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育种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探究
作者: 郭增志摘 要:海南三亚温度适宜,是玉米冬季南繁的理想地区。为了确保玉米健康成长,在冬季海南地区繁育玉米的期间要格外做好育种工作。结合玉米生长规律,探究了南繁育种玉米栽培准备工作、田间管理以及栽培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南繁育种;玉米;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8-002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南繁栽培技术是指利用海南岛冬季温暖、少雨的气候特点来进行作物繁育和种子培育。海南岛位于我国热带地区,冬季温暖、雨水不多,积温条件良好,是我国开展育种研究的重要地区。南繁育种玉米能够有效缩短其育种进程,提高育种的工作效率。
1 南繁育种玉米栽培准备工作
1.1 栽培时间的选择
玉米种子繁育的理想时间是每年10月末到11月中上旬。如果玉米播种的时间比较早,会遭受台风损害,无法保障玉米质量;如果玉米种子播种时间比较晚,玉米灌浆期会赶上每年1—2月上旬的低温阶段,降低玉米籽粒的灌浆速率,严重影响玉米种子的重量。在每年3月底到4月初,伴随温度升高,玉米在生长中会遇到严重的病虫害,严重干扰玉米种子的质量。
1.2 种子的选择
玉米品种的优劣关系到玉米产量,如果选择的玉米品种较差,不论后期采取怎样的玉米栽种方式也无法获得理想的产量和收益。种植玉米前,需要采购人员大批量选购种子。选购种子时要将萎缩、发育不完全或者带病虫的种子筛选出来。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水文、土壤等情况选择产量比较高的玉米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杂交、浸泡处理,提高种子的质量[1]。
1.3 土地选择
第一,保持良好的隔离条件。为了避免外来花粉带来的遗传污染,制种田和繁殖田之间需要设置一定的隔离带。隔离带范围内不适合种植其他玉米。在找不到适合隔离地块时需要采取错期播种的方法进行隔离处理,隔离时间一般是10~15 d。
第二,靠近水源,保证灌溉工作顺利开展。在播种玉米期间,选择的地块要临近水源。为了确保排灌工作顺利开展,要尽可能使用上等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黑色沙壤土;由白色沙砾组成、水肥渗透严重的土质不可以作为繁育的地块。
第三,靠近村庄300 m的地块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外界环境对作物种植产生的不利影响。海南地区的养牛、养羊农户比较多,牛、羊难免会对玉米产生损害,所选择的田地要尽可能远离人口密集的村庄[2]。
2 南繁育种玉米栽培期间的田间管理
2.1 整地和播种
从理论研究层面来看,整地一般在每年早春或者冬季时进行,需要对每块选地进行精准设计,并确保所选择的地块始终保持在平整的状态,土壤要尽可能细碎,在合理把控土壤和水分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整地的精细化水平[3]。在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必要的修整,具体措施有清理杂草和整理土地。在整地时需要将土地修整为方便灌溉和排水的垄田,实现对土地的平整化处理,并在翻地之后开展晒垄工作。
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开展包衣工作,加入一定比例的辛硫磷药剂来规避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如果选择铺膜的方式播种,要提前做好打孔、放种、灌水、灌药等工作。
另外,需要遵循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按照地理特点和土壤基本属性来选择适合耕种的种子,比如将南方种子移到北方,受温度变化和土壤差异的影响,玉米的实际产量会受到影响。因此,在选择所培育玉米种子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水文。
2.2 土壤肥力
玉米生长期间对氮、磷、钾、镁、硫等元素有较高的要求,且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要比例不同。比如在幼株期间,玉米需要持续性地得到磷元素和钾元素,如果缺乏磷、钾元素会使叶片暗淡,不利于作物健康生长。但是,如果施加的肥料过多,营养过剩也不利于作物健康生长。
充足的水分是作物健康生长的关键,因此,为了保证玉米作物的产量,要根据玉米的生长属性来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确保玉米在充足的水分下获得更多营养,提高玉米产量[4]。
在玉米繁育期间保持土壤肥力有利于玉米生产,从实际耕作管理来看,施用基肥能够改善土壤的基本性状和属性,为玉米生长提供营养支持,提高玉米的产量。在玉米播种后可以根据玉米的生长状态来选择适合的肥料,如速效肥、迟效肥等。选择适合的肥料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的综合肥力,为其健康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
在对玉米施加基肥后,要根据玉米后续生长需要追肥,保证玉米生长中有足够的营养,具体方法是将肥料撒在垄面上,在追肥完成之后浇一次大水。需要注意的是,追肥期间使用的追肥量要尽可能少,浇水量要尽可能大,防止出现烧苗的现象。
2.3 查缺补苗,适时定苗
在玉米生长到5~6叶时,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实施定苗处理。如果有地下害虫、老鼠频生的情况,相关人员在做好综合防治的同时,应适当推迟定苗时间,避免出现缺苗、断垄的情况。
对于地下害虫、老鼠引起的缺苗问题,需要相关人员采取相关防治措施进行补苗处理。为了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补苗时间要在当天的16:00前完成,在补苗期间要保护幼苗根系不受到伤害。移苗完成后每天至少灌溉一次,连续灌溉2~3 d,持续灌溉可有效提升玉米的成活率。
2.4 中耕除草
海南地区冬天的温度比较高,杂草的生长速度很快。因此,中耕除草是玉米高产栽培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玉米作物的生长情况来看,在干旱季节,玉米地周围会出现比较多的杂草,相关人员可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结合海南地区的特点,玉米生长期间的除草次数为2~3次。第一次除草是在播种之后、出苗之前进行。为了确保除草剂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使用除草剂后需要采取措施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第二次使用除草剂时要尽可能选择在起垄时进行,即玉米叶片为8~10片时,使用机械器具将除草剂覆盖在杂草上,完成除草。
2.5 严格去杂
去杂是玉米耕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去杂的工作水平及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种子质量。一般情况下,田间去杂工作要进行3~4次。第一次去杂是苗期,根据间定苗特点、生长状态、叶片颜色、叶片形态、叶片生长状态来实施去杂处理。叶片颜色不一致、生长比较快速的幼苗应在定苗之前去除,之后根据叶片颜色、体型、植株高度、叶片宽度去掉其中的杂乱植株。在雄穗散粉之前,要根据父本雄穗的形状、枝叶分布情况完成第二次去杂。
2.6 脱粒、收获
每年3月南繁玉米会进入成熟期,收获的玉米要进行脱粒和晾晒处理。海南地区雨水充足,为了避免玉米颗粒因为雨水霉变而出现质量问题,相关人员应对玉米实施抢收和晾晒处理。
在每年春节前后,海南地区会出现阴雨连绵天气,对已经发育成熟的玉米要尽早收回,并及时对玉米进行脱粒和晾晒处理。
3 南繁育种玉米播种后的管理
3.1 幼苗期管理
在南繁玉米播种后约4 d会出苗,玉米出苗之后相关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调查玉米的出苗情况,观察玉米苗是否受到病害和虫害干扰。考虑到虫害所引起的短苗问题,相关人员应在幼苗临近的作物根系上喷洒农药。
如果鼠害处于十分严重的状态,相关人员应及时使用“电猫”清除鼠害。在去除鼠害之后,相关人员应根据出苗情况及时补种,用水浸泡种子,使玉米苗能够提前2 d出苗。考虑到药物的使用周期,需要在作物出苗之后的第三天使用预防性药物,防范虫害重新出现[5]。
3.2 喇叭口期管理
喇叭口期要对玉米进行两次铲地处理,同时做好追肥管理。第一次铲地时,应追施尿素300 kg/hm2,第二次铲地时,在垄台底部完成扣肥处理,适当追肥可帮助作物更好地扎根。为了避免虫害,可以在大喇叭口期撒施辛硫磷,也可以喷洒生物防治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喷洒的药物要避免和碱性药物混合使用,施加药物后要及时灌溉,确保水肥供应充足,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3.3 抽丝期管理
玉米处于花期时要及时补充水分,确保玉米抽丝散粉及时。需要注意的是,在玉米授粉期间需要继续做好灌溉工作,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选择在一整天来实施授粉。在抽丝前几天,如果母本晚而父本比较早,则需要对母本进行调节。在具体实施操作时一般会通过去雄的方式来促进抽丝,在这个期间灌水能够通过促进母体生长来抽丝。如果母本早父本比较晚,则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调节父本,在灌水期间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促进父本抽雄和散粉处理。授粉时要去除比较长的花丝,最后一次剪花丝可以在授粉前1 d完成,也可以在授粉时剪掉处理,不会影响授粉效果。
3.4 收获期管理
玉米灌浆后期到收获期,老鼠是重要的防治对象,特别是早熟、低秆的玉米,老鼠会爬到玉米穗上啃食玉米,如果啃食严重还会影响玉米的健康生长。对此,可以在玉米穗上涂抹有一定气味的杀鼠剂,直到老鼠全部消失后停止操作。
在收割玉米前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查并贴上标签,方便后期对玉米识别和收割。每年2月末到3月初,海南会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这时需要对收割的玉米进行晾晒和脱水处理,晾晒3 d后及时脱粒。在屋顶晾晒时应盖上隔离布,还应对作物进行筛选和考察。
4 南繁育种玉米栽培时的注意事项
4.1 病、虫、鼠害综合防治
海南种植玉米面临的主要病害是锈病,相关人员可以按比例喷施化学喷剂处理,每667 m2施用12.5%烯唑醇25~30 g,或50%粉锈清200 mL,或15%粉锈宁100 g。在准备好药剂后每间隔7 d左右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在发病高峰阶段,还可以每667 m2施用97%敌锈钠原药200~3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一种重要虫害,可以在玉米心叶期间使用3%的阿维菌素颗粒或者5%的颗粒剂丢芯处理。在玉米抽雄前后,蚜虫病害严重,可以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者吡虫啉乳油稀释后喷雾处理,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海南鼠害比较猖獗,在作物播种前后和成熟阶段要重视采取防范措施,应挑选有经验的人员共同组成森林鼠害专业队伍,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在鼠害比较集中的地区采取人工捕杀或者投放毒饵的方式对鼠害实施集中性的灭杀处理。
4.2 规避花期不遇现象的出现
海南的光照十分充足,一些适合在北方播种的种子有可能不适合在南方播种。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气候适应性较强的品种。
4.3 选择适合的加代材料
环境条件差异会让种子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为了保证玉米繁育质量,相关人员应选择适合的加代材料来完成玉米种子的栽培处理。现阶段,不需要大批量选择的世代或者高代、稳定的品种十分适合在南繁地区使用。在玉米种植期间如果出现特异情况,相关人员不能一味地淘汰和选择种子,而是需要对作物耕种情况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找到作物生长的问题,针对作物生长问题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6]。
4.4 苗期管理要早
第一,播种前期。在播种之后要立刻观察玉米的出苗情况,防止因为栽培过多使土壤板结而诱发出苗困难。在出苗之后还需要立刻开展虫情和苗情的调查研究工作,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治理虫害,发现缺苗时要立刻补种和栽苗,尽快间苗,防范苗荒。在3~4叶期要及时疏苗,在6~8叶期时要及时定苗,确保苗木健壮[7]。
第二,播种中期。出苗到拔节期要关注虫害的发生情况,如果发现地下害虫为害幼苗,要使用8 000倍阿维菌素生物药剂及时灌根,虫害严重时要推迟定苗时间,防范早期定苗因虫害所引起的缺苗。幼苗长出后要及时喷洒药剂,喷洒药剂的数量和频次要注重参考规范说明,避免出现超标用药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喷药时不能将酸性药剂和碱性药剂混合使用。
第三,后期管理。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的温度比较高,叶面蒸腾量比较大,这个时候玉米生长需要比较多的水分,需要相关人员及时浇水。海南的一些玉米抽雄比较早,散粉快速,吐丝比较晚,雌雄不遇,不能正常授粉。对于此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剪刀剪掉吐丝的雌穗上部苞叶,第二天就会长出2 cm的花丝;另外一个方式是使用割茎的方法,在割茎时要采取措施抑制雄穗发育。
4.5 脱粒、晒种时的注意事项
海南降水充足,为了保证作物干湿平衡,应使用防水的尼龙沙袋包装作物,方便作物晾晒。相关人员在晒种时应采取积极措施防范因为雨水过多对种子发芽的干扰。在作物收获时,为了避免出现种子混杂的问题,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种子贴上标签。在运输和贮存种子时,相关人员应做好防潮湿、防虫害、防鼠害等工作,保证玉米种子的质量。
5 结束语
玉米是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采取适宜的种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大力推广和普及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从而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成达,王小琦,李欣,等.南繁育种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及其注意事项[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3):45-47.
[2]张海申,熊卫东,张伟强.玉米冬季南繁的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J].农业科技通讯,2012(8):177-179.
[3]夏德君,汤国民,龙丽萍,等.玉米冬季南繁育种的技术措施[J].作物杂志,2002(3):45-46.
[4]张洋,周晶.玉米南繁关键技术探讨[J].辽宁农业科学,2009(5):47-49.
[5]焦占利,彭绍辉,任炳正.南繁育种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11):224.
[6]韩文亮.玉米南繁制种成功的技术要点[J].中国种业,2005(5):55-56.
[7]王巍,薛永国.玉米南繁育种管理技术探讨[J].作物杂志,2012(5):109-112.
(编辑:季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