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膜类型对大棚丝瓜生长的影响

作者: 吉茹 栾改琴 刘慧颖 冯翠 钱巍 薛世洲

不同地膜类型对大棚丝瓜生长的影响0

摘   要   以丝瓜(TZX-30)为试验材料,设置全生物降解黑地膜(A1)、全生物降解白地膜(A2)和普通双银色地膜(CK)3个处理,研究了3种地膜对大棚丝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其降解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植株生长前期,A1和A2处理对丝瓜株高、茎粗和叶片数的促进作用低于CK,但在坐果期,A2处理的株高和茎粗显著高于A1,但与CK无显著性差异。A2处理的第一雌花开放时间最早,节位最低,对促进雌花开放效果显著。在产量方面,A2处理与CK无显著性差异,A1处理显著低于CK。A2开裂时期较为适宜,控制杂草效果较好。因此,从对丝瓜增产和避免土壤污染、节省人工成本考虑,建议丝瓜生产上使用A2代替普通地膜覆盖栽培。

关键词   丝瓜;生物降解地膜;产量

地膜覆盖技术是中国农产品安全供应的重要保障技术之一。地膜具有增温保湿、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和释放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杂草危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品质等。近年来,地膜已与种子、化肥、农药一样,在农业生产上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成为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然而,传统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普通地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 (PE),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随着地膜使用年限的增加,残膜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影响农机作业和作物生长发育,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白色污染”。

全生物可降解膜是普通聚乙烯地膜的优良替代品,降解膜可以通过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或通过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最终以还原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将新型绿色环保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推广应用,是符合我国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我国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实现农业清洁生产的重要技术途径。将2种全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进行比较,研究了其对丝瓜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降解特征等,以期为全生物降解地膜在丝瓜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品种为TZX-30(香丝瓜类型,江苏泰州农科所选育的新品系)。供试地膜类型:CK—双银色地膜(宽1.2 m,厚0.01 mm,市售),A1—BD00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宽1.2 m,厚0.01 mm,上海弘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A2—CO2基PPC全生物白色降解地膜(宽1.2 m,厚0.01 mm,泰州中科金龙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泰州农科所试验田,大棚覆膜栽培,大棚面积224 m2(28 m×8 m),前茬作物为丝瓜。起垄栽培,垄宽1 m,垄高25 cm,每垄种2行,株行距60 cm×60 cm。试验设3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7 m2(7 m×1 m),小区之间用50 cm垄隔开。

丝瓜于2月23日育苗;4月8日整地施基肥,腐熟有机肥14 993 kg/hm2+生物菌肥(有效活菌数≥10亿个/g,有机质含量≥45%,购于泰州高港区港丰农资经营中心)450 kg/hm2 + 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规格为N-P205-K2O:15-15-15,总养分≥45%,购于江苏苏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600 kg/hm2,随后起垄,铺设地膜;4月18日定植。

1.3   测定项目   记录各处理丝瓜第一雌花节位和开花日期;于伸长期和坐果期分别测量丝瓜株高、茎粗、叶片数;采收期测量丝瓜单果质量,计算产量。

分别于6月11日、7月18日和8月25日,查看不同处理地膜降解情况。降解程度参照李雪松等《不同降解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评价方法进行。

1.4   数据分析   应用SPSS Statistics 20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邓肯氏多重比较法测定差异显著性(P<0.05),试验数据整理及作图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地膜类型对丝瓜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CK覆盖的植株长势最好,在丝瓜生长前期其株高、茎粗、叶片数显著高于其余2个处理;但在坐果期,其丝瓜株高、茎粗与A2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均显著高于A1处理。

2.2   不同地膜类型对丝瓜第一雌花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A2处理第一雌花最早出现,A1处理第一雌花时间最晚。第一雌花节位A2<CK<A1,但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3   不同地膜类型对丝瓜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CK丝瓜单果质量最高,为289.34 g;其次是A2,但与CK无显著性差异,A1丝瓜单果质量最低,与CK存在显著性差异。

2.4   不同地膜类型的降解进程   由表4可知,A1和A2两种处理的降解程度有较大差异。A2降解较快,降解时期较其余2种地膜均较早,8月25日时大部分已降解,未降解部分表现为破碎状,难以拾取,推断再过一段时间即可全部降解;A1处理处于大裂期,有可见裂缝,降解速率明显低于A2处理,而普通膜未破裂。

3   讨论与结论

有关地面覆盖与作物株高、茎粗、株幅、叶片数等指标关系的研究已有报道,多认为地膜覆盖后使生长指标、产量同时上升。高兵等研究表明,随着地膜厚度的增加,设施番茄的叶片数、株高、茎粗、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性状随地膜厚度的增加而表现出增长趋势;王清伟等研究表明,用白色地膜覆盖,可有效提早马铃薯出苗时间,提高产量与商品薯率。本试验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丝瓜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且白色地膜覆盖较其他地膜相比可促进丝瓜第一雌花的开放。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栽培的丝瓜农艺性状和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引起土壤水温效应的改变进一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引起的。普通地膜对促进丝瓜生长发育的作用较好,其次是生物降解白膜,这可能是由于2种生物降解膜在后期不同程度的降解对土壤增温保墒作用低于普通地膜引起的,或是抑制杂草生长效果减弱,影响丝瓜生长造成的,也可能与生物降解膜陆续降解有关。而生物降解膜中白色地膜表现优于黑色地膜,在丝瓜结果期时株高、茎粗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白色降解地膜降解速率快于黑色地膜,这大大减少了对后续作物栽培的影响。普通地膜产量显著高于黑色地膜,与白色地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使用生物白色降解膜可以有效替代普通地膜拾取带来的人工成本和给土壤造成的危害,在生产上应优先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景虹. 加强农膜残留污染防治,加快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 [J].科技导报, 2022, 40(15): 1.

[2] 姚健, 王丁, 张显松, 等. 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南京业大学学报, 2009, 33(5):7-11.

[3] CHE Z, WANG J, LI J. Effects of water quality, irrigation amount and nitrogen applied on soil salinity and cotton production under mulched drip irrigation in arid Northwest China[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21, 247: 106738.

[4] LIU EK, HE WQ, YAN CR. 'White revolution' to 'white pollution' - Agricultural plastic film mulch in China[J].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14, 9(9): 1-4.

[5] Zhang Qian Qian, Ma Zhao Rong, Cai Ya Ya, et al. Agricultural Plastic Pollution in China: Generation of Plastic Debris and Emission of Phthalic Acid Esters from Agricultural Film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21,55(18): 12 459-12 4570.

[6] 樊有国, 罗学刚.环境降解聚乙烯地膜残余组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37(6): 1-6.

[7] 罗子辉. 玉米全生物降解膜覆盖应用效果研究[J].聚酯工业,2021,34(5):23-27.

[8] 李雪松, 董顺, 马舒筠.不同降解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 2020, 26(23): 84-85.

[9] 阎世江, 张继宁, 刘洁. 不同覆盖方式对黄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瓜菜, 2021, 34(11): 74-79.

[10] 高兵, 孙美艳, 陈慧, 等.不同地膜的降解效果及对设施番茄生长的影响试验[J].上海蔬菜,2021(1):83-85.

[11] 王清伟, 姜洪新, 刘训龙, 等.不同颜色地膜对春播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 2021, 35(6): 538-543.

[12] 王安, 常庆涛, 赵艳, 等.不同类型地膜对土壤温湿度,杂草抑制及芋头生长发育的影响[J].2020,41(5):101-105.

[13] 韩冬梅, 虎胆·吐马尔白, 王振华.北疆滴灌条件下生物降解膜的降解性能、棉田土壤水热及效益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0(6): 434-441.

[14] 吴正锋, 林建材, 冯昊, 等.生物降解膜对花生农艺性状和荚果产量的影响[J].花生学报, 2016, 45(3): 57-60.

[15] 梅四卫, 朱涵珍, 王术, 等.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肥热状况以及玉米产量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 2020, 39(4): 68-7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