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发展措施
作者: 王寅桂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也能够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实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互联网+”时代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创新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显著特征。社会发展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趋势也显著影响着农业生产领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农业逐步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转变,基于此就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寻求农业经济发展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助力乡村振兴。
一、“互联网+”的时代内涵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结合传统产业和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和融合,实现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发展模式。“互联网+”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促使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产业链上下游间的融合和优化。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产业效率、降低成本,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互联网+”模式还促进了社会服务的升级和创新。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在线教育、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福祉。同时,“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降低了创业门槛,推动了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创业者的创新活动。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创业者可以更快速地启动业务、获取信息资源、开展营销和融资等,推动创业生态的繁荣。“互联网+”更加强调用户的参与和增值。通过互联网技术,用户可以更直接地参与产品设计、服务优化等过程,实现个性化定制和需求满足。同时,用户也成了生产的参与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推动了信息的多样化和传播的广泛化。
二、“互联网+”时代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1、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
“互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土壤监测、气象预警、农事操作指导、智能灌溉、无人机作业等。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可以更加精准、高效地提高产量和质量。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建立和信息公开,消费者可以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冷链物流的监控,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2、拓展农产品市场渠道,增加收益
借助互联网平台,农民可以直接与消费者进行对接,跳过传统的中间环节,实现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拓展市场渠道。同时,互联网平台也提供了农产品电商、农村电商等发展模式,为农产品的融合销售提供了新的机会“互联网+”模式为农村创业提供了新机遇。借助互联网平台,农村可以发展电商、农旅融合、农产品产业链加工等新兴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3、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互联网+”时代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发展。通过“互联网+”平台,农民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信息,参与农业科技研发和应用。同时,“互联网+”模式也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合作伙伴,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转化和应用。
三、“互联网+”时代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互联网+”时代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产品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的全程监控和数据分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和供应链的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可追溯性。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资源、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区域布局。鼓励农民或农业合作社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供给的差异化和竞争力。注重做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应。引导农民和农业合作社参与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产品价值链,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监管和规范,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质量检测、信息公示等制度,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农产品贸易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鼓励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供创新资源和支持,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改进和升级。
2、构建智能化智慧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构建智能化智慧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智慧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率先建立农业物联网系统,使用传感器、监控设备等技术实时采集农田和养殖场的环境数据,包括土壤湿度、气温、光照强度、水质等。通过云平台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预测,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采集的数据,建立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生产、供应链等进行优化调控。通过模型预测、智能算法等手段,提供个性化的种植、养殖、施肥、灌溉等决策指导,帮助农民作出最优决策。结合自动化灌溉系统和精准施肥技术,实现对农田的高效管理。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利用智能化系统自动调整灌溉和施肥量,避免过量或不足情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农业专家咨询、经验分享、市场信息等定制化的农业服务。农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获取正确的技术指导,了解市场趋势,选择合适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等手段记录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流通的全过程数据,并向消费者提供可靠的溯源证明。这有助于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工艺和质量安全,增强信任感。构建农业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农民之间的合作与共享。通过共享农机设备、土地、人力等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并通过农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形式,推动农业主体之间的合作协同,提高整体生产效益。
3、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农村电商平台
通过建设农村电商平台,整合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和消费者资源,提供线上线下的农产品交易平台。这可以使农产品直接从农田到餐桌,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为农民增加销售渠道和提供更稳定的收入。培训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电子商务技能,提供电商平台使用指导和运营支持。同时,为农民提供物流和配送服务,解决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保证农产品能够及时、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手中。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农村金融服务,鼓励发展线上金融服务,如农村电子支付、手机银行等。通过建立农村金融信息化系统,提供包括农业保险、贷款、投资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解决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融资难题,促进农业生产和经营发展。促进农村电商和农村金融的深度融合,为农民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例如,为电商平台上的农民提供融资支持,减少其经营风险;为金融机构提供电商数据和客户评估模型,降低金融融资的风险成本。
4、引入互联网技术发展农业产业链
在“互联网+”时代,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强化农业产业链建设。首先,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农业生产领域引入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全程监控和管理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注重加强对农产品加工环节的监管,确保加工过程的卫生和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优化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环节。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和推广,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率。农产品流通加工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产品市场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再次,加强农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入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实现农业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引导和鼓励企业投入农业产业链建设。企业应积极参与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和运营,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农民应主动学习和掌握互联网技术,积极参与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
5、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品牌化建设过程中要从种植、养殖、生产等环节入手,严格把控农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区特色,通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手段实现,从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具有差异化的农产品。借助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加大农业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提升物流速度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快速的购物体验,建立全程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借助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手段着重扶持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行业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在品牌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农业品牌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还需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农业品牌化建设支持,鼓励农业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提高品牌化建设水平,并注重完善品牌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品牌形象。
6、开展“互联网+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在农业经济发展期间,开展“互联网+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可以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开展产业园区建设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发展定位、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等,然后完善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同时加强农村电力、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基础保障。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对农业电子商务企业的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如传感器、RFID、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农田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精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生产领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发展智能温室、智能养殖、无人机喷洒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同时,建立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农业信息数据库、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市场信息等资源的共享,提高农业信息利用效率。
7、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得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成为可能,通过在田间安装智能传感器,农民可以实时获取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数据,精准掌握作物的生长状况。结合云计算技术数据能够被迅速存储和分析,生成详细的生长报告和预测模型,为农民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农业生产决策,基于数据驱动的农业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极大地减少了资源浪费。此外,人工智能的引入更是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农业机器人能够在田间进行自动化的播种、施肥、除草和采摘等作业,不仅能够减少人力成本,还能确保作业的精准度和一致性,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而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病虫害检测系统,可以迅速识别作物的病害和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和农产品的安全性。在农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结合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物联网设备,农产品从种植、收获到运输、销售的全程信息都可以被实时记录并上传至区块链系统,实现全流程的可追溯性,不仅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信任,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建立更加透明和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8、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需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和高效监控。例如,利用传感器和无人机技术,农民可以实时监控土壤湿度、温度和作物生长情况,从而做出及时调整,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现代农业离不开高效的机械设备,智能化的农机具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智能拖拉机、自动播种机、无人驾驶收割机等设备的应用,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能实现更加精准的农业操作,降低资源浪费。另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合作,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应该通过发展数字化农业、推动农产品电商和农业金融服务的创新来实现经济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通过助推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够为农村地区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未来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势必会进一步加快,为农村地区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物质支撑。
(作者单位:810699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平安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