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猕猴桃种植技术研究

作者: 程军

摘    要:猕猴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无公害猕猴桃的需求,在猕猴桃栽培的过程中应用和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确保猕猴桃的质量。文章论述了无公害猕猴桃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以期为猕猴桃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猕猴桃;无公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6-007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63.4       文献标志码:B

猕猴桃果肉鲜美,富含丰富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推出了无公害水果栽培技术,其中就包括无公害猕猴桃栽培,能够确保猕猴桃的质量。

1 无公害猕猴桃栽培技术

猕猴桃是一种阳性树,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合在微酸性的沙质土壤中生长。猕猴桃营养价值高,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应用无公害猕猴桃栽培技术能够保证猕猴桃的质量。

1.1 选择种植地

猕猴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对水分、土壤和气候等条件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要做好选择种植地的工作。在选址的过程中,应选择背风向阳、生态环境良好和远离污染源的地区,减少外界自然因素对猕猴桃的影响。充分利用光照条件促进猕猴桃的光合作用,增强养分的吸收和糖分的积累。远离污染地区能够减少有害物质对果实中的影响,减少对人体的伤害。选择排灌方便和土质优良的土壤,满足无公害猕猴桃栽培对土壤的需求,保证土壤结构良好,并且土壤中富含丰富的有机质,促进猕猴桃健康生长,为保证猕猴桃的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

1.2 规划种植地

为了确保猕猴桃的健康生长,选择种植地后要科学规划,提高猕猴桃的种植效益。结合种植地的生长环境选择多树种复合的经营模式,为猕猴桃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在种植地周围种植杉木和杨梅等,为猕猴桃创造良好的缓冲林带,避免大风对猕猴桃造成损伤。可以在猕猴桃种植地的空余地块种植经济作物,增加种植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抗病虫害能力。为了减少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要做好种植园翻耕工作,及时清理园内杂草,通过中耕除草提高土壤透气性,满足猕猴桃生长需求。

1.3 选择优良品种

在栽培猕猴桃的过程中,选择品种非常关键,是提高无公害猕猴桃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应该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有效避免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此外,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在本地区种植的猕猴桃品种。

1.4 科学定植

选择猕猴桃最佳的嫁接时间,有些地区是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在平地可采用南北行栽培,行间距为3.5~4 m,株间距为2.5~3 m。在整地过程中,应建立宽1 m、深0.8 m的定植沟,然后分层填埋有机肥料,控制好剂量。在定植当年做好搭架工作,主要选择T型架和犁架,在关键部位使用混凝土桩,搭架地上高度为1.8 m,地下深度为0.5 m,通过合理搭架保证植株的通风透光性,有利于猕猴桃生长。

1.5 科学施肥

猕猴桃属于多肥植物,为了满足猕猴桃的生长需求,要做好施肥工作。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无公害肥料包括有机肥和复合肥,也可使用腐熟的优质农家肥、绿肥、腐殖酸类肥料和氨基酸类复合肥、果树专用肥等,为了保证猕猴桃无公害栽培,提倡使用微生物肥料和矿物源肥料。坚持以下施肥原则:基肥和追肥相结合、土壤施肥和叶面喷肥相结合,保证猕猴桃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养分。

1.5.1 基肥

在土壤封冻前施入基肥,在果实采收后施肥越早越好,提高肥料的吸收率,补充树木生长所需的营养。基肥主要施加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沼肥和饼肥,配合施用适量的矿质肥料。调查研究显示,基肥用量占全年总施肥量的60%以上,不同的猕猴桃树龄所需要的施肥量不同。在施入基肥的过程中深耕土壤,如果是幼龄猕猴桃园,选择环状沟、条状沟和放射状沟的施肥方式,沟宽为30~40 cm,沟深为40~45 cm,不能损伤根部。如果是成龄猕猴桃园,可将肥料均匀地撒在树冠下面,浅翻1次,不能损伤根部,盖住肥料即可,在施肥后及时浇水,保证根部对养分的吸收。

1.5.2 追肥

通常情况下,追肥4次/年。在萌芽期追施第一次,能够促进枝叶的生长和花芽分化,采取穴施或者沟施的方式,施肥后覆土,选择腐熟的人畜粪肥、沼液、复合肥、尿素或者过磷酸钙等。在果实膨大期追施第二次肥料,满足果实和新梢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在猕猴桃坐果10 d内追肥,主要施用磷肥和钾肥,采取穴施或者沟施的方式,施肥完成后覆土,主要使用人畜粪尿、沼液、磷酸二氢钾和猕猴桃专用的复合肥。在生长旺盛期进行第三次叶面喷肥,主要是为了满足树体生长的养分需求,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无风的晴天或者在阴天9:00、16:00喷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害的发生概率。如遇到降水天气应及时补喷,控制好叶面喷肥的浓度。在果实采收前20 d进行第四次叶面喷肥,满足果实对各种微量元素的需求。在追肥的过程中应大力推广沼液肥,保证猕猴桃的质量。

1.6 土壤管理

猕猴桃的根系较浅,必须把握土壤质量,确保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气、没有杂草,以浅锄为主,深度为5~10 cm,避免伤害根系。如果遇降水天气,在土壤没有干燥前及时锄地松土,避免土壤板结,同时消除杂草。最好选择人工除草,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剂除草,满足无公害猕猴桃栽培要求。

1.7 灌溉和排水

在猕猴桃园建园后要建立排灌设施,并且保证灌溉水源清洁。猕猴桃怕涝也怕浸,应适量灌溉,降水后要及时排水。高温、干旱时要及时灌溉,在雨季要及时排水,避免出现涝灾。

灌溉3次/年,第一次结合施肥浇灌催芽水,满足苗木的萌芽和花芽的分化;第二次在落花后10 d、果实膨大期追肥时浇水,能够促进果实膨大,保证猕猴桃的高产和稳产;第三次选择浇灌越冬水,在土壤封冻前浇灌越冬水,通过越冬水能够促进根系生长,同时起到防冻作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1.8 树体管理

1.8.1 抹芽

在春季进行抹芽,在芽体萌发到10 cm左右时,及时抹除结果母枝上的畸形芽、双生芽、细弱芽和迟发芽,减少养分消耗。

1.8.2 摘心打顶

针对结果母枝外围挂果的结果枝,进行两次摘心处理,越早摘心越好,通过科学、严格的摘心工作,能够提高抗风能力。

1.8.3 人工授粉

通过人工授粉能够提高猕猴桃的结果率,每天6:00~8:00可以集中采收正在开放、花瓣泛白的新鲜雄花,选择软质牙刷刷取花药,并且晾干(温度在25~30 ℃)、碾碎,放在塑料瓶中密封12~24 h。人工授粉时将碾碎的花粉装入软体塑料瓶,然后对准雌花捏喷,要掌握好授粉时间,必须在12:00前。如果遇到阴天,只要温度不低于15 ℃也可进行人工授粉[1]。

1.8.4 疏果定果

通常情况下,保留结果枝2个/m2,各结果的母枝保留8~12个/m2结果枝,每个结果枝有3个果实,保留40~60个/m3果实,确保平均产量为22 500 kg/hm2。在开花后10 d,要检查果实的生长情况,及时摘除畸形果、斜肩果、钩刺果和果线开裂果等,使果实可以吸收充足的营养物质。

1.8.5 果实套袋技术

在无公害猕猴桃栽培的过程中,可以提倡果实套袋技术,在定果后套袋,通过该项措施能够避免果实和农药直接接触,减少果实农药残留量,保证果实外观品质。在套袋前要喷洒一次无公害的杀菌剂,可以选择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在药液充分干燥后再套袋。要把握好套袋时间,在晴天8:30~10:30或者14:30~18:30,选择专用的无公害水果袋。在套袋后每隔10 d随机检查1次,在采收前30 d要解袋和放风。为了解决套袋导致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较低的问题,在果实生长的后期阶段可以喷施2~3次增糖增质剂,禁止使用猕猴桃膨大剂[2]。

1.8.6 做好冬季的防冻工作

在越冬前要做好防冻工作,在修剪后可对地面以上60 cm内的树干进行缠裹,也可以选择玉米秸秆包裹捆扎。在缠裹袋中要装入土、灰、麦秸和锯末的混合物。此外,可对主干部位涂抹5%黄腐酸钾、氨基酸钙和氯化钙等。如果在第二年春季遇到冻害,应对冻害造成的裂口涂抹拂蓝克。在秋季对猕猴桃幼树进行培土,保证根部不受损伤。

2 猕猴桃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技术

2.1.1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要做好猕猴桃苗木和接穗的引进工作,严禁从有病虫害的地区引进,从源头上杜绝病源的扩散和蔓延。

2.1.2 做好栽培管理工作

第一,加强园址的选择工作,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做好田间排水工作,定植不能太深,选择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第二,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砧木,做好树苗培育工作,提高苗木抗病能力。第三,科学施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尽量提早施用基肥,结合土壤肥力使用有机肥,控制好各种肥料之间的比例,保证养分积累,增强树木的抗病能力。第四,科学合理地修剪。保证枝条能够合理、均匀分布,枝蔓不缠绕,提高猕猴桃园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3]。

2.1.3 清洁果园和果树

第一,在秋冬季节做好猕猴桃树的修剪工作,彻底清理干净发病的枝梢和叶片,并集中烧毁或者深埋处理树皮和树枝,减少病虫害,避免病菌的扩散和传播。第二,彻底清理果园内的枯枝和落叶,做好杂草清理工作,减少越冬病虫的基数。

2.1.4 树干涂白

在冬季用晶体石硫合剂、生石灰和水混合均匀涂白树干,能够灭杀越冬的病虫害;改善田间环境,降低冬春季节的昼夜温差,增强树体的抗病虫害能力。

2.1.5 喷洒石硫合剂

石硫合剂具有很好的杀虫杀菌作用,能够有效防治红蜘蛛和溃疡病。在冬季涂白树干后可以选择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均匀喷湿全园的枝蔓,然后封园处理。

2.1.6 果实套袋

果实套袋可有效减少介壳虫和食心虫等害虫的为害,保证果实的品质,在猕猴桃花谢后的30 d开始套袋,能降低果实中的农药残留,保证果实表面的清洁度[4]。

2.2 物理防治技术

2.2.1 安装杀虫灯

针对害虫趋光性和趋波性等特点,可以选择在果园内悬挂杀虫灯,能够有效灭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降低虫口基数,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降低农药残留。可在每年3—11月在果园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或者太阳能杀虫灯,要控制好悬挂杀虫灯的数量,能够有效诱杀金龟子和卷叶蛾等成虫[5]。

2.2.2 悬挂有色板杀虫

利用某些害虫的趋色性特点可在田间悬挂黄板诱杀,能够诱杀蚊虫和蚜虫等小型昆虫。适合在虫害发生的早期阶段以及虫量较少时使用。

2.3 生物防治技术

2.3.1 种植三叶草和紫花苜蓿等植物

种植三叶草和紫花苜蓿等植物能够有效控制猕猴桃园内恶性杂草的生长,达到消灭杂草的目的,减少使用除草剂,同时能够给天敌营造良好的繁殖生长环境,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3.2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

针对某些虫害可以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5%天然除虫菌素和甜核苏云杆菌等,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可使用有机矿物油防治蚧壳虫,选择0.5%几丁聚糖等生物农药诱导植株产生抗性,能够有效防治炭疽病和褐斑病等。此外,选择农用链霉素和春雷霉素能够有效防治溃疡病[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