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甜菜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作者: 卫志刚,任俊伟,杨雪茹,李静安
摘 要:为探究河套灌区盐碱地甜菜高效栽培技术,在河套灌区展开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丰产高糖新品种2~3个,并就其栽培技术进行总结。经测产、测糖验收后,公顷产量、含糖率较年初预定指标75 t、16%分别超9 t、0.1%。从公顷产量、含糖率、公顷产糖量综合分析来看,21-01、21-13、21-06、21-15等品种在试验中表现较好,可进行生产示范。
关键词:甜菜;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河套;灌区;盐碱地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5-000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233.75 文献标志码:B
河套灌区素有“塞外粮仓”之称,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国家优质小麦和优势玉米主产区。但受该地区的水利设施老化、大水漫浇漫灌、有灌无排或排水不畅等影响,河套灌区内土壤盐碱化严重[1]。
相关数据表明,河套灌区现有农田约66.7万 hm2,其中低产田占65%。为提升该地区的粮食和其他作物高产、稳产能力,拟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2],其中甜菜高效栽培技术是改善盐碱地的重要措施。
1 一般资料
1.1 品种选择
选择植株叶片紧凑、青头小、抗病性较强的丸粒化种子张甜201。张甜201甜菜品种是由甘肃省张掖地区农科所与中国轻工总会甜菜糖业研究所合作选育而成,于1996年通过中国轻工总会甜菜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中甜一双丰17号(张甜201)。该品种是以抗丛根病性强、产质量高的多粒二倍体材料抗-1为母本,以抗褐斑性强、高糖多粒二倍体材料双丰8号的单株后代作父本,父母本以1∶3比例配制而成。
为了保证全苗、壮苗,取得甜菜的丰产和高糖分,种球标准要求达到直径2.5 mm以上,千粒种球重20 g以上,纯净率98%以上,发芽率不低于75%。
1.2 选地、选茬
应选择3年以上未种植过甜菜、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块,或选择轮作4年以上的地,但不能选择下潮地或者容易积水、水位高的耕地。太潮的地容易使甜菜在生长中引起甜菜腐根病等多种疾病,连作的耕地也容易引起甜菜的病虫害发生。
前茬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宜,冬季需休耕。
1.3 整地
播前细致整地,注意保墒。牵引动力机械选用90 N以上拖拉机、配套机具适合本地土壤条件的耕整地机械。可采用联合整地机械,1次完成深松、耙耱、镇压等作业。耕深20~22 cm,深松深度30~35 cm,旋耕作业耕深15~18 cm。要求土壤达到细、碎、平,无坷垃、无根茬。
1.4 科学施肥
结合整地将甜菜专用肥一次性施入,施用量750~900 kg/hm2(N∶P2O5∶K2O=12∶18∶15)。6月要注意甜菜的水肥。离根系5 cm距离,刨小沟,将磷肥和尿素以1∶1.6的比例均匀搅拌,施用量900 kg/hm2。7月底至8月,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2~3次,防止甜菜后期长势不脱肥。
1.5 机械化精量点播
播种前,首先,选择发芽率较高的优良品种;其次,先把甜菜种子进行浸种,甜菜种子的外壳很厚,经过浸种后的甜菜种子更容易出苗,一般种子用清水浸种8 h;再次,做好种子拌药或药剂闷种,防治苗期害虫,一般用8‰的甲拌磷调拌种子,既可防治地下虫害,还可培育壮苗。
播种时间,以4月5—15日为宜,内蒙古北部产区的播种期不能晚于5月上旬。5 cm土壤温度稳定在5 ℃播种。
采用甜菜大垄双行覆膜,用厚0.08 mm、宽80 cm的黑色或白色聚乙烯地膜,采用一膜两行一带或两膜四行两带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覆膜、打孔、播种等作业,在膜上每间隔5 m放置一小土堆压膜,防止大风刮走或刮破地膜,其具有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减轻跳甲为害、抗旱防涝,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加速甜菜生长、延长生育期等优点。株距18 cm,行距50 cm,播种深度2.5~3.5 cm。表层土壤宜干不宜湿,播种穴不能覆土,保苗9万株/hm2左右。
作业质量应符合下列指标要求:第一,漏播率不高于2%;第二,各行播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不高于7%;第三,行距一致性变异系数不高于5%;第四,播种量误差不高于5%。
1.6 中耕管理
甜菜叶龄12~15片叶时进行中耕。甜菜是块根作物,为防止土壤因缺水导致板结较为严重,农民最好在此时期进行中耕3~4次。幼苗现行时第一次中耕,定苗前第二次中耕,第三次于头水前进行。3次中耕,能让甜菜生长得更快。
1.7 灌溉
种子发芽需要吸收种球本身重量120%~160%的水分,如土壤湿度小于60%时就影响发芽,故有灌溉条件地区,需进行秋冬灌溉或早春灌溉;无灌溉条件地区,应适期抢墒播种或浇水播种。有少量缺苗时,要在全面查田后立即进行补种和移栽。
有滴灌条件的,播种后应及时进行滴灌,滴灌灌溉量为600 m3/hm2左右,秋汇地应及时耙耱,抢墒播种;在6月上中旬(叶丛快速生长期)进行灌溉,促使叶丛迅速达到繁茂;滴灌灌溉量为600 m3/hm2左右,渠灌灌溉量为900 m3/hm2;7月中旬至8月下旬(块根及糖分增长期),进行2~3次灌水,灌水量同上,促进块根膨大生长。灌水视土壤墒情、降水、甜菜的生长情况而定,田间30%以上甜菜有午休现象需要灌溉。浇水以田间无积水为准,以防止根腐病发生蔓延。甜菜生长中后期(糖分积累期)严禁割擗功能叶片,起收前20 d要严格禁止浇水,防止降低甜菜的含糖量。
1.8 病虫草害防治
选用机引喷雾机具、喷粉机具或自走式喷雾机等进行病虫草害防治,防治对象主要包括立枯病、褐斑病、地下害虫、小地老虎、甘兰夜蛾、藜夜蛾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1.8.1 褐斑病防治
1) 农业防治。4年以上轮作,增施磷肥,选用耐病品种等。
2) 药剂防治。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首批病株率达到3%时或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开始定点防治,发病率达到5%以上进行大面积联合防治。若6月上中旬降水集中,降水量达到30 mm以上,7—8月平均气温在22~24 ℃,月降水量30 mm以上,病害有较大发生概率。根据病害发生趋势和第一次喷药效果,确定是否第二次防治以及防治时间。用药原则为1个生长季节每种药剂只用1次,减少抗药性菌株出现。第一次施药,用氟硅唑或苯醚甲环唑或三苯基乙酸锡;第二次施药,用三苯基乙酸锡;第三次施药,用苯醚甲环唑或多菌·灵乙霉威混剂。
3) 甜菜褐斑病涉及药剂及用量。可施用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禾本卡克,甜菜上登记)900~1 050 g/hm2;40%氟硅唑EC(杜邦福星乳油或华星化工)30~60 mL/hm2;10%苯醚甲环唑(世高或世典)水分散粒剂450~600 g/hm2;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甜菜上登记)900~1 200 g/hm2,500倍液;40%硫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甜菜上登记)900~1 200 g/hm2,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甜菜上登记)750~900 g/hm2,1000倍液;50%多菌灵/乙霉威混剂750~900 g/hm2;250 g/L吡唑嘧菌酯,150 mL/hm2。
1.8.2 防治甜菜象甲和跳甲的药剂
可施用锐劲特(氟虫腈)5%悬浮液20~40 mL/hm2;或锐劲特(氟虫腈)5%悬浮液5 mL/hm2,加2.5%溴氰菊酯(敌杀死)25 mL/hm2(或其他菊脂类药剂);或48%毒死蜱乳油50 mL/hm2,兼治地老虎。
1.8.3 防治金龟子幼虫、地老虎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可施用3%辛硫磷颗粒剂2~3 kg/hm2或10%毒死蜱颗粒剂2~3 kg/hm2。
1.8.4 草害防治
甜菜田杂草3~4叶期,可施用16%甜安宁330~400 mL/hm2(甜菜登记),20%安宁乙呋黄(甜菜登记)400~530 mL/hm2,20%稀禾啶(甜菜登记)100 mL/hm2,10.8%精喹禾灵(精禾草克)50~80 mL/hm2,10%喹禾灵(禾草克)80~100 mL/hm2。
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可用15%精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甜菜上登记)乳油50~70 mL/hm2,或35%吡氟禾草灵(稳杀得,甜菜登记)乳油50~100 mL/hm2,可与安宁乙呋黄或甜安宁混用,24%烯草酮(收乐通,赛乐特)乳油30~40 mL/hm2,10.8%高效氟吡甲禾灵(高效盖草能)乳油30~35 mL/hm2。
防治芦苇、白茅、狗牙根等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时,施用5%精喹禾灵750~1 050 mL/hm2,或加建农牌40%灭草松水剂2 400~3 000 mL/hm2,用药后1个月再施药1次。
苗后除草剂机车作业喷液量100 L/hm2以下,车速6~8 km/h,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液量100~150 L/hm2,风速4 m/s以下。
1.9 机械化收获
10月上、中旬采用分段式或联合式收获机及时进行收获。收获作业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第一,总损失率不高于5%;第二,损伤率不高于5%;第三,根体折断率不高于5%;第四,切削合格率不低于85%。
2 方法
2.1 田间设计
将全部试验小区统一编号,按随机的方法安排每个处理,随机区组、重复4次、4行区(Ⅰ、Ⅱ、Ⅲ、IV)。河套灌区盐碱地甜菜试验全年取土样5次、取样128份,植株取样4次、取样240份,测糖4次、测样400份;甜菜新品种比较试验测糖960份、测产96份、取样96份,并送往内蒙古农科院;甜菜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测产10份、测糖100份。采样后,甜菜多品种引进鉴定区域试验,区试参试品种24个,4次重复,就相关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对比。本次试样的行长5 m、行距50 cm、株距20 cm、小区面积10 m2;小区理论株数104株、供试面积1 350 m2。试验小区田间排列如图1所示。
2.2 高效栽培技术
示范展示品种3个,包括KWS 2314、MA 2070、IM 1162。地膜覆盖,大小行种植,大行60 cm,小行40 cm,株距24 cm,理论留苗99 990 株/hm2。以上两项实施地点在园子渠,示范试验用地0.4 hm2。4月10日整地、覆膜,4月17日人工穴播,4月底开始出苗,5月20日除草、间定苗,中耕松土。全生育期浇水3次,拔除杂草3次。10月7日测产、测糖、起收。
在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试验,由农业专家组共同制定“河套灌区甜菜全程机械化节本增效综合栽培技术”方案。
土壤基础养分为:待测,含盐量为:待测,碱化度为:待测,品种为当地主推品种:待定。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腐殖酸型改良剂1号(脱硫石膏∶腐殖酸=3∶1)、腐殖酸型改良剂2号(脱硫石膏∶腐殖酸=4∶1),副区为改良剂用量0、200 kg/hm2、400 kg/hm2、600 kg/hm2和800 kg/hm2,共10个处理。基施甜菜专用肥60 kg/hm2,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土壤。其中,脱硫石膏,200目;二水硫酸钙(干基)82%,MgO小于8%;腐殖酸,含有机质50%~60%,腐殖酸30%。
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小区面积40 m2,行距50 cm,株距25 cm,79 500 株/hm2。于3月20日左右进行育苗,4月20日左右移栽,种植方式为大垄双行滴灌甜菜,全生育期灌水3~4次。共40个试验小区,试验设保护行,用地约0.2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