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色选机在水稻种子加工线上的应用
作者: 朱晓燕 王晓东 殷琴 徐平
摘 要:将光电色选机应用于水稻种子加工线,对光选前后种子发芽率、死种子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得出光选后的种子发芽率明显提高,死种子率显著降低,种子批质量有所提升的结论。研究结果证明:光电色选机应用于种子加工线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光选;发芽率;死种子率;光电色选机
中图分类号:S22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9-135-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9.031
0 引言
水稻在生长季节遇到恶劣的天气,不仅影响产量,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种子生活力。特别是,水稻灌浆后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容易形成穗发芽。江苏省里下河地区10月中下旬往往是阴雨连绵天气,导致该地区成熟较早的水稻品种穗发芽严重,造成种子黄粒、黑粒、粉化粒比例加重,严重影响种子品质[1]。面对这样的现实困境,如何确保种子的数量和品质,从而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是该地区众多种子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对此,传统的精选加工模式只能剔除部分空瘪粒,而目前光电色选机在粮食、农副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发展较快,特别是在大米加工分级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能够精准剔除大米中的浅黄、腹白、微小病斑等微色差杂质[2]。光电色选设备根据色选识别的原理,剔除稻谷中的不合格粒,从而提高种子批品质,使其达到国家质量规定标准,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2021—2024年,笔者团队采用光电色选机对5个水稻品种的不合格种子批进行了光选试验,为光电色选机在水稻种子加工流水线上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武育粳528、泰香粳1402、淮稻5号、镇糯20、南粳5718。供试设备:美亚牌臻系列杂粮色选机(型号:6SXZ-600CG2/600mCS2)、RTOP-B智能人工气候箱。
1.2 试验方法
在种子加工流水线末端增加设置美亚牌臻系列杂粮色选机,依托光学设备,增加一轮种子品质剔选流程。该色选机结构主要包括光源、光学镜头、检测传感器、控制电路和剔选装置等部分。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光学镜头将稻谷投影到检测传感器上,传感器根据稻谷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3]。当稻谷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与标准不符时,传感器会即时发出信号,控制电路接收信号后,通过剔选装置将黑米、黄米、红米、粉化米(胚萌动)及其他杂色米等不合格稻谷分选出来。同时,该款色选机还辅配红外精选设备,采用了高分辨率CCD传感器、高清镜头,具有选别精度高、效率高等特点。
1.3 试验设计和过程
此试验在江苏姜丰种业加工中心进行。对供试的种子先进行常规精选加工,选择2.0 mm筛片,经风筛选、比重选等流程达到一定的净度,将精选后的种子按900 kg为一个批次用囤包装载,逐包取样进行发芽试验。送检的样品种子经充分混合后,用数种设备或手工随机数取400粒,以100粒为1个重复,试验为4个重复,投入4个发芽盒中,加水浸泡(需24 h)后放入智能人工气候箱(箱温设置30 ℃恒温,光照模式设置为白天16 h,夜晚8 h)。发芽试验严格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GB/T 3543.4—1995)进行[4],根据试验结束记录的结果计算种子批初始发芽率。对初始发芽率检测不合格的种子批进行区间划分,大致按发芽率划分为3个区间(分别为80%~84%、75%~79%、<75%);对各个区间的种子批分别进行光选处理,再对处理后的种子按900 kg一个批次扦样进行实验室发芽率检测;试验过程严格按照初始发芽率检测方式进行,试验结束记录结果形成种子批最终发芽率。最后,将此检测结果与相对应的未经处理的种子批初始发芽率(CK)进行对比。
1.4 统计指标及方法
统计指标包括发芽率、死种子率。
发芽率计算公式见式(1)。
发芽率(%)[=正常幼苗数量100]×100% (1)
死种子率计算公式见式(2)。
死种子率(%)=[死种子数量100]×100% (2)
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见式(3)。
[x=x1f2+x2f2+χ3f3+…+Xkfkn],其中f1+f2+f3+…+fk=n (3)
式(3)中:[x]表示平均发芽率或平均死种子率;x表示发芽率或死种子率;f为发芽率样品个数;n为样品总个数。
试验所得数据采用Excel 2003软件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武育粳528光选后与光选前发芽率的变化
由表1的试验数据可得以下结论。①种子在经过光选识别剔除后发芽率可提高7.4个百分点(加权平均)。②初始发芽率越高,光选后发芽率越高,发芽率达标率越高。光选前初始发芽率为80%~84%的种子通过光选后达标率达76%,光选前初始发芽率为75%~79%的种子通过光选后达标率达47%,初始发芽率为64%~74%的种子通过光选后达标率几乎为0%。③光选后发芽率显著提高,主要是死种子率显著降低,这部分死种子就是粉化粒(胚萌动)、黄米粒和病粒(黑米)。④初始发芽率越低,剔除的死种子越多。初始发芽率为80%~84%的种子,光选后死种子率平均下降5个百分点;初始发芽率为75%~79%的种子,光选后死种子率平均下降8个百分点;初始发芽率为64%~74%的种子,光选后死种子率平均下降9个百分点。
2.2 淮稻5号光选后的结果
淮稻5号光选28个样品,发芽率无显著提高效果,如表2所示。经剥糙检测,发现该品种米色与穗发芽的粉化粒色差较小,相关结果应与品种成熟度和穗发芽程度有关,光选设备难以精准识别剔除。
2.3 镇糯20光选后的结果
镇糯20光选9个样品,发芽率无显著提高效果,如表3所示。通过二、三次光选试验,均无显著提高效果。经分析,应与糯性米粒的乳白色与粉化粒(胚萌动)色泽区别较小有关。
2.4 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光选后的效果
由表4至表7可见:武育粳528、泰香粳1402、南粳5718等品种光选前初始发芽试验中死种子率在15%以下的光选后都能显著提高发芽率,并将死种子率下降到10%以下。
3 光选设备在稻麦种加工线上的应用前景
试验证明,光选设备可以在以下情境中,为种子加工提供技术支撑。
3.1 受灾轻微的抢救措施
水稻种子收获前受灾程度轻微,常规精选加工后种子批初始发芽试验死种子率在15%以下的,有必要通过光选剔除部分死种子,将死种子率降低到10%以下。试验表明,采用该措施,优质食味粳稻的发芽率均能达标。若受灾程度较重(死种子率超过15%),则光选损耗过大,效果并不明显,不建议进行光选处理。
3.2 糯性品种品质提升的局限性
糯性米粒呈乳白色,与粉化粒(胚萌动)相似,光选机难以识别。光选可以剔除病粒(黑米)、黄米、红米等杂色粒,从而提高种子品质,但不能剔除粉化粒(胚萌动)。因此,如果糯性水稻品种的种子初始发芽率不达标,则不必再采取光选处理措施。相关试验同时证明,不合格种子与标准种子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差异越大,越易被分选出来,种子品质提升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种子品质提升的空间不大。
3.3 水稻自生稻的有效控制
自生稻的筛查是水稻田检的重要项目,以往只能通过田间去杂的方式解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效果有时还不理想,严重田块的种子只能进行报废处理。水稻自生稻的特点为籽粒细长、米色发红,可以利用光电色选设备的“色选+形选”功能进行精准剔除,将自生稻比例降至0.3‰以下。
3.4 光选设备在小麦种子加工上的应用设想
利用光选原理,将籽粒投影到检测传感器上,传感器对色差、形状、纹理等特征进行识别与分类。结合上述试验,可以合理推断,当小麦不完善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和生霉粒等)占比较高时,通过光选设备剔除不合格粒,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种子品质[5]。
综上,光选设备在稻、麦种子精选加工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严亚艳,周荣,鲍辉宇.水稻种子发芽率降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2016(1):159-160.
[2]孙六莲.我国色选机发展概况与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6,36(9):62-64.
[3]张会娟,胡志超,王海欧,等.我国谷物色选机概况及发展[J].农业机械,2009(12):54-56.
[4]李先玉,李浩,苏茹茹,等.水稻种子加工检验方法刍议[J],农业科技通讯,2022(1):207-209.
[5]谭艳琴,马玉侠.色选机在小麦不完善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小麦不完善粒检验方法的改进[J].现代面粉工业,2018,32(1):10-13.
作者简介:朱晓燕(1977—),女,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种子检验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