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优质牧草种植的重要意义及科学种植技术全面分析
作者: 蔡剑明
畜牧养殖业作为青海地区的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一直以来,在开展畜牧养殖过程中,大部分牧民采用放牧养殖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开展牧草种植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切实提高草原优质牧草的生产力及经济性。优质牧草中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与蛋白质,这也成了畜牧养殖的主要营养物质来源,其中草原是生产优质牧草的重要场所,在维持生态多样化、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切实提高草地的实际覆盖率,不断增加草地的稳定性及抗旱性。近年来,青海地区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工作,牧草产量稳定,形成了良好的保护发展格局。新形势下,通过开展人工种草,生产优质牧草,满足畜牧动物的实际营养物质来源,加强牧草种植技术要点的全面分析与研究,从而切实提高牧草的实际产量与质量,为推进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开展草原优质牧草种植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青海地区来说,当前畜牧养殖业以牛、羊、马等为主,逐渐成为了区域的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在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牛、羊、马等均属于草食类动物的范畴,在生长与发育环节以优质牧草为主要食物来源。随着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对牛羊肉制品的实际需求量不断增长,虽然青海地区有着大面积草原牧场,但是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这会严重导致过度超载放牧现象的发生,进而影响到草原的实际承载能力,不利于实现草原牧草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满足现代畜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保障畜牧动物可以实现健康快速成长,要确保一年四季均可以供应充足的优质牧草,通过开展人工种草方式为广大畜牧动物提供充足、优质的饲料来源。
2、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当前,草原中含有较多的优质牧草植物群落,特别是多年生的牧草根系比较发达、根量相对偏大,这样可以实现对土壤的有效固定,从而可以避免出现土壤荒漠化、沙漠化的问题,大幅降低水土流失的发展概率。基于长期过量放牧背景下,畜牧动物在草原反复践踏与破坏牧草,长期性、重复性采食牧草,经过多年发展以后牧草产量及质量大幅度下降,从而直接导致出现草原土壤裸露情况。通过开展人工种草、及时补种等多种形式可以生产更多的优质牧草,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植物群落,借助牧草的优势进行固化草原土壤,通过发酵腐烂牧草叶子的形式可以增加草原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其中以一年生豆科类牧草为例,在实际生长发育环节可以进行固化空气中氮元素,直接将其转变为氮肥,从而增加草原土壤的肥力状况,实现土壤理化性质的不断改善。
3、有助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青海地区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与草原牧草生产能力不足、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出现矛盾,导致草原面临着沙漠化、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等严峻形势。在草原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过度放牧、超载放牧、随意开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会导致多年生牧草数量大幅度下降,最终影响到草原牧草的实际覆盖率,降低草原牧草的保水能力。通过开展优质牧草的种植工作,不仅可以将闲置的草原牧场最大化利用,满足畜牧动物的实际营养物质来源,而且可以给予草原牧草更多的再生与恢复时间,借助人工干预、生态修复等模式加快草原牧草的自我修复功能,增加草原牧草的实际覆盖率,有效抑制草原沙漠化、荒漠化的发生概率,维持好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性。
二、草原优质牧草种植技术要点
1、科学选择牧草种子
草原牧草虽然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要结合青海地区的气候状况、土壤条件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充分考虑,秉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选择最佳牧草类型,以高羊茅、草地早熟禾等冷季型牧草类型可以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生长,以紫花苜蓿、老芒麦等多年生牧草类型可以耐受恶劣生长条件,在一个生长季节内进行多次开花结果,从而全面提高牧草的实际成活率及生产量。如果区域生长环境与牧草本身特点不相匹配,那么势必会严重影响到牧草实际生产量,进而制约区域内农业、牧业的有序发展。此外,选择牧草种子要符合区域的实际生产需求,加强牧草种子的前期筛选工作,尽量选择外观完整、纯净度高、无病虫害侵扰的种子,及时剔除劣质问题种子,从而保障整体的发芽率。
2、合理控制牧草播种时间
在开展牧草种子播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草原温度条件状况,等达到种子最低萌芽温度、结合区域的土壤肥力状况、太阳光照情况及牧草种类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合理适时播种,一般分为春播(4~5月)与秋播(9月)两个时间段。一般情况下,牧草实际播种时间影响到牧草的生长状况,要尽量选择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条件进行有效播种,从而提高牧草的实际生产量及存活率。针对一些偏干旱地区,要考虑到牧草种子的耐寒属性,准确把握播种时间,从而取得最大发展效益。
3、控制牧草播种量
在开展优质牧草种植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确定实际播种量,一般为20~25g/m2,但是不能为了一味提高产量而增加播种密度,这无异于揠苗助长,要结合牧草种子的实际类型特点、播种时间及播种方式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充分考虑,合理增加种植密度,一般为100~200株/m2。针对一些区域条件差、降雨量明显不足的地方,要适当增加牧草种子的播种密度,避免由于气候环境因素影响而降低实际出芽率。但是如果种植密度过于稀疏也会直接影响到牧草的产量及生长效率。因此,要根据实际条件状况进行合理控制播种密度,这也是当前提高牧草实际产量的重要环节。
4、牧草播种方法
当前,在开展牧草播种过程中,主要以条播、穴播、撒播、犁沟播等多种手段。通常情况下,撒播方式应用最为频繁,其次分别是条播与穴播。其中撒播指的是在草原土壤表面上直接撒播牧草种子,不需要进行覆盖土壤,一般适合温度条件偏低的情况。条播与穴播通常需要进行覆盖土壤,条播要将牧草种子按照固定距离进行分割播种。一般情况下,犁沟播适合用于土壤较厚的区域,要结合草原的土壤重量、黏性等一系列特点进行合理把控覆土厚度,针对小粒牧草种子覆土1~2cm,中粒牧草种子覆土<4cm,科学合理把握好覆土厚度,从而提高牧草种子的实际萌芽率。
5、加强牧草田间管理
①适时清除杂草
在准备进行播种前期,要进行耕地的精细整治工作,借助中齿粑或带短齿粑的微耕机开展中耕工作,也可以采用人工劳作形式进行耕作,从而可以全面清除地块中的杂草与杂物。等到牧草刚刚出苗阶段,生长速度相对缓慢,可以借助锄头进行人工除草,要控制好除草的具体时间,过早过晚都不太适宜。
②破除土壤板结
在牧草幼苗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土壤板结情况会严重影响到生长进度,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可以为牧草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来源。当前,围绕土壤板结的具体原因来看,主要如下:一是在开展牧草种植以后,一旦遇到连续降雨天气,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地表会蒸发大量水分,进而出现严重的土壤板结问题。二是牧草播种低段地势较低,那么就会出现地表水分蒸发严重的情况,进而出现土壤板结。三是在实际播种的时候土壤比较柔软,但是在完成播种以后会严重破坏土壤的湿度平衡,进而出现大量土壤表层水分蒸发的情况。一旦发现出现土壤板结问题,要及时开展耙地工作,可以采用短齿耙类T具进行土壤疏松,并配合进行清水灌溉,从而可以直接破除土壤板结问题,促进牧草实现健康有序生长。
③适时开展施肥工作
一是要施加基肥。在开始播种前期,科学合理施肥这是加速牧草出苗的关键要素。当前,基肥施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在开展播种前期进行深翻土壤,以施加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通常包括堆肥、厩肥等,可以满足牧草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物质需求,一般草原土地施加腐熟有机肥 1500~2000kg/667m2、过磷酸钙 15~25kg/667m2,直接将其撒播到地表上并进行翻耕处理;其二在实际播种环节要进行施加适量种肥,从而满足幼苗时期牧草的生长所需,一般可以在播种穴、播种沟当中直接进行施加种肥,并将其覆盖在牧草种子表面,从而切实提高牧草种子的萌芽率。
二是要科学追肥。在牧草实际生长过程中,特别是针对一些多年生长的牧草,要结合生长需求进行科学追肥,一般按照100kg/667m2的标准进行追肥处理,满足单位草原面积内牧草的实际营养需求,保障牧草更多开花与结果,不断提高最终的结果率。等到牧草进入生长发育时期,要根据牧草的实际长势情况进行适当追肥处理,以速效氮肥为主,当前追肥方式主要包括撒施、条施、叶面喷洒及穴施等多种手段。针对禾本科牧草的种植,分别可以选择在牧草进入分蘖期、拔节期的时候开始追肥处理。针对豆科类牧草的种植,分别可以选择在分枝期、现蕾期进行追肥处理。为了全面提高牧草的实际产量及收割频率,等到每次完成收获以后要及时进行追肥处理。其中针对多年生长的牧草品种来说,可以选择在春天开展第一次追肥,这样可以促进牧草植株的快速生长,等到进行秋天进行喷洒施加氮钾肥,这样可以为促进牧草的安全越冬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来源。
④开展牧草田间灌溉
在开展牧草种植过程中,加强田间灌溉最根本目标是为牧草提供充足的水分来源,其中灌溉用水标准与农田灌溉用水标准保持一致,符合国家有关土地灌溉的相关标准及要求,选择清洁水源进行灌溉工作。在实际灌溉过程中,要结合草原土壤的湿润度情况进行合理确定灌溉量,如果土壤本身比较湿润、含水量超过80%,那么无需进行水分灌溉,与此同时要及时做好土壤疏松、开沟排水等工作,避免草原地块积水过多严重影响到牧草种子的发芽与烂根。如果草原土壤含水量低于50%要及时进行灌溉工作,为促进牧草幼苗的更好生长补充水分。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种类的牧草灌溉周期存在差异性,比如,禾本科牧草的灌溉周期主要集中在分蘖期与开花期,从分蘖到开花这个环节需要进行浇灌大量水分,豆科类牧草的灌溉周期集中在孕蕾期与开花期,每次完成牧草收割工作以后要及时进行水分浇灌,由于收割以后会出现草原地表土壤中水分大量蒸发散失的情况,如果未能再第一时间进行灌溉与补水,那么就会导致出现盐分直接进入到草原土壤中,影响到后续牧草的可持续生长与发育。
6、优质牧草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①牧草霜霉病的防治
在牧草种植过程中,一旦感染了霜霉病通常会在叶片上观察到一些不规则的小斑点,这些斑点呈现出黄绿色,随着病害的不断加重会慢慢变成灰黄色。在具体防治环节,可以采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防治,从而促进牧草实现健康成长。
②牧草褐斑病的防治
一旦牧草感染了褐斑病会在叶片上呈现出圆形褐色小斑点,在斑点边缘会有一定光滑性,种植人员最初可以从牧草叶片下部位观察到这类病斑,一旦叶片被入侵以后会逐渐出现枯萎、脱落等情况。通常情况下,在防治褐斑病过程中可以直接喷洒浓度为75%的百菌清500倍液进行有效防治,从而取得良好的防治成效。
③牧草锈病的防治
锈病作为常见病害类型,主要危害牧草的叶片部位,随着病害的不断加重逐渐出现叶片脱落、变色等问题,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大面积减产情况。可以采用浓度为15%的粉锈宁1000倍液进行全面防治。
④牧草赤霉病的防治
以禾本科牧草为例,一旦这类牧草感染了赤霉病会在叶片上呈现出水渍状的病斑,可以在其病变部位观察到橘黄色的霉层,在进入发病后期可以观察到黑色小粒。从整体层面来看,这类病害会严重危害到牧草的实际产量,甚至会导致出现人畜中毒问题,进而产生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具体防治环节,可以采用浓度为5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制作成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⑤牧草潜叶蝇的防治
一旦牧草受到了潜叶蝇的侵害,可以在牧草叶片上观察到白色线条,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虫害啃啮而成,会影响牧草的光合作用。在具体防治环节,要及时开展田间除草工作,特别是在冬夏两个季节要将地块中虫源灭杀干净。在出现虫害高发时期,可以在地块上进行喷洒浓度为40%的乐果乳油1000倍,这样可以促进牧草的更好生长。
⑥牧草蚜虫的防治
蚜虫作为常见虫害类型,主要危害牧草的幼芽、嫩茎等部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牧草叶片出现枯黄与卷缩等症状。在实际防治环节,可以采用浓度为50%的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进行喷洒灭杀。
7、优质牧草种植养护和利用
在开展牧草种植过程中,及时做好后续的养护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养护环节,要结合实际生长状况做好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与全面管理。其中越冬管理也是牧草种植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针对一些气候寒冷的区域可以在草地上进行覆盖适量的有机物,如农作物秸秆、草料等,以保护牧草免受冻害。在这个阶段,要结合草原生态环境情况科学开展养护管工作,提高牧草越冬防护的安全性、科学性,促进牧草具备较强的生长状况。此外,在开展牧草利用环节,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利用手段,及时做好各项调整工作,将牧草直接加工成干草,等到第二年冬天或春天来临之际再进行使用,避免影响到牧草的实际质量。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草原中牛、马、羊等畜牧类动物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进而过量啃食草原牧草带来严重的生态压力。通过开展人工种植优质牧草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草原生态环境,满足畜牧类动物在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对优质牧草的实际需求量,推进草原畜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出发,针对优质牧草种植技术进行充分分析与研究,围绕科学选种、合理播种、控制密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养护和利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有效性的具体措施,为畜牧类动物提供丰富的牧草来源,推进青海地区草原生态安全建设。
(作者单位:816100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林业和草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