,会有黑褐松软组织存在于枝干的内部位置,并伴有褐色汁液流出。如苗木感染了腐烂病问题,并且治疗缺乏及时性,则会造成苗木死亡。通常腐烂病有较快的死亡速度,一般从发病到死亡仅有7d左右的时间。在对此类病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将波尔多液或白色漆液涂抹到树干处。若植株已受到腐烂病的感染,需要及时拔除,并带出林区进行集中的焚烧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其给林区内其他苗木带来的危害影响。

3、白粉病发病症状及防治过程

苗木在实际生长的过程中,白粉病可以发生在任何阶段内。对于处在正常生长状态的苗木来说,若其感染了白粉病的病害问题,叶片处会有白色霉斑形成,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给其他苗木带来影响。当病情不断加剧时,原有的白色霉斑会逐渐变成黑色,然后向着所有的叶片处蔓延,最终引发植株因枯萎而死亡。现阶段,在对此类病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苗木栽培密度的合理性,严格控制土壤的湿度。同时,在进入冬春季节时,需要将林区内的落叶全部清除,并将存在病害问题的枝条和叶子剪除,及时带出林区进行集中地处理。在培育的过程中,应对有机肥进行使用,并搭配适量的磷肥和钾肥。同时,应对氮肥的施加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若已发生病害问题,还可在林区内喷施1000倍20%的三唑酮溶液。结合实际的病害发生情况,开展持续2~3次左右的喷施治疗,每次喷施应间隔7~10d。

4、蚜虫和介壳虫发生规律与防治

通常每年的3~5月,为介壳虫的高发期。一般情况下,介壳虫会以卵的形态附着在苗木根部附近的土壤内进行越冬。待进入到春季以后,虫卵会孵化,并给苗木的枝叶、下茎以及根部等处带来危害影响。在对其进行防治时,可在树干同地面之间40~60cm的位置,刮去树干的一层表皮。需要注意的是,在刮表皮时,应确保深至韧皮部,并将宽度控制到8~10cm左右。之后,从纵向着手,使用锋利的刀对该处进行数次的切割,促使其深入苗木的木质部位。然后,在表皮处利用排刷对农药进行刷涂。此外,也可将脱脂棉球浸泡到40%氧化乐果、50%甲胺磷或10%吡虫啉等药液当中,并将其包贴到刮皮处,利用塑料薄膜将其捆牢。该方式能够有效防治介壳虫幼虫和成虫。

而在对蚜虫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在虫害发生的初期,将3%呋喃丹颗粒剂埋入苗木的根部位置。或引入瓢虫、食蚜蝇等天敌,使林区内蚜虫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巴林右旗在春季开展林业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需要建立在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掌握本地区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对合适的防治策略进行选择,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通过对各类防治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为巴林右旗的林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保障。

(作者单位:025150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森林草原保护发展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