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猕猴桃丰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 张小虎

摘    要:中华猕猴桃是我国珍贵的野生果树,以丰富的营养及较高的医学价值赢得大众喜爱。中华猕猴桃有“水果之王”之美称,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的省份。为扩大其栽培面积,促进山区开发,我国于1979年开始在山区引种,并逐渐完成丰产栽培研究,使中华猕猴桃产能得到有效提升,解决了以往种植过程中猕猴桃产能过低、病虫害较多等问题。文章研究了中华猕猴桃丰产栽培技术要点,探讨了栽种要点,以期提高生产效率,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华猕猴桃;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2-005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B

中华猕猴桃果实呈椭圆形,原产于我国湖北省宜昌市,在我国已有1 300多年的栽种历史。中华猕猴桃性味甘酸而寒,具有解热、止咳以及抗癌等功效,经常食用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经研究分析,猕猴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酶、膳食纤维及胡萝卜素等,营养价值极高。最为显著的是其维生素C含量较高,是水果中名副其实的“维C之王”。

目前,我国种植有近百个品种的猕猴桃,各地区根据实际地质情况,种植品种有一定差异。例如四川省主要种植“徐香”“红阳”“金艳”等果种,不同品种适宜种植于不同地区,且种植要求各不相同。

1 育田

中华猕猴桃生产栽培技术中,育田非常重要,其最终产能及果实质量与育田密切相关。完善育田技术,可缩短猕猴桃果树营养生长期,使果农提早受益,达到早产、丰产的目的。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灵活使用,选择合理种植方法,培育出优良苗木,实现繁殖实生砧木及杂交育种,完成生苗培养[1]。

1.1 种子采集

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成年单株采集种子。采种一般定于9月下旬及10月上旬,选择果实较大、品质较好的鲜果采种。采摘后待其变熟、变软,将果肉与种子一同挤出,随后挤压出果汁,放入水中淘洗,滤出杂质及瘪籽,将洗出的种子再用清水洗干净。需要注意的是,在种子采集中,中华猕猴桃种子深受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喜爱,因此需要防止老鼠啃食,避免种子被破坏[2]。

1.2 沙藏处理

种植过程中,中华猕猴桃的种子经低温沙藏后才能出苗,否则出苗较少或效率较低。沙藏一般为40~60 d。经过数据分析可知,3月沙藏种子出苗率最高,可达70%。具体操作时,可先将种子用温水浸泡12 h,随后将种子捞出与湿沙混合。沙子含水量为20%,以手捏成团不散为标准。一般混合5份沙子及1份种子,也可多使用沙子混合均匀。沙子太干、太湿均会导致沙藏失败。种子及沙子混合后放入花盆或木箱内,再将花盆放入阴凉处,埋入地下。地下长期保持潮湿,短期内不会失水、风干,影响种子发芽。沙藏期间,每隔7 d检查1次,沙子干裂时及时掺水,并上下翻动,避免上干下湿。沙藏的种子到第二年露白时便可用于播种[3]。

1.3 平地播种

中华猕猴桃种子极小,发出的芽较小、较细。因此播种前必须注意精细整地。育苗地最好选择沙土潮湿,水源方便,且冬季没有冷风侵袭的地块。河滩地、黄泥巴地等均不是良好的培育区域。育苗地整理需施足底肥,例如使用腐熟的羊粪、牛粪等。粪便充分腐熟后,打碎撒在地中,深翻20~30 cm。打碎土块,做播种前准备工作[4]。若地形平坦,可作长20 m、宽1 m的平畦,若地势不平坦,要确保种植畦较短。

在多雨地区,需要作成高畦,以高于地面20 cm为准。此外,畦内必须平整,土壤要细且松。作畦时要将覆盖种子的土准备好,可采用三合土,即1份粪土、1份细土及1份沙子。种植前用细筛筛选,确保混合均匀。准备好后堆起,覆盖塑料薄膜备用。地下害虫多的区域,需喷洒1次杀虫剂,以免害虫伤害幼苗,影响种植效率。

播种过程中,根据气候不同,播种时间有早有晚。多数地区以春播为主,即12月沙藏,3—4月播种。西南、华南地区通常播种较晚。在日气温达到12 ℃左右时,便可播种。需要注意的是,应将育苗地浇透,水分完全吸收后再播种。播种过程中,将种子与沙土混合均匀,保证种子或相关苗种植入畦内,种植后覆盖准备好的复合营养土,保证土壤的温度、湿度能够达到种植要求[5]。

2 苗圃管理

中华猕猴桃丰产栽培技术中,苗圃管理非常重要,包含以下几项要素。

2.1 浇水

中华猕猴桃种子在播种过程中,受自身因素影响,播种深度较浅。因此土壤湿度、温度等都会影响出苗。种植过程中,必须经常浇水,保持苗床湿润,确保整齐出苗。

2.2 间苗及移苗

幼苗长出后,较早移苗会导致幼苗死亡。幼苗长出4~6片树叶后,移苗成活率最高。移栽过程中,行间距需保持12 cm,株距保持4 cm,这样长出的幼苗才会健壮,且当年便可完成嫁接。移栽完毕后,需及时浇水。搭盖遮阳棚或遮阳网,棚顶需离地50 cm,遮阳度以40%~50%为标准。若光线不足,苗木将出现生长迟缓问题,且很难当年嫁接。

2.3 幼苗管理

苗期需常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小苗施肥可通过浇水施入发酵粪水,但不能施肥过量,否则很容易出现烧苗问题。幼苗长至20 cm时,便可摘心;及时抹除基部发的芽,使小苗长粗、长高,到秋季以后便可嫁接。

3 嫁接

中华猕猴桃生产栽培技术中,嫁接育苗是实现优良种苗的方法之一,也是中华猕猴桃育苗最常见的方法。采用嫁接育苗,可有效避免中华猕猴桃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性状分离及后代部分品质变劣。

3.1 嫁接前

嫁接前应准备好嫁接工具,例如芽接刀、切叶刀、磨刀石、农用覆盖膜等。在苗木选择中,目前我国中华猕猴桃均以实生苗为基准。中华猕猴桃亲和性不强,塑性较弱,抗逆性较差。因此,通常选择根系发达、无病害、生长1年的实生苗,茎体光滑的苗木可作为有效嫁接对象。在接穗选择及处理上,接穗一般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且充实饱满的1年生春梢枝条。在春季结合修剪,完成采集。将修剪下的枝条悬挂标签,进行湿沙贮存。在夏季及秋季进行芽接接穗,随采随接,可有效提高成活率[6]。

3.2 嫁接中

春季是最好的嫁接时期,一般为1月中旬至2月下旬。夏季则一般为6月中旬及8月上旬。秋季嫁接考虑气候因素,一般为8月下旬及9月上旬。嫁接时,先在接芽下1 cm处形成嫁接凹槽,往下纵切,略带木质部,直至与切口底部相交。取下芽片,在距离嫁接木5~10 cm处,选择光滑面按照上一步削芽方法切削。切口需大于芽片,以准确形成对层,将芽片嵌入切口内,用塑料薄膜进行捆绑。

需要注意的是,要露出接穗芽。在单芽枝中,芽梢长3~4 cm,露出以木质部为主的切面,在对立面削50°左右短斜面木,在离地10~15 cm处选择平滑一面,从上至下切,长度略长于接穗削面。将剥削后的外皮切除2/3,随后插入接穗,用塑料薄膜袋包扎,露出接芽即可。在单芽枝切接中,在接穗上选择一个饱满芽,在芽5~4 cm处下刀,下刀角度呈斜角,以45°为宜[7]。在芽下方1 cm处向下纵切,带木质部。随后在芽上方3 cm处剪断单芽,将种植木从地面上10 cm左右剪断,选择良好、光滑面种植木,略带木质部,切去外皮处1/3,将接芽与木口切口对齐,留下外皮包住接穗,松紧度以不紧不松为准。

3.3 嫁接苗管理

嫁接苗管理包含剪苗、除萌、早搭架、松绑、摘心、除草等主要步骤。春季嫁接成活后立即剪苗,促使接芽生长。夏季接芽成活后也可剪苗。秋季嫁接成功后,考虑气候因素,可暂时不剪苗[8]。

嫁接成活后,接口以下的萌发不定芽必须剪除。如未成活,也需要选择1~2个枝条用于补接。

中华猕猴桃嫁接成活后生长较快。嫁接结合处若不牢固,很容易从根部吹裂,导致嫁接失败,因此必须设立支柱。

3.4 嫁接后

嫁接完后,为不妨碍苗木生长,嫁接两个月后应进行松绑。使用刀片在绑扎处竖切一刀,使塑料条随枝条生长慢慢撑开。在不妨碍苗木生长前提下,解绑倾向于较晚原则。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松绑过晚导致塑料条勒入皮层,影响营养运输[9]。

当幼苗生长20~60 cm时就需摘心,促使组织充实及枝干加速生长。

嫁接苗生长时期是各种杂草的生长时期。因此,必须及时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4 施肥

中华猕猴桃根部为肉质根,初生根为白色,随后转变为褐色。老根外皮呈现灰褐色,根系繁多,分布面广,且极多分布在50 cm厚的表层内,根部导管发达,根压大,输送养分能力强,但定根能力弱。因此,幼苗出现2~3片叶时,主根会停止分生,发育形成庞大侧根群加速生长,呈水平分布状态,分生细根及吸收根生长迅速。

4.1 生长阶段

生长阶段中华猕猴桃发育极快,根系可深达20~30 cm。3年生中华猕猴桃根部明显粗壮,不断向下延伸。中华猕猴桃根系穿透能力较强,可穿透石缝及半分化母岩。中华猕猴桃根系生长周期比枝条长,年周期有两个高峰期。第一次高峰期在枝条生长的6月,第二次是在果实发育后的9月。根系生长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枝叶生长特性上,中华猕猴桃果树一般1年分两次生长。对于强酸性或排水不良的土壤,可采用土培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为中华猕猴桃创造最佳、最优的生态环境[10]。

中华猕猴桃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结果多而早,需要消耗大量养分。需要根据土壤特点施肥,做到经济用肥。氮肥由叶绿素、植物激酶等成分生成,叶绿素可提升光合作用[11]。健康的中华猕猴桃氮含量在5%以下会出现缺氮现象,叶片从深绿转为浅绿,甚至完全变为黄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老叶顶端为橙褐色,并沿叶脉向根部延伸。

在定植时,需要结合定植穴充足释放氮肥。磷肥可增强中华猕猴桃生命力,对于细胞分裂及开花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促进根部发育,使中华猕猴桃具备抗旱、抗寒功能。钾肥是中华猕猴桃果树生长过程中的必要肥料,以离子状态存在,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也是促使细胞渗透的重要成分,可调节气孔,保证中华猕猴桃的养分运输及转化,提升中华猕猴桃果实储藏性,使枝干加粗、组织成熟,提升整体抗逆性[12]。

4.2 施肥技术

在施肥技术方面,基肥一般为秋季施肥。采果后各品种成熟期不同,最佳施肥时期为11月。此时叶片合成养分大量流转植根系中,可促进根系生长,形成又一次生长高峰。同时,由于采果后叶片失去水分调节功能,结果率下降,需使用肥水恢复功能。早期施肥以基肥为主,需适当灌溉,维持叶片功能,延缓叶片衰老,保持较强的光合能力。秋季施肥可提高中华猕猴桃果树的营养储藏能力,有利于中华猕猴桃次年开花及新梢生长[13]。

中华猕猴桃根系生长过晚或过早都不利于其正常结果。萌芽肥一般在2—3月施加,此时施肥可促进萌芽及枝叶生长,提高坐果率。壮果期施肥一般在落花后的6—8月,可结合结果量,酌情施肥2~3次。若出现缺素症状,应及时调整施肥量及比例,一般以堆肥、饼肥、轻肥为主,配以适量复合肥。根据现有种植经验,施肥可加入氮肥、复合肥,成年树进入盛果期,每株可施入复合肥15~25 kg [14]。

5 结束语

在中华猕猴桃丰产栽培技术中,科学的水肥管理可确保中华猕猴桃快速生长,发挥早结果的优势,提高果农经济收益。雨后土表将干但尚未结块时,应整理树盘,清除杂草,保证中华猕猴桃树盘内疏松无草,避免养分争夺。

中华猕猴桃生长旺盛,枝叶繁茂,需要消耗大量养分。在高产栽培技术中,必须充分补足肥料,可整体施肥3次。第一次为采果后施肥,肥料以基肥为主,配以少量的磷肥、钾肥。第二次是萌动前追肥,以氮肥为主。第三次是果实膨大期施肥,以复合肥为主。

中华猕猴桃喜潮湿,因此必须经常灌水,特别在春季,中华猕猴桃果树很容易出现干旱问题。5—9月气温升高,更应注意灌水。此外,在萌动及解封前应进行冬灌,以缓解干旱现象。

参考文献:

[1]涂贵庆,廖光联,刘青,等.中华猕猴桃黄肉新品种“奉黄1号”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20,49(2):153-156.

[2]韩陈敏,黎明.中华猕猴桃高接换种丰产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13(3):45-46.

[3]李灿,魏金成,焦汇民,等.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2020(2):110-112.

[4]周婉莹,曲东,张晓娟,等.中华猕猴桃fasciclin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克隆[J].果树学报,2020,37(8):1144-1155.

[5]于丰源.中华猕猴桃bZIP家族成员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0,26(2):1-14.

[6]陈成,王依,姚俊宇,等.江苏丘陵地区12个中华猕猴桃品种的引种适应性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6):146-151.

[7]鲁传祥.超太上皇中华猕猴桃性状及栽培研究[J].现代园艺,2014(1):31-33.

[8]王茹琳,李庆,王明田.中华猕猴桃在中国种植适宜性区划[J].浙江农业学报,2018,30(9):1504-1512.

[9]罗轩,陈庆红,张蕾,等.“金怡”猕猴桃在湖北大别山区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南方果树,2021,50(1):146-148.

[10]杨秀勇,刘兰杰,隗学玲,等.山东章丘猕猴桃早丰优质栽培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1(4):10-11.

[11]朱广奇,余永生.猕猴桃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林业,2001(3):20.

[12]杨国安.猕猴桃早结丰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8(1):69-70.

[13]李德勇.猕猴桃丰产栽培技术[N].河北农民报,2019-08-22(A08).

[14]杨凡.猕猴桃丰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9(11):3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