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成效分析
作者: 文燕
鸡养殖过程中,鸡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危害性极大。鸡大肠杆菌病的传播途径较为广泛,易引发继发症,难以有效净化,所以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和加强饲养管理为原则,最大限度降低鸡大肠杆菌病的传播风险,确保鸡养殖产业的安全。本文先介绍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规律、临床症状,而后重点探究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做好免疫接种和饲养管理的优化,药物治疗时可以用西药和中药,努力达到理想的防治成效。
一、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和发病规律
1、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鸡大肠杆菌病的传染源主要有三种,即污染的环境、带菌鸡、病鸡。在污染的环境这一传染源中,如果鸡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中,则出现大肠杆菌病的风险可以明显增高,主要是饮水条件差、粪便未及时清理、污染性的气体和粉尘。当鸡群中有带菌鸡和病鸡,势必会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导致整个鸡群染病,雏鸡和蛋鸡最易出现鸡大肠杆菌病。在鸡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方式中,主要是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如果是水平传播,则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传播。环境中带有污染性的粉尘和气体可以经过呼吸道传播,而消化道传播时主要是饮水、饲喂和粪便,饲养条件不佳和高温高湿条件下,鸡大肠杆菌病的传播风险可明显增高。如果是垂直传播,则主要有两种传播途径,一是,大肠杆菌感染鸡的卵巢或输卵管,二是,种蛋会被粪便所污染,细菌可侵入至蛋壳和壳膜,最终引发鸡大肠杆菌病。
2、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规律
在正常情况下,鸡群可以有一个完整的机体防御系统,能够有效抵御大肠杆菌,原因是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外界条件满足时,大肠杆菌会有致病性,当鸡的黏膜屏障被破坏时,或者出现病毒细菌感染,则会诱发大肠杆菌感染。鸡大肠杆菌病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任何日龄的鸡都可以感染,最易感染的是雏鸡和蛋鸡。
鸡大肠杆菌病可以分为原发性鸡大肠杆菌病、继发性鸡大肠杆菌病。在原发性鸡大肠杆菌病中,主要病因是日常饲养中的消毒不严格或不到位,导致鸡舍内环境不佳,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随着灰尘、羽毛飘浮在空中,鸡呼吸过程中便会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另外,种蛋垂直传播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种鸡患有卵巢炎或输卵管炎,则种蛋易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污染,出壳后的雏鸡会有较明显的病症,比如肚脐愈合不全,且腹部膨大,有发蓝发黑的颜色变化。在继发性鸡大肠杆菌病中,主要的发病原因有三点。第一,鸡养殖环境不佳时,可增加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风险,比如鸡舍密闭较严和通风不良,当舍内氨气浓度过大时,氨气可以刺激鸡的上呼吸道黏膜、眼结膜,继而出现一系列的呼吸道症状,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侵入条件,加重鸡的呼吸道症状。第二,鸡群出现病毒性疾病,比如新城疫、流行性感冒都会增加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风险。第三,鸡群出现烟曲霉菌感染后,患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风险增高。除此之外,鸡群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时,鸡群的免疫力可以明显下降,诱发鸡大肠杆菌病。
3、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鸡大肠杆菌病出现后,病鸡可以出现四种常见临床症状,即急性败血型症状、肠炎型症状、脑炎型症状、脐炎型症状。
在急性败血型症状中,雏鸡的症状最为明显,肉鸡、蛋鸡均可以出现急性败血型症状。病鸡的两翅会有一定的下垂,伴有精神不振,粪便水分颜色是黄绿色、白色。经过解剖可以发现,病鸡出现的疾病类型较多,常见的是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
在肠炎型症状中,鸡养殖过程中会有很高的风险出现肠炎型大肠杆菌病,病鸡的常见症状有三种,一是粪便拉稀,二是精神沉郁,三是食欲明显下降。较多病鸡会有羽毛松乱不齐的表现,粪便水分的颜色主要是白色、黄绿色。在解剖后可以发现,病鸡的小肠内有出血性炎症。
在脑炎型症状中,雏鸡会有较明显的症状,很容易感染脑炎型大肠杆菌。病鸡的显著症状是利用双翅向后倒退,出现瘫痪状态,扭头时会有不正常表现,且头颈会不时的震颤。解剖病鸡后发现有脑膜发炎的表现,同时脑周可以有实质性水肿和充血,也可伴有出血斑点。
在脐炎型症状中,1-3日龄的雏鸡容易感染脐炎型大肠杆菌病。在发病后,病鸡的皮肤颜色会有明显变深的情况,以青紫色为主,同时可以伴有腹部膨胀、采食量下降的表现。解剖病鸡后可以发现,病鸡的肝脏会呈现土黄色,皮下有液体存在,液体的颜色以暗红色、黑色为主。除此之外,病鸡的卵黄部位会有不良症状,一些病鸡的卵黄部位会出现绿色液体。
总的来说,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四点。第一,病鸡的精神较为萎靡,不爱活动,出现蹲伏和不能站立的症状,一些病鸡会跛行。第二,病鸡会出现采食量减少或不食的症状,运动量减少,粪便颜色会有明显变化,多是绿色或黄白稀粪,且肛周会有羽毛粘粪。第三,较多病鸡的关节肿大,腹腔积腹水和卵黄,肠道黏膜会有出血和溃疡的症状。第四,一些病鸡的视力会减退,甚至是失明,眼虹膜会呈现灰白色的颜色,冠发会出现青紫色。
4、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要点
为达到鸡大肠杆菌病的早期防治效果,必须十分重视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做好早期诊断,为后续的防治提供依据。在诊断鸡大肠杆菌病时,可以采取三种方法。
第一,认真观察病鸡的临床症状,鸡群在出现鸡大肠杆菌病后会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是食欲不振、水样粪便、精神沉郁。另外,雏鸡的羽毛较为蓬松,肛周可出现粪便和污染物,均可以直观观察。第二,在实验室进行诊断,先收集病鸡的肝脏、心脏、肾脏、脾脏,做好细菌培养。培养时可以选用37℃的普通琼脂或肉汤,培养时间控制为24小时。细菌培养完成后观察菌落,比如肉汤中所培养的菌落会较为浑浊,但普通琼脂中所培养的菌落表面会十分光滑,并且会呈现灰白色半透明状态。实验室人员可以按照要求制作涂片,制作涂片的过程中要用到革兰氏染色镜检,以便可以有效找出小杆菌,观察小杆菌即可。第三,在鸡大肠杆菌病的确诊中,可以采取镜检方法。镜检时先将可疑菌落放置在普通琼脂板上,要求是做好纯培养,对培养菌落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主要是染色和固定。在镜检后可以发现革兰氏阴性,没有芽孢出现,并存在单个散在的短杆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形状有相似之处。
除此之外,在诊断鸡大肠杆菌病时可以采用生化试验这一方法。生化试验时取用待检纯培养物,将待检纯培养物分别接种,主要是蛋白胨水、尿素琼脂、麦芽糖、枸橼酸盐、缓冲蛋白胨水、三糖铁琼脂。培养时间控制在18-24个小时,恒温箱温度设定为37℃。通过分析生化试验结果,通常都可以发现培养物顺利发酵甘露醇、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发酵效果不佳,只是有少数可以发酵产酸。
二、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1、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
在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中,要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有效隔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传播,保证鸡群饲养过程中的安全。为实现鸡大肠杆菌病预防的最佳效果,要抓好重点,从多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重点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第一,日常的饲养过程中要加强管理;第二,按照要求做好免疫接种;第三,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清洁;第四,加强营养;第五,定期预防投药。
①强化饲养管理
在鸡群的日常养殖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饲养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危险因素,避免对鸡群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比如,要及时将鸡舍中的排泄物清理干净,控制饲养的密度,不能出现过度拥挤的情况。再比如,要做好各方面的保护,避免鸡群应激。在夏季饲养时,要最大限度减少热应激,三伏天时要特别注意鸡群的热应激反应。在冬季饲养时,要做好鸡群的冷应激,做好鸡舍的保温措施,根据气象提示做好鸡舍的保温。除此之外,鸡舍周围环境、饲养用具都必须做好常规管理,全部按照要求做好消毒处理。
②做好免疫接种
目前来看,市面上有效预防鸡大肠杆菌病的疫苗较多,常用的有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灭活苗、各类多价油佐剂苗,均有较好的免疫效果。致病性大肠杆菌有血清类型多这一显著特性,所以药物防治时的难度相对较高,为此,必须在鸡养殖过程中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帮助鸡群有效提高免疫力,最大限度减少鸡大肠杆菌病的传播。除做好正常性的免疫接种外,为有效削弱血清类型复杂且多的这一特性,可以考虑选用自家苗,但必须确保自家苗无负面防治影响,确保鸡群的安全。
③做好卫生清洁
在鸡养殖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卫生清洁,消除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做到严格消毒。在卫生清洁方面,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第一,鸡舍的排泄物必须及时清理,将存在的有害气体及时清除,尤其是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第二,鸡舍、饲养用具全部做好消毒处理,定期喷洒消毒液,并做好检测。第三,鸡舍的垫料要及时更换,如果是孵化种蛋,则前期要做好各方面的消毒清洗。第四,要定期对鸡群的饮水、饲料做好检测,确定是否存在污染风险。除此之外,对于污染严重的粪便,必须要按照要求及时处理,避免对养殖场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④加强营养
鸡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营养,帮助鸡群增强体质和提高抗病力。为达成这一目标,要优先选择全价配合饲料,且饲料中应该添加有效预防鸡大肠杆菌病的成分,满足鸡群的生长和抗病需要。如果鸡养殖过程中发现有应激反应或病情症状,且导致鸡抗病力下降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还可以添加适量的抗生素。除此之外,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C和维E,可以有效降低应激,并有效预防继发性鸡大肠杆菌病。
⑤定期预防投药
鸡养殖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定期预防投药,起到预防的作用。应清楚意识到一点,鸡群虽然没有出现鸡大肠杆菌病的症状,但却存在带菌的风险,若是受到外界应激因素的影响,则容易发病,所以要定期预防投药。通过定期预防投药,能够很有效地降低治疗成本,大大减少鸡大肠杆菌病发生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2、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在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中,中药和西药均可以发挥出较好的作用,当前积累了较多的药物治疗经验。在药物治疗前,必须先进行药敏试验,在安全的基础上对病鸡实施有效的治疗。
在西药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案有三种。第一,向病鸡注射瑞普斯大肠杆康,可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对于15日龄以内的病鸡,每次肌肉注射1ml,15日龄以上时每次肌肉注射2ml,两天治疗1次。如果病鸡的症状较为严重,则每日可以治疗2-3次。第二,可以使用土霉素治疗,与饲料混合后让病鸡采食。每100kg的饲料中可以加用100-500g的土霉素,可连续治疗7天。除用土霉素,也可以用痢特灵,每100kg的饲料中加用5-20g。第三,在饲料中加用禽菌灵,混合饲喂,禽菌灵的剂量控制为750g。将750g的禽菌灵加入100kg的饲料中,让病鸡自由采食,通常要连续饲喂2-3天。除此之外,随着鸡大肠杆菌病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传统药物的疗效大受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此,开始有一些新的疗效药物出现,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克净。痢克净主要是由杨树花粉、粪球菌、微生态调和剂、丁酸梭菌、肠粘膜修复剂所组成,可以很好地适应鸡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猪肺疫。目前来看,在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中,痢克净主要有五大疗效。第一,痢克净能够有效改善病鸡的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病鸡出现肠道菌群紊乱的风险可以大为降低。第二,病鸡通过服用痢克净,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反应水平,抗体水平也可以随之提高。第三,痢克净可以帮助病鸡形成良好的乳酸菌屏障,便于有效抵御霉菌毒素、外来细菌病毒的不良影响。第四,痢克净可以较为有效的抑制病鸡体内的病菌,避免病鸡的病情严重化。第五,如果是将痢克净添加在鸡饲料之中,可以促使饲料中的纤维有效变软,饲料的消化率可有效提高。
在中药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案有五种。第一,取用100g黄柏、50g大黄、100g黄连,加1l的水煎煮,煎煮完毕后取药汁,拌料饲喂。要求每天1次,连续治疗7天。第二,取用200g大黄、300g黄芩、500g白头翁、300g黄连、1kg鲜马齿苋。拌料饲喂,连续治疗2-3天,通常连续治疗3天便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病鸡的腹泻症状可以有明显的改善,可有效降低病鸡的死亡风险,连续治疗7天,病鸡可以基本上恢复如初。第三,坚持消炎、止泻、抗菌的原则,对病鸡实施对症治疗。取用100g双花、50g藿香、100g黄连、100g黄芩、50g雄黄、100g滑石、150g白头翁、50g甘草。将所取用的中草药物混合后研磨,兑水混合至饲料中,让病鸡采食。通常可连续治疗7天,病鸡的显著症状可以明显消退。第四,取用50g苍术、木炭100g,然后取25g的干姜、黄芩、厚朴、白芍、白术、龙胆草、肉桂、柴胡。小鸡每次投喂1-3g,拌入饲料,大鸡取3-5g。第五,取用450g黄柏和黄连、300g的大黄,加水煎煮,通常是煎煮2次,取煎液,而后稀释为10kg的汤剂,给病鸡饮用,适用于重症的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些要点。一是,第一次用药可选择在早晨的6-8点,此时病鸡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细胞壁相对较薄,可确保药物充分发挥作用。二是,药物治疗时应每日治疗2次,原因是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是非常快速的,如果用药次数过少,则很容易便出现药物浓度下降的情况,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繁殖再生,甚至是可能产生抗药性。
综上所述,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要格外重视,且要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有效消除所存在的致病因素。当前在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方面都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应用效果良好,可以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后续要在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这一方面加大研究,掌握更多的预防要点和措施,同时要提高鸡养殖过程中的动态化管理和全过程管理水平,确保可以在发现致病风险后立即着手处理。
(作者单位:541605广西省桂林市灌阳县新圩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