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降产能、提品质、增效益生产模式管理技术路径探讨

作者: 王胜德 何志运 蒋梦阳

作者简介:王胜德(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发展、果蔬生产。

摘 要: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主栽的果树种类。发展柑橘产业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在乡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各柑橘主产区大力推动柑橘产业发展,使柑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但也存在因追求高产而过量挂果、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导致出现柑橘量高质劣、销售困难、效益不好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从定果降产、减肥增效、节水控量、促色保形、减药绿防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柑橘降产能、提品质、增效益(CPX)生产模式管理技术路径。

关键词:CPX生产模式;柑橘;降产能;提品质;增效益

中图分类号:S66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65-3

DOI:10.19345/j.cnki.xckj.1674-7909.2024.01.015

0 引言

道县地处我国“赣南—湘南—桂北”柑橘产业优势带。以脐橙为代表产品的柑橘产业是道县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道县柑橘种植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的约73 km2发展到2022年的160 km2,产量也由20世纪80年代的约5万 kg增加到超15万 t。近年来,受柑橘种植面积盲目扩张、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管理方式简单粗放、黄龙病等侵染性病害流行和极端天气频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当地出现柑橘总产量增加过快、品质下降、产品市场价格下跌的现象,对市场造成负面影响。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与道县甲科冰糖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尝试将降产能、提品质、增效益(CPX)生产模式管理技术应用于柑橘生产实践,以达到平衡单位面积柑橘产量、提高柑橘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1 柑橘CPX生产模式内涵

柑橘CPX生产管理模式是通过降产能来提高果品内在品质,并延长果树经济寿命,通过整体提升果品质量来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并通过实现优质优价来提高果农经济效益,最终提升产业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过量挂果对柑橘树的危害较大,会对果树持续结果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影响果树经济寿命。在实际生产中,许多果农为追求产量,会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仅会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土壤环境受到污染,还不利于柑橘生长,造成果品品质不佳[2],制约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果农可通过采取“降产能”措施(降低单株挂果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来提升果品内在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果品质量是水果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果品品质受品种、栽植环境条件和田间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种植户可通过选择优良品种、在适宜环境下栽植、加强整形修剪、加强花果管理、加强肥水管理和采用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等措施来提高柑橘果品质量,从而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

“增效益”是通过减肥减药节水、提高果品品质等举措,来提高果品的平均价格,从而增加柑橘种植户的实际经济收益。

2 柑橘CPX生产模式管理技术路径

道县甲科冰糖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柑橘种植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核心种植区面积为44 hm2,辐射带动柑橘种植面积约为67 hm2,主要种植脐橙、冰糖橙、沃柑等。基地自建成产出以来,产量逐年增加,前期采取规模化发展策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后续因管理跟不上等问题凸现,基地面临“增产不增效”的发展困境。在此背景下,通过开展产教融合,探寻柑橘CPX生产模式管理技术路径如下。

2.1 定果降产

保持适宜的挂果量是提高柑橘果实品质的有效途径,也可避免出现“大小年”现象,延长柑橘树经济年限。在确定留果量时,要考虑树体承载力。树体承载力与果树树势、树冠、叶片数呈正相关。在生产实践中,柑橘留果量可用以下2种方式确定。一是按叶果比来确定。保持适宜的叶果比可提高柑橘品质,如甜橙的叶果比为(30~50)∶1,温州蜜柑的叶果比为(20~35)∶1,冰糖橙的叶果比为(50~60)∶1。二是以产定果。甜橙(脐橙)预期产量以50 kg/株计,单株留果量为65~110个;冰糖橙预期产量以50 kg/株计,单株留果量为300~400个。

2.2 减肥增效

2.2.1 有机肥替代化肥

目前,柑橘生产过程中存在氮肥、磷肥、钾肥施用过多和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不合理及有机肥投入不足等问题[3]。近年来,化肥价格持续上涨,且施用过多氮肥会影响柑橘果实品质。施用有机肥能改善柑橘品质,提高维生素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4-5]。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符合“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双减”要求,也能降低生产成本。在每年10下旬到12月上旬,每667 m2施用商品专用有机肥(含生物有机肥)100~200 kg或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700~1 000 kg。同时,每667 m2配合施用配方肥[总养分≥45%,m(N)∶m(P)∶m(K)=14∶16∶15)]30~50 kg。微量元素不足时,要补施微量元素,一般每667 m2沟施1~2 kg硼锌铁镁肥,或采用叶面追肥方式喷施硼砂、硫酸锌、硫酸镁等微量元素肥 2~3 次,每667 m2每次喷施量为 0.2 kg[6]。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每667 m2施用高氮中磷中钾型配方肥[总养分≥45%,m(N)∶m(P)∶m(K)=20∶13∶12)]30~40 kg。次年6—8月(果实膨大期),每667 m2施用配方肥[总养分≥45%,m(N)∶m(P)∶m(K)=18∶5∶22)]40~50 kg。

2.2.2 测土配方,精准减量施用化学肥料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测定的基础数据资料,结合柑橘需肥特征,分析橘园土壤理化性状与养分状况,明确柑橘园产量目标要求,编制合理的施肥方案,以增加施肥的精准性来实现减肥增效的目标。

2.2.2.1 精确估算配方和施肥,实现减量增效

目标果园肥料用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当季利用率÷肥料养分含量。由相关研究可知,生产1 000 kg的柑橘,果树所需的氮(N)为6 kg、磷(P2O5)为2.4 kg、钾(K2O)为4.8 kg。若667 m2柑橘园的目标产量定为2 000 kg,则折合成施用含N 46%的尿素26.1 kg、含P2O5 20%的过磷酸钙24.0 kg、含K2O 50%的硫酸钾19.2 kg。

2.2.2.2 减量水肥一体化

通过水肥一体设施将新型水溶性肥料在柑橘春梢萌芽前施入。一般在距离果树15~20 cm处,每667 m2施50% 缓(控)释掺混肥料或45%脲甲醛复肥40~50 kg,总施肥量比常规施肥减少10%~15%,氮、磷、钾质量比为1.0∶(0.4~0.5)∶(0.8~1.0)。由于红壤土的钙含量低,而钙磷肥能降低果实酸度。因此,在柑橘果实开始着色时,可补施钙磷肥。采用叶面追肥方式,喷施质量比为1∶1∶5的流体硼螯合钙葡萄糖混合液2~3次,以增糖降酸。

2.3 节水控水

水是果树生存的重要生态因子,也是树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柑橘年生长期中,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不同,需要选择适宜的浇水量,遇到干旱应及时灌溉。

总体上,柑橘园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柑橘萌芽期、抽梢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宜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开花期、坐果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以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低于60%时需要灌水,高于70%时需要排水;果实膨大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以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为宜;果实转色期和成熟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0%~60%;休眠期、花芽分化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5%左右。

2.4 促色保形

柑橘果实要色形美观、圆正,才能提高其商品价值。因此,生产中应促进柑橘自然转色,且不掺杂色。在前期整形修剪的基础上,果农应对果枝进行撑拉绑缚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提高光照强度,促进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的形成,从而促使果实转色着色。喷施着色剂S诱抗素+磷酸二氢钾、氨鲜酯+钙镁硼或2%石灰水+0.4%食用盐的混合液,在促进柑橘着色的同时,也能防止发生高温日灼。对有害生物(如蓟马、锈壁虱、吸果夜蛾、潜叶蛾、柑橘大实蝇等)引起的虫伤果,由溃疡病、疮痂病、黑星病、灰霉病等引起的病斑果,以及由药剂浓度大、药剂分散性差等引起的药害果,应对症用药,从而实现防病、治虫、防药害。

2.5 减药绿防

针对柑橘病虫害危害特点及其对产量品质的影响,果农应采取“一防、二健、三控、四减”的综防措施来进行防控。“一防”是指重点防控黄龙病,发现染病植株时要及时将其清除,并采用“五步法”(一锯、二划、三涂、四包、五覆)来处理树蔸,防止病枝、病芽萌发[7]。果农可通过使用球孢白僵菌与甲氨基阿维菌素混合液喷雾来防治低龄木虱、喷施四环素灭菌、冬季清园(砍除病树)及严防带病柑橘苗木进园等措施来防控柑橘黄龙病。“二健”是指健全柑橘周年病虫害防治计划和采用柑橘健身栽培管理技术。果农应确定柑橘重要病虫害和次要病虫害,健全防治方案;通过土肥水管理来培养健壮树体,提高树体对病虫的抗性。“三防”是指实施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例如,在树体休眠期,无害化处理病残枝、落叶果,选用非化学农药(如矿物油100~150倍液、石硫合剂300~500倍液)来除菌灭虫,通过覆盖地膜、安装黑光灯、悬挂色板、放置糖醋液等措施来诱杀害虫,用生物农药防虫治病等。“四减”是指在柑橘春梢萌发至开花期(3月上旬—4月下旬)、夏梢抽发至幼果期(5下旬—6中旬)、秋梢抽发至果实膨大期(7下旬—8月下旬)和果实着色成熟期(10下旬—11月下旬),结合梢、花、果养护与调控,采取药肥混施减量增效措施来防治病虫害。例如,春梢萌发至开花期是柑橘病虫发生高峰期,可施用噻菌铜、吡唑醚菌酯、阿维螺虫酯、90%植物源甘油酯乳剂(A)300倍混合减量药剂;在5月下旬至6月初,可施用春雷·王铜、甲硫·戊唑醇、苦参碱、90%植物源甘油酯乳剂(A)300倍混合减量药剂,将植物源甘油酯作助剂,与减少50%用量的联苯肼酯、啶虫脒减量混用[8]。

3 结论

目前,我国柑橘生产存在一定问题。随着健康安全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柑橘品质有了更高要求。通过增加药肥施用量来追求高产、谋求效益是不可持续的,过量挂果不利于果树持续生产。同质化竞争条件下,通过降产稳产来提升品质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较大挖掘潜力。基于此,采用“以生态建园为基础,以减肥增效、节水控水为重点,以控单产、稳果量、提品质为目标,以减药绿防为保障”的“CPX”生产模式进行柑橘生产,并在合作示范单位成功应用。甲科冰糖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21年柑橘总产量为990 t,实现经济效益455.5万元;2022年柑橘总产量稳定在995 t,实现经济效益460.9万元。该合作社通过控制产量,使每667 m2柑橘园产果3 300~3 500 kg,使果实固形物含量提高2个百分点、酸度低于0.04%,在提高果实品质的同时,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该合作社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措施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总体来看,“一控、一提、两减”措施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为柑橘生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生产管理模式,应用该生产模式管理技术将有助于改变柑橘挂果过量、肥药过多、效益不高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夏龙腾,欧阳敦君,宋婷,等. 湖南永州特色柑橘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J].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3(3):42-45.

[2]武松伟,梁珊珊,谭启玲,等.柑橘营养特性与“以果定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21(1):12-21.

[3]雷靖,梁珊珊,谭启玲,等. 我国柑橘氮磷钾肥用量及减施潜力[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9):1504-1513.

[4]俞巧钢,孙万春,叶静,等.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橘园土壤培肥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3(4):755-762.

[5]陈棉.柑橘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4):31-33.

[6]赖多,邵雪花,肖维强,等.广东柑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模式[J].广东农业科学,2021(7):118-125.

[7]廖为财,刘杨,胡燕,等.赣州市柑橘黄龙病检疫防控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22(8):89-90.

[8]龚碧涯,卢慧林,刘慧,等.植物源甘油酯及其减药组合对3种柑橘害虫的防控效果评价[J].中国南方果树,2021(6):25-2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