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作者: 樊秀兰摘 要:南瓜具有很高的营养、观赏和药用价值,且方便运输和贮存,是许多消费者喜爱的蔬菜之一。南瓜全株能够作为畜牧养殖的重要饲料,可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达到理想的饲喂效果。为了确保南瓜种植的产量,应掌握南瓜的科学种植技术,做好南瓜种植的田间管理工作。南瓜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类型的病虫害,文章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南瓜;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9-005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42.1 文献标志码:B
1 南瓜的生长特性
1.1 南瓜的栽培学特性
南瓜的栽培生长特性优良,对外界条件的要求较低,种植范围广泛,且容易栽培;许多南瓜品种的抗逆性能较好,有很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因此,可以选择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南瓜产量较高,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南瓜的形态和颜色多样,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不仅能够食用,还可以用来观赏。随着对南瓜研究的深入发展,不断地挖掘南瓜中丰富的营养价值,发现其具有保健成分,与南瓜有关的保健食品也逐渐被开发,包括南瓜粉和南瓜面条等,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
1.2 南瓜的营养价值
南瓜的营养成分丰富,富含钾、磷等营养元素,以及南瓜多糖、果胶、南瓜籽碱、甘露醇生物碱等营养物质,属于对人体有益的食物。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南瓜果肉中的营养成分较为丰富,富含胡萝卜素、葫芦巴碱和微量元素等。而南瓜中含有的多糖类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南瓜果实富含多种矿物质,对预防高血压以及骨质疏松方面具有很好的功效,还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果实内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活性蛋白,是人体必需的物质。
1.3 南瓜的药用价值
南瓜除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之外,还有多种药用价值。南瓜果肉中富含丰富的果胶,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够消除很多有毒的物质。南瓜种子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辅助治疗前列腺及泌尿系统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和消炎止痛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南瓜中的有效成分CTY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是控制和辅助治疗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食疗佳品。南瓜中纤维素和果胶的含量较高,可以和人体中的胆固醇结合,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南瓜在治疗哮喘病和明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深受老年人的喜爱。
1.4 南瓜的观赏价值
南瓜的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完成艺术产品创意的良好素材。南瓜成熟之后容易保存,在常温下可以保存6个月以上。
2 南瓜栽培技术
2.1 选种和种子处理
南瓜的品种较为多样,为了实现南瓜的高产和稳产,应做好品种的选择,结合种植目的和当地种植条件选择适合的南瓜品种,最好选择个体美观、肉质厚、瓜体大、长势好及产量高的品种。在选种完成后还要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目的是提高出苗率。种子处理需要清洗种子,应选择品相好、大小整齐、籽粒饱满的种子,将坏种和瘪种剔除干净。将选择的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灭杀种子表面的细菌;将晒好的种子放在55 ℃的温水中搅动15 min,待水温下降到30 ℃后应继续浸泡种子,时间为3~4 h;将表面的黏液搓洗干净,用湿布包裹,在25 ℃的环境下进行催芽处理,2~3 d即可,80%的种子露白后进行播种。为了提高发芽率,在播种之前要开展发芽率的测试工作,结合发芽率确定播种量。通常种子的纯净度和发芽率应达到95%以上[1]。
2.2 选地和整地工作
选地质量直接影响南瓜的品质。南瓜是一种耐旱、怕涝的作物,应选择地势平坦且排水较好地方进行种植,下雨过后应及时排水。通常肥力过强会造成秧苗过分生长发育,导致南瓜徒长,影响坐果,使产量下降,应选择中等肥力水平的地块,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南瓜高产。
需要注意的是,南瓜不能与瓜类作物连作,否则会影响产量,也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在选好地块后还要做好整地工作,将地块的杂物清理干净,进行深翻,施入充足的基肥,可以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施用量约3 000 kg/hm2,还可以配合使用复合肥料,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生物菌肥,能有效提高整地效果。肥料要与种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会烧种,还要结合肥力的情况合理控制施肥量,满足南瓜对养分的需求[2]。
2.3 播种栽培技术
2.3.1 直接播种
一般情况下,选择在每年4月中下旬进行播种,播种方式为干籽直播或者催芽直播。催芽直播出苗的速度较快并且整齐;干籽直播需要按穴浇足底水,待水渗透之后播种,每穴3~4粒种子,覆盖细土,大约7 d就能出苗。在幼苗长到2~3片针叶时可以定苗,每穴保留两株生长比较健壮的幼苗,确保南瓜后期的生长。为了避免夜间低温造成冻害,还应覆盖保温被。
2.3.2 育苗移栽技术
育苗移栽技术也是当前南瓜栽培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选择小拱棚覆盖营养钵育苗,南瓜籽的种皮较薄,易吸水,发芽快。在出苗之后要控制温度,避免幼苗徒长,在幼苗长到1~2片真叶时可以移栽。正常情况下,选择在每年的5月底移栽,约栽植3 000穴/hm2,每穴栽植两株南瓜。在移植的过程中,做好叶片的保护工作,移栽定植完成之后要及时浇水,提高成活率[3]。
2.4 科学的田间管理
2.4.1 补苗
在定植完成后,要及时查苗和补苗,对生长不良和生长较困难的幼苗植株应及时进行补苗,移栽后立即浇水,保证苗齐、苗壮。
2.4.2 中耕除草
通常情况下中耕3~4次,在秧苗成活之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为3~5 cm,在深蔓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在瓜蔓封垄前再进行中耕,能够有效防治杂草,防止杂草与南瓜苗争夺养分和水分。
2.4.3 施肥
在秧苗成活后,结合土壤的肥力情况进行浇水和施肥,2~3次即可。施肥能够促进根部生长,土壤墒情较好时,可以适当减少浇水。坐果前应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否则会造成南瓜叶片徒长,影响南瓜的产量。坐果后需要对根部穴追肥,大约使用尿素120 kg/hm2,或三元复合肥料225 kg/hm2。
2.4.4 整枝理蔓
科学的理蔓方法能确保茎蔓均匀分布。选择二蔓或三蔓整枝方法,促进南瓜开花、结果,保证南瓜的产量。瓜蔓长成之后,每间隔50~60 cm压蔓,3~4次即可,为了提高效果,可选择土块或者小石块进行压蔓[4]。
2.4.5 授粉
南瓜是异花授粉的作物,通常情况下4:00~5:00开花,该时期的授粉效果最好,在10:00前结束。授粉的方法是选择当天开放的雄花,将花瓣摘除,花粉涂抹在雌花柱头上,采用异花授粉和混合花授粉的方式,提高南瓜的结实率。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应将雄花的花蕾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在花蕾开放后进行授粉工作,在授粉完成之后,需要避免雨水进入雌花的花瓣。可以选择辅助授粉的方式,在种植地区释放蜜蜂,30~45箱/hm2,保证蜂蜜和南瓜双丰收。
2.4.6 保花和保果
南瓜在开花之后一旦遇到高温和高湿环境,会影响正常授粉,导致坐果率下降,降低产量。为此,要加强对南瓜果实的管理,确保南瓜的产量和质量。
2.5 采收
如果将采收的嫩果作为蔬菜,要选择在开花之后15~20 d进行采收,在采收过程中避免伤害茎蔓和叶片,确保南瓜后期的健康生长。采摘老熟果食用时,应将果柄一起剪下,在果柄失去水分之后,将南瓜单层放置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可以贮存两个月以上。
3 南瓜的主要病虫害
3.1 主要病害
南瓜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类型的病害,包括南瓜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南瓜疫病,发病后会直接影响南瓜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生育期缩短、产量和质量下降。
3.1.1 南瓜病毒病
第一,南瓜病毒病主要为害植株的叶片部位,叶片部位出现黄斑,叶脉褶皱,叶片变小,表现为畸形。茎蔓扭缩,南瓜表面凹凸不平,形成畸形瓜。
第二,南瓜病毒病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导致,在南瓜生长的各阶段都可能发病,在高温和天气干旱的条件下容易发病。此外,田间杂草没有做好除草工作时,也会增加发病的概率。病毒的类型比较多,有些病毒会在杂草上越冬,有些病毒会在土壤中越冬,借助蚜虫或白粉虱传播。
第三,防治南瓜病毒病,首先,要做好种子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用恒温箱对种子进行处理,温度为40 ℃,处理时间为24 h,完成后再放置18 ℃的环境下处理2~3 d,减少种子的带菌率。其次,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保证水分和养分充足供应,及时清理田间内的杂草,可以减少越冬的病毒。再次,在发现病症之后可选择药物防治,使用菌毒宁600倍液稀释,每间隔7~1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效果显著。
3.1.2 南瓜白粉病
第一,南瓜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部位,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叶片会出现不规则的白色粉状小斑点,并集中在叶面。随着病情的扩散,白斑逐渐连成大块,严重的话会使叶片布满白粉,由绿色变成黄色,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其干枯,甚至枯死。
第二,南瓜白粉病的病原主要在寄主上越冬,产生的分生孢子是主要的传染源。在每年的6月下旬开始传播,易在湿度大的环境下流行。
第三,防治南瓜白粉病,首先,应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并在播种之前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其次,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采用轮作倒茬的种植模式,适当地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避免植株徒长;再次,发现病害后要及时地摘除病叶和老叶,并进行集中深埋或焚烧处理;最后,选择药剂防治,在发病的初期阶段,使用13%的速保利2 000倍液或40%的普利克5 000倍液,每间隔7~10 d喷洒1次,连续用药2~4次。
3.1.3 南瓜霜霉病
第一,南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黄色斑点,之后斑点逐渐扩大,造成叶片的枯萎。
第二,南瓜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产生分生孢子梗,在适合的条件下形成分生孢子,遇到水滴萌发芽管,直接落到其他叶片上,从而导致染病。
第三,防治南瓜霜霉病,首先,应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田间空气湿度;其次,使用有机肥料,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再次,在发病的初期阶段,使用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使用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效果显著。
3.1.4 南瓜枯萎病
第一,南瓜枯萎病受害部位的叶片变黄之后枯萎,茎部逐渐萎缩,一旦整个植株遭受病害,叶片萎蔫,在潮湿的环境下,感染部位覆盖粉红色的霉状物。果实染病后腐烂,果实伤口发病后逐渐扩散和蔓延,果实逐渐变为紫红色,迅速腐烂。
第二,防治南瓜枯萎病,首先,科学轮作倒茬,前茬作物不能是瓜类蔬菜;其次,增施有机肥,提高南瓜的抗病能力;再次,在发现病株之后要及时将其挖出,并使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者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灌根处理。
3.1.5 南瓜疫病
第一,南瓜疫病主要为害南瓜的幼苗和果实部位,幼苗发病的初期阶段,感染部位呈水渍状,上部叶片逐渐萎缩,出现不规则的圆形病斑,在潮湿的环境下病斑会迅速地扩散,蔓延到叶柄和茎部,造成茎部发病。通常情况下,果实在接触地面之后染病,病变部位会出现水渍状,并且迅速腐烂,表面长出白色的霉层,并伴有臭味。
第二,防治南瓜疫病,首先,应选择农业防治手段,和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远离西葫芦等容易感染疫病的作物;其次,控制种植密度,保证田间内的通风和透光性,及时清理感染植株,有效控制该类病害;再次,可以选择药剂防治,使用60%的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均匀地混入土壤中,或使用11.25 kg/hm2的疫霜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混合施入土壤中,能够起到预防的效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