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结合治疗牛肺炎的综合性方案及加强预防策略
作者: 郭昭茹
牛肺炎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牛养殖场的传染性疾病,致病源多种多样。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和支原体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由于致病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确定病原体的具体种类,因此在治疗方面应构建综合性的治疗方案,以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源。牛肺炎对病牛的呼吸道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它们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这种疾病的传播速度很快,很容易引起大面积的感染和传播,给养殖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保持养殖场地的卫生和清洁,定期消毒和通风,可以有效预防病原体的传播和疾病的发生。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牛肺炎的发生原因、流行特点、流行趋势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然后明确了牛肺炎的诊断标准与相应的中兽医治疗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希望对更好地降低肺炎疾病的发生流行率,有一定帮助。
一、牛肺炎的发病原因
1、牛饲养的环境脏、乱、差
牛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严重影响。其中,环境因素是导致牛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脏、乱、差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牛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肺炎。饲养舍内通风不良会导致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积聚,牛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时间生活也容易导致肺部受损引发肺炎。此外,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导致牛肺炎的发病风险增加。温度和湿度过高,会导致牛体散热困难,容易出现热应激,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温度和湿度过低,会导致牛体散热过快,容易出现冷应激,从而导致肺部血管收缩,影响肺部的正常功能。
2、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均衡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均衡,如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可能导致牛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肺炎的发生风险。例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会导致牛体内产生过多的氨,使呼吸系统受到刺激,引发肺炎。饲料投喂不合理,饥一顿饱一顿,也会影响到牛群的身体健康水平,饲料摄入量不足,会使牛体内的营养物质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而饲料摄入过多,会导致牛体内产生过多的热量,使体温升高,呼吸系统受到刺激,从而增加肺炎的发生风险。另外,饲料在保存过程中,容易受到霉菌、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导致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有害物质,牛食用这些变质的饲料后,会使呼吸系统受到刺激,引发肺炎。
3、病原体的种类及致病机理
牛肺炎通常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其中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这是造成该种疾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细菌是导致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巴氏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该类细菌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牛体,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肺部出现充血、出血、坏死等症状。其他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也可能导致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另外环境当中的牛流行性感冒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等也可以引起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这些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牛体,侵犯肺部细胞,导致肺部炎症和损伤。除了细菌和病毒,寄生虫也是导致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之一。例如,肺吸虫、弓形虫等寄生虫可以侵入牛的肺部,引起炎症和损伤,从而导致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
二、牛肺炎的流行特点
从牛肺炎的流行范围来看,该种疾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以北方地区较为严重,这主要与北方寒冷的气候条件有关,低温寒冷条件下容易导致牛只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肺炎。此外养殖密度较高的地区,也是牛肺炎的高发区域。从流行季节来看牛肺炎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冬春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牛只易受寒冷刺激,导致呼吸系统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肺炎。另外冬春季节也是多种病原微生物,繁殖生长的高发期,容易导致牛肺炎的流行。从易感群体来讲牛肺炎主要发生于犊牛和免疫力较低的成年牛。犊牛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感染病原体。成年牛在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营养不均衡等情况下也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肺炎。引起牛肺炎的病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向整个群体快速传播蔓延,常见的传播渠道主要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和接触传播。其中呼吸道传播是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消化道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饲料、饮水等途径进入牛体内。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饲养员、动物之间的接触。目前,牛肺炎的流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在气温变化较大、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容易发生。
三、牛肺炎的临床症状
在开展临床诊治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理念,对患病牛的外在症状实施针对性的辨证分析,为后续阶段的治疗奠定坚实基础。一般可以将牛肺炎划分成风寒闭肺型、风热闭肺型、痰热闭肺型和阴虚肺热型。风寒闭肺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急促、咳嗽、痰白而稀、鼻流清涕、耳尖和角根发凉、舌苔薄白、脉象浮紧。风热闭肺主要是发热、呼吸急促、咳嗽、痰黄稠或黏稠、口渴、舌红、苔薄黄、脉象浮数。痰热闭肺呈现出呼吸困难、咳嗽、痰黄稠、口渴、大便秘结或溏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阴虚肺热临床症状是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四、牛肺炎的病理学变化
牛肺炎时肺泡是炎症的主要发生地。发生炎症后,肺泡壁会增厚,肺泡腔内充满炎症细胞和渗出物,炎症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病情加重之后肺泡结构的破坏和肺组织的实变,通常呈灰红色,质地坚硬。肺血管扩张、充血和炎症细胞浸润。由于小支气管和毛细支气管的炎症,可能导致管腔的狭窄或阻塞,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在慢性肺炎病理中还能够发现肺组织发生坏死,形成空洞,附近的淋巴结可能出现肿大和炎症细胞浸润。
五、牛肺炎的诊断依据
在开展诊断过程中,可以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测等几方面来判定病情。呼吸道症状是牛肺炎的典型特征,发病之后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等。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肺脏的炎症反应,病变肺脏体积增大、质地变硬,表面可见灰黄色或灰红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实验室检测是对牛肺炎进行确诊的重要手段,常见手段包括病原分离、血清检测和抗体检测。病原学检测主要通过采集病牛的肺组织、支气管分泌物或血液等样本,进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必要时可以采用PCR、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原体的DNA或RNA。抗体检测通过采集病牛的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特定病原体的抗体水平,抗原检测则通过采集病牛的肺组织、支气管分泌物等样本,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特定病原体的抗原。
六、牛肺炎的中兽医治疗
牛风寒闭肺型肺炎可以选择使用麻黄3~10g、桂枝5~15g、杏仁3~10g、甘草2~5g。牛风热闭肺型肺炎推荐使用金银花10~30g、连翘10~30g、薄荷5~15g、牛蒡子10~20g、甘草2~5g。痰热闭肺型肺炎可以用药桔梗5~15g、浙贝母5~15g、瓜蒌10~30g、黄芩5~15g、甘草2~5g。阴虚肺热型肺炎可以使用沙参10~30g、麦冬10~30g、玉竹10~30g、知母5~15g、甘草2~5g。上述中药的加水量一般控制在1500~2000mL,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40分钟至1小时30分钟,剩余药液500~800mL,每100kg体重服用50~100mL,每天1次,连续使用5~9天。
七、牛肺炎的预防措施
1、牛群营养调控方案与饮水管理方案
牛群营养调控方案与饮水管理方案对于提高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非常重要。养殖管理者根据牛的年龄、体重、生理需求等,合理配比饲料,确保牛摄入足够的营养。饲料应包括粗饲料(如干草)和精饲料(如玉米、豆粕等)。例如,犊牛的精饲料配比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精饲料配比为玉米55%、豆粕25%、麦麸15%、鱼粉4%、预混料1%。青年牛精饲料配比是玉米60%、豆粕20%、麦麸15%、鱼粉3%、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各2%。成年牛的精饲料配比一般为玉米55%、豆粕20%、麦麸18%、鱼粉5%、预混料2%。同时要注重饲料中营养添加剂的使用提高牛的免疫力,在肺炎预防期间可以在饲料当中额外添加0.1%~0.3%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硒等。同时,确保饲料新鲜、无霉变、无异味,避免牛因摄入不良饲料而引发疾病。除了科学喂养之外,还需要加强饮水管理,确保牛随时都能喝到干净、充足的饮水。饮水不足可能导致牛的代谢紊乱,影响免疫力。每天定期清理水槽,确保饮水清洁无污染,并保证饮用水温保持在5~25℃之间,避免因水温过高或过低而影响牛的饮水量。
2、严格落实检疫制度
对外引种检疫制度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引入的牛只不会带入已知的疾病,保护国内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公共食品安全,尤其是在肺炎疾病防控过程中,通过妥善有效的检疫检验,能够有效抵御新型传染性疾病的传入。在开展牛对外引种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相应的检疫制度和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养殖场的外引种检疫制度,必要时养殖场应设立专门的检疫机构,负责对引入的牛只进行检疫工作,并制定详细的检疫操作规程,包括检疫流程、检疫方法、检疫时间等。养殖场在计划引入牛只前,应向引种地动物防疫部门提交引种申请,并提供引入牛只的详细信息,如品种、来源地、健康状况等,相关部门在收到引种申请后,对申请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养殖场可以开始引种。引入的牛只在到达养殖场后,应立即进行产地检疫,重点检查牛只的健康状况,了解其是否携带国内已知的疾病,对牛只进行30天以上的隔离观察,以便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隔离期间对牛只进行疫苗接种,确保其不会将疾病传播给其他牛只。根据检疫结果,对牛只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健康的牛只,可以加入养殖场的正常养殖活动中;对于携带疾病的牛只,应进行隔离治疗,直至康复;对于无法治愈的牛只,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在牛只通过检疫后,养殖场应继续对牛只进行监测,确保其健康状况。
3、加强牛舍卫生消毒管理
严格卫生消毒是避免牛肺炎大范围传播流行的关键举措,所以一定要制定相应的卫生消毒方案,保证消毒程序的规范合理。清理消毒之前应该对牛舍内外部环境进行卫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消毒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消毒计划,包括消毒剂的选择、消毒频率、消毒面积等,然后对养殖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消毒工作的正确实施。消毒过程中合理储存和使用消毒剂,注意有效期和浓度,确保消毒效果。坚持每天定期清理牛舍当中的牛粪、尿液等排泄物,避免滋生细菌和病毒,保持舍内清洁干燥,然后清理牛舍内的杂物,保持通道畅通。大门处设消毒池,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4%的苛性钠溶液,每周更换1次,病牛舍、隔离舍出入口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每天浸泡1次。牛食槽、饮水槽等用具每天刷洗1次,每周用新苯扎氯铵溶液消毒1次,并推荐使用0.1%的过氧乙酸溶液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牛肉环境消毒时,如若没有疫情发生,一般每年春、秋季节进行1次环境大清理大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10%的生石灰乳、2%~5%的氢氧化钠溶液。另外,夏、秋季节在牛舍内外易滋生蚊蝇场所每月用敌敌畏喷洒2次,养殖场牛粪、尿做到无害化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制定科学免疫接种方案
免疫接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旨在保护牛只免受肺炎等疾病的影响。要注重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引起肺炎疾病的常见病原,然后根据当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情况和病原体种类,选择合适的弱毒疫苗或者灭活疫苗。通常在牛只3个月大时开始首次接种,之后根据疫苗的免疫持续时间和当地疫病风险,制定后续的加强免疫接种计划。在疫苗接种前,确保牛只健康,无其他疾病,按照制定的接种方案,由专业兽医进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后,观察牛只是否有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需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疫苗接种的时间、剂量、疫苗批号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管理。例如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通常在牛只3月龄首次接种,之后每6~12个月加强免疫1次,其他病原体疫苗如巴氏杆菌、肺炎支原体等可以根据发病流行情况,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接种,必要时在接种21天之后进行抗体检测,掌握抗体现状,并对免疫接种方案做出动态化的调整。
综上所述,牛肺炎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病原或者多种发病原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兼具传播速度快、高发病性的特征,发生之后会严重影响到牛群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转,导致牛生长发育不良,呼吸受阻,甚至会出现窒息死亡的现象。新时期在牛肺炎的诊治和防控过程中,应该将关注重点放在科学用药和合理预防方面,通过利用中医辨证的理念,对牛肺炎疾病进行进一步的辨证分析,并结合不同类型实施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保证用药更加针对,确保在短时间内缓和患病牛的呼吸道症状,提高肺炎的治愈成功率,并在日常管理期间加强预防对策的有效制定和完善,通过强化环境消毒,加强营养供给以及增强牛群身体抵抗力,有效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概率,确保牛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殖质量。
(作者单位:813500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玛查理镇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