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科学运用与推广策略
作者: 田雨
我国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已经高度关注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在食物的追求上不仅强调温饱,还强调绿色、健康、安全。本文主要以鲜食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进行鲜食玉米主要病虫害介绍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价值,其次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绿色防控技术的科学应用,最后阐述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推动玉米产业转型和品质提升,给相关生产研究带来条件支持。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应的种植面积比较广阔,尤其是鲜食玉米,近些年更是受到我国居民的喜爱。然而玉米种植中很有可能面临病虫害问题,直接影响到鲜食玉米的口感和品质。辽宁省调兵山地区的玉米种植管理中,种植户为了更好地防治病虫害,需要引进高质量绿色防控技术,从多个层面研究病虫害的类型和防控要点,不断提高鲜食玉米的品质,使得居民能够食用绿色玉米,为国家食品安全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一、鲜食玉米主要病虫害介绍
1、病害
第一种是大斑病,此属于叶枯性类型,通常对鲜食玉米的叶片带来危害,甚至对玉米叶鞘以及苞叶带来影响。开始受害的玉米叶片会伴随小斑点,接下来扩展到两端,最终病斑以青灰色呈现,造成叶片枯死。在比较冷凉的区域中,鲜食玉米大斑病出现率更高,降低了玉米生产的质量和产量。第二种是小斑病,影响到鲜食玉米的叶片以及果穗,开始以水渍状为主,接下来表现为黄褐色或者深褐色的病斑。发病温度在28℃左右,且高湿环境下病害的发生率更高。第三种是纹枯病,对鲜食玉米的叶鞘部分产生危害,还会影响到果穗。开始玉米的茎部会有深绿色斑点,逐步扩散有灰褐色的表现,病情发展过程中病斑朝上蔓延,甚至造成玉米根部变白以及腐烂。第四种是锈病,鲜食玉米生长中期或者生长后期均为易发阶段,此病害的特点比较显著,即叶片伴随着锈斑,甚至造成苞叶受到影响。开始玉米锈病会引出受害叶片有黄色圆斑,接下来圆斑的面积增加,最终生成了粉状物。第五种是黑穗病,主要表现是鲜食玉米自身果穗伴随黑粉,受到种植区土壤影响,还会受到苗木携带真菌的因素影响,造成真菌影响到鲜食玉米的幼苗,降低玉米品质。
2、 虫害
第一种是棉铃虫,棉铃虫幼虫在玉米生长初期主要蛀食心叶,造成心叶上出现许多横排小孔,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随着幼虫的生长,它们会蛀食花丝,影响玉米的授粉过程,导致授粉不良,进而影响果穗的形成和籽粒的饱满度,还会蛀食已经形成的玉米籽粒,造成籽粒缺损,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第二种是玉米螟,成虫有在玉米叶片上大面积扩散的趋势,尤其是心叶期间,幼虫会存在于心叶上,伴随着白色表皮;第三种是蚜虫,更多存在于鲜食玉米的心叶,对应叶片会伴随发红的现象,后续发展为黑色霉状物,阻碍鲜食玉米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第四种是粘虫,其会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即啃食鲜食玉米的叶肉,剩下斑状表皮。还会造成鲜食玉米的大面积破坏,这样叶片有被蛀穿的症状。粘虫有一定繁殖性,25℃是最常见出现玉米粘虫病的温度。对于种植者来说,要想保证鲜食玉米品质,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每一个种植者都应细致分析。
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价值
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和方法,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水平,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贯彻绿色植保理念,促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关键措施。科学合理选择农药,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带来的损失,体现出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一方面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另一方面减少病虫害防治需要应用的成本,综合性调整了生态环境的组成结构,有望于取得理想化的生态效益。一直以来,我国在玉米种植中都能够融入先进的管理思路,增加玉米种类开发的投资力度,产生一定病虫害防治的成效。可是鉴于鲜食玉米病虫害类型比较多的情况,种植者便需要分析和玉米生产质量存在关系,调整农作物库存计划,增强农业生产的有效性。换言之,因为绿色防控技术在应用中能够体现出全面性,如果单一应用某种防控方法,很有可能会造成病虫害抗药性提升,不利于保障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甚至在病虫害防治中会影响到水资源的质量,也会间接性降低鲜食玉米的生产效果。
三、鲜食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科学应用
一般来讲,实际的鲜食玉米种植中,种植者可以进行监测点的设定,通过无人机等先进的技术动态观察,配合针对性人工调查的方法。构建完整的监测结构体系,再统计病虫害出现情况和发展趋势,动态落实玉米的病虫害预防和治疗。在玉米种植理念日益创新背景下,我国已经提倡应用多种多样的绿色防控技术,包含农业、化学等多个形式。
1、 应用农业防治技术
鲜食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可以选择农业防治技术的方法,首先是冬季深耕以及品种筛选,在秋季对玉米加以收割,引进拖拉机深耕,对深度设定为25cm左右。之后进行晾晒,利用日光全方位暴露,接下来冻结,把内在的虫卵杀死,以免在翌年种植鲜食玉米中有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针对品种筛选,以抗虫和抗病为核心进行充分筛选,对应地块需要和其他类型的农作物之间保留大于等于300m的距离。还可以选择错期播种的形式,春播大于30d,不要因为外来花粉降低鲜食玉米的质量。种植者还可以进行高秆作物的选择,和鲜食玉米之间进行隔离;其次是种子消毒以培育壮苗,在播种之前,对玉米种子加以晾晒2d,还要保持鲜食玉米种子有整齐一致的特点,及时对破粒种子进行筛出,引进温汤浸泡种子,尽可能均匀搅拌种子,不会有局部受热降低种子质量的问题。还要在自然状态下调整好种子种植的温度,将浸种的时间调整为7个小时,从而完成种子病菌的消灭。在培育壮苗过程中,选择多·福可湿性粉剂(30%)拌入在土中,或者选择穴盘育苗,使得苗木有一定抗病性能并且能提早进行播种;最后是整地和清洁种植区,鲜食玉米的整地中,进行畦宽的设定,以2m为宜。把外围沟深设定为30cm,保持旱能灌,减少种植区积水现象,不会有内涝的问题。清洁种植区期间,种植者可以对玉米茬以及田边杂草进行清理,以深埋和烧毁的形式处理。种植区杂草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鲜食玉米的品质,因此应清理好杂草提高玉米种植质量。
2、 应用物理防治技术
以人工的形式处理鲜食玉米,包含玉米螟或者蚜虫,保障鲜食玉米的安全性和品质,然而可能伴随防治不完全的情况。首先是捕杀与设施防护,鲜食玉米病虫害面积不大的情况下,人工捕捉是首选,种植者需要时常检查病虫害的出现,扒开表土和玉米心叶,直接杀死害虫。在设施的使用上,引进防虫网产生防虫作用,其能够广泛地作用在种植区,降低病虫害出现率。比如定位在通风口,对蚜虫加以科学化防治,避免蚜虫影响到鲜食玉米正常生长;其次是杀虫灯与糖醋液,利用太阳能杀虫灯防治害虫,特别是玉米螟或者地老虎等。还可以利用谷草带出虫卵,在种植鲜食玉米区外充分烧毁。针对糖醋液的应用,利用糖醋液趋性强的特征预防鲜食玉米出现病虫害,糖醋液的比例为1:4。对糖醋液保存在广口容器内,宽度设定25cm。最后是色板诱杀与信息素诱杀,色板诱杀主要是处理蚜虫以及白粉虱,这些害虫能够对黄色生成一定趋性反应,在每亩种植区中均使用1块粘虫板,置于一定高度位置,直接对害虫进行诱捕杀灭。还应考虑粘虫板的大小,通常选择25cm×40cm的黄板。虫害还可以采用信息素诱杀,因为一些害虫成虫能够对性诱剂产生反应,所以鲜食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可以依托信息素诱杀的方式达到目的。以人工合成的过程进行诱芯调配,还可以在雌虫腹部提取出来,避免有雌虫交配的现象。选择成虫发生器,准备好水盆和洗衣粉,对诱芯悬挂,这样雄虫能够落水,需要强调的是,每亩种植区只需要挂放1个诱捕器,1个月的时间更换1次。
3、 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核心思想是引进天敌防虫,生物防治技术具备无污染防治效果明显的特点,作为高效率防虫模式,第一点是以虫治虫,比如选择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因为赤眼蜂在玉米螟卵中生存,控制幼虫的孵化和生长,即每亩种植区施放大约2万头的赤眼蜂,还要将蜂卡置入筒内,避免有雨水流入问题出现。第二点是化学防治。防治鲜食玉米出现大斑病的过程中,选择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130g)、或者选择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5%、40ml);防治鲜食玉米出现小斑病的过程中,选择氟硅唑乳油(400g/L、5ml),或者选择肟菌.戊唑醇悬浮剂(30%、40ml);防治鲜食玉米出现纹枯病的过程中,选择井冈霉素水剂(24%、35ml);防治鲜食玉米出现玉米螟的过程中,选择阿维菌素水乳剂(5%、18ml),或者选择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g/L、4ml),选择四氯虫酰胺悬浮剂(10%、35ml)。
4、 应用化学防治技术
强调鲜食玉米种植的保心叶以及保穗,特别是处理虫口密度指数比较高的区域,开展产卵高峰期防控害虫的方法,分散的区域可以按照点杀点治的思路处理。喷雾的过程,以低残留农药为主,在应用期间注意如下:①鲜食玉米播种到生长为玉米幼苗的阶段,尚未播种时,选择种衣剂拌种的操作方法。整地阶段,明确玉米苗沟的位置,使用氯虫苯甲酰胺等药物处理害虫。种植者应间隔1个星期时间喷洒1次药物,且轮换用药。②鲜食玉米喇叭口期的处理,引进丙森锌药物控制玉米出现大斑病以及小斑病。还可以进行辛硫磷的选择,起到防治鲜食玉米出现草地贪夜蛾的虫害。③抽雄期,选择戊唑醇具备防治鲜食玉米有小斑病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井冈霉素对纹枯病加以防治,通过高氯氟喷雾进行蚜虫防治;④灌浆成熟期,一般情况不需要选取化学药物,可是若虫害比较严重,应进行乙基多杀菌素等药物的使用。
四、鲜食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鲜食玉米的种植和管理,新时期下每一位种植人员都要灵活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切实体现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价值。
1、形成先进的种植观念,搭建玉米种植示范区
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工作者应该意识到绿色防控技术的作用,形成先进的种植观念,使得每一个种植者都可以了解到绿色防控技术的基本知识,促进种植者积极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特别是相对偏远的区域中,鲜食玉米的种植和管理更需要引导种植人员分析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要点,工作者应该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情况,全方位介绍给种植者,这样每一位种植者都能够高度肯定绿色防控技术,肯定与认同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效率。在玉米种植示范区的搭建上,促进鲜食玉米病虫害高效率防控是一项长时间进行的工作,相关人员要努力建设示范区,完善鲜食玉米种植模型,使得鲜食玉米的种植过程更加科学、鲜食玉米产品更加绿色与健康,体现鲜食玉米病虫害防控的意义。在具体的实践中,示范区建设要涉及合作社以及企业等单位,最大化产生示范效果,这样每一个种植者都可以了解到绿色防控技术产生的经济效益,愿意在鲜食玉米的种植中有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另外示范区构建中可以及时利用杀虫灯或者性诱剂,在现场介绍和引导过程中实现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每一个农户都可以自主试验和研究,整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定期组织农户进行鲜食玉米病虫害防控总结归纳,尽可能凸显绿色防控技术的作用和应用效果。
2、关注技术普及,政府及时扶持
绿色防控技术在鲜食玉米种植中的应用要进行此项技术普及,部分农业生产中可能将家庭视作重点对象,每个家庭都会体现出不同种植鲜食玉米的特点,所以在缓解种植鲜食玉米差异化问题的情况下,一些部门的工作者应及时普及技术,在每一个种植鲜食玉米的区域中都引进绿色防控技术,强调防控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由此不断保障鲜食玉米质量和品质。在政府扶持下,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发展,相关人员需要充分关注玉米种植的效益获取,指导种植者合理种植。政府单位应发挥带头作用,扶持农业生产的环节,鼓励农户种植鲜食玉米中引进绿色防控技术。并且开展防控技术的应用体系建设,降低鲜食玉米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几率,真正保障玉米种植综合成效。
3、跟随时代发展,大力推广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绿色防控技术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措施,其推广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过新媒体平台,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可以高效、精准地向广大种植者传递鲜食玉米种植过程中所需的绿色防控技术知识。这些媒介不仅覆盖范围广,而且能够以图文并茂、视频演示等直观形式展现技术细节,有效扩展种植者的专业知识面,提升其学习兴趣与理解深度。通过持续、深入的信息传递与教育引导,可以促使种植者从观念上认识到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进而在实际操作中积极应用,推动该技术在大范围内覆盖农业领域。
综上所述,在经济的日益发展背景下,我国农业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中,对应的玉米产业也表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鲜食玉米的出现,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青睐,为了更好地促进玉米产业建设,种植者应充分分析病虫害类型,制定科学的方案做好鲜食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项目。并且不可以擅自应用药剂,而是精准化落实绿色防控技术,整体把握好鲜食玉米病虫害的出现规律和发展趋势,不断规避病虫害对鲜食玉米品质带来的影响,保障鲜食玉米的营养价值。
(作者单位:112700辽宁省调兵山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