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旱地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作者: 马丽丽 郝美琳
摘 要:2021年,合阳县降水充沛,属丰水年份。小麦休闲期、生育期和关键时段降水充沛及时,田间墒情好,小麦整体长势良好,产量三因素协调,品种产量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试验发现,中麦36、西农226、洛旱36可于不同年型在合阳县继续试验观察,运旱805可示范种植。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综合性状;产量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6-001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为了引进并选择出适宜合阳县种植的旱地小麦新优品种,促进合阳县旱地小麦品种更新换代,提高旱作小麦生产水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合阳县小麦生产实际情况,筛选新品种并开展旱地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王村镇北王村洽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包地。该处属于纯旱地,土壤属于黄绵土,地力均匀,肥力中等[2-3],夏季休闲,前茬小麦。供试品种及来源见表1。
1.2 试验设计
共有10个参试品种,随机排列,设置4次重复,共40个小区,小区面积12 m2(3 m×4 m)。参试品种为晋麦47、龙麦2号、中麦36,西农226、伟隆123、运旱805、衡H1401、衡6632、衡1217、洛旱36,对照为晋麦47。
1.3 栽培管理
2020年9月19日结合整地施肥,施陕化尿素、磷酸二铵各375 kg/hm2,金临门有机肥料(总养分N+P2O5+
K2O≥10%,有机质≥45%)50 kg。9月23日划区,9月24—25日用人力三行播种机播种,1 hm2撒3%辛硫磷颗粒剂225 kg、5%毒死蜱颗粒剂75 kg杀灭地下害虫,播种量为135 kg/hm2。
2021年3月17日,1 hm2施加苯磺隆150 g +二甲四氯钠盐750 mL兑水450 kg开展化学防治。5月19日1 hm2用毒死蜱300 mL兑水675 kg,防治麦田黏虫。定期调查记载各品种的出苗期、分蘖期、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等,记录各品种的形态特征、群体动态、抗逆性、产量构成因素等。6月10日统一取样收获[4-5]。
2 气候特点
2020—2021年降水充沛。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共降水657.2 mm,较历年同期533.3 mm多降123.9 mm。小麦休闲期6—9月共降水436.8 mm,较历年同期343.3 mm多降93.5 mm。其中,8月降水205.5 mm,较历年同期98.1 mm多降107.4 mm,降水异常充沛;9月份降水21.4 mm,较历年同期75.9 mm少54.5 mm。冬前10—11月降水59.8 mm,较历年同期67.4 mm少7.6 mm。其中,10月降水26.6 mm,较历年同期48.5 mm少21.9 mm;11月降水33.2 mm,较历年同期18.9 mm多14.3 mm,对于冬前生长和小麦越冬较为有利。越冬期(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降水42.4 mm,较历年同期17.3 mm多25.1 mm,有利于小麦返青拔节和春季生长发育。3月降水25.8 mm,4月降水59.5 mm,分别较历年同期多4.1 mm、24.6 mm。拔节至孕穗关键阶段需水临界期田间墒情好,对小麦中后期生长发育极为有利。5月降水32.9 mm,较历年同期48.7 mm少15.8 mm,但4月降水较多,田间墒情较好,有利于灌浆和干物质积累。总体来看,小麦生育期和关键时段降水较多,各阶段苗情总体较好,生长发育良好。虽然存在白粉病、黏虫等病虫害发生为害较重等不利因素,但是总体来看影响小麦生产的气候因素以有利方面为主,小麦生产总体呈丰收态势。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育期
出苗期,洛旱36、运旱805、伟隆123较对照晚1 d,其他品种与对照相同;分蘖期,龙麦2号、衡1217与对照相同,其他品种较对照晚1~2 d;返青期,运旱805与对照相同,其他品种较对照晚1~3 d;拔节期,运旱805较对照早1 d,中麦36、伟隆123、洛旱36、衡6632较对照晚1~7 d,其他品种与对照相同;孕穗期、抽穗期,运旱805较对照早1 d,衡1217与对照相同,其他品种较对照晚1~8 d;成熟期,衡6632较对照晚2 d,其他品种与对照相同。生育期最短的是伟隆123,为239 d;生育期最长的是衡6632,为249 d。具体见表2。
3.2 个体、群体动态
基本苗,参试品种中麦36、伟隆123、洛旱36、运旱805、西农226较对照减少7.5万~36万苗/hm2,其他品种均较对照多1.35万~42万苗/hm2。冬分蘖,中麦36、衡1217、伟隆123西农226较对照减少63万~97.5万苗/hm2,其他品种较对照多12万~69万苗/hm2。冬单株分蘖,衡1217、龙麦2号、衡6632、衡H1401较对照少0.1~0.6个,其他品种较对照多0.1~0.4个。最高总分蘖,衡1217、伟隆123、运旱805、西农226较对照少4.5万~156万苗/hm2;其他品种较对照多28.5万~130.5万苗/hm2。最高单株分蘖衡1217、龙麦2号、运旱805、衡6632、衡H1401较对照少0.2~0.4个,其他品种较对照多0.2~1.0个。具体见表3。
3.3 抗逆性
伟隆123、洛旱36、西农226表现抗旱性、抗干热风性中,其他品种与对照均表现抗旱性、抗干热风性强。伟隆123、西农226表现抗寒性弱,衡1217、洛旱36、龙麦2号、衡H1401表现抗寒性中,其他品种与对照均表现抗寒性强。综合分析得出衡6632与对照抗倒性中,其他参试品种表现抗倒性强。从各品种生育期各阶段综合观察分析,伟隆123生长势表现弱,其他品种与对照生长势均表现强,具体见表4。
3.4 品质
中麦36、伟隆123、衡1217、衡H1401品质差于对照晋麦47,籽粒品质为半角质,其他各参试品种与对照晋麦47籽粒品质均为角质,具体见表5。
3.5 产量
从小区实测产量结果看,中麦36较对照晋麦47增产7.7%,其他参试品种较对照晋麦47不同程度减产,减产幅度3.2%~22.8%,具体见表6。通过方差分析可知,试验品种间F值为9.06大于F0.01=3.3,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具体见表7。通过新复极差法分析,伟隆123与对照晋麦47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他各参试品种与对照晋麦47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具体见表8。
4 结论
参试品种中,以晋麦47为对照,中麦36产量高于对照,西农226、洛旱36、运旱805表现产量较高,4个品种均表现丰产性和综合性状较好。
参考文献:
[1]李影.小麦免耕播种机开沟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5(8):55.
[2]杨梅,汪娟梅,张宁.不同播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7):69-70.
[3]任蓉.小麦湿面筋与粗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分析[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8(4):52-53.
[4]李万春,罗磊,石岩生,等.锡林郭勒盟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中国农技推广,2021(6):35-37.
[5]李景欣,李秀辉,包桂荣,等.内蒙古地区种植的部分春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1,16(2):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