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首大根与迷你小冬瓜的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 刘飞

浅析青首大根与迷你小冬瓜的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技术0

本文主要阐述了青首大根与迷你小冬瓜的接茬栽培模式,该模式在1年内三种三收,各个茬口之间无缝对接,达到了各栽培作物之间合理的轮作倒茬,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土壤耕作层的改善及合理利用,本文把各个茬口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其生产栽培过程达到了省工、省时,减少人工投入,有十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山东省兰陵县的蔬菜种植户有常年种植各种蔬菜的传统和高超的种植技术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目前,青首大根和迷你小冬瓜1年内三种三收的栽培技术是一项比较成熟的蔬菜种植技术,该技术已经在兰陵县东南部及周边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青首大根,俗称青头白萝卜、二萝卜。青首大根和迷你小冬瓜是一种主要的蔬菜作物,营养丰富并深受人们喜爱。为了提高这两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生产成本,鲁南地区菜农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了一整套高效的三种三收栽培技术。本文将主要从土壤处理、品种选择、育苗、定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青首大根和迷你小冬瓜的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技术。近年来,经过在兰陵县广泛的种植和推广,简化了栽培模式,优化了植保技术,总结出适合鲁南地区青首大根和迷你小冬瓜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本地区青首大根多在2月中下旬直播栽培,4月下旬开始收获;迷你小冬瓜多在2月底、3月初进行工厂化基质育苗,当大拱棚撤除薄膜后,在两棚间双行定植,6月下旬开始采收,在立秋至处暑期间清园,然后直播青首大根进行秋季种植。各复种茬口要连接紧凑,以免影响全年生产和收益。合理的间作套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充分利用土地肥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光照,增加土地单产和亩均效益,从而实现三种三收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三种三收种植模式

春季青首大根于2月中下旬,在高2.2m,宽6m,棚间距80cm的大拱棚内起垄直播,垄高30cm,定苗株距15cm,行距60cm,地膜覆盖,4月下旬开始采收;迷你小冬瓜在2月底进行工厂化育苗,待大拱棚撤除薄膜后,在两棚间双行定植,其中株距1.5~2m,行距55~70cm,6月下旬开始采收;立秋至处暑期间进行清园、整地后直播秋季青首大根。

二、春青首大根关键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春青首大根多选用根头黄绿、口感甜脆、商品性好、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中熟品种“春雷”,并且,种子质量符合国家要求。种子要求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95%,其长势强、耐寒且叶色黄绿,根长38~40 cm,属于中等抗病性品种。多适于早春栽培,是内销和出口的优势品种。

2、整地、土壤处理

整地前要清理前茬作物收获后的植株残体,运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病虫害存活基数。青首大根喜欢松软、肥沃的土壤,因此在种植前应该选择土壤耕层深厚、肥沃、理化性状好、有机质含量高的砂质壤土和疏松透气性好、有益微生物菌群丰富、活跃且地势高大雨不积水且排灌通畅的平整地块进行种植,冬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耕翻松处理。同时,在深耕翻松时可以适量施入有机肥,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内部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和通透性,早春解冻后亩施熟腐的有机肥5000kg、三元复合肥40kg作基肥,播前要进行土地整理,平整土地达到平、松、细、净,塇实适中,浅耕备播。

3、建棚

大拱棚高2.2m,宽6m,棚间距80cm。选用镀锌无缝钢管以提高耐久性,在钢架的支撑和固定件上安装薄膜和压膜线。同时,调整支撑和固定件的位置和高度,确保棚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要选择保温性好,厚度不低于0.011~0.012cm,耐老化,透光性好、强度大、易于修补而且操作简单、质量稳定优良和经多年使用口碑好的棚膜。使用寿命高达2~3年,适合喜光喜温作物生产,从而降低成本。安装薄膜时将薄膜覆盖在拱棚上,并使用压膜线将其固定在支撑和固定件上。注意薄膜的拼接和密封处理,确保棚内密闭性,在拱棚的两侧可以安装卷膜器,便于调节棚内温度和通风换气。在拱棚的四周安装地锚,以固定薄膜和防止大风天气对拱棚的影响。

4、播种与苗期管理

春季青首大根在2月中下旬,在棚中起垄栽培,垄高40cm,垄距90~100cm以方便灌溉和田间管理。开沟深2cm直播,顺沟浇水,水渗干后条播,覆土2cm,后覆地膜保温保墒,有利于提高幼苗质量和成苗率,条播行距5~7cm,每66.7m2播种量100~125g。出苗后及时打孔放苗透气,防止气温过高烫伤幼苗。平时经常查看大棚,注意棚膜清洁度,当棚膜灰尘较多,为增加其透光性要进行清扫增加其透光度,从而提高棚内温度和增加作物光合强度,积累更多的干物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其次是时常观察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温度过高和湿度过大时要结合天气放风降温降湿,棚温过低时要及时封棚升温以便给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培育壮苗,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条播的苗床幼苗在长出3片叶子时,开始进行间苗,清除长相偏弱,过密的幼苗。当幼苗长到6片叶子时进行间苗定苗,保留长势健壮的旺苗,苗间距离为15cm。

5、田间管理要点

在青首大根的肉质根生长期间,所需要的水肥较多,它既要维持上部叶片的健康生长,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养分,又要促进下部肉质根的生长,因此要根据土壤的墒情并结合作物生长和需肥具体情况在地下块根膨大期适量使用水溶性好的优质冲施肥,进行补充养分,及时浇水,要均匀,防止根部糠心、开裂降低作物商品性的情况发生,这时需求的养分也比较全面,建议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青首大根在进入肉质根生长旺盛的中后期,每亩追施复合肥15~20kg,来促进肉质块根快速生长,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提高作物的品质。

6、主要病虫害防治

春季青首大根在整个生长期内主要害虫为蓟马、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等,危害作物的茎叶,先用黄板诱杀,其次可以用吡虫啉、乙威、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进行防治。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黑腐病、病毒病等。黑腐病可导致青首大根出现黑心或者黑皮,防治时可用络氨铜。病毒病主要是防治蚜虫,以切断其传播途径。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主要虫害防治:蚜虫可使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注意喷洒的方法,一定不能和碱性的农药混用,喷洒的时候还要避开中午的高温及棚内湿度过大时,要先降低湿度再喷施,否则会降低药效,起不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蓟马防治可利用早晚时间,施用35%吡虫啉悬浮液10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可用菊酯类农药和阿维菌素防治,在幼虫期,可以用高效氯氟氰菊酯2.5%乳油3000~4000倍液或1000倍的1%甲维盐喷配合2%阿维菌素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主要病害防治:霜霉病可选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1000倍液或40%烯酰氰霜唑悬浮剂4000倍液等药物进行防治。灰霉病可选用2000倍的40%嘧霉胺悬浮剂喷雾防治。褐腐病可在团棵期及时用1.8%辛菌安醋酸盐水剂3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预防。为提高喷药效果,可添加展着剂,以提高防治效果。

7、收获

根据肉质根品相达到最优商品性状时可根据市场价格适时采摘收获上市,同时在采摘时或者运输途中要时刻注意,不要让硬物碰伤产品,人为造成残次品,从而降低农产品的商品性状,减少经济效益。

三、迷你小冬瓜关键栽培技术

迷你小冬瓜是一种很容易种植的蔬菜,适宜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生长期间它们需要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流通。

1、土壤处理

迷你小冬瓜生长需要较高的土壤温度和保水能力,因此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深耕翻松处理,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同时,在种植前可以利用黑色地膜覆盖土壤,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水能力。

2、育苗

①准备基质:选择适合迷你小冬瓜生长的基质,可以使用腐叶土、泥炭土和珍珠岩等基质。这些基质通透性好且保水性良好,能够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②准备容器:选择适当大小的苗钵作为育苗容器,确保容器底部有排水孔,以免水分积聚导致烂根。

③浸种:准备46℃开水,一边搅拌,一边放入种子,水温度降到27℃时, 捞出洗净,后放入26℃的清水中浸泡5个小时,捞出用清水冲洗3~5遍, 沥干,用干净的棉布包好,在28℃恒温催芽箱中催芽。每天早晚翻动1次,使种子内、外温度一致。当芽长到0.2cm时开始播种。

④播种覆土:将迷你小冬瓜种子每钵1粒, 用细土轻轻覆盖种子,厚度约为种子的2倍左右,轻轻按压土壤,使种子与土壤接触更紧密,用喷壶喷水,湿透基质,覆盖地膜,扣上拱棚,夜间加草垫子保温。

⑤苗期管理:播种后,保持基质的湿润。可以使用喷雾器轻柔地喷水,也可以在上方覆盖一层湿润的保鲜膜。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迷你小冬瓜喜欢温暖的环境,最适宜的温度为20℃~30℃。提供充足的日照,每天至少8小时的阳光照射。如果光线不足,可以使用人工灯光补充照明。在育苗期间,保持基质湿润但不能过湿。定期检查湿度并及时浇水。同时注意通风,以避免湿度过高引起病虫害。除净杂草、枯黄叶子等杂物,并定期施以适量的有机肥料,帮助迷你小冬瓜生长。

3、定植

当迷你小冬瓜幼苗长到10~20cm高,2~3片真叶,幼苗生长25~30天时,可以将幼苗移栽到大拱棚中,进行双行定植,以便更好地扩展根系。株距150~200cm,行距55~70cm。应选择阳光充足、土壤温度较高、避免大风天气进行定植并注意保持良好的土壤通风和湿度管理,以及加入适量的有机肥,以满足迷你小冬瓜生长的营养需求。

4、施肥和灌溉

迷你小冬瓜的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在迷你小冬瓜幼苗移栽后15~20天,可施用腐熟的鸡粪、牛粪等有机肥,以促进迷你小冬瓜生长。在迷你小冬瓜开花结果期间,可适当增加磷肥的使用量,以促进果实发育。迷你小冬瓜对营养物质需求较高,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及时施肥。使用含有钾、磷和氮等元素的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另外,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浇水,尤其是在果实成熟后,过度浇水可能会导致水分过多、产品质地不佳、不耐储藏和运输、商品性差。

5、病虫害防治

迷你小冬瓜容易受到真菌和昆虫的攻击,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可以定期喷施杀虫或杀菌剂进行防治。迷你小冬瓜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疫霉病、花叶螟、蓟马、菜青虫等。可以采用喷洒敌百虫、氧氟虫腈等药品进行防治,同时注意定期清除病叶、病残体等,以减少病害传播。

主要虫害防治:花叶螟可喷洒敌百虫、氧氟虫腈等药剂控制。氧氟虫腈的用量为1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3~4次。敌百虫用量为1500倍液,每5~7天喷洒1次,连续喷3~4次。菜青虫可以用1000倍的1%甲维盐加2%的阿维菌素1500倍液混合喷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蚜虫可喷洒乙威、吡虫啉等药剂控制。可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喷洒1次,连续喷3次,注意喷洒的方法,一定不能和碱性的农药混用,喷药的时候避开午间高温,否则会降低药效。在使用任何农药前,请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此外,保持良好的土壤通风和湿度管理,也可以有助于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主要病害防治:白粉病可定期喷洒药剂,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甲基硫菌灵用量为3000倍液,每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3次。也可用50%多菌灵900倍液,每隔8天喷洒1次,连续喷3次。疫霉病应通风排水,可喷施代森锰锌1000倍液,每隔7 天1次,连续喷3次。叶霉病要及时清理病叶,可喷洒代森锰锌等药剂控制。代森锰锌的用量为800倍液,每隔8天喷洒1次,连续喷4次。

农药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施药前应将药剂充分搅拌均匀。②喷洒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③喷洒时要均匀地喷洒在迷你小冬瓜的各个部位,以确保药剂的覆盖面积。④在野外喷洒时,应避免风力较大的天气进行,以免药剂被风吹散。⑤使用任何药剂前,请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

6、适期收获

迷你小冬瓜达到最佳商品性状时,适期采摘销售。

四、秋青首大根关键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秋青首大根多选用“春雷”品种。

2、适期播种

立秋至处暑之间起垄直播。

3、苗期管理

在青首大根生长初期,可以施用适量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肥料,以促进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在青首大根成熟后,可采用追肥的方式,适当增加磷酸二铵、硫酸铵等含磷肥料的使用量,以提高青首大根品质。后期注意防冻,以免商品性降低,影响经济效益。

4、主要病虫害防治

秋季青首大根主要害虫有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黑腐病、腐烂病等。可以采用喷洒乙威、吡虫啉等药品进行防治,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内主要害虫、病害多发生在幼苗期,2~3片真叶期最盛,及时防治兼治,一举两得。其具体防治方法可参照春青首大根部分。

5、适期收获

可根据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熟度适期分段采收,间隔上市。

五、经济效益分析

该栽培模式的农作物均为一次性播种或栽植,一次性采收,相对于其他蔬菜作物省工、省时,是一种栽培技术简单,资金投入少、成本低,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可以实现各茬口间,紧密衔接,各种作物之间能合理的倒茬轮作,还能够合理的利用土地,从而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其种植的农产品均为人们喜爱的大众蔬菜,需求量大,市场价格稳定,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青首大根和迷你小冬瓜的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通过合理的土壤处理、育苗、定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使青首大根和迷你小冬瓜在生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营养和保护,从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

(作者单位:277724山东省兰陵县庄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