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植技术及养护策略研究探讨
作者: 那克广由于我国资源较为丰富,林业资源在我国是推动经济不断增长的一大重要资源,也是当前环境保护中的重点内容。所以,为了维护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好当前林业种植面积的向外扩大工作,并且时刻观察林业的现状,遇到有问题的地方及时予以修复。毕竟林业栽培本身就是一个周期较长的工作,再加上不同树苗的生长期限和所需的环境都不同。因此,在整个林业栽培种植环境中,需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林业的栽培原则去进行,并且还要做好相关风险预案,以此可以更好地面对其他突发情况的发生。
一、林业种植技术和养护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经济已经成了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维护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随着经济不断地提升,对于木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提高,在这一背景下,促进我国林业发展就成了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林业栽培种植和养护策略是当前维护好林业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将林业种植的养护技术充分的重视起来,并且根据林木自身的属性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才能助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发展国家经济
林业资源是我国木制产品材料来源。林业资源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在我国总体经济中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因环境保护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林业保护及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何平衡环保与经济二者的关系,是林业发展的核心。为响应国家绿色环保政策,林业开发模式由过去的盲目开采转变为培养保护,在优先保护林业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保持林业的可持续性。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也是探索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切入点。
3、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林业资源对社会生产具有很大实用价值,它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多种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还可以净化空气、巩固土壤、抗风固沙,形成了对抗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林业发展既保障了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又为生态建设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所以,为保障和提高自然环境,就应当促进林业发展,循环使用林业资源,以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开发利用者在经营、生态、生产等方面的功能,以提升国家对林业资源多样性的维护管理水平,以优化国家林业资源利用方案。
二、林业栽培种植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
对于林业栽培种植来说,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因为,不同的树木所需的环境条件、温湿度条件、土壤的酸碱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树木在栽种后还需要做好除虫的措施,这样防止树木在栽种后受到破坏,因此需要经过对栽种的土地进行充分的考察,进行综合的评估分析后才能进行种植,这样可以尽量地提高树木的存活率。并且,种植人员要始终贯彻秉持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理念,要对土壤中包含的各种元素进行提取和分析,以此挑选出最适合种植的土壤进行栽种,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损失,增加效益。
2、应用先进技术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科学的不断发展,我国林业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中,对于林业种植已经由传统单一的种植技术渐渐研发出了更加高效的栽培技术。并且,这种全新的栽培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充分的提高树苗的存活率以及其成熟率,应用这种更优的栽培技术到林业的种植中,能够帮助林业栽培种植行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3、林业结构规划
伴随着当前我国林业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林业环境的管理制度较为缺乏。因此,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我国的林业资源,重视林业资源的整体结构的优化,这样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我国环境问题,而且通过大量的林业种植以及科学合理的布局,能够将种植林业的初衷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通过林业有效的抵抗风沙的侵袭或是泥石流以及土壤酸化等现象,并且合理的林业种植还能更好地优化好空气质量,给人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家园环境。此外,我国许多的产业发展也需要充分依靠我国林业的稳定发展。因此,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林业种植技术,以此帮助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迈向新的台阶。
三、林业栽培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
1、林木育苗
植被栽培种植的第一环节主要是林木的幼苗工作,而这一工作又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具体包括:首先,要根据树苗的属性和适宜的环境,选择一块适宜的苗圃用来种植,并且苗圃在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充分的对于植物的种子进行精心地挑选,以此能够尽量选择合适的土壤去进行移植和栽种;其次,应该选择出适宜该植物种植的土壤,一旦发现土壤质量不适宜该树苗,甚至与该树苗的属性完全相违背,就应该剔除掉这一块农田,再换别的土壤继续育苗,直到真正的选择出一块合适的农田为止,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最后,需要对土壤本身的温湿度以及营养成分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土壤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会随着植物的成熟度来进行自身的改革,特别是对于本身环境较差的时候,需要定期对土壤进行检测,防止因发生感染而最终导致土壤遭到污染。
2、林木栽植
在移栽育苗好的植被时,种植人员要对即将种植植被的地块进行清理,种植地块上存在的各种碎石、枯枝木叶、垃圾等杂物都必须提前进行清除。为了方便后续种植工作,还要修建排水沟。接着,在种植地块上消毒土壤后,对土壤进行施肥,最后把育苗成功的植被进行移栽。
移栽时,种植人员要做好植被种植规划方案。例如,植被种植的方法、时间、密度、深度都需要提前制定,一般植被种植间距设置为竖列间隔3~4米,横列间隔6-8米。
在种植前,种植人员需要提前挖掘土坑,土坑深度以移栽植被的土球为标准,比土球大30厘米,大于土球半径20厘米。
在移栽幼苗前,种植人员要对土球进行浇灌,保持土球水分充足,在根茎处施肥,在移栽过程中需要使用科学移栽方法,有序进行移栽,做好移栽时间规划,防止土球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太长而过度流失水分。
移栽成功后,种植人员要进行浇灌,然后使用地膜盖在种植位置周围保持土壤湿度。接着,在适当时间再二次浇灌,对于新移栽的植被,可以随着移栽时间逐渐减少浇灌次数和量,每年要进行3次中耕除草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冬季前要进行浇灌帮助植被越冬,开春时节也要进行浇灌,帮助植被返青。
3、科学养护
对林木使用科学养护方法具有十分有效的栽培种植效果。
①科学养护方法中最基础的环节是修剪工作。林木在自然生长环境下,会生长出许多枝条。但是,有些枝条会遮挡阳光,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所以,种植人员需要定期修剪,以提高林木之间的通风透光效率。在修剪林木枝条时,通常只修剪林木根部的枝条,其他枝条只需要自由生长或者固定,保持其美观即可。林木在经过几年健康生长过程后,可以使用摘心、扭梢、短截、回缩等修剪技术对枝条进行近一步修剪。在进行修剪时,要处理出现倾斜、变形、松动的枝条,对有问题的林木进行矫正处理,保证其可以健康成长。
②科学管理林木花果期,花果是林业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来源之一。所以,花果期管理的质量标准比较高,工作人员在林业花果期要做好防病防虫、疏花疏果工作,注意果实不能被污染或者受到虫害,确保经济效益。
③需要制定养护管理制度,除了必须进行的林业管理措施之外,还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林业资源:首先,加强天然林地的保护,为了让林业资源能够达到自然生态环境的标准,保持林业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工作人员要根据林业资源发展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把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让天然林帮助孕育人工林,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提升水资源、土壤质量的目的;其次,在必要时候进行封山育林,在一定时期内严禁进行人为林业操作,这样能够快速提升该地域的林业生长速度。在适合进行封山育林地域进行该操作后,就可以培养出多树种共同生长的林地,极大地提升了该地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四、林业种植方法分析
1、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主要是针对树木的根、干等部位的挑选,在种植期间,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林业工程的整体建设成本,还能够帮助林业种植工作优化工作效率,提高整体的存活率以及幼苗移植后的生存质量,保证树木在移植后也不会发生扭曲、畸形的状况。因此,需要对处于生长期的树木做好优化,不要加快树木的成长,让其保持正常的成长方式。但是,反观现在分殖造林这一技术在实行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当前的林业种植环境中,主要会考虑的就是柳树种类和松树种类。
2、直播造林法
直播造林法主要是通过在土壤中播撒种子的方法进行种植和栽培,这种方法是最为传统的方法,播撒步骤较为简单。一般主要适用于批量种植。
五、林业种植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1、正确选择树种
从林业的实际种植情况可以看出,合理地种植环境主要是提高林业种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当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扩大林业种植的面积,在实际的造林播种过程中,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土壤及种植环境去进行种植,并且科学的选种,去提高整体的种植数量,扩大林业的覆盖率。在整个林业种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去检测林业的种植土壤,并改善土壤的环境,这样可以充分地保障好植被的整体生存环境不受到干扰,保证植被的健康成长。
2、合理选择种植时间
一般情况下来说,对于不同植被的栽种,需要进行适合的时间选择,因为每个植被都有着各自的植被生产属性。特别是在春季栽种的植被来说,这一时节栽种的植被,主要是植被本身的水分蒸发较少,已经处于快苏醒状态下的植被。因此,在这种时候进行栽种的树木就需要满足对水分要求较多,且存活率较低的植物适合这个季节去种植。而相对的,由于春季本来就是播种的季节,再加上有着大量的闲置人员可以对于已经栽种的植被进行修护和培养。因此,在这一季节种植的植物也是全年存活率最高的。此外,在冬末春初的季节,由于水分含量较多,且土壤较为肥沃。因此,这时候栽培的苗木普遍具有良好的扎根技术,抗旱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3、提高科学化种植意识
要提高对于林木种植的栽培技术,首先可以针对林木种植及栽培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学习,这样可以充分地学习好相关植被的各自属性及其相关事宜的生长环境,可以较大程度上的去提高林木种植的质量,有效地提高林木的存活率。同时,林木种植的养护管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显著的提升和优化,保证了林业植被存活的同时,也可以优化林业栽培的相关管理制度。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林业种植栽培制度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整个林业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种植人员在栽种树木的过程中,应该秉持着一个正确的养护管理观念,建立相关林业的养护制度,从而实现为良好的经济生态环境,提供一个舒适的种植和栽培环境,维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林业养护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1、防火
林业种植因为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夏季气温升高,且天气较为干燥,如果长时间不降雨就很容易会发生火灾。而在林业中,如果一棵树木发生火灾,就会殃及整片树林,这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植被的损失是极其严重的。特别是在我国北部地区,由于有着较多的林业,因此在林业的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控制好工作人员在林业管理区域内使用明火的问题,不得使用任何明火,这样可以在火源上进行切断,为防火工作给予一定的帮助。并且,要及时地进行火灾防护管理,一旦发生火灾及时扑灭,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于林业的防治本身就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植被一旦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就会导致植被无法继续良好的生长。并且,如果任由这一情况不断的发展和延续,最终损坏的都是植被本身,因此要有效地加强林业的植被防治工作。常见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在树木表层涂上一层保护膜,根据实际效果观察,这种防治模式是最为有效的,可以有效地驱赶树木天敌的叮咬,进一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此,基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相关林业的管理人员可以依靠给树木刷上一层保护层或者引入病虫害的天敌鸟类,来给到林业高效、优质的防护。
3、优化林业种植结构
在整个林业种植和养护的过程中,林业的存活率除了和林业本身的树苗是否优质以及土壤环境、天气等外界因素相关外,还和整片林业中植被的品种是否存在单一性具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如果整片林业都只种植一种树木,就会因为生物单一性而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并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整个林业种植结构较为单一,对于林业生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种植人员在选择林业种植品种时,需要注重生物的多样性,尽量选择所需环境相似,但品种多样的植被去加以移植或种植。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林业种植的存活率,保证整个林业质量。并且,从生态系统的层面考虑,选择多种植被进行种植,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好各种植被之间的相关作用,来提高林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4、养护管理
林木养护管理是其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三分种、七分养,一点也不夸张。而养护主要分为养护和管理两部分,养护是根据树木生长特点、需求出发,采取及时的修剪、施肥、灌水、除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等,而管理就是要定期进行林木生长情况检查、自然灾害排查等等。
综上所述,林业栽培种植工作非常的复杂,要求种植人员不仅具备精湛的种植和养护技术,还需严格遵循好相关林业种植工作的相关原则。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的提升植被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还能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避免给林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做好林业的种植和养护,能够很大程度上推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13211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国有通沟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