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及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运用研究

作者: 谭乐增

有机蔬菜的种植,符合市场对蔬菜产品的需求,也是体现生态农业技术价值的关键路径。以有机蔬菜种植为背景,总结了应用生态农业技术的价值,探讨了有机蔬菜种植的具体方式,并总结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有效路径。

有机蔬菜的种植作为绿色农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构建生态农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体现生态农业技术的作用。在农业种植工作中,一定要认识到生态农业技术的价值。在有机蔬菜需求不断扩容的背景下,探讨种植模式以及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方式有重要意义。

一、有机蔬菜种植概述

1、有机蔬菜种植模式

有机蔬菜种植遵循有机生产的规程,推动有机蔬菜的自然健康成长,降低生长种植过程中的人工干扰。社会公众对饮食健康的关注度逐步提升,对蔬菜的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大量的使用生态农业技术,在保证环境效益的同时,有效避免种植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也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应用奠定基础,并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2、有机蔬菜种植特征

我国不同区域的气候、地貌存在一定差异,对有机蔬菜的种植也有一定影响。有机蔬菜种植对环境、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种植区域的温度条件不佳,则会影响有机蔬菜的品质和产量,降低有机蔬菜的种植效果。在选择有机蔬菜种植区域前,必须综合掌握当地的地貌与气候特征,并选择恰当的种植技术,严格保证有机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与此同时,逐步找到有机蔬菜种植的最佳方案,为有机蔬菜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

3、有机蔬菜管理机制

有机蔬菜种植始终秉承“质量至上”的原则,结合有机蔬菜种植的要求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发掘栽培技术的潜在价值。有机蔬菜种植的管理方式要足够丰富,对于种子和种苗的处理,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如果有机蔬菜所在的苗圃基地管理不到位,意味着有机蔬菜种植的精细化程度明显不足,也会降低有机蔬菜的质量。由此可见,有机蔬菜管理的精细化导向相对突出。针对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理应采用精益化管理措施并加大管控力度,严格保证有机蔬菜的种植质量。

二、有机蔬菜种植应用生态农业技术的优势

1、保证有机蔬菜质量

先进技术与种植过程的结合,可为农业种植提供坚实的质量保障。从有机蔬菜种植的角度出发,必须吻合天然、安全、无污染等要求,体现有机蔬菜种植的生态性原则。通过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在保证有机蔬菜质量的同时,促进能量与物质的良性循环,最终在农业种植领域实现经济层面的循环,还能提升有机蔬菜种植效率,真正符合蔬菜种植无公害的要求。换言之,生态农业技术的加入,相当于为保护有机蔬菜质量提供了利器,严格保证食品安全并维护了农业环境,对于生态系统平衡大有裨益。

2、促进蔬菜扩产

在生态农业技术的“加持”下,有机蔬菜种植的针对性更强,有助于发挥种植区域的地缘优势。通过良性的物质能量循环,为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有机蔬菜能够在更优质的环境中成长,有助于有机蔬菜产量的提升。

3、调整有机蔬菜生长状态

生长周期是影响蔬菜生长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生长周期控制不合理,则会影响有机蔬菜的产品质量,降低有机蔬菜种植的效果。借助生态农业技术,能够促进生物资源的再生,推动种群结构趋于规范合理,确保生产、消费、分解等环节之间的对接足够合理,并打造有助于有机蔬菜生长的环境。从生长周期的角度出发,借助生态农业技术,将有机蔬菜的成长周期调整到最佳状态,也能保证有机蔬菜的品质。

三、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分析

1、选择种植基地

有机蔬菜种植的基本条件在于优质的环境,在建造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时,理应考虑到环境条件对有机蔬菜种植的影响。在预先拟定有机蔬菜种植方案后,综合考察种植所在地的环境条件,判断是否符合有机蔬菜种植的标准要求。有机蔬菜种植强调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尤其要注意种植区域的划分,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并实现可靠的有机蔬菜种植流程。设定有机蔬菜种植区域时,要设置12m左右的种植缓冲区,最大限度控制环境对有机蔬菜的影响。在种植期间要落实监察任务,掌握有机蔬菜的种植情况,也为检测有机蔬菜质量提供有效依据,通过检查的有机蔬菜产品方可进入到市场环境流通。

2、品种选择

蔬菜品种对于最终的种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有机蔬菜选种阶段,应当注意种子的属性,避免具有转基因属性或者经过加工处理的种子,种子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与抗虫害能力,发芽率≥95%,保证种子的成活率以及有机蔬菜种植质量。

3、使用有机肥

有机蔬菜种植优先选择有机肥,充分发挥有机肥的优势。相比于传统肥料,有机肥充分利用了农作物的残体,具有“绿肥”的特征,在保证土壤肥力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种植行为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粪便或者植物制作肥料,并在种植过程中重视肥料用量的控制,力求实现最好的有机蔬菜种植效果。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的挖穴至关重要,在挖穴之前需要平整土地并清理杂物,为肥料的吸收与转化提供良好的条件。另外要注意采用轮作方式。当有机蔬菜成熟后,注意清理种植土地以及病虫害残体,为后续有机蔬菜的生长做好准备。

4、病虫害防治

传统种植方式侧重于发挥农药的作用,虽然获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但是间接降低蔬菜的质量。当前全社会对有机蔬菜的需求量逐步扩张,传统防治方式显然不适应时代需要,种植过程中必须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有机蔬菜种植阶段,理应综合考察常见病虫害的类型,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并总结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例如在处理有机蔬菜病虫害的过程中,利用生物防治原理,建立可靠的生物防治方案,兼顾保证有机蔬菜质量、维护生态环境的双重需求。

5、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

有机蔬菜种植要有精细化意识,在种植过程中要结合养护模式,种植过程中做好同步记录,为分析有机蔬菜生长状态提供数据支撑,有效应对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在抵御病虫害的过程中,要分析导致病虫害的原因,也为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提供有效依据。

以山东菏泽单县为例,其地处华北平原的中心地带区域,是我国商品粮棉、油料基地之一,近些年来积极在单县推广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和生态农业技术。单县内部推广机构已拥有完整的技术培训链,当地企业定期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免费给予当地农民种植户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得当地的种植技术出现飞速发展,很多人在接受专业培训的基础之上,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方法,极大程度上提升有机蔬菜的产量,拓展了种植面积,为单县的有机蔬菜种植发展奠定前期有利基础。

四、生态农业技术运用方式

1、注重技术革新

有机蔬菜种植标准逐步提升,意味着生态农业技术需要及时推陈出新,将技术升级的优势转化为有机蔬菜的种植成果,体现先进技术的独到价值。针对生态农业技术加大研发力度,整合各方面资源的优势,不断提升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性能。在生态农业技术研发领域加大资金投入,为研发工作提供物质保障,方可保证生态农业技术的优越性,并推动有机蔬菜的增产。无土栽培技术在有机蔬菜种植中应用广泛,应用这种技术意味着在有机蔬菜种植中无需使用土壤,最大限度降低土壤质量对有机蔬菜的影响,还能显著提升有机蔬菜种植效率。近年来,无土栽培技术快速发展,充分体现技术应用价值。

2、注重人才培养

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撑,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力度至关重要。只有建立高质量的技术人才队伍,才能为技术的推广提供有效支撑。在专业人才的指导下,确保生态农业技术的准确传授,并总结关于生态技术的应用标准,妥善处理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专业人才理应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全面认识到生态农业技术的关键作用,并形成关于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并体现技术推广的价值。与此同时,专业人才要注重推广形式的选择。由于技术推广面对基层农民,自身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农民未必能准确、快速理解农业生态技术。专业人才理应有足够的耐心,仔细传授技术的应用方法,确保农民能够接受生态技术。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足够全面,不仅涵盖生态农业技术的专业内容,还要注意强化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秉承“内外并举”的原则,逐步拓展专业人才的来源渠道,吸收在有机蔬菜种植层面有丰富经验和突出贡献的人才,不断充实专业人才队伍。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及时促进专业人才的技术更新,由此实现技术推广中的知识更新效果。

3、建立管理机制

有机蔬菜种植的基础在于植物保护技术与基因工程的发展,借助植物保护技术,显著提升有机蔬菜病虫害预防效果,发挥管理机制的作用。在构建有机蔬菜种植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有机蔬菜的成长特征,详细记录有机蔬菜的成长状况,及时掌握有机蔬菜的最新发育状态。另外要注意生长环境对有机蔬菜的影响,通过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有机蔬菜对比,总结最有利于有机蔬菜成长的环境,及时控制不利于有机蔬菜生长的因素。病虫害防治是有机蔬菜种植管理的关键环节,要详细分析导致病虫害的原因,不断完善植物保护体系。

4、融合互联网技术

在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一定要有现代化技术意识,注重生态农业与现代化技术的融合。例如在推广中重视电子商务的作用,以建立电子商务基地为契机,进一步推广有机蔬菜产品,有效提升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还能促进当地产品的销售, 体现电子商务的独到作用。将激励机制融合在技术推广领域,对于有机蔬菜销售表现突出的业户给予一定表彰,使得更多的农户意识到使用生态农业技术的关键作用。电子商务的加入,意味着有机蔬菜销售模式更加灵活,同样有助于体现生态农业技术的独到价值。

5、完善行业发展规范

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行业规范标准的支撑,方可保证有机蔬菜产业有序发展。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应当服务于蔬菜行业标准。有机蔬菜种植具有环保性特征,符合市场层面的需求,也能体现生态农业技术的优势。结合有机蔬菜种植的要求,理应拟定生态农业技术应用的规范,对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起到约束作用。例如在行业规范中建立监管机制,对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加大监管力度,及时掌握技术应用的最新情况。对于生态农业技术应用中的不规范行为必须及时纠正,切实保证有机蔬菜的种植质量。对于在有机蔬菜种植和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不规范行为必须加大惩处力度,发挥行业规范的震慑力作用,对种植人员与推广人员的行为形成约束效应。另外要注意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能存在的懈怠行为,借助行业规范对这部分人员进行约束和督促,确保技术价值稳妥实现。

6、建立示范点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要注重榜样效应,围绕有机蔬菜种植的要求打造示范点,为生态农业技术的高质量应用奠定基础。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过程也是逐步摸索、逐步研究的过程,展示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新成就。以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为契机,充分体现有机蔬菜的价值。通过建立示范点,力求找到技术、气候、地质等因素的最佳结合点,并由此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为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的流动提供有效支撑。在形成优质科技成果和样板项目的基础上,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产业转型,有效提升有机蔬菜的种植量,也为开展生态农业技术培训奠定基础。

7、发挥推广机构的作用

围绕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要求建立专业推广机构,为技术推广提供有效指导。专业推广机构建立推广方案,为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因地制宜”的支撑,真正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并为每个地区提供可靠的生态农业技术应用方案。例如在平原地区侧重于农林牧混合种植模式,在形成农业产业链的同时,借助生态农业技术实现物质循环效果,种植业可以为养殖业提供饲料,自身的肥料则来源自养殖业,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系统。

8、加大资金投入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不能脱离资金的支撑,例如在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中需要使用专业设备,以及人才培训、展示活动等,需要大量资金支出,必须保证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来源稳定。与此同时要注重资金的合理分配,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价值。要结合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制定配套政策,不断拓展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来源,如果资金暂时没有到位,可以适当调整生态农业技术推广方案。结合资金补贴政策选择试点区域,开展推广实践并总结相关的成果,有效体现生态农业技术的优越性,有助于技术的深入推广。

9、推动绿色政策落实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构建绿色农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要积极出台各项绿色农业政策,推动绿色政策的落地,为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提供优质的空间。使得种植农户真正认识到生态农业技术的独到优势以及潜在的市场效益,积极参与到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进程中,拓展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空间。

总之,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农产品种植与生态农业体系的构建均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有机蔬菜种植进程中,还要进一步强调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探索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方式,推动农业种植再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261061山东省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