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地区钩藤育苗及竹林下种植技术

作者: 刘艳 舒义家 肖石钢

摘 要:为进一步拓展桂北地区林下钩藤种植业的发展空间,增强钩藤在桂北地区产业扶贫和巩固脱贫成果中发挥的作用。先阐述钩藤的生态习性和利用现状,并根据资源县资源林场进行的林下钩藤生产实践,总结适合桂北地区生态环境的钩藤育苗及竹林下种植技术,为桂北地区钩藤种植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在竹林下钩藤种植生产实践中,要抓好壮苗培育、科学整地、适时栽植、抚育管理等关键环节,从而实现钩藤的速生丰产,持续提升林下钩藤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桂北地区;钩藤育苗;竹林;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7.19;S759.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4-80-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4.015

0 引言

钩藤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材,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列入广西区域特色药材目录[1]。近年来,桂北地区林下中草药种植业快速发展,钩藤已成为桂北地区脱贫增收致富和发展林药复合经营的重要中药材之一,当地主要在杉木、油茶、松木等林下种植钩藤。为了进一步拓展桂北地区林下钩藤种植业的发展空间,资源县资源林场对钩藤苗木培育及竹林下种植技术进行实践,为充分利用桂北地区丰富的竹林林地资源、促进钩藤林下种植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钩藤生态习性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公布的信息可知,中药材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ncaria hirsuta Havil.)、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 (Oliv.) Hav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 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2],而桂北地区林下种植的多为钩藤、大叶钩藤和华钩藤。

钩藤别名金钩藤、吊藤、金钩莲、大钩丁等,为常绿木质藤本植物,长度可达10 m。钩藤花序为头状;叶片呈卵形,正面光亮,背面生有粉白色束毛;单生叶腋,叶腋有成对或单生的钩(顶端尖锐,向下弯曲)。中药材钩藤是由采集到的带钩茎枝加工而成的。华钩藤与钩藤在形态上的差别在于华钩藤叶片无毛、多为三角形至圆形;大叶钩藤的叶片革质,较华钩藤与钩藤更大[3]。钩藤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对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宜在年降水量为1 400 mm、年平均气温为19 ℃的环境中生长,其在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壤土地块中生长良好。桂北地区野生钩藤1 a可抽梢3~4次,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山谷溪边的疏林、林缘、林地、沟谷中。桂北地区4—8月光照充足、降雨充沛,是钩藤生长的高峰期。

2 钩藤育苗技术

钩藤的育苗方式主要有播种育苗、扦插育苗、组织培养育苗、分株育苗等。在桂北地区钩藤苗木大规模生产中,主要采用播种和扦插这两种育苗技术。

2.1 播种育苗技术

2.1.1 苗床整理

桂北地区的钩藤播种育苗通常是在11月至次年3月进行的,需要在播种前30 d完成整地工作。选择肥力中上等、土质疏松的壤土、砂壤土地块作育苗地,要求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排水设施完备。育苗前,每667 m2的育苗地按1 500 kg的施肥量均匀撒施腐熟有机肥,并对土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 cm,捡去土中的石块等杂物,并耙平耙细,按宽1 m、高15 cm、畦间距50 cm来做畦,长度则视育苗数量而定。播种前7~10 d,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对土壤进行消毒,施药量以药液渗入畦面以下5 cm土壤为宜。

2.1.2 种子处理及播种

在桂北地区,钩藤种子的成熟期为9—11月。为确保种子的成熟度达到要求,应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集种子。选择2 a生及以上、种子产量高、生长健壮的母株,采集成熟的蒴果,将其晾晒至果荚干透后,揉搓出种子,并筛出其中的杂质,再置于4 ℃以下的干燥环境贮藏。播种前1 d,将种子用50 ℃的温水浸泡,每1 h搅拌一次,待水冷却至室温后捞出种子,并将其放入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赤霉素A3溶液中浸泡12 h。浸泡结束后,用清水冲洗种子,将种子与细沙按1∶10的体积比搅拌均匀,并均匀撒播至苗床上,播种量为0.5 g/m2。播种后,用喷雾器浇1次透水,并搭建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从而保持苗床湿度。

2.1.3 播后管理

2.1.3.1 温度管理

播种后,应控制拱棚内的温度为18~25 ℃,温度过高时要揭开拱棚两端的薄膜进行通风。

2.1.3.2 水分管理

幼苗出土前,拱棚内的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即可。若苗床表层土壤发白,要及时浇水,应使用喷雾器或拱棚式喷雾装置进行浇水。

2.1.3.3 遮阴

待幼苗出土后,应对幼苗进行轻度遮阴处理。尤其是在6—8月的高温期,要撤掉薄膜,在拱棚上覆盖透光率为55%~75%的遮阳网,从而避免阳光灼伤幼苗[4] 。9月初,可撤掉拱棚和覆盖物。

2.1.3.4 除草

若苗床中长有杂草,应及时进行人工除草。除草时要避免松动幼苗,并在拔草后喷水,从而使幼苗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

2.1.3.5 移栽

当苗木株高为20~30 cm时,可将其移栽至苗圃中培育壮苗。移栽时,抹掉苗木顶芽,并带土团移栽,苗木株行距为10 cm×10 cm。

2.1.3.6 肥料管理

移栽30 d后,在种植行间撒施复合肥[总养分含量≥45%, m(N)∶m(P2O5)∶m(K2O)=15∶15∶15],每667 m2施肥量为10 kg。移栽后第3个月再施肥一次,施肥量与第一次相同。施肥后要及时喷水,这样有利于肥料渗入土壤。

2.1.3.7 出圃

培育苗木1 a或2 a后,选择地径≥0.7 cm、高0.8~1.0 m、茎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出圃栽植[5]。

2.2 扦插育苗技术

2.2.1 苗圃准备

桂北地区钩藤扦插育苗一般是在3—4月进行的,要在育苗前30 d完成整地。选择地势平坦的地块作为苗圃,平整土壤后,按宽1 m、高10 cm来做畦,在畦面上铺过筛的黄心土,或铺用黄心土(5份)、细沙(2份)、腐熟厩肥(2份)、草木灰(1份)均匀混合的营养土,厚度为10 cm。在扦插前7 d,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苗床喷雾消毒。

2.2.2 插穗采集

为了保持插穗的含水量,插穗要随采随插。选择2 a生及以上、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母株,采集其中上部半木质化带芽枝条,并将枝条剪成插穗,每根插穗长20~25 cm、带2~3个芽。插穗的上部剪平,下部削成斜口。将采集的插穗下部(1 cm处)浸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中20 min,并用清水冲洗,再将插穗下部1 cm长的部分浸入质量浓度为600 mg/L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5 min后再进行扦插。

2.2.3 扦插

按株行距(15 cm×20 cm)将处理好的插穗插于苗床中。扦插前,用木棍在苗床上垂直打孔,深度为插穗长度的1/3。放入插穗后,用手挤压插穗周围的土壤,使插穗与土壤紧密接触。扦插后要搭拱棚,并覆盖塑料薄膜,再罩上透光率55%~70%的遮阳网。

2.2.4 扦插后的管理

2.2.4.1 温度管理

应将拱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5~30 ℃,若遇高温天气,要及时通风降温。8月上旬,可在每天早晨、傍晚揭开两侧薄膜进行炼苗。

2.2.4.2 水分管理

苗床的土壤湿度控制在75%~85%即可,待插穗生根后,湿度控制在50%左右。当苗床土壤表面发白时,要及时浇水,降雨天要做好苗圃的排水工作。

2.2.4.3 光照管理

插穗生根后,将原来的遮阳网撤下,更换为透光率为75%~85%的遮阳网。

2.2.4.4 肥料管理

插穗生根后,穴施复合肥[总养分含量≥45%,m(N)∶m(P2O5)∶m(K2O)=15∶15∶15]1次,每667 m2施肥量为5 kg。当新枝长到2~3 cm时,施尿素1次,每667 m2施肥量为10 kg。

2.2.4.5 出圃

扦插苗培育7~8个月或1 a后可出圃栽植[6]。出圃时,以选择地径≥1.5 cm、根系长度≥20 cm、新枝长度≥20 cm的健壮苗木为宜。为了提高苗木栽植的成活率,也可继续培育2 a生大苗。

3 桂北地区竹林下钩藤种植技术

3.1 林地选择

根据钩藤的生长习性,应选择海拔在1 000 m以下、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竹林,坡度以20°以下为宜,坡向以阳坡、半阳坡为宜。桂北地区丘陵、山地的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山地黄壤、灰钙土为主,在竹林下种植钩藤时,应选择红壤、黄壤。种植钩藤时宜选择新造竹林、竹林边缘或疏竹林地,而华钩藤和大叶钩藤适合在各种林相的竹林中生长。

3.2 整地

桂北地区林下种植钩藤的适宜栽植期为1—3月和11—12月,应在栽植前30 d完成整地,以利于土壤熟化。桂北地区人造竹林的竹子行距多为3 m或4 m。整地时,在竹子栽植行间顺坡向设置宽为1 m或2 m的钩藤种植带,并清理种植带上的杂草、杂灌,翻耕深度为20~25 cm,捡走石块,对灌木伐根,将种植带耙平耙细。按株距1.5~1.8 m或株行距1.8 m×2.0 m来挖栽植穴,长、宽、深均为40 cm。每个栽植穴内施入2.5 kg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并回填部分表土至栽植穴的1/2深度,将肥料与表土充分混合。

3.3 栽植

选择在阴天或雨后栽植钩藤。苗木出圃前1 d将苗床浇透水,起苗时保留苗木根系宿土。苗木主根保留20 cm长,剪掉过长的部分;苗木主茎在50 cm高度处打顶,剪口处应保留苗芽。将苗木放在栽植穴中央,舒展侧根,并分层填土压实,覆土深度以高出原土痕2~3 cm为宜,并修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

3.4 抚育管理

3.4.1 补植

栽植后的第20~25 d检查苗木成活率,要及时清除发现的死苗、病苗,并进行补植。

3.4.2 水分管理

钩藤栽植后的第1年,春夏两季若遇干旱,要及时浇水,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雨季若遇降水过多,要做好林地排水工作,以免苗木渍水。从第2年起,主要做好林地排水工作。

3.4.3 除草松土

栽植后的前2 a,由于钩藤植株尚未封行,要及时除草,避免杂草影响钩藤生长,可在每年的5月、7月清理钩藤行间的杂草。采用人工方式除草时,可将割下的杂草铺放于钩藤基部。采用化学药剂除草时,要使用对钩藤安全的除草剂,避免对钩藤产生药害和影响钩藤的商品性,可在杂草茂盛期喷洒30%丙草胺300倍液、24%烯草酮乳油1 000倍液或33%二甲戊灵浮油100倍液[7]。喷药时,要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书上的用量、浓度进行操作,并采用定向喷雾方式,以减小药害发生的概率。结合除草进行松土,可防止林地土壤板结,从而促进钩藤生长。钩藤定植后的第3年,可于5月进行1次松土除草。

3.4.4 施肥

栽植当年,可在栽植钩藤后的60~80 d内施一次肥,每株施复合肥50 g。栽植后的第2~3a,于3—4月每株施复合肥100 g,9—10月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 kg。施肥时采用环施或穴施的方式,将肥料放入施肥沟或施肥穴后覆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