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种植技术应用分析与相应病虫害科学防治策略
作者: 刘泽红
辣椒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蔬菜或调味品之一,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我国辣椒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区域面积中辣椒种植数量虽然不断增多,但是辣椒种植过程中的病害问题也愈加严重,对辣椒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一情况,为了提升我国辣椒种植的质量与产量,种植者应当对辣椒种植技术以及种植地病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种植地辣椒种植病害,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本文将对辣椒种植技术以及辣椒种植中常见的病害问题及其防治策略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
辣椒作为一种茄科作物,其根系不发达,根细且根量少,入土浅,根基部不易产生不定根。普遍来说,辣椒植株在地表上的高度可达到50厘米,但因为辣椒的授粉方式较为特殊,其主要依靠自体授粉,导致其出现杂交的概率较高。而在辣椒生长的各个阶段当中,都极易受到病害的侵袭,且可侵袭病害类型较多,会对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所以,在辣椒种植过程中,种植者应当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优化辣椒种植流程,并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手段等对病害进行有效防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辣椒的生长发育营造良好的条件,进而使其高质量的生长,并提升辣椒的产量。
一、辣椒种植技术
1、选择种植地
在辣椒种植的过程中,辣椒对土壤具有严格的要求,辣椒不适合种植在重茬地、低洼地或盐碱地当中。辣椒不能与茄子、番茄、马铃薯、烟草等同科作物连作。种植辣椒要用透气、排水好的土壤,最好是含有丰富的腐殖质。栽培辣椒地块,要排水良好,排灌方便,并要求深耕。最好能做到冬耕,休闲冻土,以改良土壤,消灭越冬害虫和病菌孢子。同时地块选择方面还需要保证其具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和良好的灌溉条件。
2、整地与施肥
辣椒种植地选好之后,尽量要保证地块具有良好的耕作性能、地势平坦,排水和灌溉都较为方便,这就需要对种植地进行精细整地和进行施放底肥。在施肥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应当从土壤肥力、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辣椒不同生长阶段等角度出发,对施肥方案进行科学的制定,保证施肥的灵活性。例如,在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不足的地块,需要通过随水追肥的方式为土壤补充养分。
3、优选品种
在辣椒种植过程中,选择辣椒种子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在选择辣椒品种的时候,应当结合种植地实际种植条件、种植环境等,选择出适宜种植地生长环境的品种进行栽植,这样才能够使种植地辣椒种植高产高效。通过对种植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水文特点等进行分析后,湘研15号作为可适应本地自然条件且抗病性较强、产量较高的品种,其成为种植地辣椒种植的首选品种。在选择完品种之后,需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尽量不选择转基因或是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种子,这样能够确保辣椒种植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种植地季节的变化灵活选用品种,如果种植地春夏季节和秋冬季节在光照、温度等条件上存在显著不同,还需要根据种植地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合理选择品种,保证品种选择的科学性,也能够使种植地的辣椒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4、科学催芽
催芽环节也是辣椒种植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特定气候环境当中,催芽的质量通常会影响辣椒种子的发芽效果。所以,若想保证辣椒种子可以快速且高质量的发芽,种植者则需要在每年3月-4月期间做好种子催芽的准备,将挑选出的辣椒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再将其放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之后,还需要将辣椒种子放在55℃的热水中进行浸泡,进一步杀毒灭菌,避免其遭受病虫害。在以上步骤处理完毕之后,应当将辣椒种子放入30℃水温的水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收水分,并将其清洗干净之后就可以开始播种。经过这一套催芽流程,可以使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得到显著提升,也能够使辣椒种子更加健康、强壮。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催芽的过程中,种植者还需要对环境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应当先将温度控制在22℃,然后逐步提升温度,将其控制在30℃左右,为辣椒种子的发芽提供适宜的温度。在辣椒种子开始露白的时候,则可以将环境温度降低到23℃左右催芽,并确保空气湿度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辣椒种子在1周左右完全出芽即可播种。
5、定植技术
辣椒定植作业一般都在每年的4月-5月期间开展。在对育苗场地进行选择的时候,应当尽量选择向阳且避风的区域,这样可以使辣椒种子获取到充足的光照,也能够避免风害对辣椒种子的生长产生影响。其中,畦的设置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应当以东西向作畦,畦深应当控制在10厘米,畦长需保持10米,畦宽则需设置为1.5米。在定植的时候,需要按照50厘米×60厘米的行穴距离进行栽种,每穴只栽种1株辣椒种子,并在全部栽种完毕之后进行查漏补缺,保证每个穴位都有种子,保证其生长的均衡性。在辣椒生长到5片叶片的时候,则可以开始定苗。为了使辣椒种子能够更加健康的生长,应当在辣椒苗生长出来之后,定期为其喷洒营养液,每天喷洒1次或是每2天喷洒1次。在喷洒营养液期间,也需要对附近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进行合理控制,保证营养液可以均匀的分布在辣椒枝叶上。在辣椒苗生长到7厘米的时候,需要进行炼苗处理,需在通风条件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并不要大范围的移动辣椒苗,避免辣椒苗受到损伤。在炼苗10天之后,则可以进行移栽。
6、水肥管理技术
①追肥
在辣椒苗生长期间,种植者还需要完成追肥工作。因为苗期阶段的辣椒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高,高需求主要在辣椒结果期。所以在辣椒采收之前,应当采取追肥的方式,保证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充足,能够满足辣椒对养分的需求,进而使辣椒开花结果的质量得到提升。此外,因为辣椒是一种一苗多果的作物,在下层果实不断变大的时候,上层辣椒苗也在持续性的开花坐果,这一时期也是追肥的重要时期。在头部辣椒生长到3厘米的时候,就需要增加浇水量,并进行第一次追肥,需要以氮肥和钾肥为主,在单位面积土壤中可单次追肥尿素10千克和钾肥10千克,也可以通过浇灌腐殖质的方式起到追肥的效果。
②浇水
在辣椒种植中,种植者还需要做好浇水工作。在定植前,需要为辣椒补充充足的水分;在定植后,则需要对浇水频率和浇水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需要持续给予水分的同时,也不能过度补水,以免辣椒根部缺氧,也应当避免土壤过于干燥,对辣椒的生长产生影响。而在辣椒基本发育稳定之后,则需要在辣椒的叶片表面喷洒水雾,借此方式促进辣椒的快速生长发育。总的来说,种植者需要根据种植地的气候变化和降水变化以及辣椒的生长阶段,灵活的调整浇水工作,保证辣椒可以获取到充足的水分,更加健康的生长。
二、辣椒种植中常见的病害问题及其防治策略
1、根腐病
辣椒根腐病是一种因腐皮镰孢菌引发的病害问题,其对辣椒的生长发育具有较为严重的危害性,经常发生在辣椒定植之后。在患病初期,经常表现为辣椒植株枯萎,而在清晨和傍晚的时候,这一症状又会暂时消退,使辣椒植株恢复正常。但是,这一情况并不代表根腐病已经消失,而是因该病症具有隐匿性特征,难以被种植者发现。而在病情持续发展下,辣椒的根茎部会出现腐烂的情况,根茎的颜色也朝着深褐色转变,对辣椒植株具有严重危害,甚至还会导致辣椒植株死亡。除此之外,根腐病还有可能会发生在辣椒的开花结果期,如果连作,这一病害问题则会更加严重。
防治措施:为了对辣椒根腐病进行有效的预防,种植者应当换茬种植。因为辣椒种植通常会对土壤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就导致辣椒种植后土壤中会积累许多的病菌,进而引发病害问题。而换茬种植则可以选择十字花科、豆科等作物,其不仅能够为土壤提供养分,还能够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数量,为辣椒种植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降低根腐病发生的概率。此外,在辣椒种植中对环境温度和湿度进行合理控制也是预防根腐病的重要措施,保证环境温度和湿度的适宜性,不但可以促进辣椒的生长发育,也能够抑制病菌的繁殖和生长。如果在辣椒种植区域发现萎蔫的辣椒植株,则需要及时将其清除,以免根腐病传播。而在萎蔫辣椒植株附近还需要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消毒,将周围土壤中的病菌消除,以免根腐病传播扩散。
2、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作为辣椒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真菌性病害现象,其主要对辣椒的果实、叶片等进行为害,辣椒在患病后会出现圆形褐色病斑,如果辣椒果实染病,在果实上也会出现椭圆形的病斑,且果实表面会出现凹陷。辣椒炭疽病经常发生在12℃-33℃的温度当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炭疽病的发病率也会提升。
防治措施: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主要通过种子消毒、栽培管理以及化学药剂等方式进行防治。首先,在辣椒种子播种之前,需要对辣椒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使用1%硫酸铜浸泡种子,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还可以使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也能够降低辣椒的发病率;其次,对辣椒种植的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对辣椒种植过程中有机肥的施用量进行控制,对炭疽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细致观察等,都能够对辣椒炭疽病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最后,种植者还可以通过喷洒枯草芽孢杆菌500倍液的方式进行防治。在辣椒感染炭疽病之后,需要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进行持续治疗,在连续用药3次之后,病情可得到控制。
3、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也是辣椒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病害现象,该病害主要是由蚜虫等昆虫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病害主要可分为坏死型、花叶型、黄化型和畸形型等不同类型,会对辣椒的生长发育以及辣椒的质量和产量产生影响。其中,坏死型病毒病主要表现在辣椒顶部叶片坏死,出现落花、落叶、落果等情况,影响辣椒的产量;花叶型病毒病则是在辣椒叶片和果实上出现不规则的深绿相间斑驳,使得辣椒叶片和果实变形,影响辣椒的质量和产量;黄化型病毒病会使辣椒的叶片变化,并逐步向上部叶片发展,导致辣椒出现严重的落叶,植株高度变矮;畸形型病毒病则会导致辣椒叶片畸形、叶面皱缩、叶片边缘卷曲、果实出现花斑等。
防治措施:种植者在对辣椒病毒病进行防治的时候,应当根据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病情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针对坏死型病毒病,种植者应当选择抗病的辣椒品种,并加强田间管理,将田间的病株进行及时清除,以此方式达到有效防治效果;针对花叶型病毒病,种植者应当定期对田间的杂草进行清除处理,并对蚜虫等昆虫进行防治,避免其传播病毒,还需要通过加强水肥管理的方式对花叶型病毒病进行有效预防;针对黄化型病毒病,种植者需要采用定期松土、保持良好通风、合理施肥等方式,为辣椒的生长营造良好条件,使辣椒植株的抗病能力得到增强,使其具备抵御病害的能力;针对畸形型病毒病,种植者则需要采用修剪整枝、防治蚜虫等方式进行防治。
4、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作为一种由真菌引发的病害现象,其可发生在辣椒生长的整个周期,对辣椒果实、茎叶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影响辣椒的健康生长。如果在辣椒苗期患病,辣椒的茎叶部位也会出现绿色水渍状病斑,且在病情不断加重的情况下,病斑会变成黑棕色条纹,茎叶也会变得更加脆弱,极易出现卷缩和断裂的情况。
防治措施:为了对辣椒疫病进行有效的防治,种植者首先应当对辣椒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进行调整,对土壤湿度进行控制,保证土壤的透气性。此外,对辣椒种植的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也是预防辣椒疫病的重要措施。而在辣椒疫病治疗方面,种植者应当采用98%硫酸铜300倍液进行治疗,该药剂能够对辣椒疫病的病情发展起到抑制效果。
5、立枯病
立枯病也是辣椒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病害现象,其主要对辣椒的茎基部产生危害,使其逐渐枯萎,进而死亡。
防治措施:在对立枯病进行防治的时候,应当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在农业防治方面,种植者应当优选苗床并培育壮苗,使辣椒种子具备抵御病害的能力,还需要对苗床周围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管理,借此降低立枯病的发生概率。如果发现辣椒患上立枯病,则需要及时对病苗进行处理,以免病菌持续滋生;其次,在化学防治方面,种植者可以在种子包衣处理中采用2.5%的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处理,等到晾干之后再进行播种,还可以在苗期喷洒0.1%-0.2%的磷酸二氢钾或0.01%的芸苔素内酯乳油8000-10000倍液,借此增强辣椒的抗病能力。在辣椒发病初期,可以使用20%的氟酰胺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治疗,该药剂能够对立枯病菌起到抑制生长和抑制繁殖的作用,降低病害对辣椒产生的损害。
6、疮痂病
辣椒疮痂病也是影响辣椒质量和产量的重要病害,其会导致辣椒减产10%-30%,在严重时甚至可达到50%。该病会对辣椒的叶片和果实造成严重危害,在发病时,叶片会出现黑色或褐色病斑,叶片背面还会出现水泡状隆起。果实在染病之后还会出现病斑、表面粗糙等情况。疮痂病病原菌会在种子表面上越冬,第二年随着病残体进入土壤,实现传播。
防治措施:在对辣椒疮痂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种植者加强对辣椒种子和种植土壤的消毒,并科学搭配肥料,多施加磷肥和钾肥,使辣椒植株的抗病能力提高。在辣椒植株患病之后,种植者则可以使用30%噻唑嗪悬浮剂600倍液进行治疗,每周用药1次,在连续用药1个月之后病情会有所好转。
综上所述,由于辣椒在我国的栽培范围较为广泛,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保证辣椒种植的质量和产量,提升种植地辣椒种植的经济效益,种植者应当对辣椒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科学的应用,也需要关注辣椒种植过程中的病害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辣椒种植病害进行高效预防和治疗,借此降低病害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推动种植地辣椒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427205湖南省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