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地区高产玉米品种筛选与综合评价
作者: 陈宏 蔡明鸿 杨世忠 马川
摘 要:为解决玉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对凉山彝族自治州主推的42个玉米品种进行区域试验观测与对比分析,并在前期创建的玉米现代农业园区中进行示范试验,总结出合适的选种与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海天9号、大天2416等8个优势玉米品种适合在四川省大部地区进行推广种植;神龙玉5号、均隆786等8个玉米品种因综合生产成绩较差,可作淘汰或慎选处置;其余品种要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种植。选择“粮(玉米籽实)-草(玉米秸秆)”双丰产和具有“短平快”特点的早熟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有利于实现玉米种植业的增产增效,为现代化种养循环农业园区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安全性筛选;高产试验;种养循环;增产增收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5-84-6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5.018
0 引言
在四川省全面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背景下,玉米作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需要尽快攻克玉米生产中的相关难题。笔者通过在会理市开展相关试验,得到一系列试验数据,并基于试验数据提出初步建议,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玉米品种的安全性筛选及开展高产试验示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的玉米品种共42个,包括凉山彝族自治州种子站提供的垦丰680、智玉108、美丫3号、海天9号、恩禾单1号、大天2416、神龙玉5号、天府玉48、绵白007、会玉336等10个玉米品种,会理市种子站征集的隆瑞888、春喜528、玉龙68、文单707、吉圣玉608、恩试529、均隆107、均隆786、均隆807、均隆567、奥星玉568、云佑49、隆单1615、隆单1604、凤单88、凤单99、正昊玉925、垦丰670、鸿翔1号、青青515、青青009、煌单1718、昊单808、吉东玉88、腾龙抗1号、芮单906、丁单3号、鑫白玉1号、金峰869、稻之玉117、鑫玉208、文单706等32个玉米品种。
1.2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会理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观光体验园内(东经102°14′691″、北纬26°36′983″),海拔为1 761 m,土质为改良的水稻土(中黏),前茬播种的是冬小麦,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上等。大区面积为200 m2,每个小区30行,行长10 m,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 m2。
1.3 田间管理
1.3.1 整地备播
于2023年6月4日进行一次深耕(30 cm),6月7日播种,6月25日进行一次性间苗、定苗,巡视田间出苗是否整齐,不齐时要补苗。
1.3.2 施用基肥和底肥
于6月7日每667 m2施用1 500 kg清粪水浸窝作基肥、1 500 kg厩肥作底肥;7月7日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7 m2混合施用46.4%尿素28.5 kg、12%过磷酸钙50.0 kg;8月16日进行第二次追肥,每667 m2施用46.4%尿素25.5 kg、复合肥(含氮20%、磷5%、钾5%的)64.0 kg,用作攻苞肥[1]。
1.3.3 中耕除草
在第一次追肥(7月7日)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于7月9日,每667 m2用25%硝磺·莠去津(硝磺草酮含量5%、莠去津含量20%)悬乳剂280 mL兑水后喷施,进行第一次的田间杂草防除;8月16日,结合追施攻苞肥进行第二次中耕和深培土;8月18日,每667 m2用52%丁·硝·莠去津(丁草胺含量20%、硝磺草酮含量6%、莠去津含量26%)悬乳剂80 g兑水后喷施,进行第二次的田间杂草防除[2]。
1.3.4 虫害防治
于6月26日,每667 m2用12%甲氧·虫螨腈50 mL,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洒,以防治草地贪夜蛾、越冬代玉米螟和食根叶甲;7月8日,每667 m2用9.1%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0 mL+吡丙醚20 mL兑水后进行喷洒,以防治草地贪夜蛾;7月30日,每667 m2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30 mL+吡丙醚8 mL兑水后进行喷洒,以防治草地贪夜蛾;8月17日,每667 m2用高氯甲维盐(含4.2%高效氯氟氰菊酯、0.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 mL兑水后进行喷洒,以防治草地贪夜蛾和二代黏虫[3]。此外,严格按照试验要求来进行病害防治。
1.3.5 灌溉
视土壤墒情,采取按需浇水、自然灌溉的方式。由于试验期间的雨水充足,故未进行大规模灌溉[4]。
1.3.6 病虫害监测
在定期监测时发现,神龙玉5号重感白斑病(7级),其余参试玉米品种未出现感病或高感病的情况。
1.3.7 集中收获期
于10月16日前后对试验区种植的玉米进行收割。
1.4 试验影响因子
受试验田前茬小麦晚收的影响,导致试验玉米播种期较常规种植的玉米推迟15 d左右,对田间植株早期齐苗产生一定影响。7月上旬,会理市多地发生冰雹和狂风等极端灾害天气,但试验区种植的玉米未出现植株倒伏、倒折等情况,实际影响较为轻微。7月中下旬,会理市持续干旱,对玉米植株的拔节进度及整齐度造成一定影响。7月底至8月初,试验区遭受极端暴雨灾害,12 h内的降水量达188 mm,试验田被水淹没,经紧急排水处理后,试验区种植的玉米未出现植株倒伏和倒折的情况,对试验影响不大。虽然会理市8月份的降水较多,但试验区种植的玉米能正常生长发育。草地贪夜蛾是试验期主要发生的害虫,在玉米出苗期叶片尚未完全展开时,草地贪夜蛾通过取食嫩叶为害。采用对症防控措施后,能迅速控制住虫情,其他病虫害基本未发生或极轻微。
2 结果与分析
在试验区、播种期、环境条件及管理方式均相同的前提下,对参试的42个玉米试验品种的安全性筛选及高产试验示范重点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凉山州种子站供试的10个玉米品种(试验区1)的生育期主要病害、籽粒性状及折合产量统计见表2,会理市种子站供试的32个玉米品种(试验区2)的生育期主要病害、籽粒性状及折合产量统计见表3。
2.1 玉米全生长期性状观测
参试的42个玉米品种的全生育期基本为100~130 d,主推的玉米品种生长期能减少7 d左右。出苗期为6~8 d,最早出苗的是在播种后的第6 d(6月13日),最晚出苗的是在播种后的第8 d(6月15日)。这说明参试的42个玉米品种的出苗期基本一致,7 d左右所有的苗株基本出齐。抽雄期一般在播种后的第63~67 d,最早抽雄的是在播后的第63 d(8月9日) 、最晚抽雄的是在播后的第67 d(8月13日),这说明参试的42个玉米品种的抽雄期基本相近,在即7 d内所有参试的玉米品种均会进入抽雄期。吐丝期一般在播种后的第65~70 d,最早吐丝是在播后的第65 d(8月11日),最晚吐丝的是在播后第70 d(8月16日),这说明42个试验品种的吐丝期基本相近,在7 d内全数吐丝。成熟期一般在播种后的第116~122 d,这说明42个参试品种的成熟期基本相近,在7 d内所有参试品种会相继进入成熟期。于10月16日对所有参与试验的玉米品种进行统一采收,并收归仓(库)
2.2 玉米植株性状观测
对所有参试玉米植株的性状进行观察(见表1),发现玉米株型以“半紧凑”型为主(21个,占比50%),其次为“平展”型(12个,占比29%),再次为“紧凑”型(9个,占比21%);所有参试玉米植株的株高范围为261~322 cm,株高在300 cm及以上的品种有海天9号(300 cm)、大天2416(311 cm)、天府玉48(303 cm)、绵白007(326 cm)、均隆807(302 cm)、均隆567(315 cm)、隆单1604(306 cm)、正昊玉925(300 cm)、垦丰670(309 cm)、鸿翔1号(310 cm)、腾龙抗1号(322 cm)等11个品种,占比26%;剩余31个玉米品种的株高均低于300 cm,占比74%。在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中,应尽量种植上述高植株的玉米品种,并将玉米秸秆用于畜牧养殖中,可实现粮草双丰、种养双赢。在所有参试的玉米品种中,植株整齐的有38个(占比90%),整齐度为“中”的有2个(隆瑞888、鑫玉208),“欠整齐”的有1个(神龙玉5号),“不整齐”的有1个(奥星玉568)。由于花丝颜色、花药颜色、穗位高、轴色等统计项目对此研究的参考价值不大,故不再赘述。在现代农业园区中,应尽量选择植株整齐且抗逆性抗病性强、产量相对较高的优势品种进行种植,“欠整齐”品种应慎选,并淘汰“不整齐”品种。
2.3 重点病害观测
2.3.1 试验1区观测统计
对试验1区的10个参试玉米品种所患病害进行分析后发现(见表2),大斑病发病程度为1级的玉米品种有8个(垦丰680、智玉108、美丫3号、海天9号、恩禾单1号、大天2416、天府玉48、会玉336),发病程度为3级的玉米品种有2个(神龙玉5号、绵白007);小斑病发病程度为1级的玉米品种有2个(大天2416、天府玉48),发病程度为3级的玉米品种有8个(垦丰680、智玉108、美丫3号、海天9号、恩禾单1号、神龙玉5号、绵白007、会玉336);灰斑病发病程度为1级的玉米品种有4个(垦丰680、大天2416、绵白007、会玉336),发病程度为3级的玉米品种有6个(智玉108、美丫3号、海天9号、恩禾单1号、神龙玉5号、天府玉48);普通锈病发病程度为1级的玉米品种有5个(垦丰680、美丫3号、海天9号、神龙玉5号、天府玉48),发病程度为3级的玉米品种有5个(智玉108、恩禾单1号、大天2416、绵白007、会玉336);白斑病发病程度为1级的玉米品种有4个(垦丰680、美丫3号、天府玉48、会玉336),发病程度为3级的玉米品种有5个(智玉108、海天9号、恩禾单1号、大天2416、绵白007),发病程度为7级的玉米品种有1个(神龙玉5号)。
2.3.2 试验2区观测统计
对试验2区的32个参试玉米品种所患病害进行分析后发现(见表3),大斑病发病程度为1级的玉米品种有14个(春喜528、玉龙68、恩试529、均隆107、均隆807、均隆567、凤单88、正昊玉925、垦丰670、青青515、煌单1718、丁单3号、稻之玉117、文单706),发病程度为3级的玉米品种18个(隆瑞888、文单707、吉圣玉608、均隆786、奥星玉568、云佑49、隆单1615、隆单1604、凤单99、鸿翔1号、青青009、昊单808、吉东玉88、腾龙抗1号、芮单906、鑫白玉1号、金峰869、鑫玉208);小斑病发病程度为1级的玉米品种有17个(隆瑞888、玉龙68、吉圣玉608、均隆786、均隆567、云佑49、隆单1615、隆单1604、凤单99、正昊玉925、青青009、昊单808、吉东玉88、芮单906、鑫白玉1号、鑫玉208、文单706),发病程度为3级的玉米品种有15个(春喜528、文单707、恩试529、均隆107、均隆807、奥星玉568、凤单88、垦丰670、鸿翔1号、青青515、煌单1718、腾龙抗1号、丁单3号、金峰869、稻之玉117);灰斑病发病程度为1级的玉米品种有14个(隆瑞888、玉龙68、文单707、恩试529、均隆107、均隆567、凤单99、鸿翔1号、青青009、昊单808、芮单906、丁单3号、鑫玉208、文单706),发病程度为3级的玉米品种有11个(春喜528、吉圣玉608、均隆807、云佑49、隆单1604、凤单88、正昊玉925、青青515、煌单1718、鑫白玉1号、金峰869),发病程度为5级的玉米品种有6个(均隆786、隆单1615、垦丰670、吉东玉88、腾龙抗1号、稻之玉117),发病程度为7级的玉米品种有1个(奥星玉568);弯孢菌叶斑病发病程度为1级的玉米品种有18个(隆瑞888、春喜528、文单707、吉圣玉608、恩试529、均隆107、均隆567、云佑49、隆单1615、隆单1604、凤单99、垦丰670、昊单808、芮单906、鑫白玉1号、稻之玉117、鑫玉208、文单706),发病程度为3级的玉米品种有13个(玉龙68、均隆786、均隆807、奥星玉568、凤单88、正昊玉925、鸿翔1号、青青515、青青009、煌单1718、吉东玉88、丁单3号、金峰869),发病程度为5级的玉米品种有1个(腾龙抗1号);普通锈病发病程度为1级的玉米品种有9个(均隆107、均隆567、隆单1604、凤单88、垦丰670、鸿翔1号、煌单1718、鑫白玉1号、文单706),发病程度为3级的玉米品种有23个(隆瑞888、春喜528、玉龙68、文单707、吉圣玉608、恩试529、均隆786、均隆807、奥星玉568、云佑49、隆单1615、凤单99、正昊玉925、青青515、青青009、昊单808、吉东玉88、腾龙抗1号、芮单906、丁单3号、金峰869、稻之玉117、鑫玉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