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种植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的推广理念
作者: 王肖淑 孙青慧
当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十分迅猛,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绿色健康。而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使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要对绿色农业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宣传的力度、强化技术研发,同时还要重视种植户绿色农业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这样才能营造出绿色的农业产业环境,在保障人们饮食安全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在种植农产品过程中积极推广农业种植技术。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需要工作人员提高思想认知,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大宣传力度,使得我国农业种植能够始终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起到保护作用的良好效果,践行我国绿色生产发展理念。
一、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概述
1、相关内容
绿色农业就是协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二者的可持续发展,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农民的基本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就是在种植过程中,提高农作物生产质量以及农作物生产的安全环保性,让农作物能够实现自然生长,避免在生长过程中被其他物质污染,使得农作物种植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安全性。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支持下,不仅能够促进农作物健康成长,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作物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使其更加健康,符合国家生产标准。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业产量。
2、重要作用
随着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不仅能够加强生产者对农业绿色种植技术的掌握,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植株生长质量与生长趋势,增强农产品的吸引力,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新经济形势下,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要求农作物要满足日常食用要求,而且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性。使用绿色技术种植农作物能够满足当代群众的需求,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随着绿色农业技术的不断推广,能够有效降低农作物种植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绿色农业的特征
1、具有可持续及安全的特性
绿色农业是在对于工业品进行合理使用的前提下进行的,注意对于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之间的自然转换,从而将循环已经转换当中的损失降低,对于本地的资源进行重视,对其施行保护和合理应用,从而体现出开放包容的特点。
2、具有开放兼容的特性
绿色农业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体现,单纯的依靠科技进行农业生产,忽视对于本地环境的保护则必然遭到反噬,例如,农药残留过高对于人体产生损害,同时,种植地由于农业化肥含量过高而对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产生影响,使得生态环境变差,进而影响人的身体。而绿色农业对于环境的污染较小,同时农药残留较少,农产品品质以及安全、卫生程度较高,体现了绿色农业的开放兼容。
3、具有标准规范的特性
标准化是指绿色农业明确提出在标准化的全过程中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和管理,特别强调绿色农业发展的终端产品——绿色农产品的标准化。通过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可以提高产品形象和价格,规范市场秩序,实现“优质优价”,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具有全面高效的特性
绿色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即全面高效。绿色农业不仅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人类粮食安全的保护,而且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注重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
1、加强技术宣传
通过科学合理的宣传工作,可以有效推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在具体宣传时,应当突出农业农村部门的服务工作效能,组织多方媒体资源,从多个渠道进行绿色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如微信、抖音、广播、报纸、短视频、活动开展等,使得农户转变农业生产理念。通过打造线上互动交流平台,使得技术员、专家、农户进行实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快速解决农户生产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在各大超市、菜市场等区域,增强绿色无公害农作物的推广,增加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农作物的认同感,有效挖掘绿色农作物的市场潜力,促进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助力我国绿色农业的高水平发展。与此同时,在具体推广阶段,应当契合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采取生动有趣的推广形式。
2、加大扶持力度
通过有效加大扶持力度,可以保证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如环巢湖流域地区水稻种植时,可组织村委会对水稻种植户进行点对点的指导,了解农户对绿色水稻的顾虑,消除农户内心的疑虑,保证绿色水稻种植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财政部门应加强支持,减少资金短缺问题、农机购置问题、技术指导问题、产品销售问题等,保证农户在绿色水稻种植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3、加强技术指导
技术人员在具体推广普及工作开展阶段,应当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授农户,使得农户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栽培理念,进而形成科学绿色的农业栽培工作认知,保证相关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在实践中进行推广讲授,能够有效降低农户的学习难度,消除农户与技术人员之间的距离感,拉近技术员与基层农户的感情,便于后续绿色水稻种植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后,要及时开展回访评估工作,进而收集农户反馈的问题,便于对后续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方案进行完善,保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农户遇到的问题,进而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4、加强农户管理
新时期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开展基层推广普及时,不仅需要突出技术方面的推广与引导,同时需要加强对农户的管理。通过筛选一批积极的农户,组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示范片,进而充分发挥出示范效应。鉴于农户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在具体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时,不可采取一刀切的工作对策,应当落实因人制宜的理念,根据农户的文化程度、农业种植经验、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采取差异化的指导,保证每一位农户都可掌握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保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有效性。
5、加强信息化推广
现代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工作开展阶段,应当突出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如远程机械设备的监控操作、远程调度管理、智能故障诊断、农业灾害的自动预警。在农忙时节,加强对重要农机设备的统一信息化管理,可以保证调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满足基层农作物收割的工作需求。如部分地区进行农机管理时,采用物联网技术,基于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相关农机设备仪器的智能化调度管理,并为农户推出便捷高效的业务办理模式,快速采购农机设备,并完成绿色农业的栽培管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有力支持,能够使得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6、重视绿色农业种植培训与示范
在绿色农业当中,包含了许多农业与技术的相关知识,大多比较专业,对于农民来说,使用较为困难,因此,在进行技术推广时,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应当对于绿色种植技术进行示范与培训,例如,专业人员可以建立起一个小型的示范种植园区,邀请当地的农民进行参观,从而使其对于该技术的应用、使用以及作用进行了解。由于地理以及设备因素的限制,绿色农业的推广往往非常难进行,而施行园区的技术推广方式能够摒除这一难点,从而实现统一的绿色农业技术种植教学,同时,这一方式还能够使得农民进行绿色农业技术实践,使得农民知晓该技术的好处,从而将其应用在实际的种植当中,这就能够保障绿色技术的实施。除加强示范外,还应开展培训。农民应该接受专业专家的培训,以便他们能够了解新技术的特点。当农民使用这项技术来增加收入时,他们将有动力推广和应用这项技术。
四、农业绿色发展的方向
农业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向,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显著的系统性特征。因此,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既需要国家制定宏观政策,加强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引导;同时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资源禀赋,从实践层面总结农业发展经验,探索适宜的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
农业绿色发展要考虑到地域差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基本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要围绕空间布局上的资源错配和供给错位的结构性矛盾对本地区的农业资源进行分类与整合,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既不能步子迈得太大,浪费国家的政策和资源;也不能原地踏步,影响农业转型升级。需要结合市场供求与资源稀缺程度,构建更为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给予贫困地区农业绿色开发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补给,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优先原则,加大对有资源优势的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将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通过特色农产品发展转变成为经济优势。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对区域特色绿色农产品进行深入挖掘,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农产品产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入实地了解各地绿色农产品产业现实状况,找到本地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从长远入手,强调绿色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绿色产业链条发展模式,避免恶性竞争,通过特色优势绿色农产品为主导,进而衍生出更多的绿色农产品品类。
2、环境友好形成产业闭合
绿色农产品发展需要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作为基础。将其作为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突破口。资源节约强调了农业的绿色发展过程中要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农业科学技术,提升土地产出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节约增收的目标。环境友好要求农业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注重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的相互协调,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效益。同时,环境友好也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要想实现环境友好目标,就要加大对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速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实现水土资源都有效保护,切实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扎实保障。农业绿色发展要实现农业生产、环境与文化多种功能的综合协调,将绿色理念贯穿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过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条,并将产业效益用于扩大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通过绿色产业链条培育,发挥产业链条对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推动作用。此外,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要将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业绿色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现代化农业绿色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保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补齐生态建设和质量安全短板。农村企业主动运用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农业生产废物排放,自觉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3、创新驱动提供科技支撑
重视国家政策、农业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驱动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要以创新驱动作为核心动力,以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坚实支撑,生产出绿色、安全、高质量的绿色农产品,持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农业必须走现代化道路,而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因此,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结合农业绿色发展实际,对农业科研机构的内部结构进行重新梳理,努力提高农业科研机构的运转效率。重视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基于大数据技术搭建农业科研创新平台,通过农业科研机构整合机制、新型农业科研研发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等的具体实践,为农业科研创新平台提供人才保障、技术保障和组织保障。对现有的市场交易机制进行优化,完善市场竞争制度,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顺利交易。培育农业技术竞争市场,建立高效完善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扎实的科技保障。同时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推广人员激励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给予涉农科技企业科技创新更多的政策支持,从政策、机制、财政等多个角度推动涉农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绿色农业有益尝试。充分认识到农业绿色发展的紧迫性、系统性和关键性,通过设立绿色农业发展特区对绿色农业进行有益探索。在部分地区尝试设立绿色农业发展特区,对特区内部的生态资源、土地资源、科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制定高起点的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并通过经验总结引领绿色农业发展。加速推进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结合绿色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产业层面、要素层面、资源层面入手,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进一步增加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供给,为农业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充分认识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价值,当前国家给予了农业绿色发展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对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持续优化农业绿色发展制度机制,完善宏观规划,既要破解体制机制层面的难题,也要加大对绿色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创新驱动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252300 山东省聊城市阳古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