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环保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 侯美丽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国加大对于农业生产的生态化管理力度。同时加强农业环保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农业生态化稳健发展。本文通过简单阐述生态农业发展中农业环保技术应用遇到的一些环保问题,然后提出针对农业环保技术应用的对策,具体涉及提升环保理念的应用、积极应用农业环保技术、有效宣传和推广农业环保技术等内容,以供参考。
一、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概述
生态农业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方式,是通过生态学理论和知识来对农业生产发展进行指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这是一种建立在结合传统农业优势特点的基础上,改良农业经营模式,以期能够获得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的成果。目前,我国对于农业生态化的推进工作进程顺利,但是因为我国的地理现状是地广人稀,可供开发农业生产的地区过于庞大,生态农业的实施过程较为缓慢。除此之外,农业生产地区的从事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对于新农业理念的认同感不高,环保意识薄弱。尤其是针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地区的生态环境要优于城市生活区,人们一时间无法转变自身的生活习惯,对于农业生产的经营过程,习惯于大量使用化学产品抑制病虫害等,对于环境而言,是长期的破坏行为。农业人员对于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生态效益。还有农业环保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因为科技投入大,使其本身的价值过高,对于从事农业工作的人们来讲,本来的经济实力就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农业生产中的额外支出,这也是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所以国家针对这一现象出台的可以帮助农民加快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方针政策要切实落户在农业生产地区。
二、生态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环保技术应用中现存的问题
1、水土资源利用率不高且污染加重
我国的土地资源广阔,其中可供耕种的区域也是很多,但是因为农民的不当耕作习惯,导致土壤自身的有机物质越来越少,土壤变得贫瘠,使农业产量下降,经济效益下滑。这时为了保障经济效益,农民大量使用化肥这种化学试剂来帮助土质强行恢复有机成分,这会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下降。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此外,农民对于农药的频繁使用,导致土壤中富含化学物质无法降解,并导致农业生产区域的环境质量下降,最终影响生态农业的建设。其次,农药和化肥过剩还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被带到河流当中,对于水资源也是一种无法治理的污染破坏。比如山西省绛县的地势较为陡峻,土质结构松散,适宜种植农业作物的区域范围较小,但是因为农业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农业依旧坚守在耕种农作物的道路上,并没有对自身的农业架构有所顾忌。但是绛县的一部分农业区域已经出现植被荒蛮,土壤裸露贫瘠的景象,生态环境亟须改善。
2、对污染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地位直线下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对于高效益和高盈利的追求日益强烈,对于农业生产过分在意产量和销量,从而忽视了农业生产对于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农民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对于环保的意识薄弱,并没有意识到过度的农业生产和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多大的破坏。例如;过度喷洒农药会中和土壤的酸碱度,造成土质养分流失,而且大量的化学药剂停留在土壤表面无法降解,就会随着雨水漂流到河流中,进而污染水资源。像山西省地区处于华中平原地区,春末夏初会对农田进行灌溉,但是过度的水源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让农作物被过量的地质盐分灼烧根部,无法生存,这不仅会破坏农田的环境,引发一系列的环保问题,还会遏制农业的发展。
3、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处理不当
我国从古至今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划中一直占据主要地位。而且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区域大多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整体的基础建设不完备,再加上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整体的文化素养不高,全体农业人员对于保护环境的认知不够深刻。更甚于有的人员觉得在城市地区注意环境保护就可以,身处农村建设地区不需要考虑环保问题。这也就导致农业人员对于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随意处置,造成局部的环境污染加重。例如绛县区域的大部分农村,都会在春初将庄稼的秸秆进行焚烧和堆积到空旷的原野中,一方面,焚烧烟尘会使空气质量下降,甚至会引起局部雾霾天气。另一方面,将农作生产的废弃物,像秸秆、农药瓶和其他废弃物都堆积在原野会使得该区域的植被破坏,因为物质腐烂和化学物质的侵蚀,造成区域化的土质污染加剧。
4、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指导方案
一直以来农业的发展都是遵循传统的经验方式,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指导规划方案。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还不够完善,初期的农业发展重心都在注重经济效益。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融入,虽然大多数地区已经响应国家政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但还是盲目地执行工作,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农业生产,并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农业情况,这时就凸显出有专业科学有效的农业技术指导体系的重要性。
三、生态农业发展下的农业环保技术应用措施
1、提高对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当前,国家倡导建立生态农业,推动社会生态环保发展,为此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也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注重将生态环保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生活中。首先,在农业生产中,土壤是农业得以发展的根基。但是近几年的土壤污染问题逐年加重,究其根本还是农民对于环保理念意识不清,现在只有加快完善土壤监控预防机制,并利用生态农业环保技术开展农业耕种和防治病虫害等,从根源上确保抑制土壤污染的加重。还有针对污染地区要进行生态治理,对于农药的使用,要依据相关规定的剂量去喷洒以及农药瓶等废弃物的处置,都要有确切的规定办法,防止人们取巧,继续对土壤造成破坏。此外,对于农村的生活垃圾也要集中处理,实现大范围的垃圾分类处理办法,确保生态农业顺利开展。其次,农业种植中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为了避免浪费,在灌溉时可以采取滴灌的形式,较少水分的流失和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要确保环保思想的有效落实,将土壤污染和水资源污染的后果给农民讲解清楚让他们认清现在的社会现实,对环保生态农业建设产生认同感。如山西省绛县的生态农业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本来涑水河周围的农村发展落后,涑水河对于该区域的农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农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涑水河的破坏和水污染日益加重,导致涑水河的承载能力下降,水量骤减,河段地区的灌溉沟渠都已经现出渠底,河道里也是垃圾遍布。近几年,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涑水河附近的河道和环境进行全面整治,通过县级部门联动及环保技术应用,对河道垃圾开展了彻底清除处理,同时对水源进行清淤排污,还在沿河地段栽种1万多棵树木,用以巩固沿河泥沙。现在的涑水河已经是绿水青山的景象,沿河的耕地灌溉渠开始复流,地下水位也同时上升,为该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提升环保理念的应用
现在社会中大多数农民对于农业生产方向的环保意识观念不强,致使很多时候农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应用农业环保技术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其实也就是利用这些环保技术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可以对环境进行保护,因此,平时要提升环境保护理念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农民自觉树立环保意识观念。在使人们在充分了解生态环保意义的同时,真正认同生态农业发展观念,进而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优化环保农业技术应用,加快农业环保技术的推广。例如,在绛县西沟地区之前都是杂草丛生,植被裸露,土地贫瘠,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以前也是会耕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但是时间一长,土地肥力越来越少,又觉得土地荒废在这里十分可惜。近期当地政府主动出击,针对性制定了土地开发方案,将其建成生态公园,通过转变农业建设思想,打造城市绿肺,当地人们的农业环保意识得以大幅提升。让农民对于生态农业的建设过程,看得见也摸得到,增强他们对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认知。
3、积极应用农业环保技术
针对生态农业的建设,主要的就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应对当前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途径:第一点,利用土壤改良技术实现土壤肥力提升,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比如在绛县对西沟的土地进行改良的时候,就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氧化剂,使其与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产生化学反应,进而溶解该物质,减少土壤的金属性,还可以适量添加有机质,使土壤的活性成分增加,形成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帮助土壤恢复肥力,改善土地资源条件。例如绛县人民就对本地区的耕地质量进行了检测,利用互联网监测点由“一个耕地质量监测管理平台、多个智能环境监测设备”共同构成的。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农田墒情、虫情、苗情、灾情等的监测,预防农业重大灾害大面积扩散蔓延。虫情信息采集后,及时发现虫害重点区域,绿色防控虫害,把虫害影响降到最低。同时采集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降雨量等气象数据和土壤墒情、盐分、氮磷钾等肥力数据以及作物叶面温湿度数据,以此确定作物生长所需营养,精细化测土配肥,旱作节水,保证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粮食产量。第二点,可以利用树木的可修复性,对其枝干进行提纯试验,利用农业环保技术获取有机物质,在经过蒸馏融合提取高效的汁液,之后可以制作香料或者胶体等产品,这样的技术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会因为是天然提取物,对环境的污染也就会降低,除此之外,对于植物的提取不会伤害到植物本身的生长。也不存在破坏环境的问题。第三点,利用高新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技术研究,可以利用微生物进行自然规律的食物链循环,将这样的循环方式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建设的也是具有生态化,无污染的农业模式。比如,最常见的桑基鱼塘模式。在绛县地区,人们也是利用微生物技术来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因为地质原因,绛县的一部分地区非常适宜山楂树的生长,但是土壤的肥力有限,人们就通过微生物技术,将微生物放在枝叶的残渣上,以此来促进分解,从而增加土壤的养分,增加树木的有机质来源。目前,绛县形成了绿色农业水果种植园区,各类果园种植达到15万亩。其中,山楂就有10万亩。成为全国第七大山楂生产基地第一县,除此之外,当地逐渐形成大交镇浍南村、卫庄镇韩庄村、横水镇新庄村等草莓专业村;南樊镇史村、古绛镇申王坡村等樱桃特色村。这些果园建成后都没有使用农药、化肥,主要通过利用农业环保技术,对果园进行养护,这样不仅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也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在充分利用农业环保技术的同时,生态农业发展也将逐步落实到基层群众中。
4、有效宣传和推广农业环保技术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政府和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农业环保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例如,政府可以发布环保知识宣传通知,开展环保知识宣讲会议,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开设农业环保技术应用示范园,像在山西省的绛县地区,政府在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时候,就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绛县的县委政府不仅大力提倡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更是积极投入资金,扶持农民的环保生态农业建设。让农民从心底里认可生态农业发展,了解农业环保技术的作用,积极使用农业环保技术开展农事生产。在农业种植区,提倡节水灌溉技术,建立试验田,让农民亲眼看到农业环保技术应用的实例,增加农民接受新事物的信心,帮助他们接受新的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生态农业的发展得到推广和延续。
5、重视生态农业管理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个长久的项目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也需要农民的鼎力配合。因此为了协调双方间的矛盾所在,这里就必须对生态农业建设进行有效的管控,既是为了制约双方,也是为了让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物质基础的扶持,在开展生态农业发展时,针对农业环保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时也就需要政府机关部门要大显身手,针对农业环保技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然后投入资金支持,提高农业生态化的建设速度。也要在农民间形成良好的生态推广理念。比如在绛县政府针对生态农业的发展问题,专门成立绛县生态农业产业协会成立大会,此次大会是在县农业农村局举行。此次大会的与会人员有全县20余家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和30余家合作社等共计60余人。这次会议的主旨内容既表明全县发展生态农业是新机遇,又是农业领域的创新。也对全县的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系统化的管理。全县人民要时刻明确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个人在应用农业环保技术上的重要作用。
综上,现在的生态农业建设发展中,对于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才是工作的重心。相关部门要协调好农民和政府政策间的关系,加深农民对于生态农业和环保技术的认知,大力推广农业环保技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政府也要在落实政策方针的同时,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扶持,提高农民在农事工作中的技术占比,积极鼓励他们使用农业环保技术,实现科学农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经济的主流。作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农业环保技术要在农民的心理中成为普遍化的存在,可以让农民在遇到农业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利用科学环保的农业技术去解决问题。让技术手段落实到实际应用中,这也是为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力量。
(作者单位:043600山西省绛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