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红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探析

作者: 马世明,田宝润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红薯栽培技术较之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有机栽培技术兴起,红薯的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程度提高。有机红薯含有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多种矿物质,具有抗癌、减肥等多种功效,然而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问题频发,干扰了红薯正常生长。文章分析了有机红薯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机红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5-004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31;S435.31       文献标志码:B

红薯别名番薯,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生命力强,产量惊人,有“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的美誉。红薯做法多样,可生吃,可做熟食,传入我国后迅速普及开来,成为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红薯的经济效益理想,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需求的同时,也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文章从红薯的选种育苗、管理、病虫害防治3个方面分析了有机红薯栽培技术的特征及病虫害防治的要点。从科学选择、土地选择与翻耕、薯种管理、规模化栽培、日常管理、常见虫害的针对性防控等方面出发,介绍了红薯栽培的主要关键技术及虫害防控重点,并提出了规范化栽培、尽量从源头减少虫害发生隐患、采用农业措施等注意事项和优化发展对策,力求促进有机红薯栽培的产量和品质达到理想水准。

1 有机红薯栽培技术的基础

1.1 选种

1.1.1 品种纯

“纯”是指纯粹、纯净,即红薯选种时要做到品种、品质、品相统一,若选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会造成红薯生长混乱、种类各异、难以管控,从而导致红薯大面积减产,同时增加了产生病虫害的风险。栽培有机红薯要求较高,不同品种的红薯适应环境不同,需要达到的栽培条件和可能产生的病虫害情形不同,混杂在一起种植,势必增加技术、时间及病虫害防控成本。

1.1.2 品种精

所谓“精”是指精细、优良。优质品种比劣质品种具有天然的产量优势和品质优势,因此要选用健壮苗,且尽量保证健壮苗的生长状态一致。实践经验可知,健壮苗的产量比弱苗高20%~30%,健壮苗具有返苗速度快、成活率高、生长的根系多、汲取营养力强等特征,因此在造苗时薯苗必须粗大、有顶尖,节距不宜过长,可尽量减少病虫害发生。采苗时若乳汁丰富,则薯苗养分充沛,生长状态较好,也是在前期刚栽培薯苗时初步判断其成熟后品质的标准之一。培育壮苗时必须选择薯块培苗,通常在计划插植前100 d,选择体积适当(单薯重200~300 g为宜)、质量相当、无瑕疵、无暗病的薯块作种。在预计播种前5~8 d,薄施速效磷钾肥培养嫩苗壮苗。当薯苗长至25~30 cm时,应进行采苗培养,并采用第一段苗,切忌采用中段苗。

1.1.3 影响红薯选种的其他因素

选择优良品种的红薯幼苗,能从源头确保红薯的产量及品质。有机红薯的选种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包括环境、土壤、温度、湿度等自然因素,还要考虑种类、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等。市场对有机红薯的品质和产量都有较高要求,优先考虑迷你薯、新农1号、西农431、烟薯27、苏薯8号、豫薯7号等高产高品质品种[1]。对有机红薯需求比较急切的市场,应优先考虑生长周期较短的薯种。如果市场主要以有机红薯作为淀粉提取和加工的原材料,则应优先选择淀粉含量高的薯种。在选择薯种时,要确保选取的薯种表皮光滑、薯形匀称、无病虫害[2]。

1.2 育苗

有机红薯的育苗工作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有机红薯幼苗的选种要点在于尽量选择优质品种,其存活率高、抗病性好,生命力十分顽强。

第一步是制作合适的苗床,以供有机红薯生根发芽。

第二步是进行科学、规范的育苗工作。

第三步是定期管理苗薯苗床,确保苗床状态稳定、良好。

1.2.1 制作苗床

制作苗床的重点在于营造有机红薯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有机红薯稳定生长。苗床要控制好体积、温度、空气等影响因素。要保证温度符合有机红薯需要的条件,覆膜前后的温差需适当但不能过大。覆膜前温度在13 ℃左右,覆膜后不可低于16 ℃,因为有机红薯幼苗发芽的最低气温要求是16 ℃。要注意控制苗床的面积,一般要求面积在20 m2左右,促进空气流动。

1.2.2 排种

消毒及晾干是排种前的必要工作,可确保有机红薯顺利发芽。一般来说,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5~10 min。排种时需要将薯种排放整齐,注意薯种间距,最好将大薯与小薯相间排列,以便后期苗床管理[3]。在排种流程完毕时,要及时增添营养土。尤其要注意的是,有机红薯种子之间的间隙必须要用充足的营养土填满,并视土壤墒情决定是否喷水及喷水量的多少,避免极干或极湿的红薯种子造成发芽率降低,保障后期成熟的有机红薯品质和产量。要注意观察薯种的发芽情况,对未发芽或刚发芽就已产生病虫害的红薯种子要予以清理、排除。

1.2.3 苗床运行

苗床高效运行可发挥苗床自身的优势,同时可满足有机红薯生长条件需求。薯种覆盖保护膜之后温度要超过16 ℃,当薯种正常发芽之后,苗床的温度不可超过30 ℃,如苗床温度高于该数值,应及时调整覆盖膜的体积或采用其他手段进行降温。除此之外,苗薯不同发育阶段的灌溉量也有差别。灌溉除了可保证苗薯茁壮生长,也会导致杂草滋生。在苗床运行过程中,要注意除草工作,通常情况下追施2~3次尿素。苗薯发育到6~7节时应进行炼苗,强化薯种的生命力,促使其正常生长。当苗薯发育20~30 cm时,就可以准备剪苗及插秧工作。

2 有机红薯插秧和田间管理

2.1 插秧

有机红薯对插秧深度要求严格,一般要求控制在5~6 cm。有机红薯插秧想要顺利进行,需要把握两个要素,一是合理密植,二是择机早插,二者缺一不可。

2.1.1 合理密植

有机红薯的插秧种植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大体来说,应综合考虑有机红薯的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摘插方式等因素。短藤的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左右。长藤要稀疏,一般种植3.75万~5.25万株/hm2。一般而言,适宜有机大红薯种植的环境是土壤肥沃、地势高的地段;土壤情况差、地势不高的地段,适宜有机小红薯或短蔓有机红薯的生长环境,可根据情况提高种植密度。为确保提升产量,科学合理密植十分必要,密植程度影响最终产量。

有机红薯栽培离不开水,但如果灌溉量过大,会发生次生根滋生于茎节处的情况,导致藤蔓徒长,从而抑制了生殖生长,薯块正常发育就会受到影响。次生根也会长出小薯块,造成养分不足,从而造成红薯产量降低。因此,要注重灌溉均匀和恰当。要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当有机红薯处于干枯状态,要及时补水,同时要减少藤蔓翻动的频率,促进茎节处次快速生根,次生根发育情况决定了有机红薯的整体生长状态。

2.1.2 适当抢墒早插

有机红薯插植要注意时令,通常情况下,刚开荒的新土地欲插植有机红薯,应控制在5月上旬,而回茬地结束插植不可超过6月上旬。鉴于有机红薯对水分及空气条件要求,一般插植时间可选在小雨或雨过天晴的下午,根据株距用斜栽法种植在土壤水分充足的垄顶,若土壤湿度不够,就须借助人工措施提高土壤湿度。种植时,用指尖轻轻夯实红薯幼苗的根部,使红薯幼苗与土地连接更紧密,以提升生命力。有机红薯栽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考虑适当抢墒早插。每年4月温度低于16 ℃时,即可进行有机红薯的早插和栽种[4]。早插并不是要改变有机红薯的生长条件,是最大限度尊重和顺应有机红薯的生长特征,缩短有机红薯的生长周期,提升种植质量与产量,提高种植效益。

2.2 田间管理

有机红薯的田间管理主要包括化学控旺、水分管理和施肥管理等。

2.2.1 化学控旺

在红薯生长过程中,后期秧苗容易徒长,而有机红薯栽培又迫切要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因此化学控旺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控旺时,要遵循宜早不宜迟的原则。

缓苗后,伸蔓期是红薯控旺最科学的时间段,如果氮肥施用过多,从定植后25 d左右即可进行控旺。若底肥施用较为科学规范,控旺时间可适当推迟,定植后的40 d是最佳时机。控旺药剂种类繁多,在有机红薯栽培中,Paclobutrazol作用显著,最好在收获后深翻土壤30 cm左右,以免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

2.2.2 水分管理

有机红薯在定植后,要注重缓苗水和定植水浇灌的时机和分量。由于定植时气温仍然偏低,此时浇水不宜浇大水,否则水量过多温度降低,会导致红薯苗延缓发育甚至不发育。在浇缓苗水时,因为缓苗水初次和下次之间的周期过长,所以缓苗水切忌浇小水。部分薯农在浇缓苗水时,会施用提苗肥,但此时根系的吸收能力比较差,适得其反。这一时期更重要的是养根,可随水冲施有机水溶肥。

2.2.3 施肥管理

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可以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施肥管理应遵循科学和合理的施肥原则。红薯作为块茎类作物,其生长环境应土质优良、有机物含量高,因此施用有机肥对于提高红薯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不采用粪肥是因为粪肥如果未经特殊处理,环保性较差,易滋生病菌和病虫害。有机肥很好地克服了传统粪肥的缺点,可以用于有机红薯的施肥工作中。

3 有机红薯病虫害防治

有机红薯的病害主要有红薯茎线虫病、红薯病毒病、红薯黑痣病、红薯瘟病、红薯黑根病等,主要害虫有蚜虫、卷叶虫、茎线虫、地下害虫和老鼠等。有机红薯的栽培过程中,想要最大限度地解决病虫害问题,可以将产生病虫害的红薯及时销毁,同时做好预防工作,从源头上消灭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3.1 土壤消毒

在红薯栽培过程中,会遭受地下害虫侵害。地下害虫广泛存在于土地下层和土壤表层,影响红薯产量与品质。

从实践经验可知,采用噻虫胺+联苯菊酯效果理想。对于线虫的防治,使用最多的是阿维菌素,但不可过多使用,以免增强抗药性,而且阿维菌素副作用明显,容易出现烧根现象。目前实践中广泛使用的土壤消毒方式是在定植后浇定植水,随水冲施噻唑膦+氨基酸寡糖素。

3.2 病害化学防治

有机红薯的病害很多,如黑斑病、薯瘟等。黑斑病的防治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浸茎基部6~10 cm处,2~3 min后再扦插薯苗。对于薯瘟而言,要注意防治红薯小象甲和茎螟等害虫,减少虫媒传病;及时拔除初发中心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撒施石灰[5]。

3.3 虫害防治

有机红薯常见的虫害有蚜虫、粉虱、蓟马等,通常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或黄板诱杀蚜虫、粉虱等小飞虫。也可在生长旺盛期喷雾防治,使用呋虫胺+啶虫脒+助剂,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3.4 收获贮运

有机红薯完成种植后,需要根据生长情况以及市场需求开展采收工作。通常情况下,红薯采收在晴朗天气进行,先展开破垄工作清除泥土,再将红薯放在田间晾晒,之后将其收回。收回后要清除薯蒂、须根,收集过程中根据红薯大小以及生长形式做好分级分类。处理过程要轻拿轻放,防止擦伤薯皮。

贮藏有机红薯时,要避免放置在暴晒或潮湿的地方,将其放置在阴凉的屋内,逐条叠放在木板上。之后撒禾秆灰、谷虫净等,做好防虫、防潮工作,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凉爽。也可将红薯储藏在冷库中,冷库温度设置为2~13 ℃,冷库湿度为85%~90%。为防止薯块腐烂,要在薯块旁撒草木灰,并且定期检查贮藏情况。运输红薯时,要清洗运输车辆使其保持干爽,单独装载运输,不可与其他物品混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