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冷凉地区西兰花新品种引种试验
作者: 丁云鹤 魏建业 范桃会 吴洮男 冯坤蓉 马正武
摘 要:临夏州西兰花种植集中在临夏县尹集镇等冷凉区。为促进临夏州西兰花产业的发展,通过对中青11号、中青319号、20BS5、中青16号、中青8号5个西兰花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商品性比较试验,探究其在临夏州冷凉区种植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临夏州比较适合种植中青16号、中青8号、20BS5,其具有球形大、经济性状好、产量高等特点,适宜本地区种植;中青11、中青319商品性较好,但是产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不适宜推广。
关键词:西兰花;临夏;品种;引种试验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6-003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35.3 文献标志码:B
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L.var.italica,Plenck)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因其具有成球状绿色花蕾群而得名绿花菜或青花菜[1]。西兰花是高原夏菜的主栽品种之一,作为甘肃省高品质蔬菜,能够充分利用西北高原地区光源较强、水分充足、夏季气温凉爽、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条件优势,有效提升蔬菜品质。西兰花营养丰富,经过多年发展,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深受群众喜爱,发展形势非常良好[2-3]。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中部,该地区存在大面积高海拔冷凉区域,非常适合西兰花种植推广,还能做到反季节差价销售[4],解决东部地区夏季蔬菜断档问题,可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升本地种植户收入,对巩固当地脱贫成果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菜农自发性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随着夏菜南运市场的开发,西兰花春播面积不断增大,已形成一定的规模[5],极大改善了农民们的生活条件。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结合临夏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菌菜药”百亿产业的要求,蔬菜作为农作物支柱产业,产业化及规模化发展势在必行。
2021年临夏州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了5个西兰花品种,在临夏县尹集镇卡家滩村冷凉地区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在临夏州地区种植的西兰花品种,为促进西兰花蔬菜产业在临夏州的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尹集镇位于临夏县城东南大夏河南岸,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为2 287.6 m,具有大陆性季风和山地气候特点,气候地域性差异悬殊[6]。尹集镇卡家滩村试验点全年气温较低,土质较好,肥力中等,属于海拔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冷凉气候区,具有西兰花生长的适宜条件。
1.2 试验材料
参试西兰花是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的早熟耐抗性强的中青16号、中青8号、20BS5、中青11号、中青319号5个品种。
1.3 播种
5个参试西兰花品种于3月26日在临夏州农业科学院北塬试验站蔬菜研究所日光温室中播种育苗,播种土质采用蔬菜有机基质,加多菌灵进行搅拌,尽量做到无菌的环境。采用在72孔塑料穴盘人工点播的形式,先在穴盘内装2/3蔬菜基质土,每穴点播1~2粒种子,播种后在上边覆2~3 mm基质,然后整齐摆放至棚内浇水、系品种名牌。
1.4 试验设计
根据试验地形状,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品种设3个重复,共有15个小区,双垄交叉定植,单个垄面宽70 cm,垄沟宽40 cm,株距50 cm,小区面积14.4 m2。小区定植60株,折合苗数41 667株/hm2。小区品种田间试验分布情况见图1。
1.5 田间管理
西兰花幼苗在临夏县北塬试验站塑料大棚内培养,适宜定植期适当炼苗后,5月7日严格按照试验设计在临夏县尹集镇卡家滩村试验点定植。定植日天气晴朗,定植后及时浇水,然后按照田间管理措施统一管理,西兰花幼苗缓苗情况正常。试验地早期做好整地工作,施羊粪有机肥45 t/hm2、尿素150 kg/hm2作为底肥,确保试验地肥力充足。在西兰花生长期间,及时灌溉,试验点修建有喷灌,采取喷灌形式补足水分[7]。西兰花需水量较大,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会影响产量[8],大雨之后要及时排水,防止积水过多使病菌滋生。西兰花在生长期间氮肥需求量较大,而且要配合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等复合使用,保障西兰花生长旺盛。
试验过程中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第一次在生长中期适当追施养田养根肥(80 kg/hm2),第二次追肥在结球前期用微量元素水溶肥(120 kg/hm2)喷施叶面。后续施肥每隔3个星期施肥1次,以常用氮肥为主。西兰花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病虫害防护,常见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立枯病、小菜蛾等。
试验前期育苗工作、病虫害防控工作已用多菌灵粉剂搅拌蔬菜基质,减弱了病菌的繁殖。整地后在太阳下晾晒3 d,尽可能减少了病菌滋生。在西兰花生长中期,防治小菜蛾、软腐病等病虫害。在6月5日选择用2.4%阿维·高氯微乳剂阿维菌素(3 000倍剂)喷洒叶面及叶背面,对小菜蛾防治效果良好。试验品种为高抗性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均未发生病虫害,生育良好。
1.6 测量指标
7月2日西兰花开始陆续采收并进行测产。根据生长发育进程,适时观察记载各品种生育期、植株长势及发病情况,在采收中期每个小区随机抽取10株植株,测量西兰花株幅、株高、叶宽、叶长、叶柄长、叶片数、纵茎长、横茎长8项指标,再通过对比品种间球色、球形、蕾粒、花球外观、花球大小5项经济性状指标,通过全部测产得到小区产量。数据采用Excel和SPSS 19.0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西兰花品种物候期比较
从表1可得知,5个西兰花品种播种时期一致时,在8~10 d均可出苗,中青11号、中青16号、中青8号成熟期早,采收期短,7 d内可以统一完成采收,而中青319号、20BS5采收期较晚,采收期较长。
2.2 不同西兰花品种植物学形态指标比较
主花球收获结束时,通过对中青11号、中青319、20BS5、中青16号、中青8号5种不同西兰花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柄长、叶片数6项指标的测定,经过数据分析(见表2),可以看出西兰花5个品种的形态差异。
由表2可知,中青319号株高最高为64.27 cm,中青8号最低为47.97 cm,差异达显著水平,与中青11号无显著差异,与20BS5、中青16号差异显著;株幅最宽为中青319号,与中青8号差异显著,与其他3个品种无显著差异;叶长、叶柄长也是中青319号最大,但是叶长与中青16号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
由此可知,中青319号及中青11号营养生长旺盛,长势较其他品种较好。
2.3 西兰花品种花球大小及产量比较
由表3可知,中青16号花球纵茎最大,而且产量最大,达到15 154.20 kg/hm2。中青319号及中青11号虽然植物学形态都达到优秀水准,但其产量小,分别为11 187.75 kg/hm2和11 614.65 kg/hm2,相比中青16号减产了26.17%,由此可知中青319号及中青11号在生育期内营养生长大于生殖生长,在生长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对比其他品种在产量上存在劣势。20BS5品种花球大、产量高。
2.4 西兰花采收期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由表4可知,通过比较5个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可以看出每个品种之间差异不大,果实都较紧实,形状规则,中青16号相较于其他品种商品性更好。
3 结束语
通过对中青11号、中青319号、20BS5、中青16号、中青8号5个西兰花品种的各项生理指标对比,可以得出,中青16号、中青8号、20BS5相较于另外两个品种,具有球形大、商品性强、产量高等特点,适合在临夏州冷凉区推广种植。
西兰花是喜冷凉的作物,引种时要根据临夏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及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为西兰花植株生长和花球创造较为适宜的条件,保障西兰花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萍.春季冷棚西兰花轻简化栽培技术[J].蔬菜,2022(2):46-47.
[2]刘景坤,张博超.冀北露地西兰花节水减药增效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22(2):148-150.
[3]张新岭,李武高,卢钦灿,等.西兰花大苗露地越冬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20(18):167-170.
[4]王建华,毛忠良,戴忠良,等.江苏苏北地区西兰花引种比较试验研究[J].南方农业,2009,3(6):58-59.
[5]白小龙,王蓝斌.不同西兰花品种在兰州市红古区引种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1):45-47.
[6]孙玉莲,祁晓龙,马玉坤,等.临夏地区强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条件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20,43(1):68-74.
[7]袁定帅.西兰花加工过程中营养品质及抗氧化特性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7.
[8]吴厚桂.青花菜新品种——马拉松[J].长江蔬菜,2007(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