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规范化操作标准应用与实践指导建议

作者: 姜艳平

农机深松整地技术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期间土壤耕作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内容之一,其对土壤结构的改良、保水保肥性提升及增加作物产量方面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在我国农作物种植应用期间,受限于操作不规范、作业时间不当、农机选型不匹配等因素,导致整地效果不理想,不仅无法起到较好的土壤结构及促进作物生长效果,还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农机深松整地技术为主,对该技术的应用优势、规范化操作标准及实施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指导。

一、农机深松整地技术的重要性

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在现代农业化生产期间属于一种重要的技术支持手段,其通过农机手对农机的操作实现对耕地土壤的深度犁耕、翻地,同时搭配科学的施肥方式,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优质的土壤基础。

1、农机深松整地能够提升土壤疏松透气性

农机深松整地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犁地深翻技术,对土壤的原有耕作层结构不会造成影响。在实操期间,该技术只是对土壤实现了深度梳理,破坏犁底层坚硬结构,从而达到对土壤现有耕作层改变的效果。通过农机深松整地处理后,会显著提升土壤的保水保肥性,并增加土壤疏松透气性,为农作物的根系生长奠定优质基础。

2、农机深松整地能够提升土壤蓄水功能

在部分降雨较少的半干旱或干旱地区,采取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可以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并且不断增加土层的蓄水量,形成地下水资源,从而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水条件。

3、农机深松整地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在实施期间,是通过农机手对农业机械的操控实现土壤深松效果,对比传统人力翻耕手段,具有节约农业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作用。并且,随着近年来我国农机设备的推广及应用,在农作物生产期间,人们对农业机械的依赖、需求程度逐渐提升,农机可应用的范围也随之提升,显著提升农业机械应用生产效率。

二、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规范化操作流程

1、明确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形式

农机深松整地技术需依靠深松机在土壤上进行深松,从而达到良好的深松效果。目前,深松机在农业生产整地期间的作业形式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全面深松、局部深松。不同深松方式所对应的作业方案及农艺要求有所差异,农作物经营者以及农机的实际操作工作人员可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综合选择。

全面深松作业形式是指借助深松机达到对农耕地的全部区域进行统一、无差别的深松处理,应用便捷,多适用于耕地的全面改善作业。但是实施期间具有工作量大、作业时间长、能源消耗量大以及实施成本较高的特征。而局部深松又名间隔深松,是指对农耕地的部分土壤犁底层进行间歇性的深松处理,促使土壤结构处于一个上虚、下实的结合土层结构,从而达到虚部蓄水、实部保墒的效果。缺点是该技术实施期间对农机手的操作能力要求较高。

在选择农机深松整地技术作业形式应当依照耕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依照地块的地形地势、土壤理化性质、农作物种植种类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确定。通常来说,在部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沙化严重的地块不适宜进行全面深松整地处理。

2、选择适宜的深松整地作业农机

市面上可用于土壤深松整地的农机类型较多,依照作业机具的结构原理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凿式深松、翼铲式深松、振动深松、鹅掌式深松。不同种类的深松农机结构不同,整地的效果、性能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适用的土壤质地、农耕地类型不同。通常来说,在整地时,要求松土、打破犁底层作业目的时,通常采取全面深松方法;而要求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保水性的目的时,多采取局部深松方法。在整地时,可以结合不同的土壤类型、整地需求、种植作物特征等选用不同类型的深松农机、深松方式配合使用,从而达到较好的深松效果。以翼铲式深松机械为例,该农机具有松土面积大、通过性好、兼具除草功能的作用,但是作业时阻力较大,且作业后土表平整度差,因此,翼铲式深松机械多应用在秸秆粉碎抛撒还田覆盖在土表的情况下;凿式深松机应用土壤深松时,作业深度较大,通过性好,多应用在小麦、玉米等秸秆量大的作物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情况下;全方位深松机具有松土范围广、作业后土面平整、土壤质量高等特征,但是作业时通过性不良,建议应用在土表无杂草、作物覆盖或杂草、秸秆覆盖量少的情况下。

在选择深松农机时,可结合作业需求、种植作物、土壤基本情况等进行选择适宜的机械,明确适宜作业方式及农机机型,合理展开农机深松作业,避免影响深松作业效果。

3、规范农机深松整地操作流程

开展农机深松作业之前,首先需制定较为完善的作业实施方案,结合耕地需求、地方政策、农机补贴等选购适宜的深松机械种类等数据。其次在实施农机深松期间,还需依照不同深松农机的使用说明书,明确详细的作业流程及要求。

作业之前,需对农机的各部位连接件、紧固螺栓等重要结构位置的可靠性,同时,检查农机的深松铲、犁等刀刃的完整性,机架水平状态、深松行距是否规范,限深轮、镇压轮的运转是否正常,确保农机机械处于最佳的作业状态。

其次,打开农机进行深松前的调试作业,确保深松机、拖拉机的工作状态正常,深松的深度、作业速度适配性是否良好。深松1~2m距离,随后观察作业质量,并结合作业表现对整机的状态进行再次优化。

再次,农机手在操作期间,其自身应当对农机深松田间操作规则十分明确,并且能够规范化执行土壤深松作业过程。在实操期间,农机手需保障自身的作业安全基础上,提升深松作业效果。

最后,在农机作业后,需执行合理的农机保养与维修工作,定期对深松机进行保养、巡查安全生产隐患,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确保农机始终处于良好的性能条件下。

三、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参数调整策略

农机深松整地期间,机械的作业参数的选择对整地质量影响较大。作业参数通常包含深松的深度、间隔以及作业速度等。

1、深松整地深度的调整

农机深松的松土深度调整需结合耕作土壤的质地、犁底层厚度、农作物种类、土壤墒情基础等进行综合确定。常规条件下,土壤的深松作业深度为25~35cm之间,但是在部分根系较深的作物种植地块或土壤贫瘠、盐碱地的情况下,需加深深松深度,控制在40cm左右为宜。同时,在同一地块深松作业时,应当确保全田深松深度一致,各深松行之间的深度误差控制在2cm以内最佳。

2、深松整地间隔的调整

农机深松的间隔通常受土壤的松土质量、机械整机牵引力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来说,为降低土壤深松作业期间对土层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可将深松间隔调整至35~40cm左右。除此之外,深松作业的农机间隔情况还可依据农作物的种类、种植密度等进行调整,例如在小麦种植生产期间,其属于密植类农作物,此时可将深松间隔调整至35cm;而当种植玉米类宽行的农作物品种时,可将深松间隔控制在40cm左右。适宜的深松间隔调整可以提升土壤保水性,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基础。

3、深松整地农机作业速度的调整

农机深松作业期间,其行驶作业速度通常受到地形地势、土壤阻力、深松深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规情况下,农机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块深松作业速度为5~7km/h,部分新型的农机具作业速度可达到10km/h。在操作深松期间,当农机行驶速度过快时,会提升对土壤结构的扰动影响,而行驶过慢时,则会降低深松作业效率,农户可依据实际生产情况选择适宜的作业速度。

4、深松整地作业时间的选择

农机深松整地期间,作业时间的选择应当在土壤含水量15%~22%之间深松效果最佳,土壤深松间隔时间以2~3年为宜。

5、深松整地的监督管理

为提升深松作业的质量与效果,在深松作业期间,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全程做好生产作业的监督与管理。在整个深松作业的流程中,均需要专人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深松处理不合格的区域及时进行返工处理,监督农机手操作状态,提升农机深松作业效果的同时,保障农机手的人身安全。

四、农机深松作业中的注意事项

1、农机深松作业中的常见误区

作业深度不合理。部分地区在开展农机深松作业前,对作业地块的犁底层厚度未实施检测,从而盲目地选择作业深度,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首先,当作业深度过深时,会造成对农机动力的浪费,同时还会致使土壤深层的沙土结构破坏,影响土壤耕地质量。其次,当作业深度不足的情况下,无法起到打破犁底层的效果,土壤的通风、透气、保水保肥性提升不显著。

作业时间不科学。部分生产经营者在开展农机深松作业前不观察、考虑土壤的状态及近期气候环境特征,导致作业时间不科学,从而影响深松整地的质量。通常来说,农机深松整地最适土壤含水量为15%~22%,当深松整地时,土壤含水量过少,会造成深松机械的入土犁刀部分出现早期磨损,影响农机的使用寿命。而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会增加深松时的阻力条件,造成农机动力与能源的浪费,同时,土壤的耕作质量也会出现下降,易出现土表大坷垃的现象。

作业方式选择不当。部分地块在实施农机深松作业之前,并未制定详细的深松耕作方案,或未对土壤进行检测分析即开展深松作业,导致作业效果不理想,作业质量低下。通常来说,在实施深松作业之前,需结合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需求及耕作条件,选择全面深松或局部深松的方式,同时考虑土壤质地,选择深松作业方式。例如在沙壤土的条件下,由于此类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较差,在农事操作中不建议进行深松作业处理。

2、农机深松作业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耕作深度不均匀。通常来说导致农机深松整地深度不均匀的原因包括以下四点。第一,农机深松部件出现损坏、脱落,致使深松作业期间出现局部深度不足的现象;第二,拖拉机的浮动模式数据调整不科学,致使拖拉机的液压系统无法持续驱动深松部件,从而出现深松深度不均的现象;第三,农机深松装置紧固件与拖拉机连接不牢固,致使深松作业期间农机深松装置出现倾斜或松动;第四,农机深松作业期间行驶的路线不合理,行驶期间高度调整不统一,从而致使耕作深度反复变化。对于上述几点造成农机深松整地深度不均匀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解决。首先,做好农机部件的定期检查,当发现深松铲、犁等部件的磨损或损坏,需及时进行修复处理。同时,在耕作期间,密切关注深松犁、铲的入土情况,并分区域检查深松深度,当发现深松深度不一致时,及时停止作业调整。其次,保障拖拉机的液压悬挂控制模式始终处于固定状态。其次,在作业前做好深松机与拖拉机的装配工作,确保紧固件连接紧密、可靠,深松机的前后、左右均处于水平状态。最后,在往复作业期间,或停机后继续作业时,需确保深松的深度设置与前期作业设置保持基本一致。

耕作深度不足。耕作深度不足发生主要原因可分为四点,第一,深松前对犁底层深度判断不准确,导致预先规划的深松深度不足;第二,深松铲、犁等深松结构在前期使用时出现磨损,无法达到较好的土壤切入效果;第三,土壤质地过黏重,作业时阻力较大;第四,深松装置安装不合理,无法达到预期的下降深度。针对以上原因,可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调整。首先,在农机深松作业之前,做好犁底层深度检测,从而做好深松规划,确保操作的合理性。其次,在深松前对深松铲、犁等进行检查,当此部件出现严重磨损时需及时更换。再次,对于土壤质地过于黏重的地块,深松结构需调整成更易入土的铲刃结构,同时深松期间降低行驶速度。最后,提升拖拉机与深松装置的装配精度,并提前对深松升降位置进行调整。

耕作层结构破坏。农机深松整地期间,造成土壤耕作层结构破坏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松土装置之间的距离过小,或松土结构入土倾角过大;第二,作业时土壤含水量较低;第三,深松铲、犁在作业时,上方缠绕大量的杂草、地膜等杂质,造成壅土效果变差的现象。对于深松作业期间破坏耕作层结构的现象,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首先,合理安装深松的装置,将作业间距控制在40cm左右,当深松深度低于30cm时,深松间距需大于30cm。同时检查松土结构的入土倾角,当倾角过大时,及时进行调整。其次,合理选择深松作业时间,确保深松时土壤含水量在15%~22%之间。最后,密切关注深松铲、犁等上方是否由于长期作业缠绕异物,及时清理。

3、做好深松农机维护保养工作

深松农机工具的维护保养管理通常对农机的使用时间、工作效率、使用效果等影响较大,因此,为提升深松农机的作业效果,减少农业投入成本,应当做好深松农机的日常维护及保养工作。当农机完成当天的深松作业后,农机手对机械进行巡查,并对各部位的杂物、尘土等进行清理,确保机械处于较好的作业状态。当农机日常超负荷作业,在作业前对各零件进行润滑,检查深松犁、铲等磨损情况。当出现磨损严重时,及时更换新零件,避免机械损坏,影响作业效率。当农机长期存放保管时,在存放前,对农机执行保养,先将深松犁、铲等上方的杂物清理干净,易生锈部件防锈处理。保存时,将其存放在室内干燥处,室外存放时需覆盖遮阳、挡雨设施,避免风吹日晒影响农机的可使用时间。

综上所述,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应用具有多种优势,即可提升土壤保水、保肥性,还可优化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高产稳产。在实施农机深松整地期间,需依据不同的作业环境选择适宜的作业形式,并坚持科学的作业流程,注重对作业流程中行驶速度、深松深度、作业间距等方面的调整,从而提升农机深松作业的质量与效果。

(作者单位:110400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