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生朝天椒六大生产管理阶段及其关键技术

作者: 徐青 李文跃 申爱民 吉存良

摘 要:河南省种植的朝天椒以簇生类为主,有近50年的种植史。笔者对簇生朝天椒育苗期、麦椒共生期、摘心前后、花期至幼果期、膨果期至转色期、转色后至收获期这6个时期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总结,以期提高簇生朝天椒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种植户的收入,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最终实现绿色高产高效栽培这一目标。

关键词:簇生朝天椒;生产管理;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5-77-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5.016

0 引言

在实际生产中,簇生朝天椒的产量和品质受环境、管理技术、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且每个生长阶段的栽培管理都有关键点。把握簇生朝天椒关键时期栽培管理的关键点,才能有效提高簇生朝天椒的产量和品质。根据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笔者总结出簇生朝天椒育苗期、麦椒共生期、摘心前后、花期至幼果期、膨果期至转色期、转色后至收获期这6个时期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对簇生朝天椒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育苗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1.1 温度和光照管理

簇生朝天椒的育苗期一般为每年的2月中旬到4月上旬。播种后到出苗前,拱棚内白天温度应尽量维持在30 ℃,夜间温度应尽量保持在15~20 ℃。当超过70%的种子出土后,要及时揭去覆盖在苗床上的地膜。苗出齐后,大棚内的温度白天应保持在20~25 ℃、夜间应保持在15~18 ℃。晴天温度较高时,于10:00—16:00进行放风,放风口由小变大,并注意变换风口位置,使苗床各个部位的温度保持一致。育苗时,应覆盖新棚膜,并清除棚膜上的杂物,从而使棚内拥有更好的光照条件[1]。

1.2 水肥管理

要确保育苗床不缺墒、不缺水。若苗床缺水,要及时浇水。浇水后要注意放风,避免因棚内湿度过高而导致病害发生[1]。当苗床肥力不足而导致苗子瘦弱纤细时,可叶面喷施0.2%尿素溶液和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补肥。

1.3 覆土间苗

当幼苗株高在2 cm及以上时,在保证苗床水分充足的前提下,可在叶片上的露水完全蒸发后,在床面上均匀撒一层0.5 cm厚的干细土,并于10~15 d后浇1次小水,再均匀撒1次0.5 cm厚的干细土,使床土上干下湿、上实下虚,能有效预防椒苗徒长及猝倒病。在苗期要进行1~2次剔苗,从而清除病苗、弱苗,并结合剔苗来彻底清除田中杂草。

1.4 及时防治苗期病害

朝天椒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可喷施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进行防治[1-2]。

2 麦椒共生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2.1 水肥管理

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进行灌溉,从而满足小麦和朝天椒对水分的需求。此外,根据小麦和朝天椒的需肥特点进行施肥。由于小麦需要的氮肥和磷肥较多,朝天椒需要的钾肥和氮肥较多,在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比例。每667 m2小麦田施入氮肥15~20 kg、磷肥10~15 kg、钾肥5~10 kg;每667 m2朝天椒田施入氮肥15~20 kg、磷肥5~10 kg、钾肥10~15 kg。

2.2 害虫防治

2.2.1 蚜虫

在蚜虫发生初期,可使用黄色粘虫板对其进行诱杀;也可在地面覆盖银灰色塑料薄膜,用来驱避蚜虫;还可选用1.5%苦参碱可溶液剂、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等药剂对蚜虫进行防治。

2.2.2 白粉虱

可用黄色粘虫板来诱杀白粉虱成虫;也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22%联苯·噻虫嗪悬乳剂、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等药剂对白粉虱进行防治。

3 摘心前后管理的关键技术

簇生朝天椒果实主要生长在侧枝上,当椒苗顶端长出花蕾时(12~14片叶),要及时进行摘心处理。摘心不宜过晚,过晚会影响侧枝生长。若植株长势弱,可不摘心打顶。此外,要根据品种要求对簇生朝天椒进行摘心,对不需要摘心的品种,可不摘。摘心后的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可根部施用复合肥或尿素溶液,隔14 d左右施肥1次。每667 m2追施尿素6~8 kg,施肥后要及时浇水。

4 花期至幼果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4.1 需水管理

在朝天椒花期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浇水。朝天椒花期一般在夏季,此时雨水多,一般不浇或少浇水。当遇到土壤缺水时,于开花前或初期用小水浇,不可大水漫灌。如果田间出现积水,要及时排水,避免出现沤根的现象,有利于朝天椒的开花坐果。

4.2 预防“三落”

氮肥施用过多或不足、开花期遇到干旱或多雨、病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比例失衡等均会导致朝天椒出现“三落”(落花、落果、落叶)现象。在花期施肥时,要根据朝天椒的生长状况进行合理施肥,可施用高钾型肥料,保证朝天椒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开花前,可叶面喷施赤霉素+吲哚乙酸+芸苔素内脂,不仅能促进花芽分化、增强植株抗病抗逆性,还能促进植株根系生长、果实膨大发育,减少落花、落果的发生,有利于后期增产。

4.3 防止徒长

当水肥条件比较充足或氮肥施用过多时,易出现植株徒长或旺长的现象,可喷施多效唑、矮壮素、缩节胺、助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高浓度磷酸二氢钾进行控旺,调控朝天椒长势,健壮植株,促进朝天椒开花坐果。

4.4 化学除草

当杂草处于2~3叶期时,每667 m2田地可选用100~150 mL氟乐灵(需要混土使用)、50~60 mL精禾草克苗后除草剂、20~30 g盖草能苗后除草剂进行除草。使用除草剂时,要先小面积试用,没问题后再大面积使用。

4.5 病虫害防治

4.5.1 根腐病

在根腐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选用40%多·福可湿性粉剂、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1.5%咯菌·嘧菌酯颗粒剂等药剂对根腐病进行防治。

4.5.2 细菌性叶斑病

在细菌性叶斑病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每667 m2田地可喷施20%噻唑锌悬浮剂100~150 mL对其进行防治。

4.5.3 枯萎病

在枯萎病发生前或发病初期,可选用100亿个/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亿 CUF/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0.6%咯菌·嘧菌酯微乳剂、5%大蒜素微乳剂等药剂对其进行防治。

4.5.4 早疫病

在早疫病发病前,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对其进行防治。

4.5.5 病毒病

在病毒发病初期,可选用5%氨基寡糖素可溶液剂、2%宁南霉素水剂、0.5%香菇多糖水剂等药剂对其进行防治,每7 d喷洒1次,连喷3~4次。此外,对蚜虫、白粉虱、烟粉虱、蓟马等能传播病毒病的媒介要及早进行防治。

4.5.6 蓟马

可在田间设置蓝色粘虫板来诱杀蓟马成虫。在发现蓟马后,选用88%硅藻土可湿性粉剂、15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0.5 g/L噻虫嗪可溶液剂、11.8%甲维·联苯微乳剂、21%噻虫嗪悬浮剂、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等药剂对其进行防治。

4.5.7 烟青虫

可选用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600亿 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20亿 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等药剂对烟青虫进行防治。

5 膨果期至转色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5.1 施肥管理

在对处于膨果期至转色期的朝天椒补充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时要合理且充分,可喷施包含12种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包括果实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元素),从而能有效避免缺素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5.2 水分管理

要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且不要过度浇水,避免根部发生病害。此外,适当干旱有利于辣椒上色,因此可适当控制土壤湿度。

5.3 温光管理

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促进朝天椒果实的膨大和转色。对处于转色期的朝天椒,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朝天椒转色。若在朝天椒生长期遇到的阴雨天气较多时,可喷施催果类药物,用来辅助朝天椒转色,避免果实出现花皮现象。可用40%乙烯利40 g+20%萘乙酸5 g+磷酸二氢钾50 g兑水15 kg后,均匀喷施在叶面上。

5.4 病害防治

5.4.1 炭疽病

可选用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等药剂对炭疽病进行防治。

5.4.2 软腐病

可在雨前或雨后,选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液600倍液等药剂对软腐病进行防治。

5.4.3 日灼病

日灼病是指因高温、低温或温度剧变而对朝天椒植株造成的伤害。在高温地区,可因地制宜引种耐热、耐旱品种;合理密植和间作,采用大垄双行密植方式使植株相互遮阴,减少强光暴晒果实;与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间作,可起到遮阴的作用,减轻日灼危害;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枝叶繁茂,长势健壮,增强抗日灼能力;喷洒果实保护剂,从而在果实表面形成保护膜。

6 转色后至收获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6.1 水肥管理

在朝天椒果实转红后,应适当控制施肥量,避免因过度施肥而导致植株徒长。朝天椒果实转红后,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避免积水。在遇到干旱天气时,要及时浇水,以保证植株能正常生长。

6.2 植株修剪

朝天椒果实转红后,要对植株适当进行修剪,去除枯枝、病枝和弱枝,保证植株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露地栽种的朝天椒于9月中下旬长出的花蕾,霜前已无法长成,应及时摘除,促进养分能充分供应给有效果实[3-4]。

6.3 收获管理

朝天椒从开花到成熟一般需要50~60 d,应在椒果完全成熟、色泽深红、手摸果实发软时进行采收。若霜降来临前果实未全部红熟,可在采收前7~10 d对植株喷施40%乙烯利1 000倍液进行催红。霜降前应收获完毕,避免果实因受到霜冻危害而导致果实在晾干后出现着色不均匀的现象[5]。

参考文献:

[1]徐青,李文跃,李作明,等.簇生朝天椒编绳播种育苗技术[J].乡村科技,2023(19):83-85.

[2]郑中春,赵中华,田霞,等.潜江市特早春西红柿大棚栽培技术浅析[J].湖北植保,2023(5):81-84.

[3]董亚明.浅谈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民营科技,2015(5):232.

[4]潘海艳.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6):39.

[5]朱伟岭,芦志红,齐卫强,等.簇生朝天椒—小麦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19(5):205-208.

基金项目:河南省农业良种联合攻关项目“抗病抗逆辣椒良种攻关”(2022010501)。

作者简介:徐青(1970—),女,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辣椒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

通信作者:吉存良(1976—),男,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