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振兴的进程可测度可评估

作者: 史晓妍

让乡村振兴的进程可测度可评估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一级指标,采用熵值法对2012—2022年河南省十八个地级市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同时构建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其乡村振兴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河南省乡村振兴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乡村治理是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障碍度最大的因子,农业机械化是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的又一主要障碍因子。

研究综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为推进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目前,学界对于乡村振兴水平测度、分析空间差异、乡村振兴路径探究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从现有乡村振兴研究来看,大多是从全国层面评价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深入省域内部的研究较少;在分析综合得分和区域差异后直接得出结论及建议的较多,缺乏对影响乡村振兴发展的障碍因素做进一步的探究。因此,文章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22年的样本数据,运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从5个指标出发,构建乡村振兴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河南省乡村振兴水平,并进行障碍因子分析,为推动河南省乡村振兴进一步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

研究方法

指标构建

文章依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分别从16个维度,共3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研究方法

1.熵值法

熵值法能够深刻反映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有效排除主观因素干扰,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信息。若某项指标的指标变异程度越大,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其权重也应越大;反之,某项指标的指标变异程度越小,熵越大,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小,其权重也越小。

表1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维度 二级指标 指标方向 指标权重

产业兴旺 农业机械化

水平 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千瓦) 正向 0.0377

农业生产水平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正向 0.0318

农业劳动生产率(元/人) 正向 0.0276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正向 0.0328

生态宜居 生产环境 农药、化肥使用量(万吨) 负向 0.0321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 正向 0.0315

生活环境 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正向 0.0348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正向 0.0278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正向 0.0382

自然环境 农村绿化覆盖率(%) 正向 0.0321

乡风文明 文化消费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 正向 0.0335

教育水平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 正向 0.0378

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正向 0.0380

信息基建 有线电视覆盖率(%) 正向 0.0386

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比重(%) 正向 0.0372

文明创建 乡村文化站数量(个) 正向 0.0342

治理有效 治理能力 村主任、书记一肩挑比例(%) 正向 0.0368

治理效果 已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占比(%) 正向 0.0425

已开展村庄整治的行政村占比(%) 正向 0.0290

生活富裕 收入水平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正向 0.0363

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 正向 0.0232

城乡居民收入比(%) 负向 0.0272

农村贫困发生率(%) 负向 0.0326

消费结构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负向 0.0317

生活水平 每百户汽车拥有量(辆) 正向 0.0326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正向 0.0331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正向 0.0338

村庄道路硬化率(%) 正向 0.0322

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 正向 0.0271

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农村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正向 0.0360

(1)归一化处理

为排除不同数据的量纲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对所选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其中,为第i个地区第j项指标的实际评价值,max和min分别为第i个地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i=1,2...n,j=1,2...m

(2)确定第j项的熵值

是第j项指标的熵值,是第j个样本所占比重,n表示样本数。

(3)确定指标权重

表示第j项指标的权重,m代表指标个数。

(4)计算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

2.障碍度模型

在综合评价后,计算得到指标层的分别权重之后,为了找到“主要障碍因子”,使用“障碍度模型”进一步研究。障碍度可以有效分析各指标,识别河南省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因子。

(1)确定因子贡献度

是一级指标权重,是二级指标权重

(2)计算

是量化后的数值

(3)计算障碍度

结果与分析

熵值法

如表2所示,通过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12—2022年11年间的30项具体指标的熵值法的分析,得出河南省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及各项一级指标得分。

表2 河南省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及各项一级指标得分

年份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综合得分

2012 0.000 0.155 0.002 0.000 0.084 0.062

2013 0.088 0.195 0.067 0.092 0.143 0.126

2014 0.270 0.331 0.267 0.237 0.260 0.274

2015 0.313 0.416 0.359 0.335 0.364 0.364

2016 0.411 0.475 0.418 0.456 0.466 0.450

2017 0.421 0.452 0.442 0.418 0.405 0.425

2018 0.665 0.623 0.674 0.601 0.644 0.644

2019 0.779 0.668 0.794 0.797 0.711 0.737

2020 0.648 0.620 0.647 0.611 0.612 0.626

2021 0.771 0.643 0.677 0.716 0.681 0.688

2022 1.000 0.848 1.000 1.000 0.920 0.940

图 2012~2022年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的变化趋势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从综合得分来看:第一,河南省乡村振兴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由2012年的0.062增长至2022年的0.940。2018年综合得分增长率为51.656%,原因在于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二,乡村振兴水平综合得分折线呈现“W”型,2012~2016年,2017~2019年和2020~2022年稳定上升,在2016~2017年及2019~2020年均有所下降。原因在于2017年“十三五”时期,河南省农业经济处在转型关键期,农业发展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存在不少有利条件,又面临很多困难挑战。2020年初,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乡村传统产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从5个一级指标的测算结果来看:五个一级指标得分均有所上涨;其中生态宜居年平均得分最大,意味着河南省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方面逐渐提升;治理有效年平均得分最小,这说明河南省在健全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方面有待改进。

障碍度模型

以2022年河南省十八个地级市的数据为依据,将河南省十八个地级市分为豫东、豫西、豫南、豫北、豫中地区。构建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索分析影响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的障碍因子。根据障碍度计算,得出河南省不同地区乡村振兴发展障碍因子排序。由于指标较多,文章按照障碍度大小排列出排在前五位的因子,结果见表3。

表3 河南省不同地区乡村振兴发展障碍因子出现频数

地区 障碍因子排序

1 2 3 4 5

豫东 已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占比(%) 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占比(%) 村主任、书记“一肩挑”比例(%)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

豫西 已开展村庄整治的行政村占比(%) 已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占比(%) 村主任、书记“一肩挑”比例(%) 农村绿化率(%) 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

豫南 已开展村庄整治的行政村占比(%) 已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占比(%) 村主任、书记“一肩挑”比例(%) 农村绿化率(%) 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

豫北 已开展村庄整治的行政村占比(%) 已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占比(%) 村主任、书记“一肩挑”比例(%) 农村绿化率(%) 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

豫中 已开展村庄整治的行政村占比(%)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

由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乡村治理是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障碍度最大的因子

已开展村庄整治的行政村占比,村主任、书记“一肩挑”比例,已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是治理有效的三个二级指标,它们都出现了4次,说明乡村治理水平、治理能力是制约乡村振兴最大的障碍因素。

2.农业机械化程度是阻碍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的又一个主要因素

结论表明,河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受季节性限制等问题,这对于农业大省的河南省来说,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巨大阻碍。

政策建议

立足河南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河南省山林草湖等资源丰富,但各市、县间差异巨大,下辖村镇的基础条件和特点特色也各不相同。因此,乡村振兴不能搞“一刀切”,不能走“一条路”,各级政府应深入研究分析各地区发展规律与发展特点,以各地区地理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为依托,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地构建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改善治理理念,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从经济基础上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开展基层党建“达标创优行动”,推进基层整顿,规范提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强化人才力量支撑,优化乡村人才结构,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政府增加对农机培训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培训农机人才,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及农机服务组织,加大力度提高农业种植和收割的机械化水平;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使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数字化有机结合,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质增效。

综上所述,河南省乡村振兴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乡村治理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制约河南省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因地制宜,通过改善治理理念,提高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等途径有效推进河南省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