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对中山杉幼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 贺月芳 龙斌

氮肥对中山杉幼苗生长的影响0

摘 要:以中山杉406 1 a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了5个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处理及1个不施氮肥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对中山杉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对中山杉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量及光合参数存在显著影响。NO3--N与NH4+-N施入比例为50%∶50%时,中山杉幼苗株高、地径、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最高,是最适宜中山杉幼苗生长的氮素比例。

关键词:氮肥;中山杉;幼苗;生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1-115-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1.026

0 引言

中山杉(Taxodium 'Zhongshanshan')是柏科落羽杉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云南、重庆等地,具备良好的耐湿、耐腐蚀、耐盐碱特性。中山杉是我国重要的绿化树种,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生态建设、滩涂造林等领域[1]。

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构建过程中吸收最多的一种矿质元素[2]。常用的氮肥主要有硝态氮、铵态氮及酰胺态氮,不同作物偏好吸收的氮素在形态上有所差异。蔡东升等[3]发现硝铵比为8∶2时,“土豪”番茄幼苗生长效果最佳;王立冬等[4]发现,较高硝态氮浓度的混合处理最有利于木荷的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目前,有关中山杉适宜的氮素形态尚未见报道。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试验,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江西省永新县七溪岭林场。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2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756.9 h,无霜期为283 d,年平均降水量为1 530.7 mm。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中山杉406 1 a生扦插苗,用纯水彻底清洗幼苗根部,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测量幼苗初始鲜重,挑选长势一致的幼苗移入下直径为32.72 cm、上直径为37.56 cm、高度为42.36 cm的花盆内,花盆内装有6 kg栽培基质(珍珠岩与蛭石质量比为2∶1)。待幼苗缓苗10 d后进行试验,缓苗期间浇灌营养液(1/2Hoagland营养液)。试验用铵态氮为(NH4)2SO4、硝态氮为NaNO3。

1.3 试验设计

在自然界中,植物可利用的无机氮主要为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且土壤中NH4+-N和NO3--N通常以不同比例呈异质性分布。在异质性N环境下,林木对土壤环境中的NH4+-N和NO3--N有选择性地吸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N吸收偏好及利用效率。大量研究表明,不同供N量和铵硝态氮会影响植物的光合特性,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采取盆栽试验,研究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CK处理(不施氮肥)、T1处理(NO3--N与NH4+-N施入比例为100%∶0)、T2处理(NO3--N与NH4+-N施入比例为75%∶25%)、T3处理(NO3--N与NH4+-N施入比例为50%∶50%)、T4处理(NO3--N与NH4+-N施入比例为25%∶75%)、T5处理(NO3--N与NH4+-N施入比例为0∶100%)。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设置5株中山杉幼苗。各处理营养液中除NO3--N和NH4+-N浓度配比不同外,总氮水平保持一致(各处理组氮水平均保持在5 mg/kg),用HCl和NaOH调节pH值至5.5,加入C2H4N4以防止NH4+-N硝化。试验用NaNO3作为硝态氮。因此,在定容前用NaCl进行调节,确保各处理营养液内Na+浓度相同。各处理幼苗每5 d浇灌1次营养液,每次每盆浇灌100 mL。试验于2023年4—9月进行,为期6个月,共浇灌营养液26次。在试验过程中,除营养液不同外,其余管理方式均一致。

1.4 测量指标及方法

1.4.1 植株形态

试验结束后,分别测量幼苗株高、地径。

1.4.2 干物质积累量

试验结束后,将中山杉幼苗连根取出,洗净表面基质后,将地上部和地下部分开,于105 ℃下杀青30 min后,在75 ℃下烘干至恒重,分别测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计算干物质总积累量。

1.4.3 光合参数

在晴天上午,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量中山杉幼苗中部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对中山杉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不同形态氮素对中山杉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见表1。由表1可知,不同形态氮素对中山杉幼苗株高、地径均存在显著影响,随着NO3--N施入比例的降低、NH4+-N施入比例的升高,中山杉幼苗株高、地径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株高由CK处理的57.67 cm逐渐升高至T3处理的65.47 cm,接着降低至T5处理的60.72 cm,T2与T5处理、T1与T5处理中山杉幼苗株高差异不显著;地径由CK处理的9.69 mm逐渐增大至T3处理的11.49 mm,接着减少至T5处理的11.03 mm,T3与T4处理、T4与T5处理、CK与T1处理中山杉幼苗地径差异不显著。

由此可以看出,氮肥的施入可显著增加中山杉幼苗株高、地径,NO3--N与NH4+-N配施更有利于中山杉株高、地径的增加。NO3--N与NH4+-N施入比例为50%∶50%时,中山杉幼苗株高、地径为最高。

2.2 氮肥对中山杉幼苗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不同形态氮素对中山杉幼苗干物积累量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不同氮素形态对中山杉幼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总干物质积累量均存在显著影响。中山杉幼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整体在8.39~12.18 g,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T3处理(12.18 g)>T2处理(11.56 g)>T4处理(11.17 g)>T5处理(10.53 g)>T1处理(9.86 g)>CK处理(8.39 g),T2与T4处理中山杉幼苗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中山杉地下干物质积累量、总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趋势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基本一致,中山杉幼苗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整体在9.21~14.18 g,总干物质积累量整体在17.60~26.36 g。

由此可以看出,氮肥的施入可显著提高中山杉幼苗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总干物质积累量,NO3--N与NH4+-N配施更有利于中山杉幼苗生物量的提高。NO3--N与NH4+-N施入比例为50%∶50%时,中山杉幼苗干物质积累量为最高。

2.3 氮肥对中山杉幼苗光合参数的影响

不同形态氮素对中山杉幼苗光合参数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不同形态氮素对中山杉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蒸腾速率这4个光合参数均存在显著影响。随着NO3--N施入比例的降低、NH4+-N施入比例的升高,中山杉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这3个指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中山杉幼苗净光合速率由CK处理的8.70 μmol/(m2·s)逐渐升高至T3处理的11.63 μmol/(m2·s),接着降低至T5处理的10.16 μmol/(m2·s);气孔导度由CK处理的0.23 μmol/(m2·s)逐渐升高至T3处理的0.61 μmol/(m2·s),接着降低至T5处理的0.44 μmol/(m2·s),T3与T4处理中山杉幼苗气孔导度差异不显著,T2与T4处理中山杉幼苗气孔导度差异不显著;蒸腾速率由CK处理的2.88 μmol/(m2·s)逐渐升高至T3处理3.06 μmol/(m2·s),接着降低至T5处理的2.96 μmol/(m2·s),T2、T3、T4处理中山杉幼苗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CK、T1、T5处理中山杉幼苗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

随着NO3--N施入比例的降低、NH4+-N施入比例的升高,中山杉幼苗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由CK处理的304.67 μmol/mol逐渐降低至T3处理的198.44 μmol/mol,接着逐渐升高至T5处理的245.58 μmol/mol。

由此可以看出,氮肥的施入可显著提高中山杉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NO3--N与NH4+-N施入比例为50%∶50%时,中山杉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为最高,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为最低。

3 讨论与结论

不同形态氮素会影响作物生长,同时NO3--N与NH4+-N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不同[5]。在植物生长过程中,NO3--N与NH4+-N均是主要氮源,而适宜的NO3--N与NH4+-N施用比例对中山杉幼苗的生长研究尚未见报道。该研究发现,NO3--N与NH4+-N施入比例为50%∶50%时,中山杉幼苗株高、地径、干物质积累量为最高,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NO3--N与NH4+-N施入比例为50%∶50%最有利于中山杉幼苗的生长。同时,相较于较低浓度的NH4+-N,较高浓度的NH4+-N更有利于中山杉幼苗株高、地径的提高及干物质的积累,这可能与中山杉等针叶树种对铵态氮具有吸收偏好有关[6]。但并不是NH4+-N浓度越高越好,NH4+-N施入过多时,会抑制植物根系对阳离子的吸收,影响细胞内外渗透调节,导致体内离子平衡失调,同时过多的NH4+会进入植物细胞内并储存于液泡中,可能因细胞酸化而伤害细胞,甚至会产生铵毒效应[7]。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是植物物质积累的关键。该研究发现,NO3--N与NH4+-N混合施用比单一氮素处理更有利于中山杉幼苗的光合作用,NO3--N与NH4+-N施入比例为50%∶50%时,中山杉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为最高。

综上所述,不同氮素形态对中山杉幼苗生长指标、干物质积累量及光合参数存在显著影响。NO3--N与NH4+-N施入比例为50%∶50%时,中山杉幼苗株高、地径、干物质积累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为最高,是最适宜中山杉幼苗生长的氮素比例。

参考文献:

[1]周丽丽,李晓娟,陈志君,等.中山杉扦插及造林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24,47(2):41-43.

[2]李树斌,周丽丽,伍思攀,等.不同氮素形态对干旱胁迫杉木幼苗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0,26(1):152-162.

[3]蔡东升,杨文洁,段伊佩,等.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6):113-118.

[4]王立冬,梁海燕,王燕茹,等.不同氮素形态与配比对杉木和木荷幼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3,41(2):217-224.

[5]卢颖林,李庆余,徐新娟,等.不同形态氮素对番茄幼苗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122-130.

[6]闫小莉,林智熠,胡文佳,等.林木氮素吸收偏好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20,33(5):25-30.

[7]冯名开,李兰兰,颜妙珍,等.不同氮素形态肥料对油茶春梢生长的影响[J].广西科学,2022,29(1):201-20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