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方法

作者: 李英华

摘    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产业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为了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应选择科学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论述了小麦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控方法,为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5-002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3       文献标志码:B

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范围广泛,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虽然我国小麦种植历史悠久,并且种植户的经验丰富,但是要想保证小麦高产和稳产,必须选择高产栽培技术,重视研究和推广先进栽培技术,为小麦高产和稳产奠定基础[1]。小麦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病虫害,通过科学防控病虫害能够保证小麦高产和稳产。

1 小麦栽培方式

1.1 小麦叶龄指标促控

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能够促进小麦产量提升,是小麦栽培技术史上的重大突破。该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结合生长规律和特征对小麦生长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结合外在环境对小麦的影响提出的新种植体系。该技术试验成功之后在我国一些地区推广和使用,提高了小麦产量,推动了小麦产业发展[2]。

1.2 小麦精播栽培技术

小麦精播栽培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建立群体结构,注重小麦栽培株数和小麦颗粒的饱满度,确保小麦生长,促进小麦粗壮和粒多,从而实现小麦高产的目的。该技术在我国应用范围广泛,提高了小麦种植效益。

1.3 小麦综合性栽培技术

小麦综合性栽培技术比较成熟,具有稳产、高产和优质的特点。该技术需要对小麦的生长周期进行监测记录,从最初的栽培翻土到最后的收获都能进行技术更新和改进,提升小麦产量。与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小麦精确播种栽培技术相比,小麦综合性栽培技术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和可行性,能够确保小麦产量提升,对促进小麦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2 小麦栽培技术

2.1 选择高产和抗倒伏能力强的小麦品种

2.1.1 品种选择

在小麦种植中,品种好坏直接影响小麦质量,应选择高产、稳产、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小麦品种。要坚持以下的选种原则。

第一,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

第二,在品种选择之前,要开展试验田示范工作,了解品种性能,提高小麦品种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3]。

第三,在选种过程中要观察种子的色泽和饱满度,剔除有蛀虫和霉变的种子,保证小麦种子的纯度和净度,提高发芽率。通过研究发现,济麦70具有高产和抗倒伏能力强的特点,该品种的抗寒性好,分蘖成穗率高,尤其在遭遇大风和强降水天气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抗风和抗倒伏能力。此外,该品种在抵抗纹枯病和茎基腐病方面的能力比较强,适合大范围推广。

2.1.2 种子的晾晒

在选种完成之后,要晾晒种子,在有硬度的地面晾晒,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发芽率。

2.1.3 药剂拌种处理

在播种前用药剂拌种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如蚜虫和纹枯病。在种植前15 d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拌种完成后晾晒,能够保证小麦高产和稳产。

2.2 土地管理

2.2.1 选地、整地

选地是播种前的重要环节,也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选地和整地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要选择平整、土壤深厚以及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地,保证小麦高产和稳产。

第二,在前茬收获之后要及时整地,控制好整地的深度,保证土壤的疏松性和透气性,土壤不能板结。

第三,发现大块土要及时打碎,保证土渣细小。科学平整土地能够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消灭土壤中的杂草,提高土壤的保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为小麦根系生长营造健康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地过程中可以施入有机肥料[4]。

2.2.2 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为了确保小麦高产和稳产,应改变传统粗放的施肥方式,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种植之前采土样,制定施肥标准,搭配好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比例。在小麦栽培过程中,要施足底肥,除了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外,应配合施用五氧化二磷、硫酸锌、硫酸锰等。在施肥之后要配合整地工作,为小麦生长奠定基础。

2.3 科学播种

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播种时间。小麦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要控制好播种时机。有些地区的播种时间在每年的10月,采用一年两熟的方式。适合的播种时间能够防止小麦徒长,也能为小麦提供充足的生长时间,保证小麦稳产。在小麦播种中要合理控制播种量,可以改变原有的宽窄行种植方式,提高小麦穗数。可以改深播为浅播。播种过深会造成种子消耗大量养分,影响种子发芽。在墒情比较差的田块,可以在播种之前浇灌蒙头水,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4 做好冬水浇灌工作

结合土壤墒情和小麦生长情况选择适合的时间浇灌冬水。在浇水的过程中,要结合土壤墒情控制好浇水量。如果土壤中的含水量比较低,不能选择大水漫灌的方式,要采取滴灌的方式。及时检查是否缺苗,发现缺苗应适当早浇水。如果苗壮可以适当晚浇水,提高浇水的效果。完成浇水工作之后结合土壤墒情划锄,可以提高土壤的疏松度,提高保水保墒的能力,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保证小麦健康成长。科学浇冬水能够在春季有效利用水资源,避免土壤裂缝,对培育壮苗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浇冬水能够消灭土壤中的害虫,减少害虫寄生,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力,促进有机肥料分解,为提高土壤肥力奠定基础。

2.5 科学施肥

施肥非常关键,施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氮肥的施用量。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作为底肥,施入复合肥料,适当增施尿素和农家肥,必须保证肥料充分腐熟。在拔节孕穗期,要适当追施尿素。在小麦生长的后期阶段,可以喷洒硫酸二氢钾溶液,要选择无风天气时喷洒,否则会影响喷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麦收获的30 d内,要严格控制小麦用药量,否则会影响小麦质量。

2.6 田间管理

2.6.1 做好化学除草工作

要改变传统的化学除草方法,可选择在冬天化学除草,并且适当后移氮肥的施入时间,为高产和稳产打下基础。冬季小麦苗比较少,杂草很容易暴露,用药比较方便,可以在每年11—12月除草。选择适合的除草药剂,喷雾防治即可,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小麦田内有野燕麦,要选择适合的药剂,除草率达98%以上。

2.6.2 科学防控小麦纹枯病

小麦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纹枯病的为害,要选择最佳的防控时机。选择粉锈宁兑水之后喷雾防治,能够将纹枯病的危害降到最低。

2.6.3 早春防治小麦倒伏

在早春季节,小麦很容易发生倒伏。选择矮丰安和多效唑粉剂,在兑水之后均匀喷洒防治,能够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2.6.4 适当施用尿素

在小麦幼穗分化阶段,追施尿素,能够防止小麦退化,提高小麦结实率,增加小麦粒数,保证小麦高产和稳产。

2.6.5 根外喷施肥料

在小麦穗期和灌浆期,要做好小麦肥料的喷洒工作。使用磷酸二氢钾,采取叶面喷施的方式,增加叶面的营养物质,能够提高小麦的粒重。

2.6.6 秸秆粉碎还田

选择机械设备收获小麦,在收获完成之后将秸秆粉碎还田,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6.7 其他管理方式

第一,冬季土壤中的养分很容易流失,会影响小麦生根,在冬季化冻之后要检查土壤墒情,科学镇压增墒,保证土壤湿润。

第二,弱苗期管理。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会造成小麦弱苗,主要表现为小麦苗发黄,如果不能及时追施肥料会继续发黄。在早春季节应施入碳酸氢铵,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能够起到效果。在追肥的同时要适当浇水,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分蘖成穗。如果播种时间太晚,也会造成小麦弱苗,要控制好肥水用量,提高地表温度。如果土壤肥力不足,应适当浇灌返青水,采取小水漫灌的方式,提高土壤的疏松度,促进秧苗快速生长。

第三,旺苗期的管理。在过冬之前,小麦秧苗生长速度比较快,容易造成养分流失,秧苗返青之后的生长速度变慢,一旦出现倒春寒,会使秧苗大量死亡,做好该时期的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分蘖数量。在越冬之前要做好浇水和追肥工作,保证肥力充足,在解冻之后起到增温保墒的作用。在小麦返青之后要尽快施肥,使用碳铵肥料,并且及时浇水。春季旺苗阶段,在小麦苗返青之后,要控制好肥水的施用量,加强田间管理和中耕除草工作,防止小麦倒伏。为了避免小麦生长过旺,要采取化学药剂防控,避免小麦徒长。

2.6.8 壮苗管理

壮苗时期要做好分蘖数量的控制工作,提高有效分蘖数,做好松土保墒工作。在小麦拔节之后,要追施拔节肥料,并且结合浇水,促进穗多、穗大。在肥力比较差的地块,要适当追施肥料。

2.7 小麦病虫害防治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病虫害,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和综合防治的原则。常见的病害包括纹枯病、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常见的虫害包括吸浆虫、蚜虫和麦蜘蛛等。应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

2.7.1 物理防治

结合病虫害发生特点时刻关注小麦田间发育情况,发现弱苗和病虫苗应及时去除,满足小麦生长所需养分需求。针对小麦虫害,可选择诱杀法防治,利用害虫生长特点进行诱杀。有些害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特点,可以利用灯光诱杀,如使用黑光灯能够诱杀鳞赤翅目。针对趋黄性比较强的害虫,如蚜虫和白粉虱,可以悬挂黄色诱杀板。如果出现卷叶虫或者飞蛾,由于其具有明显的趋糖性特点,可以选择糖醋液诱杀,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2.7.2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会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选择生物防治不会使小麦产生抗药性,是一种比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针对小麦蚜虫,可以在麦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实现灭杀害虫的目的,也可以喷洒性诱剂,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利用生物防治技术能够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促使小麦健康生长。

2.7.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技术是当前防治小麦病虫害的主要方法,主要选择化学药剂防治。在施用药剂之前要了解病虫害的发病类型和发病规律,准备好相应的化学药剂,及早喷洒,提高防控效果。结合病虫害发生的危害和规律,掌握最佳防治时间和用药量,坚持适时和适量的用药原则,避免用药过度产生药害,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选择农药时,要交替施用化学药剂,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坚持施用生物化学农药和联合用药。应用一药多防技术,可减少用药次数和施用量,降低成本,但不会影响效果。

2.7.4 农业防治

要了解当地病虫害的发生类型,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了解最近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情况,做好病虫害防控。为了加强防控效果,相关部门可提前采购和配制农药,并向广大种植户传授病虫害防控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监测网,提前发现病虫害之后对症下药,将各类防治技术相结合。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小麦品种,采取科学的轮作方法,在播种之前进行药剂拌种处理,能够有效预防土传病害。在日常种植中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及时除草和科学追肥,保证苗壮和苗齐,提高秧苗抗病能力,可以减少田间病虫害的发生,促进小麦秧苗健康生长,推动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