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与推广建议分析

作者: 陈广胜

摘    要:小麦是主食及酒类的主要原料,相关人员持续研究小麦创新种植技术,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逐渐成熟。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使用与推广可以切实满足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为种植人员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文章分析了绿色小麦的种植技术要点,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技术推广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7-006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小麦作为三大谷物之一,其质量、产量会对农产品的整体水平产生直接影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突破了传统种植的弊端,能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可以确保食品安全,为百姓带来福祉。

1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1.1 选择优良品种

应从小麦选种方面着手,在基础层面推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顺利开展。品种优良的种子能够提高成活率、出苗率,增加产量。同时,品质优良的小麦种子抗病性较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病虫害,以此保证小麦整体产量。

首先,应根据实际种植环境及种植条件科学选择品种,尽量选择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其次,应确保小麦种子的出芽率为85%~99%,含水率低于13%,以此提高小麦种子的成活率。

1.2 科学处理种子

选择优质的绿色小麦品种后,需筛选小麦种子,淘汰霉变、颗粒不饱满的种子,留下颗粒圆满的种子,增强抗病性,提高成活率。晾晒种子需选择晴朗天气,通过太阳光紫外线对种子消毒。避免与热源过近,禁止在水泥地上晾晒种子。可以选择阴凉通风处晾晒,以防温度、湿度过高损坏种子。浸种时,可以选用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钙溶液,浸泡时间为12~24 h。可采用药剂拌种的方式预防根腐病、茎基腐、金针虫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促进小麦种子健康生长。

1.3 补苗与施肥

补苗是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天然环境中,麦苗生长会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导致麦苗无法达到预期生长目标。因此,种植人员需在播种麦苗后,观察麦苗的生长情况,发现漏苗、缺苗现象及时补苗,确保麦苗健康生长。应缓解麦苗生长过快的现象,并通过补苗栽培,确保麦苗养分均衡。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种植密度的要求较高。种植密度过高会降低光照效果,增加小麦整体的含水量,滋生病虫害,影响小麦的健康生长;种植密度过小,小麦生长过程中接受的光照较多,会导致小麦徒长。因此,要合理调整小麦的种植密度,及时进行补苗栽培,为小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

施肥工作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小麦播种后1~2 d可以通过施肥增加土壤养分,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追肥工作需根据实际种植环境进行合理调整,科学控制化肥的比例。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兑水的方式稀释化肥,以此促进小麦快速生长。

1.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制约小麦健康生长的主要因素。科学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提高小麦质量与产量。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措施进行防治,例如引进病虫害的天敌,在确保治理效果的同时保护种植环境。同时,科学处理小麦种子可以提高种子抗病性,预防大多数病虫害。此外,按照一定的掺兑比例进行药剂拌种,可以将病虫害抑制在萌芽阶段。

1.5 科学进行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小麦种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好绿色小麦种植田是保障小麦高产丰收的重要因素。在种植环节,应严抓绿色小麦田间管理,严格管控小麦生长的每一个阶段,全面提高小麦种植品质及产量。

首先,在种植绿色小麦前,需对麦田进行深松处理,加强土壤的通透性,杀死部分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虫害;根据土壤实际条件,合理使用腐熟的农家肥、绿肥,禁止过度使用氨肥。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需及时补苗并拔除野草,避免野草与小麦争夺养分;根据小麦实际生长情况合理选择灌溉方式,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养分、光照以及合理的温湿度[1]。

其次,应防范早衰与倒伏,选择抗倒伏性较强的品种,严格控制氮肥数量,禁止过量使用氮肥。在定苗、间苗环节,应严格控制种植密度,规避大面积密植。若选择高秆类小麦品种,需在起身返青期合理施用化肥,预防倒伏现象。可以均匀喷施叶面肥,调节小麦的生长情况,预防早衰。

2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

2.1 机械化小麦种植技术

若想提升小麦种植产量,提高种植效率,实现绿色小麦高产,可以采取机械化种植技术。机械化小麦种植技术可以使小麦种植形成规模,实现增产增收,减少人工种植压力。使用机械化小麦种植技术时,需严格控制种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此提高小麦种植产量与品质[2]。

2.2 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生物克制生物,例如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在传统理念影响下,治理小麦病虫害主要采用喷施化学药剂的防治方式,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对土壤及周围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的,不符合当今社会绿色发展的价值观。种植人员可以通过引进害虫的天敌灭杀害虫。也可以在成虫期间于田间设置性诱剂、悬挂色板、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等,利用成虫趋色、趋化、趋光的习性诱杀害虫。

2.3 绿色节水灌溉技术

绿色节水灌溉技术是当前农业种植中主要的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之一。相关人员需对绿色节水灌溉技术加以重视,并采取合理的推广手段,实现绿色节水灌溉技术的全面应用[3]。应用绿色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满足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起到节水效果。

绿色节水灌溉包括喷灌、微灌、低压管灌3种方式。其中,喷灌是指在灌溉地带引入专门的设备以有压水进行灌溉,该方式灌溉均匀,能保肥保土;微灌包括膜下滴灌及滴膜灌溉,可根据需求量的不同进行适量灌溉,确保水肥耦合,减少地表水渗透;低压管灌技术是以低于0.2 MPa的管道进行输水灌溉,水流大且出水口压力低,可以减少渗漏,提高灌溉系数。

2.4 机插麦钵形毯状机插技术

绿色小麦稳产、高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种植人员不仅要强化田间地头的灌溉举措,还要注重小麦品种的合理搭配,逐步实现半自动、全自动机械化种植收割,做好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相关计划。传统种植方式多选用平地插秧模式,根部无法形成独立的个体。钵形毯状机能集中收拢绿色小麦的根部,收拢后的形状是下钵上毯状。机插麦钵形毯装机插方式能够更加精准地取秧,对秧苗的伤害较小,可以携带土地共同插秧,提高小麦秧苗的成活率。此外,机插麦钵形毯状技术成本不高,适合大范围推广普及[4]。

3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建议

3.1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

目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仍存在一定的距离束缚,只在小范围内推广,虽然有效,但很难实现全面应用。相关人员需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形成大范围、广距离的推广模式。

首先,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借助现代先进的科学设备,以网络信息为核心,以新媒体平台为媒介,开展全面推广,突破原有宣传技术中距离的束缚,实现无限制宣传,让更多的人借助先进科学设备了解绿色小麦种植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水平的提升,智能设备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智能设备了解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网络没有距离束缚,可以实现无边界的技术宣传,扩大了宣传范围。在“互联网+”模式下,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频、文字等方式以最短时间完成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宣传,同时为农户设置搜索关键词,使其通过自主查询获得所需答案。对于复杂问题,技术人员可以与农民现场连线,直接解决农民种植绿色小麦的困惑。此外,技术人员可以建立绿色小麦种植微信群,邀请当地绿色小麦种植人员入群,在群里分享关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链接、公告等,真正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网络传播可以使农民更深入地了解绿色小麦的科学种植技术,扩大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范围[5]。

其次,利用传统媒体宣传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中老年群体对小麦种植的关注度较高,但多数中老年人更倾向于借助传统媒体学习种植技术。基于此,可以借助传统媒体进行宣传,让中老年群体通过电视、广播以及报纸等了解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6]。

3.2 建设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

建立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可以使小麦种植者直接观察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价值与特点,真正了解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势。

首先,可以让专业小麦种植人员参与到小麦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中,切身感受传统小麦种植技术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区别,进而深入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在推广环节,需根据建设的实际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相关设施设备,凸显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效果,彰显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价值[7]。

其次,在构建绿色小麦种植基地阶段,可以邀请附近群众观摩,让种植人员从机械设备及技术应用等方面感受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势与价值,从而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在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确保绿色小麦种植能够形成规模化发展,提高建设效率,提升种植人员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信任度,促使其更好地应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

3.3 加强技术指导并组织学习

首先,为了实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可以下派技术指导人员到种植地,实现对种植人员的一对一技术指导,提高种植人员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重视程度,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种植人员正确认识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作用与优势,了解小麦种植的发展形势及市场需求。

其次,加强技术指导,解决种植人员在应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中的实质问题与困惑。只有取得种植人员的信任与理解,才能更好地实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必要时可以组织种植人员围绕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展开学习,共同学习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借助种植人员的种植经验实现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优化,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8]。

再次,我国应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较晚,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种植经验,促进我国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引入国外种植技术的同时,应与我国小麦种植现状相结合。国家层面应通过商品、交通、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立法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加大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力度。

3.4 加强对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对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较高要求,需加强对技术推广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此提高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效果。同时,应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完善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并明确认识到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是一个长期性工作[9]。

首先,思想教育方面。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培训和学习,提高技术指导人员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及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使技术指导人员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宣传工作[10]。

其次,相关技术方面。提高技术指导人员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掌握能力,不仅体现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理论知识方面,更体现在实际应用方面。可以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选择合适的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传递先进的种植经验。在选择种植基地的环境与土壤、机械化播种方式等方面培训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人员,提高种植人员的绿色小麦播种能力。除此之外,需提高指导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确保其准确理解种植人员的想法,切实帮助种植人员解决问题。

3.5 探讨与国情相符的种植方式

应确保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与我国国情相符,确保种植模式以理想的方式推广。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仍有待提升,绿色小麦的科学种植技术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11]。在运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开展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及环境特点,借鉴国外的先进种植经验,促进我国农业推广技术进一步发展,探索出一条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绿色小麦种植发展路径。

4 结束语

与传统的小麦种植技术有所不同,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更加重视绿色性能,可以提高农业种植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传统的小麦种植过程中,受传统观念与技术水平的影响,很难开展有效的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导致小麦种植产量较低、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加强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探究与推广,实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全面应用,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提高质量,满足市场对绿色小麦的需求,同步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子君,李可夫.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与推广建议分析[J].种子科技,2022,40(3):52-54.

[2]刘昌乐.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与推广策略探究[J].种子科技,2021,39(24):46-47.

[3]陈爱民.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与推广建议分析[J].种子科技,2019,37(6):41.

[4]孟庆娜.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要点与推广建议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6):109-110.

[5]李雪华.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及其推广措施[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4):61-63.

[6]李军红.安徽省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研究[J].农家参谋,2022(12):40-42.

[7]刘瑞梅.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方法分析[J].河北农机,2021(10):99-100.

[8]齐静.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的推广方法[J].农家参谋,2022(1):64-66.

[9]刘春华.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J].种子科技,2022,40(10):124-126.

[10]尹丽红.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与建议[J].现代化农业,2021(1):28-29.

[11]朱锦勇.试论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J].热带农业工程,2020,44(4):93-94.

作者简介:陈广胜(1965—),男,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与开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