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理念下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实践

作者: 杨翠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同时对蔬菜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的市场需求越来越高,因为无公害蔬菜指的是,在种植过程中没有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其生长环境、种植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河南省作为全国的蔬菜大省,每年的蔬菜产量巨大,供应全国甚至出口,新蔡县属大陆性季风型亚湿润气候,年平均日照2180.4h,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为885.85mm,降雨集中在6~9月,平均无霜期221d,从总的气候特征看,热量、光能、降水较为丰富,且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适合在本地栽培的农作物有西红柿、青椒、黄瓜、土豆等。为了满足人们对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需求。近年来,本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加大了对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推广和应用力度,本地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本文深入分析了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要点,并探讨开展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措施。在蔬菜种植过程中要逐渐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对无公害种植技术加以应用,从选种、整地、播种管理、田间管理等多个环节出发,积极推广新型无公害种植技术。

一、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要点

1、选择蔬菜品种

在选择蔬菜品种时,优先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蔬菜品种,确保品种能够顺利生长并达到预期的产量和品质;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减少农药的使用,保证蔬菜的安全性;优先选择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提高种植效益。例如,菠菜在河南省的栽培面积较广,由于其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成为无公害蔬菜种植的首选之一,本地常见的菠菜品种如“春秋大叶菠菜”“日本全能菠菜”等,能适应本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生长良好,且产量高、品质好。再比如莴苣,属喜凉性蔬菜,适合河南省的气候条件,本地的莴苣品种有“紫叶生菜”“油麦菜1号”等,不仅抗病性强,而且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大白菜也是河南省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其生长期短、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本地的大白菜品种有“北京新三号”“津绿75”等,在本地种植表现良好,产量高、品质优。为了保障蔬菜品质,在购买种子的时候要选择正规的种子销售场所购买,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种子,确保种子的质量符合无公害蔬菜的要求。

2、种植地的选择与整地

为保证蔬菜品质,种植地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大棚蔬菜是本地蔬菜的主要形式,种植规模大,一般要选择远离城市地区进行种植。要进行土壤检测,确保土壤中无有害物质超标,同时,要建立隔离带,防止污染源的侵害。尽量选择远离污染源、远离人们生活区的地块,确保土壤不受污染,符合绿色无公害标准,同时要确保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土壤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可以选择靠近山区或河流的平原地区,这些地方的土壤肥沃且污染较少。其次要进行整地,对地块进行深翻和暴晒,以清除可能残留的枯叶与根茬,深翻作业的深度通常控制在25~40cm之间,以确保土壤疏松,有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

3、播前准备与播种方法

(1)播种之前进行深耕晒土

深耕25~30cm,将土壤中的地下害虫清除干净,并去除杂草杂物,施足基肥。在播种前要检查土壤的肥力条件,如果土壤呈酸性或碱性,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中和处理。此外,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

(2) 对种子进行处理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浸种、包衣、拌种等处理。浸种时,可以将种子浸泡在消毒液中一段时间,以清除种子表面的病菌和虫卵,包衣和拌种则是将种子与农药或生物制剂混合,以提高种子的抗病性和抗虫性。以番茄种植为例,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剔除瘪粒、病虫粒,将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浸泡约1~2h后捞出晾干,为预防病虫害,可以使用浓度为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min,之后洗净即可等着播种。

(3)播种育苗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密度和深度,在播种时要保证种子均匀分布,覆盖土壤要适当,以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提前使用福尔马林对苗床进行消毒,然后铺设一层5cm厚的营养土,在苗床上均匀播撒种子,再覆盖土并浇水,育苗期间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以促进幼苗的健康生长。当种子出苗到1/2以上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白天温度控制在27℃左右,夜晚温度控制在15℃左右,等到苗长出2~3片真叶后,进行移栽,移栽时要选择健康的幼苗,并避免伤害其根系。

(4)播种时间的确定

适时播种是提高蔬菜生长水平的关键,在蔬菜种植过程中要结合本地的气候情况以及适宜植株发芽生长的温度环境,以番茄为例,最佳的播种育苗时间在4月上旬,播种之前提前3~5d将苗床用水浇透,然后覆盖地膜,等到水完全浸润到土壤中之后,薄撒一层药土,均匀播撒种子,播种之后再次覆药土,等待番茄发芽即可。

4、蔬菜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苗期是蔬菜生长的关键时期,出苗之后要及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并且将适合种植的壮苗移栽到种植地,注意移栽时要控制好栽培密度,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稀,根据不同的蔬菜品种确定好种植密度,做到合理密植。在蔬菜苗期,首先要做好外界环境参数的控制,本地蔬菜近年来多以大棚蔬菜为主,苗期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30℃,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无论天气如何,都应尽早揭开地膜,增加光照,促进幼苗的光合作用,同时注意避免幼苗受到强光的直射,以防灼伤。随着幼苗的生长,应适当降低温度,并进行通风,防止幼苗徒长、倒苗和发生冻害,昼温控制在22~25℃,夜温控制在16~20℃。这个过程中可以及时除去伤病苗和畸形苗,保持苗床的整洁,同时可使用生物制剂或低毒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

(2)进行分苗

当幼苗长到1~2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可分苗1~2次,分苗工作宜在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以减少对幼苗的伤害。在分苗前,应配制好营养土,营养土需具有良好的保水性、透气性和供肥性,可以使用炉灰、大粪阔叶土、山林土等按比例混合配制。分苗后,应立即盖塑料小拱棚和大棚,保持土壤和空气的湿度,在分苗后的2~3d内,以保湿为主,待幼苗中心叶开始生长时,再揭膜通风降湿。选择移栽的幼苗时应坚持选择苗龄适中、茎秆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健康壮苗,这样的幼苗移栽后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的高产优质。

(3) 施肥管理

施肥是为植株提供养分的关键,在蔬菜生长过程中要根据蔬菜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并且在整地的时候施入基肥,后期追肥注意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肥料,避免使用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施入基肥一般跟随整地时完成,以西红柿为例,一般施用优质有机肥4000~5000kg/667m2作为基肥,也可施用微生物制剂,用量2~3kg/667m2。最好是选择发酵好的腐熟农家肥,将农家肥和磷肥混合后施入,作为底肥,如果土壤肥力较差,可以适量增加基肥的用量。追肥则是在植株生长过程中根据植株的长势以及生长过程进行施肥,一般在第一穗坐果后,及时追肥两次,在第三穗果采收过程中再进行一次追肥。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还是以西红柿为例,在追肥时应根据西红柿的生长过程来确定。例如,在生长期内,移栽后初期至中期,施用氮肥10~15kg/667m2,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加至20~25kg/667m2。在移栽后的第20~25d开始施用磷肥,施用磷肥10~15kg/667m2。生长到开花期,为了促进花芽的分化和开花,追加磷肥15~20kg/667m2。结果期是果实开始成熟前的生长期,施用钾肥20~25kg/667m2,钾肥的施用对于提高果实的品质和甜度至关重要。追肥通常采用沟施或穴施的方法,将肥料施于植株根部附近的沟或穴中,然后覆土,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流失。对于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可以使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在植株生长旺盛期,结合防病用药进行叶面喷施,以快速补充植株所需的营养。

需要注意的是,在无公害蔬菜种植中,应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种类,禁止使用硝态肥等含有害物质的肥料,化肥的用量应控制在不超过25kg/667m2。有机肥应充分发酵腐熟后再使用,以免在土壤中产生有害物质或引起烧苗现象。化肥应深施于土壤中,以减少氮素挥发和延长供肥时间,而且化肥应尽早施用,以利于植株早发快长、延长肥效和减轻硝酸盐积累。不同类型的蔬菜对肥料的需求有所不同,同一种蔬菜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对肥料的需求也有所差异,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蔬菜的种类、栽培季节和气候条件等灵活调整施肥方案。

(4)灌溉管理

合理控制灌溉量、灌溉时间和灌溉方式,以满足蔬菜的水分需求,不仅要保证水源清洁,避免污染蔬菜的,还要随时观察气候条件和蔬菜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灌溉量,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节能灌溉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常见的节能灌溉方式有以下几种:①滴灌,它能使水分直接流向作物根部,减少浪费和水分蒸发,特别适用于大棚蔬菜种植,因为它允许更精确地控制灌溉量。②喷灌,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上,适用于露天种植,但在大风或高温天气下效果可能不佳。③微喷灌,这种灌溉方式结合了滴灌和喷灌的优点,能够在保持水分均匀分布的同时,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在灌溉过程中要对灌溉时间进行控制,一般在早晨和晚上进行,避免高温时段灌溉造成水分蒸发和浪费,同时,也要根据农作物生长情况和气候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蔬菜生长的重要原因,无公害蔬菜对药物的使用控制十分严格,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药物使用,如果必须使用药物,则需要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以减少对蔬菜和环境的污染。

①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比如利用昆虫天敌对害虫进行捕食,可以减少害虫数量,瓢虫、草蛉、食蚜蝇、猎蝽等捕食性天敌和赤眼蜂等可以寄生性天敌,以及捕食性蜘蛛等螨类可以捕杀害虫。这些天敌能够有效控制蚜虫、粉虱、小菜蛾等常见害虫的数量。还可以使用微生物防治技术,即使用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制剂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农用抗生素如农抗120和多抗霉素等防治猝倒病、霜霉病等常见病害。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黎芦碱醇溶液等也可用于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

②应用物理防治技术:在温室或大棚等设施内种植蔬菜时,可通过安装防虫网、覆盖塑料薄膜等措施防止害虫侵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特性,使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黄色黏虫板等工具诱杀害虫。

③应用化学防治技术:当病虫害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使用化学药物进行及时防治,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例如,针对番茄晚疫病可选用氨基寡糖素、丙森锌等药剂;针对番茄绵疫病可选用烯肟菌酯+百菌清等药剂。使用化学药物时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用药次数、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同时要采用交替轮换用药、合理混用等方式,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降低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

5、采收和储存

随着机械化生产的不断普及,目前蔬菜种植也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在采收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机械设备,但为保证蔬菜的质量和安全,需要注意避免机械损伤和污染,同时,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进行采收,保持蔬菜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在储存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避免蔬菜变质和腐烂。

二、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

随着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农业生产中要不断加强无公害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让更多农民了解无公害种植技术的要点,在蔬菜种植过程中使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蔬菜的种植水平。

1、建立无公害生产技术服务网络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每年的蔬菜种植规模巨大,在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可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覆盖广泛的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和指导,通过这一网络,农民可以获取最新的种植技术、市场信息和管理经验,从而有效地提升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水平。

2、 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关键环节,通过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可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更好地应用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可以通过示范基地建设、现场观摩等方式进行推广宣传,尤其是在本地蔬菜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可以建立更多标准化示范基地,让农民可以深入实地观摩学习,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应用范围。

3、培养壮大农技及时人员队伍

为了加强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工作,可以培养更多蔬菜种植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要定期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无公害蔬菜种植的核心技术和管理方法,再由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利用多种渠道开展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

如编写技术书籍,聘请专家顾问等,可以将更多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推广到基层。再比如,定期发送农业生产相关信息,如以定期发送天气预报、管理技术、销售信息等手机短信的方式,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这些信息有助于农民合理安排种植计划、管理田间作物和把握市场动态,提高无公害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总之,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蔬菜产业实现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的前提,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在蔬菜种植过程中要加强种植技术的宣传和推广,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多种措施对新型蔬菜种植技术进行普及,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本地蔬菜产业规模,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463500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顿岗乡政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