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农村非法狩猎
作者: 和羽楠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绿水青山是村民的宝贵财富,也是无数生灵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个别村民受利益驱使,加之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导致违法捕猎现象时有发生。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部分村民相关法律意识薄弱,为谋取私利不惜铤而走险,将手伸向大自然。他们利用一些自制的工具或借助高科技手段,在野外布下重重陷阱,大肆捕杀、售卖野生动物,进行了一系列非法狩猎行为,而他们终将因触犯法律面临严厉制裁。
案例一:非法捕鸟案
在我国一个相对偏远的农村,村民们原本世代以农耕为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近年来,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一些村民开始寻找额外的收入来源。
去年秋季,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吴某回村后,悄悄地向几位平时熟识的村民透露了自己发现的一个“商机”,那就是捕获到特定种类的鸟就能卖出高价,而且销路不成问题。说着,他还向村民们展示了一些自己过去贩卖鸟类所得收入的截图。然而,他们未曾料到,正是这个所谓的“商机”,让包括他在内的几位村民一步步陷入了违法犯罪的泥潭。
“不用耽误自己正常的农务活动及工作时间,只需要利用闲暇时间捕捕鸟就能赚钱,省时又不费力。”在吴某分享完他的“商机”后,几位村民顿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没过多久,村里便组织起一支“捕鸟小组”,他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制作捕鸟装置,有人负责寻找最佳的捕猎地点,还有人专门负责销售鸟类。在制作好捕鸟装置后,他们悄悄地将之布置在树林里的隐蔽处,甚至还在装置上涂抹了一层强力胶水,一旦鸟类不小心碰到装置,便会被牢牢粘住,无法逃脱。
起初,他们捕获的鸟类数量并不多,但随着日积月累,他们捕获的鸟类数量令人咋舌。在他们捕获的鸟类中,不仅有常见的麻雀、喜鹊,还包括多种受法律保护的珍稀鸟类。
村民们将这些捕获的鸟类拿到市场上出售,很快就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他们的违法捕猎行为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注意。工作人员在例行巡查时,发现了近期市场上频频出现的非法捕猎鸟类售卖情况,于是立即就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调查人员顺藤摸瓜,最终锁定了村里的捕鸟小组成员。在捕猎现场,他们发现了大量被捕的鸟类以及捕猎工具。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村民声称不知道自己的捕鸟行为触犯了法律,认为只是一种增加家庭收入的手段。最终,涉案的村民均得到了应有的法律惩处。
案例二:非法捕鱼案
在我国南方某村,当地依山傍水,河中鱼类资源丰富,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也为村民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
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部分村民攫取快速收益,不顾长远效益,开始私下使用自制的电鱼设备进行捕鱼。
每当夜幕降临,部分村民便悄悄携带电鱼设备,沿着河岸进行非法捕鱼作业。电鱼设备所释放出的强大电流,可以在瞬间击晕众多鱼类,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被电击过的水域内,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往往难以存活,水生植物的生长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即便村民对于电鱼的危害心知肚明,但仍然有小部分村民抱有侥幸心理,依旧没有停止电鱼行为,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着他们一步步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宁某就是其中一员。
宁某深知电鱼作业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然而,他并未付诸实际行动去阻止,反而采取了更加隐秘的手法。他特意挑选夜深人静之时进行电鱼活动,一旦捕获鱼类便立即着手出售,并且频繁更换电鱼的地点,使得其行为更加难以被察觉。
当然,宁某的恶劣行径并没有逃过当地执法人员的眼睛。他们在发现宁某的电鱼行为后,保持密切关注,经过严密部署和抓捕,最终宁某因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案例三:非法捕猎野生动物案
在我国北方山区的一个偏远村落,生活着一群世代以耕作为生的村民。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村民开始追求更为丰富的餐桌文化、更高的经济收益。因此,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山林间的野生动物。
部分村民擅自在山林间设置陷阱类的捕猎装置,目标主要是野猪、狍子等常见且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动物。这些陷阱往往很隐蔽,不仅严重威胁到了野生动物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对进山作业的工作人员构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老赵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护林员,每天清晨,他都会沿着熟悉的山路进行巡逻,检查是否有非法捕猎的迹象。然而在一次例行的巡逻中,老赵不慎落入了一个未设置任何警示标志的陷阱。
陷阱设计得极为巧妙,一旦触发,便会自动锁紧,将野生动物牢牢困住。不幸的是老赵掉入了这个陷阱,幸运的是老赵凭借着多年的山林经验,迅速对陷阱机关进行了处理,并在同事的及时救援下成功脱险。
此次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即组织力量,对这片山林进行了全面的搜查,搜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多处非法捕猎陷阱。这些陷阱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设计精巧,致伤率极高。
在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发现了部分村民家中有存放野生动物的痕迹,进一步证实了村民们的非法捕猎行为。涉案村民很快被依法传唤,他们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最终,这些村民被追究了相应责任。
案例四:警民共同守护小天鹅迁徙之路
在非法狩猎的阴霾下,也不乏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温暖故事。山阴桑干河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某日,当地一位村民在自己家中发现了一只形似天鹅的野生鸟类,该鸟翅膀受伤,自主飞翔受限,为了让鸟儿尽快受到专业治疗,该村民立即联系了相关部门。
省森林公安局五台山分局雁门关派出所负责人李鹏在收到鸟伤情救助信息后,迅速响应,当晚便与村民建立了联系。经过初步鉴定,他确认这只小鸟虽然翅膀受伤,但精神状态尚佳,伤情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综合研判后,当晚鸟暂留村民家中,由村民暂时担负起照顾它的重任。第二天天一亮,李鹏与同事立即赶赴村民家中,他们仔细检查了小鸟的伤情,随后小心翼翼地将它带回派出所,进行更为细致周到的照料。
经专业鉴定后,这只小鸟的真实身份得以揭晓——它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或许是在迁徙途中高空飞行时撞上了硬物或翅膀被剐伤,导致它掉队,掉落在了这位村民家中。
后续小天鹅经山西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全面检查,发现已无大碍,待其完全恢复后便可放回大自然。这次救援行动,不仅是一次生命的重生,更是警民携手,共同守护自然生态的生动写照。
这些案例都警示我们,非法狩猎行为不仅会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还会触犯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村民必须抵制农村非法狩猎行为,并自觉投身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