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营养杯育苗及抗旱造林技术实践应用探索

作者: 吴静

侧柏营养杯育苗及抗旱造林技术实践应用探索0

随着绿化工程的日益深入和完善,侧柏已经成为我国林业资源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其在价值和应用上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植树造林绿化事业正迎来一个快速的发展期,其中对侧柏苗木的需求也随之增长。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侧柏营养杯育苗及抗旱造林技术,以期为当前的绿化造林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侧柏特征、特性

1、植物学特征

侧柏是一种乔木,通常可以生长到约20m高。成年侧柏呈现圆形,幼年的侧柏树冠呈尖塔状。叶子排列在同一平面,呈直展或斜展状。树皮带有纵向裂纹,呈现淡灰色。侧柏雌雄同株,雌花呈现直径约为2mm的球形,雄花呈现长度约为2mm的黄色圆形。球果长约1.5-2.5cm,球果种子长度大约7mm,在每年的10-11月成熟。

2、生物学特性

侧柏具有良好的抗旱和耐高温的特性,喜欢充足的阳光,酸性与轻微盐碱性的土壤都适合侧柏的生长。其适宜气温在6-18℃、年降水量在300-1600mm的环境中生长。幼树不能承受过多的水淹,但具备一定的抗寒能力。在侧柏的幼年生长阶段,为了促进其健康生长,应提供充足的阳光照射。

二、侧柏营养杯育苗技术

1、科学采种

在进行侧柏育苗前,种植者需要精选种子,选择饱满且长势良好的种子。取种树要择取树龄超过20年、长势强健的母株,以确保种子的品质和幼苗的出芽率。在采集种子时,必须严格控制采摘时间。当果球出现黄褐色、果皮开始裂开时,才能采摘。采摘后的果球需在阳光下暴晒2-3d,待果皮完全裂开后,用拍打的方式去除种子,然后利用水浸或风吹等方法使种子的纯度得到提高。晾干后,将种子放入麻袋中,并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2、种子处理

由于侧柏种子中常有空粒,为确保播种效果,需要对种子进行精心挑选以提升其整齐度。筛选过的种子放于清水中进行浸泡,以便软化种皮。接下来,将浸泡后的种子放入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h,或者放入0.3%-0.5%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1-2h,以进行消毒处理。为促进种子的萌发,消毒完成的种子放入40℃的温水中浸泡24h。将浸泡后的种子放置于背风向阳的地方,在此期间,定期翻动并用温水喷洒以保持湿润。5d左右后,85%的种子裂口时,即可开始播种。

3、催芽

在种子繁殖过程中,常用的催芽技术包括混雪埋藏法、混砂催芽法和温水浸种法。混雪埋藏法主要适用于冬季积雪丰富、雪层稳定的地区。在播种前7d,需要及时移除覆盖物并进行种子清理,以创造有利于播种的环境条件;混砂催芽法具有较短的催芽周期。该方法要求将种子与细沙按照2∶1的比例混合,并确保混合物均匀。混合后的种子存放在木制箱房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翻动种子以促进催芽;相对而言,温水浸种法的催芽周期最短。该方法需要使用45℃的温水浸泡种子。浸泡后的种子应在背风朝阳的场所摊晒,每日用温水进行冲洗,以保持其湿润。

4、制作苗床

苗床的尺寸为宽1.2m、长8-10m。为便于后续的田间管理,苗床间的地埂宽度应保持在30-50cm。为减少水分的蒸发并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在表土整平后,覆盖一层薄膜。苗床的深度应根据营养杯的高度来调整,通常应使苗床的深度比营养杯高出1-2cm。

5、营养杯规格

作为苗木培育中的关键设备,营养杯通常采用高质量的塑料材料制造。这种材料选择不仅保证了营养杯的轻便性和易于清洁,还能满足其0.4-0.8mm的厚度标准。为了适应各种苗木的不同种类和规格,营养杯提供了多种口径规格选项,如21cm、18cm、14cm、13cm、12cm等,深度型号如20cm、18cm、15cm、10cm等。在选择营养杯时,应根据具体的苗木种类和规格来确定最合适的尺寸。为了在苗木培育过程中确保良好的透气性,营养杯的中部和底部设计有多个精确大小的小孔。这些小孔通常在2-5mm之间,中部的小孔数量为5-10个,底部为2-6个。这一设计不仅提高了透水通气效果,还能促进根系的健康生长。

6、营养土配置

科学地配置营养土是侧柏苗木培育中的关键环节,主要涉及营养土的配制和包装两个关键步骤。营养杯侧柏育苗时,应根据实际需求精确配制营养土。营养土的基础成分通常包括生土、细沙和有机肥料。选择生土时,应重视其致密性和保湿透气性,优先选择未受污染、致密且具有良好保湿透气性的生土。细沙与农家肥的比例一般为3∶1∶1,以确保提供均衡的营养供应。为保证营养土的品质,需要使用硫酸亚铁粉末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处理后,通常在存放1周后,选择在每年3月底,即土壤解冻后进行包装。在包装过程中,将营养土填入营养杯中,并适量洒水以压实。将营养杯按照固定的间距放置在苗床上,为后续的苗木培育工作做好准备。科学的包装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根系的紧密性,还能使苗木运输过程更加方便。

7、播种

需要适当延长侧柏幼苗生长周期,以达到理想的生长水平。侧柏的最佳播种期通常在每年的3-4月份,这样在一年的生长周期内,幼苗能够逐渐达到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状态,更有利于其顺利过冬。在进行播种前,必须确保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满足种植要求。为改良土壤的营养结构,可以适量添加草木灰或细沙。土地表面整平后,需进行充分的水源灌溉,确保土壤保持湿润。播种时,应根据科学原则确定播种垄的底宽、面宽和高度,确保垄沟的深度和宽度一致,以确保播种的均匀性。根据播种量,需要适当施用苗床肥料,并确保施肥量的精准控制。播种完成后,应在种子表面覆盖约2cm的薄土,轻轻压实,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有助于种子在土壤中迅速发芽生根。

8、苗期管理

(1)适当处理苗床,确保土壤湿润

在侧柏播种完成后,种植人员需对苗床进行细致的管理和照料。在苗床上方设置遮阳网,以降低直射阳光对幼苗的伤害,为其提供一个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维持土壤的湿润度,确保幼苗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供应,支持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播种后约10-15d,侧柏种子开始萌发,标志着侧柏的生长阶段已经启动。至播种后约28d,侧柏进入出苗旺盛期,此时幼苗的发芽率通常能达到80%以上。

(2)科学把控灌溉量

种植人员需精确地调控灌溉量,以确保种子能够顺利发芽和出土。在这一阶段,灌溉量应根据土壤湿度进行适时调整。若幼苗出土前土壤湿度较高,应适度减少灌溉,以防止土壤板结,进而影响幼苗的正常出土。当侧柏进入生长阶段后,可逐渐增加灌溉量,有利于幼苗根系的健康生长。

(3)确定适宜间苗密度

在侧柏出苗旺盛期,应科学确定适宜的间苗密度,避免过高的种植密度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通常,在幼苗生长至约5cm高时,可进行间苗调整操作。

(4)调整灌溉频率

在幼苗的生长阶段,每次灌溉都要确保灌透。在这个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育苗人员应当采用喷灌或滴灌的方法。雨季来临后,育苗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减少侧柏幼苗的灌溉次数,进行苗床的排水处理,防止苗床积水。

(5)做好除草工作

应及时清除苗床内的杂草,以降低杂草与幼苗之间的竞争,确保养分和水分的有效利用。在播种后至出苗阶段,育苗人员可选择使用30%除草醚乳油进行喷洒,以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尤其在幼苗出土约25d后,建议进行二次喷洒,以进一步稳定除草效果。此外,育苗人员还需定期监测幼苗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生长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保障侧柏幼苗的生长质量。

三、侧柏抗旱造林技术

1、造林时间

侧柏造林可以分为春季造林和雨季造林两种方式。春季造林因为水资源较为有限,通常需要采用专用的运水工具。而雨季造林则更为省时、省力和经济,是造林的首选方法。对于山东地区来说,7-8月正值雨季,是进行侧柏造林的最佳时段。

2、整地

侧柏具有喜光和耐寒的特性,对土壤适应性强,能在酸性、中性、石灰性乃至轻度盐碱的土壤中生长。在山东地区,侧柏适应的海拔范围为海拔900m以下,尤其是海拔400m以下地区的生长效果最佳。因此,侧柏的造林地应选择在海拔900m以下的阳坡,以促进其生长和成活。然而,侧柏对风的抗性较弱,对湿润环境不耐,因此在选择栽植地时,应避免低洼易积水、冲风口以及风速较大的地方。选址后,整地工作是关键步骤,特别在石灰岩山地,需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如见缝插针式造林、鱼鳞坑式整地和水平阶式整地。在整地过程中,需清除栽植坑内的石块。例如,鱼鳞坑整地的规格为50cm×40cm×30cm,坑与坑之间间距为1.5m,水平间距为2m。对于挖掘出的石块,可以利用它们来构建沿坑下沿的半圆形拦水坝,以便于蓄水并减少水土流失。在进行水平阶梯式整地时,常采用从上至下修建的水平坑方法,每隔4m沿等高线修筑阶梯面,其宽度通常在1-1.5m范围内。这些阶梯面应采用外高内低的结构,并用石块进行加固,这不仅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有效地储存水分。在裸岩较多的地区,见缝插针式的栽植方法尤其适用。进行栽植时,应在合适位置挖掘栽植穴,穴的直径应比容器苗的土球多40cm左右,并用石块在穴外围进行固定,以确保栽植穴的稳定性和提高栽植成功率。选定侧柏栽植地点后,应在栽植前3个月进行晒土杀菌处理。

3、合理移植

侧柏苗木在出圃后的次年春季进行首次移植,为了培育出根系发达、生长健壮并具有优美冠形的大苗,通常需要进行2-3次的移植。这种连续移植策略不仅有助于促进苗木根系的健康发展,还能优化冠形和干形的形成。移植的最佳时期通常选择在早春的3-4月份,此时苗木的成活率通常可达到95%以上。随着培育年限的增长,移植密度会相应进行调整。例如,培育1年后的株行距为10cm×20cm、2年后为20cm×40cm、3年后为30cm×40cm,而培育5年以上的大苗则调整为1.5m×2m。通过这种多次移植的策略,侧柏苗木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获得充足的空间和养分。

4、栽植后管理

(1)浇水

如果在造林后连续2-3d没有雨,应立即进行浇水,以补充土壤中的水分,防止干旱。

(2)查苗

在大雨之后,应当及时前往造林地检查。如果发现苗木倒伏,应立即扶正并重新培土。如果栽植坑的外围因冲刷而损坏,也应及时修复。

(3)松土除草

除草的目标是清除可能影响幼树正常发育的高密度杂草和弱小树木。在杂草生长的季节,可采用机械割草方法,每年进行1-3次,以确保土壤养分和水分的供应,同时有效地减少杂草对幼树的竞争。在进行松土工作时,不仅要注意土壤表层的松散,还需进行扩展栽植穴,以增加苗木的生长和养分吸收面积。考虑到侧柏为浅根性树种,松土应分为3次进行:第一次在4月下旬、第二次在7月、第三次在9月。松土的深度在穴内为2-5cm,而穴外的深度可以适当加深,但要确保不损伤苗木的根系。整个松土范围应覆盖距离苗木根系50cm以内的区域,以确保整个根系区域得到充分的呼吸和营养供应。

(4)补苗

造林1年后,根据侧柏的实际生长状况,可以进行补植。这时应清除有病虫害、即将死亡或已经死亡的树木,并补种新的苗木。

(5)围栏养护

对于新种植的侧柏林,应设置围栏进行保护,以防止人和动物的踩踏,从而影响侧柏的成活率。在林地周边应设立标识,明确标注养护的范围、面积以及负责人等信息,严格禁止任何破坏性的人为活动。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

(1)侧柏叶枯病

侧柏叶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易感染健康的叶片。病斑为黄褐色至红褐色,多发生在叶尖或叶缘。在湿度较大时,病斑上会产生许多小黑点。为了防治叶枯病,需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清理病叶。

①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枯枝落叶。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2)侧柏锈病

侧柏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侧柏的叶片和嫩枝。锈病发生时,会出现黄色或橙色的锈状斑,这些斑块会逐渐扩大并导致叶片枯萎和脱落。锈病对侧柏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及时防治。

①农业防治。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清除落叶和枯枝,减少病源。

②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2、虫害

(1)侧柏大蚜

嫩枝上存在大量虫体,这些虫体分泌蜜露,可能诱发煤污病。轻度感染可能会对树木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而重度感染可能导致幼树枯死。虫卵在柏树的枝叶上越冬,到次年3月底-4月上旬,卵开始孵化并进行孤雌繁殖。特别是侧柏的幼苗、幼树及绿篱在受到这种害虫侵害后,若在冬季和初春遭受强风,易导致其干枯。

①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蚜虫的天敌对其进行食杀,大蚜的天敌很多,如七星瓢虫、大灰食蚜蝇、日光蜂等。

②化学防治。在幼虫期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也可以采取喷施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或20%康福多可溶剂5000倍液的方法进行防治。

(2)侧柏毛虫

侧柏毛虫是侧柏毒蛾的幼体形态,主要以侧柏的枝叶为食,对侧柏的健康生长构成威胁。每年,侧柏毛虫通常会进行2次产卵,其幼虫主要处于3-5龄阶段。在气温下降的冬季,这些幼虫常选择落叶层作为越冬地点。随着气温在2-3月逐渐上升,这些幼虫会重新爬行至侧柏的枝条,继续啃食树叶。

①物理防治。合理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特征,在树木上设置黑光灯,对害虫实施有效的捕杀。

②化学防治。在幼虫期喷施50%杀螟松乳剂50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者可在晴天三级风以下时用飞机喷施25%灭幼脲3号。为增强药效,可加少量菊酯类药剂。

(作者单位:277599山东省滕州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