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模式下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赵华
摘 要: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参与主体,因而采用协同治理是较为理想的管理方式。但在目前的协同治理中,信息共享方面存在安全隐患。以山东省农产品供应链为例,从农产品供应的生产规模、组织程度、基础设施、信息应用等各个方面展开分析,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等确定影响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农户、物流、市场、消费者、企业、政府六方协同治理的建议,并将区块链技术嵌入农产品供应链的协同治理,从而打破信息约束,保障信息安全。形成“技术+制度”双重逻辑下的治理方案,对促进农产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区块链;农产品;多元协同
中图分类号:TP311;F32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3-150-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3.036
0 引言
农产品供应链具有特殊性,从田间的生产、采摘,经过储运、销售,到达餐桌,整个链条涉及诸多环节。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狭长,不仅导致流通成本高,还使得流通效率低,流通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对于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协同治理方面的研究。石萌等[1]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结构问题,提出了链条涉及各方协同治理的解决方案;戴恩勇等[2]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研究对象,对农业经营方、渠道商方、农产品物流方及政府的四方协同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协同目标、运行机制和环境保障等方面对协同治理模式进行了体系搭建。
第二,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监管体系的研究。徐佳丽等[3]以网络为依托,从“互联网+”的角度,探索一种基于网络的监管方式;郑海芳等[4]以泸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例,针对农产品供应链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监管、执法、检测三大体系建设,加大检查力度,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和执法效能等对策。
第三,区块链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乔鹏程等[5]根据区块链具有的特性,提出其赋能粮食产业的3条路径(全链智能监控、链上信息保障和链上管理扁平化),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朱盼盼等[6]针对目前农产品溯源体系中存在的数据真实性、完整性不足及监管协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将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供应链相结合,实现农产品供应链数据的正向跟踪和逆向溯源,为农产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增加科技助力。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关于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的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从现有研究来看,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对影响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分析需要继续深化;②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研究尚有不足;③区块链在农产品供应链应用中的信息安全研究有待完善。笔者以山东省为例,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调研,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借助区块链技术形成多元协同模式构建其安全保障体系,旨在降低流通成本,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1 区块链技术简介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前沿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它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同时借助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生成和更新数据。区块链技术通过密码学手段,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在区块链系统中,各参与主体产生的交易数据会被打包成数据区块,这些数据区块按时间顺序排列形成数据链条。由于所有参与主体共享这一相同的数据链条,且无法单方面篡改,因此可以有效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在区块链系统中,任何信息的修改必须经过约定比例的主体同意,并且只能添加新的信息,无法删除或修改旧的信息。利用区块链系统的这一特性,可以实现多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和一致决策,确保各主体身份和交易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公开透明性。
2 农产品供应链运行现状分析
2.1 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模式简介
农产品供应链的两大重要节点分别是上游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和下游的农产品销售。农产品供应链的类别可以根据核心企业的不同进行划分,一般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是批发企业、加工企业、连锁超市、农民合作组织、第三方物流企业等。
2.2 农产品供应链运行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状况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需要较为成熟的信息技术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由于信息化水平较高,部分地区已经拥有相对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然而,在我国相对贫困地区,由于信息化发展落后,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地区甚至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这些地区普遍面临人员、设备短缺,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
2.3 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统计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根据农产品供应链中人员、设备、环境等各方面的要素情况,以及影响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的诸多因素所占比重,得到下述比较矩阵,见表1到表6。
在生产环节,由于农业生产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加上部分农户缺乏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导致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运输和销售环节,由于物流效率低下和储存不当等原因,农产品容易损坏变质。当下,农产品供应链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组织化程度低、物流环节损失率高、信息准确度低、相互制约性差等问题。
3 影响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因素分析
影响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3.1 生产环节方面
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起点,生产环节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品种选择、环境因素、管理方式和技术应用等多个因素,都会影响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品相。
3.2 流通环节方面
在物流过程中,农产品的保存环境和运输方式都可能对其品质产生影响。不恰当的保存环境可能导致农产品变质,而不合理的运输方式则可能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3.3 市场供需及监管方面
农产品种类繁多,市场供需状况各异,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都会对供应链成本造成显著影响。如果监管缺失或不到位,就可能会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
在农产品的供应过程中,除去部分规模经济和政策文件之外,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要保障信息准确、完整和及时,就需要采用合适的信息技术。
4 区块链技术对农产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4.1 保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的真实有效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都能公开透明地被记录和存储,从而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农产品的来源和品质,从而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4.2 实现农产品信息溯源
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全程可追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记录和追踪[6]。这种全程可追溯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真实情况,也方便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和追溯,从而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4.3 促进农业生态建设
采用区块链技术还有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紧密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农民、加工企业、物流企业、销售商等进行紧密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从而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5 多元协同模式下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
农产品供应链条上的参与主体众多,应确保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参与者与监管者能够紧密合作。多元协同机制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避免信息失真带来的安全隐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产业。
5.1 区块链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网络架构
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保障体系,须全面考虑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同时注重布局的合理性、便捷性及功能的完善性。多元主体应借助区块链技术,通过制度创新与机制优化,制定出一套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保障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治理、互利共赢的局面,还可以推动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对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管理中各主体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形成农户、消费者、企业、政府等相关方的协同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旨在保证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通过“技术+制度”的双重逻辑治理优化体系,不仅降低了流通成本,更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5.2 多元协同模式下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具体应用
5.2.1 借助区块链网络架构,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共享能力
信息共享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因市场波动导致的风险。农户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合理安排农用物资、生产力等生产资料,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易,从而提高交易效率,扩大交易市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2方面的具体措施。
第一,积极推广“电子农务”。农业信息平台是连接农户与有效信息的中介。信息员通过手机短信将农产品的价格、产量等信息传递给农户,从而消除了交易的盲目性。
第二,搭建农产品信息平台。这一平台不仅允许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成员共享和交换农产品的具体信息,进行问题讨论和解答,还能直接进行交易,可大大提高交易效率,并确保交易的安全性。此外,平台还可以增设科学普及板块,普及农产品相关知识。消费者也可以在平台上提出需求,推动农业从传统的推式模式向消费者订单驱动的拉式模式转变。
5.2.2 利用区块链的信息共享,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
规模是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地域的具体情况,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可寻找投资商,开展人才培训,使其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同时,借用土地流转等手段,进行规模化生产,可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运作效果。
第二,利用规模经济助力专业化分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跨界融合,农业可以与工业、服务业相互支持,实现特色创新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价值,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有助于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农业产业衍生出来的附加产业,主要通过提供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服务,为现代农业增值赋能,服务于现代农业体系,为现代农业创造更多的生产价值。
5.2.3 区块链技术赋能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
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赋能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信任机制。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得数据无法被篡改,同时区块链的透明性也让农产品供应链上各参与方能够实时查看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建立信任关系。
第二,实现全程追溯。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的信息,包括生产日期、产地、生产者、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等,从而实现全程追溯,提高监管效率。
第三,提升检测效率。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将农产品质量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区块链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多方验证。这有助于减少重复检测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第四,保障数据安全。利用区块链技术中的加密技术可以保护农产品质量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同时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也使得数据不易丢失,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总之,区块链技术可以赋能农产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区块链具有信息共享、防篡改等特性,有助于建立信任机制、实现全程追溯、提升检测效率、保障数据安全和促进信息透明等,从而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萌,石瑞,韦云君,等.“互联网+”生鲜类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协同治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3):61-63.
[2]戴恩勇,杨芳,李金亮,等.基于全产业链的长沙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治理路径[J].物流技术.2023(2):1-4,73.
[3]徐佳丽,姚斌,高军,等.基于“互联网+”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2023(11):54-56.
[4]郑海芳,戴浩,金伟,等.浅析泸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23(11):124-126.
[5]乔鹏程,金铭泉.区块链赋能西藏农业粮食供应链优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4(1):146-152.
[6]朱盼盼,张予倩,康豫,等.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供应链溯源管理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4(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