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子包衣生产增产效应及配套技术研究
作者: 周常艳 兰孝宇摘 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促进粮食增产以及种植出更加优质的粮食是我国农业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人们对于粮食的品质以及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其增产技术的研究更加多样及深入。文章对水稻种子包衣的增产效应进行分析,并开展配套技术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子;种子包衣;增产效应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6-010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1 水稻种子包衣增产效应分析
水稻种子的包衣技术是通过种衣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当前水稻包衣技术不断成熟,可促进水稻种子生长。
运用包衣技术时可以加入其他药剂,能够有效提高包衣效果。将杀虫剂、杀菌剂等活性成分加入其中可以满足包衣要求,提高包衣质量。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时,种衣剂中有较多活性成分,在包衣的过程中活性成分可以包裹在水稻种子上,将水稻种子与空气分开,形成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能够保证水和空气有效进入,保证种子的内部能量稳定,促进水稻种子发育。水稻种子包衣后能够在表面形成一种临时物质,与水接触后可以促进网状结构降解,并且能够逐渐形成与土壤接近的活性成分,不会因为快速淋溶或溶解而导致营养物质流失,或因为农药的养分集中而产生药害。
水稻种子包衣技术是一项高效率、低毒性、具有增产效应并且能够节约成本的技术。通过近几年的试验,水稻种子包衣技术成为了现如今水稻种植增产的重要手段。水稻包衣会影响发芽率和成秧率。与普通的水稻种子相比,经过包衣处理后的水稻种子在发芽率以及成秧率上有极大提升,并且这些结论都可以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以及试验中得到证实[1]。
在水稻种子的发芽率研究中,以科农16号为例,将包衣与未包衣的种子相比较,包衣种子的发芽率比普通种子的发芽率高3%~5%。除此之外,使用优富8号进行成秧率方面的试验,发现包衣种子的成秧率比普通种子的成秧率高3.75%~7.5%。包衣技术对种子的发芽率和成秧率具有一定的增长作用。
此外,包衣的种子对于水稻秧苗素质也有所提升,对科农16号、优富8号等不同的种子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在种植后可以明显看出,秧苗的苗高、分蘖、根长、根重、白根数都有十分优异的结果,并且在抗病虫害方面也有优异表现。而种子发芽率、成秧率以及秧苗综合方面的提高,都可以使水稻的产量增加,这也是增产效应的原因。
2 水稻种子种衣剂以及技术研究
水稻种子的包衣技术离不开种衣剂,不同类型的种子以及不同的地区面临不同的种植问题。水稻种子包衣技术就是应用不同种衣剂对筛选后的种子进行包裹,然后进行技术处理,帮助水稻解决生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1 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发展
种子包衣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研发的,小麦、玉米、蔬菜、棉花种子等旱作物中使用该技术比较多。水稻作为种植环境比较特殊的重要粮食作物,其种植环境的湿度比较大,附着性比较差,因此包衣技术的应用效果不佳。1977年日本使用福美双种衣剂防治水稻苗期的瘟病以及各种病虫害后,才解决了包衣技术在水稻种子中的应用缺陷。通过不断的试验以及改良,1980年日本的3家公司联合开发了35%过氧化钙种衣剂,用于水稻的播种中。此后,1987年以及1990年出现了11%以及16%的水稻种衣剂,为水稻的包衣技术提供了支持。20世纪90年代,水稻种衣剂研究中,将其与除草剂结合,提高了水稻种衣剂的性能,加快了水稻包衣技术的发展[2]。
相比之下,我国开始研究水稻种衣剂的时间相对比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1993年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周本新等人使用过氧化钙、徽肥、杀虫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活性成分研制出水稻直播丸化型的种衣剂“稻农乐”;1998年江苏农科所研制了含其他活性成分的干粉种衣剂;2000年有更多农科所以及种子开发公司等开展了对种衣剂的研究,成功研发了第一批次的水稻种衣剂;2005年,有关种衣剂的产品已经高达299个,但是在水稻种植中使用的种衣剂产品只有29个。
随着国家科技实力的增强,2008年全国推广使用水稻种衣剂的地区面积达到533.4万hm2。包衣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稻谷增产,增产率达到6.6%。这为我国水稻的种植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生长条件,使水稻种植业的增产效应开始显现出来。但是,水稻种衣剂的推行以及水稻包衣技术的发展与我国的玉米、小麦等其他农作物相比,占据的市场比例相对比较低。根据调查,水稻种衣剂相比其他作物使用率低;当前玉米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小麦、大豆。
2.2 水稻种衣剂类型以及特点
种衣剂是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重要基础。水稻种衣剂的类型很多,不同的组成成分让每种种衣剂有不同的特点和效果,对于水稻也有不同的增产效应。
根据种衣剂的组成成分,总体可以将种衣剂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一型水稻种衣剂,另一种是复合型的水稻种衣剂。
单一型种衣剂往往是为了解决某个水稻种植中单一问题而研制的,例如当水稻所生长的地区缺乏阳光时,需要研制单一型水稻种衣剂,使种衣剂具备促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水稻健康生长,保障产量。水稻包衣技术的使用是为了满足种子发育要求,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不能采用单一的水稻种衣剂,其功能单一性会影响水稻发育效果。单一型水稻种衣剂的使用范围受限,无法有效解决所有水稻种植中的问题。因此在水稻种衣剂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其效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功能,提高种衣剂的针对性和应用效果。
复合型水稻种衣剂能够解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缺乏营养元素、不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抗虫病害能力比较差等,这些问题都能够通过复合型种衣剂得到解决。虽然复合型种衣剂具有方便、快捷、一步到位的优点,但是也有缺点,例如对于解决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单一性问题,复合型水稻种衣剂没有单一型水稻种衣剂的解决效果好。此外,由于复合型种衣剂中的活性成分较多,很容易对水稻产生副作用,比如导致线粒体和叶绿体增多等,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所以使用复合型种衣剂时要考虑副作用,但总的来说,副作用对于水稻的影响相对较小。要针对水稻种植、生长的地区土壤条件以及环境选择合适的种衣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水稻的生长以及产量。
2.3 种子包衣过程
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够运用包衣技术。在开展包衣技术前,需要先挑选种子。对于运用包衣技术的种子进行严格筛选,确保筛选出的种子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以及净度。这样才能够为后续包衣技术实行提供基础。
除此之外,还要选择水稻品种。通过近些年的不断实践,主要有3种比较适合运用包衣技术的水稻种子,即科农16号、优富8号以及ZSB。这3种种子能够很好地接受包衣技术,保证增产。
在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时,对包衣所需要的生产设备也有要求。需要对种子进行搅拌并且加入种衣剂,在包衣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灰尘,同时可能会排放一些气体,这些对于环境都会有一定影响,因此要求包衣的厂房与居住区、工作区分开,并且厂房中一定要配备除尘及除气设备,避免对工作人员以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要满足环保的要求[3]。
对于包衣设备的选择,市场中主要有5种机器,即转盘、转筒、螺旋推进器、电盘以及硫化床。水稻种子包衣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干燥种子的设备分为卧式和箱式,这两种设备都有干燥效果,但使用方法不同。以上不同种类的机器要在不同情况下运用。
此外,在解决完包衣场地的厂房以及器械问题后,需检查相关的电气设备,检查电路,确保电器设备正常运行,确保设备完好,以保证种子包衣顺利进行。要对场地采取防火、防尘、防尾气等措施。在具体的包衣过程开始后,需要工作人员先将不同的水稻种子进行分类,根据相应标准以及不同的稻种调试药种比,然后对种子进行包衣。
在包衣完成后,将种子送入干燥机中,确保种子处于温度和干燥度都适宜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种植效果。需要对环境进行严格检测,确保热风的温度以及湿度等,当种子水分的含量达到12.5%时,要立刻将干燥机关停,但是不能立马取出包衣后的种子,而是要先将种子静置散热。当温度降到与室温相近后再取出,之后进行定量包装,并抽样检测。水稻种子包衣后需要对种子进行检查,确定干燥效果符合要求。同时,需要对水稻种子的包衣质量进行检查,分析是否存在包衣不完善等情况。
3 水稻包衣技术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要想使包衣技术发挥更好的增产作用,水稻栽培十分重要。
首先,大部分种子在包衣后不能立即浸种,而浸种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基础步骤,要以科学的方式进行,防止对后续的栽种产生影响。水稻种子使用前需要进行浸湿处理,并且在固定的容器中浸种,禁止使用流动的水浸种,一方面防治对环境产生污染,另一方面避免伤害水稻种子的包衣。对于不同的稻种,浸种时间也有不同要求。对于杂交稻种来说,浸种时间要在12 h以内,常规的稻种在24 h以内。浸种期间不能够进行太多搅动,避免破坏种衣剂。大部分种衣剂的pH值为6~7的中性区间,所以在播种时不能加入其他农药或者与化肥一起使用[4]。
其次,要想提升水稻的增产效应,一定要培育出更好的秧苗。使用包衣技术时,育秧比较适合使用旱育秧、湿润育秧以及秧盘育秧,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种衣剂的效果以及作用。在育秧结束后要选择好苗床,苗床应该选择在向阳并且土壤肥沃的地方,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壮的秧苗,且有利于后续管理。除此之外,使用种衣剂之后,包衣种子的秧苗素质会明显提高,返青快且易早生快发。包衣种子的分蘖数也会有所提升,插后分蘖比较多。要根据不同的稻种品种、特征以及早、中、晚稻的情况合理规划、合理播种和移栽,规划苗架结构,促进高产[5-6]。
再次,科学灌溉能够保证水稻生长以及产量,缺水或多水都会对秧苗造成不良影响。在栽培前需要使水稻田中的水位符合要求,水位过高可能会导致种子延长发育时间,水位过低则无法满足育种要求。在灌溉时不能淹没秧苗的秧心,在插秧之后灌溉不能过多。除此之外,要考虑当地种植地区的环境,根据气温、湿度等进行调整以及检查,保证科学灌溉。
最后,要注意防治病虫害。虽然包衣后的水稻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更强,但是一旦受到病虫害影响,仍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例如水稻受到螟虫等侵害时,在水稻苗期会形成枯心,影响水稻产量,所以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十分重要[7]。
4 水稻种子包衣技术推广意义
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运用以及开发属于我国农业技术的巨大革新,是一项惠及农民、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增产效应的重要农业技术,因此,推广包衣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包衣技术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可以帮助农民有效控制病虫害,提高保苗率。水稻种植过程中受到害虫和种植场地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种子受到侵害,导致生产质量降低。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运用能够满足种植要求,同时能够解决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水稻种子的有效保护。运用包衣技术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后,种衣剂中含有杀菌、杀毒、杀虫卵的有效活性成分,能够将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虫卵以及各类病菌迅速杀死,保证水稻种子正常生长,所以包衣技术有控制病虫害传播的优点及作用[8-9]。
其次,水稻种子包衣技术可以提升种子质量,极大提升育苗的成活率,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使秧苗更佳、产量更多,降低后续补苗的概率[10]。
再次,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推广可以帮助农民减少投入,节约种植成本,增强种植效果。种子包衣需要通过重重筛选以及检查,包衣后的种子质量过硬,并且灰尘以及空瘪粒都比较少,在筛选时可以将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种子剔除,节约成本。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运用可以对种子进行筛查,确定当前使用的种子是否符合要求,并且有效降低种植成本[11]。
最后,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育种保健,满足育种要求,提高育种质量,有效降低育种的次数,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以及用药成本,极大地提升了育苗的成苗率以及产量,达到了增产的效果。推广水稻种子包衣技术十分重要,能够为农民谋福祉,为国家作贡献[12]。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科技手段逐渐革新,农田收获机械化以及各种优质的化肥和药剂都能够帮助粮食提升产量。水稻包衣技术作为促进水稻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帮助我国农业快速发展。水稻包衣技术在我国大力推行实属必然,对于我国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华珍,肖家琪.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研究[J].种子科技,2018,36(6):37.
[2]湛晓蝶,张荣萍.水稻包衣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农技服务,2017,34(17):8-9.
[3]黄志权,于竞.水稻种子包衣技术[J].种子世界,2016(9):42.
[4]俞宏彪,赵梅娟,芦金刚,等.包衣剂在直播水稻上的应用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3):15,34.
[5]张海清,熊远福,陈炳光.推广水稻种子包衣技术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种子,2006(1):76-78.
[6]韩银宝,杭建胜.水稻种子包衣及其播种[J].中国种业,2004(3):54-55.
[7]吴汉荣,卢俊春,范金泉,等.水稻种子包衣技术应用效果的观察[J].中国种业,2000(3):26-27.
[8]陈清梅,谭迎高.水稻种子包衣处理技术应用效果研究[J].杂交水稻,1998(S2):63-64.
[9]吴中民,安龙哲,李运涛,等.种子包衣与直播深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1998(2):104-106.
[10]黄华康,张轼,郑旋,等.种衣剂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过程中物质转化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427-429.
[11]胡前毅,黄育忠.水稻良种包衣技术应用研究[J].种子,1997(3):81-82.
[12]赵建勋,骆先登.水稻种子包衣效果初报[J].种子世界,199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