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落叶松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者: 李艳芳摘 要:落叶松属于落叶乔木,适宜在较为寒冷和湿润的地区生长,目前在我国东北地区较大范围种植,其生命力和繁殖力较为旺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强,运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能够提高树木成活率。落叶松整体生长体态偏高大,树冠能够起到遮阳作用,但在各个阶段的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病虫害问题。文章将探析落叶松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持续提高落叶松树种的质量。
关键词:落叶松;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2-012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791.22 文献标志码:B
落叶松能够充分应用于净化大气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保护方面,同时是工业产品原材料之一,对推动现代化工业生产起到重要作用。甘肃省岷县自然植被资源比较丰富,常见落叶松种类为华北落叶松。落叶松最佳种植条件是土壤养分充足、光照充足、水质资源充足和排水较好的地域,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场地选择、种子栽培技术、育苗培育技术等方面,病虫害防治方面要按照幼苗期和成林期等不同的生长阶段分析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1 落叶松栽培技术
落叶松因耐寒性、繁殖性较强,在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甘肃省岷县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育苗树种之一,也是公益林建设、水土保持树种、园林绿化树种。常见种植方式为人工培育。种植华北落叶松是本地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因而重视对落叶松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是重要研究项目。相关种植技术研发人员要将提高落叶松种植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作为工作指标,在已有种植栽培技术上不断革新,反复多次进行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将病虫害防治充分应用到栽培技术中,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1.1 育苗场地选择
育苗场地选择第一步是要选取缓坡。缓坡土壤条件优良,并且土壤内部含有分量充足的菌根菌,对于落叶松种子发芽、幼苗生长非常有帮助。结合华北落叶松对水文条件的要求,缓坡能够使落叶松在育苗培育期间持续性将菌根菌作为养料以促进生长[1],但要注意的是,此栽培方式只适合用栽培连作时期在两年内的育苗场地。连作时间超出两年的育苗场地,要在落叶松连作时更换原有树木种子的品种,轮换种植,以维护落叶松土壤生长条件的稳定性。华北落叶松在种植时经常与其他树种进行混合播种,可以选择在沙棘树大范围生长的区域进行种植。第二步是根据华北落叶松强阳性、湿润性的种植要求[2],在缓坡的选择范围内选择背阴坡的土地中间或者坡下的土地。此种植区域的潜在病虫害发生率极低,可以从根源上有效减少病虫害对落叶松生长产生为害。根据落叶松生长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进行选择育苗场地。确定育苗场地后,根据种植树木品类和数量规划苗圃建设面积。
1.2 落叶松种植整地做床
在落叶松的种植栽培过程中,要对育苗场地开展整地做床工作。整地做床对于播种、催芽、育苗期管理等不同阶段的栽培技术起到关键性辅助作用。落叶松的栽培过程需要依靠地形环境和土壤条件作为依托,要选择适合落叶松种植与生长的土地,需要在选定场地后进行整地做床工作。第一步是安排工作人员前往实地进行调研走访,观察整体种植区域环境,将主要侧重点放在土壤条件的考虑层面,要确保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适合种植落叶松。第二步对种植区域土壤进行翻地,结合土壤内部的有机物质含量,将养分含量较为充足的土壤经过翻地作为覆盖种子的土壤表层,为落叶松种子的生长提供养料充沛的自然发芽环境。同时在整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土壤内部潜在的部分病虫害风险,及时剔除病虫害并作出相应的补救性调整。
在第一次整地完成后,要注意对种植区域开展清理杂草、树枝等工作,把种植区域中一切不利于落叶松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因素全部清理,给予落叶松充分生长的自由空间。落叶松树干粗大,树叶面积大,一定要确保种植区域的土壤养分能够完全为落叶松的健康成长提供供给。最主要的是除草工作,定期清理种植区域中繁殖力较强的杂草,并适时对杂草生长的地域进行翻地,以此扩大落叶松生长空间。
1.3 种子收集与保存
落叶松树种的繁衍生息之本在于种子。当落叶松的果实成熟后,就需要对种子进行收集,主要采取人工收集的方式。将采摘后的果实进行曝晒,曝晒时要观察太阳光照强度的变化,及时对果实进行翻面,快速流失果实中的水分,确保种子的活性。在曝晒完成后敲打果实,取出果核挑选种子,优先选择外观较大、较圆润的种子。落叶松播种的季节在春季,在种子完成收集后将种子放置于干燥通风的贮藏场所进行贮藏,注意防潮防霉,稳定种子的生长结构,用作来年春季播种。
1.4 播种技术
对落叶松的播种要选择横床宽幅条播的播种方式。播种时幅宽在10 cm左右,间距在20 cm左右[3]。将种子放置于播种的沟渠内,播种沟渠深度在2~3 cm。播种完成后在苗圃种子上面覆盖砂土或腐殖土,土层厚度要能够覆盖种子,并在砂土或腐殖土表层加盖一层草垫。在夜晚揭开草垫,在日间盖上草垫,保护种子健康发芽。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3方面的内容。第一,播种区域的土壤层经过整地后,平整度能够提升,便于覆盖砂土或腐殖土。第二,对种子进行覆盖土层时,要注意土层的覆盖厚度只要看不到种子即可,不能过厚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第三,在加盖草垫的周边选择透气性能优良的材料压边,同时要防止各种以落叶松为主要食物的鸟类掀开草垫,造成落叶松种子数量流失。
1.5 催芽技术
落叶松最为常见的催芽技术是浸种催芽,主要目的是杀死附着在落叶松种子表面的有害细菌,加快种子发芽速度,让种子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生长发芽。浸种催芽的方式是先在容器中注满温度适宜的水,再将种子倒入容器中,边倒边用木条搅拌,待种子的烂表皮、坏死种子浮于表面,将其筛选出。重复进行搅拌,把容器内不适合发芽的种子全部筛选去除。配合化学物质对种子进行消毒,主要用到两种常见化学物质,可以选择浓度为0.3%的硫酸铜或浓度为0.5%~0.6%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将种子浸入适应浓度的硫酸铜或者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 h左右,再取出种子用清水清洗,然后将湿润的细沙倒入盛放种子的容器中缓慢搅拌,再埋入催芽坑中。在确定催芽坑的具体位置时,要根据选择育苗场地的原则确定,首选背阴处的场地作为催芽坑。催芽坑为长方形形状,坑深距离控制在60 cm左右,坑宽距离控制在50 cm左右。播种时对种子覆盖土层,加盖草垫,催芽时也要在催芽坑上盖上草垫、草帘等,选择白天合适的时间点对催芽坑喷水,稳定催芽坑内的水分含量,喷水周期控制在14 d以内,等待种子完成发芽后取出种子进行播种作业。如果是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开展种子催芽工作,可以将种子放置于雪堆中进行。
1.6 育苗培育技术
华北落叶松的育苗培育技术主要分为平地育苗方法和山地育苗方法两种方式。在平地中开展育苗培育工作时,育苗苗圃的前茬种植植物选择针叶树、杨树、柳树等树种。在平地育苗要结合本地气候条件提前准备播种作业,播种时间段在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对苗圃精确划分,运用顺高床条播的播种方式,播种完成后在种子表面覆盖一层轻沙土壤,再加盖一层草垫,待整个苗圃的出苗率达到85%左右再逐步移出草垫。注意要对苗圃定期喷水,保持土壤层的湿润度,保持幼苗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用到的水分。当苗圃内土壤层温度过高时,及时分区域分频次地喷水作业,避免落叶松幼苗出现日灼问题。落叶松的生长环境需要配备相应的排水设备,确保排水条件良好,当处于雨季集中时间段时,要注意进行排水管理作业。岷县春季时容易刮大风,要在苗圃周围搭建防风屏障,保护幼苗根茎在土壤中的稳定性。
选择山地进行育苗培育时,要把苗圃的位置确定在造林场地的阴坡处,此处湿润度较高、排水条件良好。同时要选择阴坡处的微酸性、中性土壤层作为育苗生长的土壤条件。在山地育苗比在平地育苗的施工作业难度大,准备周期长,要在决定播种的前年夏季、秋季时期进行整地做床,清理多余生长的杂草、树枝等,然后进行翻地,综合分析山地的地形走势,规划建设落叶松种植苗圃。山地苗圃与平地苗圃的技术管理方式一样。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育苗苗圃选择在在高度较高且温度较低的山地时,要注意防冻作业。在山地植被落叶后,就地取材把落叶覆盖在树苗上面,也可以选择干草进行覆盖,再加盖厚度为10 cm左右的湿润土壤。在此期间要安排专业巡查人员前往苗圃巡查,如果发现被冻坏的树苗,要及时做出对应的补救措施处理,待第二年初春时去除土层、干草、落叶,可以有效避免树苗在冬季遭到冻害。
2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
对岷县落叶松种植采取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助于规划岷县林场资源的生态化建设,为市场提供更为优质的原材料。要根据落叶松生长的不同阶段,分析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幼苗期和成林期两个重要生长阶段。
2.1 落叶松幼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2.1.1 蝼蛄
蝼蛄虫害的为害时长为1个月左右,集中在春末夏初。落叶松幼苗期的土壤中经常会发现蝼蛄的活动痕迹。此类虫害会破坏土壤内部结构,导致养分大量流失,它们擅长在土壤中挖洞,极易破坏落叶松幼苗根茎的生长环境,使得根茎周边的土壤变软,根茎无法稳定生长于土壤中。落叶松幼苗无法稳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无法持续进行光合作用,就会增加坏死的数量。
防治措施是在落叶松种子进行规模播种前选择浓度为50%左右的辛硫磷乳油[4],在盛放种子的容器中倒入辛硫磷乳油均匀搅拌,让种子表面沾上辛硫磷乳油,再静置大约4 h后用作播种。
播种作业后遇到蝼蛄虫害,选择敌百虫作为毒饵原料,与其他化学物质进行科学配比后,放到蝼蛄活动的土壤层表面或挖洞的洞口,可以有效防治此类虫害问题。
2.1.2 蛴螬
蛴螬虫害的为害时长为3个月左右,要晚于蛴螬虫害的发生时间。每年8—9月是蛴螬虫害频繁发生的集中时间段。蛴螬是金龟甲幼虫,在岷县地区主要种植的落叶松树种是华北落叶松,蛴螬喜欢吞食华北落叶松幼苗的根茎,在此类虫害集中为害的时间段,会加速落叶松幼苗根茎的坏死速度。
对应的防治措施是要全面掌握蛴螬的生活习性,白天蛴螬喜欢聚居在光照充足的区域,夜晚蛴螬喜欢朝着有光亮度的区域活动,可以从这个角度寻找防治蛴螬虫害的突破点。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在蛴螬频繁活动的区域放置黑光灯作为陷阱,诱使蛴螬前往进行集中杀害。在虫害频发期,可以选择用浓度为50%左右的辛硫磷乳油以10倍的作用方式喷洒在苗圃土壤表层,再进行翻地,将喷洒过辛硫磷乳油的表层土壤翻入土壤内部杀死蛴螬。
2.1.3 立枯病
立枯病是华北落叶松幼苗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也可称作苗木猝倒病。立枯病病原物为丝核菌,属立枯丝核菌,此类病害经常被发现于落叶松幼苗的根茎部位,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发病症状,主要分为4种发病类型。第一种是完成播种后种子无法正常发芽,土壤中种子表皮逐步出现坏死症状,降低苗圃种子的发芽率;第二种是落叶松幼苗在发芽成长期内,病原菌从根部进入幼苗茎部,引发幼苗的各个茎部出现病变,导致幼苗无法直立,茎部歪倒在土壤层,严重者出现幼苗坏死情况;第三种是在对幼苗进行水肥灌溉技术作业或者处于集中降雨天气时,尚未及时安排排水作业,导致幼苗根部浸泡在水分含量过高的土壤中,引发幼苗根部出现腐烂甚至坏死现象;第四种是幼苗快要结束生长期,幼苗根部感染病原菌后出现腐烂甚至坏死现象,此时的幼苗处于直立状态,但将幼苗拔出后会发现根部留在土壤中部分出现病害现象。
对应的防治措施是可以在规模播种作业前或发生病害后及时将五氯硝基苯、敌克松与水配制成溶液,喷洒在出现病害的幼苗根茎部位及周围的土壤层表面,在大约2 d后浇灌清水进行清洗,去除残留溶液。
2.2 落叶松成林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2.2.1 落叶松毛虫
落叶松毛虫主要啃食落叶松的针叶,虫害频发期会啃食大面积针叶,导致落叶松林木坏死。松毛虫在幼虫体态时就会爬上成年落叶松树木开始啃食,后期选择树冠结茧化蛹后成长为成虫。此类虫害对于成林期的落叶松危害非常大,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对应的防治措施是对成林期的落叶松林木进行调整,适当间伐后补充种植白桦、红桦等阔叶型树种;定期安排林业人员对落叶松枝干针叶开展修剪工作,去除多余的针叶部分;选择赤眼蜂作为克制落叶松毛虫的天敌;也可以选择浓度为25%的对硫磷微胶囊剂,加入适量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在虫害发生的落叶松针叶表面,降低落叶松毛虫虫口密度。
2.2.2 落叶松鞘蛾
落叶松鞘蛾比较喜欢啃食落叶松的针叶,在幼虫时期附着在芽孢中,后期开始爬树活动,结茧化蛹后成长为成虫,不断啃食落叶松针叶。在化蛹时将数枚针叶缀在一起,影响落叶松的生长发展,长此以往严重降低落叶松成林期的存活率,影响落叶松果实的产量,落叶松鞘蛾以果实中的果核种子作为繁殖的根基,会间接影响来年落叶松种子的产量。
对应的防治措施是选择黑光灯设置陷阱进行捕杀;定期组织林业工作人员砍除已经遭受此类虫害的针叶枝条,集中焚烧处理;在播种造林时可以选择阔叶树种的种子与落叶松种子混合播种;按照落叶松树木的生长分布情况,挂设相应数量的人工鸟巢,有效吸引以落叶松鞘蛾为食物的鸟类,达到控制生态平衡的作用;在落叶松鞘蛾集中为害的时间段,选择用林丹烟开展大规模烟熏工作,或者选择灭幼脲,加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在落叶松针叶表面,有效降低落叶松鞘蛾虫口密度。
3 结束语
相关工作人员要从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完善管理措施,研发创新型栽培技术,预防病虫害,为落叶松提供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以此丰富林业资源树木品种,提高林业资源种植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在栽培落叶松时要根据本地区林业种植的整体生长情况,结合本地地形环境、土壤条件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树种,减少病虫害现象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张学臣.浅谈落叶松各时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4,5(2):219.
[2]李国升,金鑫,林晓坤.落叶松人工林与刺龙牙不同栽培模式对林下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21(5):59-61.
[3]王艳.落叶松树种植及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2):83-84.
[4]李国升,金鑫,林晓坤,等.落叶松林冠下刺龙牙管理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2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