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要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选育优良品种,对于实现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农业农村部编制发布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对10种农作物、241个优良品种进行了重点推介,旨在分类指导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加快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农业生产大面积单产提升。
推进种业振兴,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也高度关注。种业振兴行动自2021年开始启动实施,目前已经两年多,应该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五大行动,一些基础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取得了突破。
从种业科技进步看,培育优良品种步伐正在加快。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育种创新攻关力度,品种选育数量大幅增加,品种类型不断丰富,一批高产稳产、优质绿色新品种加快推出。目前,我国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有45%,距离欧美发达国家60%以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生物技术等育种新技术广泛应用和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未来的品种培育潜力仍然巨大,可为农业用种提供更多的品种选择,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农业生产实践当中,农作物品种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会带来生产上单产水平大的提升。一个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一般都要经过苗头期、成长期、骨干期和衰退期这四个阶段。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大品种、好品种,从审定后开始,到大面积推开,再发展为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一般都需要至少6到8年的时间。所以,与以往品种推介不同,这次将优良品种分类推介,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遵循品种推广应用的规律。推广目录主要是依据这些品种在生产上的综合表现,将其划分为骨干型、成长型、苗头型三种类型,能够更客观地反映这些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所处的阶段。同时,还考虑到在生产上的一些特殊需求,也推出了一些特色专用型品种,这样就形成比较完整的逐步推进的品种梯队,便于用种者结合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科学选种,推动生产上的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单产水平提升。二是树立品种示范推广的标杆。列入推广目录的品种,都是经过系统梳理筛选的代表性品种,应该说这些品种也反映了农业生产对优良品种的实际需求。这其中,既有当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栽品种,也有能够反映和体现未来发展趋势的苗头型品种以及市场需求的特色专用型品种,这样也有利于育种单位、育种家能够紧盯生产需求,引领品种选育方向。三是传递品种推广应用的成效。推广目录也能够帮助业界和社会及时了解到我们国家育种创新的新进展、新成效。随着这些好品种、新品种源源不断地推出和更新换代,也有利于让社会增强我国种业自主创新、靠中国种来保障中国粮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