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方式分析
作者: 秦秀东油菜不仅仅是一种蔬菜,而且还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油菜以及菜籽油有着非常大的需求量。我国油菜种植地区较多,但是在油菜种植过程中若要达到高产目的,就必须要遵循油菜种植规范,但是从一些地区的种植现状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确保油菜产量和品质,一方面需要从选种、播种以及水肥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种植方式,另一方面需要做好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本文主要对油菜种植技术以及技术推广方式展开探究,希望能对相关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式机械设备和种植技术开始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在油菜种植过程中也不例外。在我国,油菜不仅能够作为蔬菜食用,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一些地区也开始依托油菜种植产业,将油菜花作为一种旅游景观。虽然我国油菜种植地区较多,但是受到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一些地区油菜种植技术仍然非常落后,导致产量不高和品质低下的现象,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提升技术推广效果,从选种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良,进而促进油菜种植产业的稳定、高品质发展。
一、油菜生长习性分析
油菜的抗寒能力较强,这就决定了油菜是一种喜阴凉的作物。在油菜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分较多,所以南方多雨地区是我国油菜的主要产区,同时油菜生长过程中对于肥料的需求量较大,且油菜根系非常发达,这就意味着油菜对于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强。油菜多种植在中性或者弱酸性的土壤当中,酸性较高或者碱性土壤会抑制油菜的生长速度,同时也会影响到油菜籽中的含油量。油菜种子在20℃以上就会发芽,最适宜油菜种子发芽的温度为20℃—25℃之间,若温度过低,尤其是在10℃以下的环境中油菜种子则很难萌发,但是处于35℃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同样会对种子萌发造成影响。油菜各生长时期对于温度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如适宜油菜开花的温度为15℃—20℃之间,而适宜角果发育的温度则是13℃—16℃,而昼夜温差是油菜累积油分、形成干物质和角果的关键。最后,水分管理是油菜高产的关键,油菜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在开花期和蕾苔期时对水分的需求更高,此时田间的持水量应当达到76%以上,上述两个时期缺水一方面会导致油菜花序短,此外还容易导致油菜花脱落,进而影响最终产量。油菜的根部比较发达,支根比较细长,肥料吸收能力较强,除了水分以外,肥料是油菜最终产量的决定性因素,除了常规营养元素外,油菜生长过程中还需要硼元素支持,所以种植人员要重视所需的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
二、油菜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
油菜选种过程中所应当考虑的因素较多,当前我国种植的油菜主要包括杂交菜籽与纯种常规菜籽两种,但是无论选择何种方式进行种植,首先要确保因地制宜。首先,在选种过程中要考虑种子的发芽率和纯净度,种植人员应当结合本地气候、降水以及病虫害等特征进行选种,如在北方地区应当选择抗旱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防止北方地区由于供水不足而导致减产。其次,建议种植人员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无论是病害、虫害还是地下害虫均会对油菜产量造成影响,而通过选择高抗虫性能品种,或者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预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影响。最后,尽量选择本地油菜品种种植,本地品种大多是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特征经病虫害等改良而来,能够同时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与病虫害,所以种植人员不能为了追求油菜产量而盲目种植外地品种,否则可能会出现达不到预期产量的现象。
在选种完成后还需要对油菜种植进行处理,通过种子处理一方面能够提升种子萌发率,同时还能够清除种子表皮的细菌,减少后期病虫害发病概率。在种子处理过程中,首先将种子置于通风、干燥的地区晒种3—4小时,而后准备50℃左右的温水进行浸种,通常情况下浸泡30分钟左右取出,在浸泡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催芽,当种子的露白率达到80%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密度,通常每亩使用油菜种子0.4kg左右,常见的播种方式为撒播,同时在播种过程中要保证均匀性。
2、整地
种植地土壤是保证产量的基础,在选择种植地时首先挑选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土壤进行种植,土壤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保水保肥能力。油菜喜欢弱酸或者中性土壤,所以碱性土壤内并不适合种植油菜。在选地完成后需要精整土地,种植人员应当将前茬农作物残留全部清理出田外,防止枯萎作物中存在病害,而后使用耙子或者机械整平土地并起畦开沟,通常畦的宽度应当控制在2m左右,而深度则应当保持在20cm—30cm之间。在整地过程中可以配合施肥工作,这一时期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按照每亩使用2500kg的用量施用,目前市场中存在油菜专用的复合肥,所以这一阶段每亩种植田还需要施用油菜专用复合肥30kg,此外硼元素能够促进油菜生长,所以可以配合使用适量的硼砂。
3、播种
在整地工作完成且油菜种子露白率达到80%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播种,油菜播种方式较多,除了苗床育种外也可以采用直播方式,该种播种技术优势较多:首先,通过直播能够提升播种效率,且油菜扎根能力更强,所以能够确保油菜对于水肥的吸收效率;其次,通过直播的油菜抗逆性更强,抗寒性、抗旱性以及抗倒伏能力明显提升。直播所需要的种子量相对较多,每亩播种量为0.8kg,可以采用撒播、点播和条播三种播种方式。
4、间苗
间苗的目的是控制田间油菜的密度,清除田间的弱苗、病苗等等,通过间苗能够留下长势较好的油菜,所以能够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油菜需要进行两次间苗,首次间苗的时间是油菜长出3片叶子时,需要在相邻的两株油菜中拔除小苗,再次间苗的时间是在油菜长出5片叶子时,依据整个种植田的密度标准,在油菜高密度区域间苗。此外,此时一些油菜会受到病害影响,所以间苗时还要拔除病苗以及田间的杂草。
5、除草
在油菜出苗时也会生出杂草,杂草不仅会传播病害,而且还会与油菜争夺养分。因此,除草工作贯穿整个种植期间:为了控制杂草,在油菜播种前可以使用扑草净兑水后在田间喷雾,此外可以在油菜生长过程中使用乙草胺或者金都尔进行封闭杂草。种植人员需要依据田间杂草种类展开除草工作,田间常见杂草类型有阔叶类杂草、禾本科杂草两种,针对阔叶类杂草,应当在杂草出现两片叶子时进行除草,常见的药物有二甲双氟以及双氟磺草胺等等。田间禾本杂草的关键防控期为油菜长出两片叶子的时候,常见的防控药物有精喹禾灵乳油以及异丙隆等等。
三、油菜种植水肥管理
1、水分管理
油菜各个生长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量存在明显差异,但是需水总量较大,在生长期的需水量甚至大于玉米等作物。油菜需水量与品种、气候、栽培方式存在密切联系,各阶段的水分的要求特征不同。在油菜播种后至发芽期必须通过水分才能够满足萌发要求,其中通过直播播种方式的油菜需水量更高,若田间比较干旱,油菜种子的代谢速度会非常缓慢,而种子在遇水后体积变大且种皮变软,所以发芽率会更高。油菜幼苗期的需水量相对较少,这是由于油菜幼苗期根系和叶片生长非常缓慢,蒸腾量也不大,所以对水的需求量不高,但是油菜幼苗期持续时间较长,田间的水分蒸发量较大,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已经渡过雨季,所以当田间过于干旱且没有及时灌溉时,会对油菜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幼苗期油菜缺水时会抑制根部和叶片的生长,所以不利于壮苗,同时水分供给还会对油菜花芽分化角数造成影响,最终影响到油菜的产量。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油菜出苗时田间土壤的持水量应当达到65%以上,而油菜苗期时土壤的持水量则应当达到70%以上。
抽薹期是油菜生长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一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较大,这时田间土壤的湿度至少应当达到75%。抽薹期油菜茎叶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叶片叶面增大,蒸腾量提升,同时花序开始生长,出现一边开花一边结角的现象,所以这一时期的土壤水分含量和油菜产量的关系更加密切。油菜开花期和结果期时同样需要水分支持,虽然油菜开花期时茎叶停止生长,叶片的蒸腾量开始下降,但是果实开始增大,油菜果实的光合作用增强,所以仍然需要保证田间水分的充足性。保证油菜开花期和结果期的水分供给,能够保证油菜植株内营养物质向果实的输送效率,从而达到增产效果。这一时期同时处于病虫害高发时期,所以田间湿度也不能太大。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土壤湿度,既要满足油菜对水分的需求,同时田间湿度不能达到的病虫害繁衍条件,否则由于田间湿度变大将会引发各类病虫害,种植人员将田间湿度控制在70%—80%之间即可。
2、施肥管理
虽然油菜的生长期较短,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却非常依赖肥料,所以属于喜肥作物,且油菜的根系比较发达,在生长过程中强大的根系会吸收掉土壤中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与水分供给原则一致,不同时期的油菜所需要的肥料种类和用量也存在些许差异。幼苗期的油菜由于温度较高,所以在油菜出苗后就会迅速长出叶片,通常每4天就会有新的叶片长出。油菜幼苗期对于肥料的要求不高,通过整地过程中的有机肥、油菜专用复合肥即可的满足油菜的生长需求,此外,幼苗期的肥料供给能够直接影响到后期油菜的长势。苗期应当对油菜展开一次追肥,施肥的目的是促进油菜植株的生长,缩短油菜发育期,同时为花芽分化以及抽臺打下坚实的基础,油菜苗期主要使用氮肥,通过氮肥能够保证油菜的提苗速度。种植人员可以施用尿素,尿素中含有丰富的氮类营养元素,能够促进油菜叶绿素的产生,且从生态角度看,尿素属于有机氮肥,对于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危害较小,同时肥效比较持久。
油菜抽薹期生长速度较快,且叶片面积变大,所以此时可以进行第二次追肥,此次追肥的目的在于促进油菜抽薹,同时促进油菜花芽分化,为油菜果实的粒重量以及含油量奠定基础。抽薹期油菜追肥除了要施用氮肥以外还需要磷、钾肥,所以这一时期施肥主要以复合肥为主,复合肥中营养元素比较全面,能够满足油菜对于各类营养的需求。在施用的肥料中,氮肥主要是提升油菜抽薹和分化效率,确保油菜植株的长势,钾肥能够促进茎秆和分支形成,提升油菜的结荚量,此外施用钾肥还能够有效地防止油菜菌核病等病害。磷肥能够提升油菜的抗逆性,对于提升油菜的抗病性、抗寒性以及抗倒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油菜角果发育期是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油菜这一时期对于氮、钾肥料的需求量下降,但是需要大量的磷元素,且是油菜整个生长过程中需磷肥最大的时期。这时期要控制氮肥的用量,若氮肥用量过多,则会导致贪青现象,油菜秕粒的数量增多,种子不饱满,所以这一时期的施肥原则为控制氮肥用量,提升磷肥用量,通过提升油菜果实中脂肪的合成转化效率保证油菜的含油量。
四、油菜种植推广策略
1、提升油菜种植技术投入力度,推动油菜产业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我国已经具有数千年的农业生产历史,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都是采用比较传统的种植技术,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新兴技术开始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从油菜种植现状来看,农村地区在油菜种植过程中仍然采用比较原始的耕种方式,且以传统种植方式中的种植经验为主,这对油菜种植产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现代化造成影响,同时也是制约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若要转变这种情况,种植人员首先就要引进高产栽培方式,实现油菜种植从传统化向现代化的转变,在融合现代化高产种植模式的同时提升机械化水平,通过不断优化现有种植模式提升油菜种植产量。
2、加强政策扶持,促进油菜种植技术推广
农业部门是技术推广的核心,而基层政府又是沟通农业部门与农民的桥梁,目前一些地区缺乏有效的推广政策,农民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存在很多顾虑,如对于一种新式油菜技术的实用性存在怀疑态度,难以直观地感受到新型种植技术的成果,同时农民也无法承担意外所产生的损失。所以,在油菜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农业部门可以通过建立高新技术示范田的方式进行推广,积极引导种植人员接受新技术。政府部门除了发挥桥梁作用以外,还需要积极对油菜种植区域进行优化,转变传统种植模式,促使油菜种植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模式,进而保证油菜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交流合作,拉长油菜经济效益链
油菜除了食用价值以外还具备观赏价值,目前很多地区依靠油菜产业建立起旅游基地,依托油菜花建立起旅游观光项目,提升了油菜种植产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不能仅仅将目光聚集在提升油菜作物产量这一经济效益上,还要兼顾油菜作物的其他经济价值,延长油菜产业链。
4、做好给排水设施的管理
干旱可能造成蚜虫的爆发,降低油菜的产量与品质。因此,必须针对干旱问题做好抗旱工作,通过滴灌技术,为土壤持续补充水分,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油菜正常生长。而如果遇到降雨量过大的连续阴雨天气,要做好排水工作,需要提前布设好油菜田的排水设施,设置排水沟并定期清理,保证排水沟的通畅,防止涝灾发生。
综上所述,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油菜种植要点,其中着重分析了油菜选种、整地以及水肥管理等工作,同时对油菜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提出建议。油菜作为一种独特的作物,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发展潜能均非常可观,但是若要将效益和潜能最大化激发出来,则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所以,在未来种植过程中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投入力度,进而促进油菜种植的产业化和专业化发展速度。
(作者单位:274300山东省单县朱集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