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 小农户接轨“大农业”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可以为解决当前农业问题提供新思路,为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探索新路径,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引擎,是小农户接轨“大农业”的根本途径。

农业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农民对其需求的不断增长。农业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的背后反映出农民对于其需求的快速增长。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业规模经营迅速推进,但小农户仍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面。目前,我国农户经营的平均规模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小农户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不易通过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降低成本,应该正视这对于提高农业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负面影响。可以说,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可以为解决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新思路,为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探索新路径,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引擎,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所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要扎扎实实做好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文章。

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模式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节本增收。目前,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坚持土地经营权、投资主体、收益主体“三个不变”的前提下,分为向农户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和耕种收服务的多环节托管、农户按需选择服务项目的单环节托管两种服务模式。合作社具备小麦玉米生产耕种收、烘干、施肥、植保、秸秆利用、机械维修等全程机械化作业及综合农事服务功能,是单机功率大、配套机具较全的农机服务合作社。通过制定农业生产托管标准,近年来,合作社形成了“合作社+托管员+农户”“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保底+分红”等托管模式,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作社集中采购农资、采用先进农技,推广集中连片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节本增效,使合作社、农户都获得了规模经营带来的良好收益,实现双赢。

未来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应更加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主要应走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路子,优先支持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转型,优先支持各类服务主体通过公平竞争增强自我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引导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主体增强对优质资源、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提升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和创新供给引导需求的能力。相对于土地规模经营,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形成的服务带动型农业规模经营,可以更好地将小农户纳入农业分工协作的轨道,通过服务小农户更好地提升小农户、富裕小农户,增强小农户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能力。

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可能不会很高,却是稳定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不能走排斥小农户、挤出小农户,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脱轨的路线;而要更好地服务小农户、帮助小农户、提升小农户、富裕小农户,优先解决小农户“办不了、办不好、办得不经济合理”的服务难题,促进小农户更好地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网络,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过程,共享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成果。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通常采取供给支持的方式,如对达到一定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通过财政补贴、以奖代补、信贷服务等多种有效方式给予优先支持。(《农民日报》祖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