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户电商创业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 林茂辉 黄建新
摘 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电子商务逐渐变成农户电商创业的天然优质“土壤”。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2010—2023年所收录的农户电商创业有关文献的载文量、文章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分析,并绘制我国农户电商创业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电商创业研究领域内文献产出总体上呈迅速上升并趋于平稳的态势;该领域内的研究学者间合作密度较低;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主要是电子商务和乡村振兴。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互联网+”电商农户创业的研究、探索农村电商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及加强农户电商创业区域性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户电商创业;CiteSpace;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2-38-6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2.008
0 引言
近些年,互联网技术在国内农村范围内迅速推广、普及并得到广泛应用,电子信息化的时代促使电子商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以“互联网+农业”的新型农产品电商流通模式随之到来,互联网农村电商发展持续向好,充分激发农户电商创业的活力,可解决过去农户市场信息不对称、创业活动受限等诸多问题。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已有学者陆续加入对电商农户创业的研究队伍之中,但对相关文献综述性的可视化计量分析尚存不足。鉴于此,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10—2023年发表的农户电商创业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梳理农户电商创业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找出当前该领域内发展趋势及前沿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研究继续深化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1 研究方法
由美国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科学文献分析软件,通过知识可视化的方法来生成“科学前沿图谱”,可以分析相关科学知识在可视化的网络图谱中的分布规律和组织结构。笔者基于CiteSpace软件整理绘制农户电商创业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梳理研究出农户电商创业领域特定时间段内的研究趋势、主题热点及发展前沿。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了国内研究的前沿和核心成果,为此研究提供了具有可靠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数据和文献。为进一步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笔者以“主题=农户电商创业OR主题=农民电商创业”为检索条件在期刊总库中进行高级检索,共检出562条结果,经人工核实后删去非研究型及重复的文献,最终获得507篇农户电商创业研究相关文献,以此作为研究样本。
2 文献基本特征分析
2.1 文献产出时间分布分析
对筛选整理后的507篇农户电商创业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可以发现国内农户电商创业研究领域的文献产出量分布存在阶段性特征,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萌芽期(2010—2014年)。该时期,国内涉及电商农户创业研究领域的文献稀缺,仅有较少量的农村电商相关文献产出,总体发文量没有明显起伏变化,这可能与我国电商发展在农村地区起步较晚有关。
第二阶段:发展爆发期(2015—2017年)。该阶段,国内有关农户电商创业研究的发文量以极高的增长率逐年上升,并于2017年达到发文量阶段性最大值74篇。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该时期国家陆续出台农户电商创业相关政策,尤其自2014年以来的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强调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这些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先后出台,极大鼓励了国内农户开展电商平台创业,使得农户电商创业相关主题成为研究热点。
第三阶段:发展稳定期(2018—2023年)。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阶段关于农户电商创业相关研究的文献产出量较为稳定,说明国内学者对农户电商创业的相关研究逐渐成熟,发展趋于稳定阶段。
2.2 文献作者及合作网络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中将Node Types设置为Author,运行程序后得到农户电商创业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共现图谱(见图2),图中显示共有236个节点,某一节点越大,代表该作者的发文频率越高,其中以祝君红、仝爱华所代表的节点最大,均以4篇文章的发文量位列第一。依据普赖斯定律[1],计算得出农户电商创业相关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需要有2篇及以上的发文数量,统计得到共有30位核心作者,农户电商创业领域中这些学者具有较大贡献,这也符合图谱所示。
在合作网络方面,图2中显示共有66条连接(合作关系),网络密度为0.002 4,发文作者间合作网络密度较低,这表明:国内农户电商创业领域研究较为松散,各学者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仅有部分学者之间形成了合作团队,合作网络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特征,学者之间较弱的学术联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导致农户电商创业有关研究发展滞后,未来仍需关注如何加强各学者间在学术上的交流与合作。
3 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直观地体现农户电商创业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如图3所示生成农户电商创业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共包含254个关键词节点,55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7 1,连线大于节点,网络密度较大,说明各关键词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通过Network Summary Table获得详细参数,并依照频次和中心性这两个重要指标对关键词进行排序(见表1)。关键词词频达到20次以上的关键词有“农村电商”“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创业”“精准扶贫”“农村”及“电商创业”。从以上关键词可以看出:农户电商创业的实质就是农户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业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创业增收行为。具体结合图3和表1来看,“农村电商”“电子商务”“创业”是研究农户电商创业的核心主体[2];“农产品”和“农民创业”是农户电商创业研究的关键要素[3];“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电商扶贫”是研究农户电商创业不可或缺的政策和环境[4]。此外,若中心性大于0.1,则说明该关键词在整个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从表1可知“农村电商”“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创业”的中心性大于0.1,表明国内学者对上述主题有着较为充分的研究,且这些议题对农户电商创业研究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是整个网络中的中心“枢纽”,影响着该研究领域的发展与演进。
3.2 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
关键词的聚类图谱分析可以更好地剖析农户电商创业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变化、发展趋势。在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的基础上运行CiteSpace软件,进行LLR关键词聚类操作后获得农户电商创业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4所示,Modularity Q(简Q称值)=0.512 7,Mean Silhouette(简称S值)=0.813 3。一般认为,若Q值大于0.3,则认为聚类的网络结构显著;若S值大于0.5,说明聚类结果合理,若S值大于0.7,则意味着聚类结果是令人信服的。因此,可以认为该次聚类效果显著、可信度高。
根据各聚类和关键词的详细信息,以及对文献进行联系总结,将该研究领域热点归为以下4个方面。
3.2.1 农村电子商务的内涵(聚类#0、聚类#3、聚类#7)
农村电商是指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等网络信息技术手段,面向广大农村地区,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旨在促进与农业有关的生产经营者之间实现信息对接和交易的过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在经营上孤立无援(即原子化)的问题[5]。此外,农村电商的发展为提升农户经济收入创造更大可能性,其中信息技术和交通物流等基础建设得到很大改善,尤其是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可及性的提高,使得农户可以实现直接对接目标市场和消费者,农户借此机会能够增加农产品收入,农村电子商务所带来的经济示范效应极大鼓励了一批批农户投入电商创业热潮[6-7]。由此可知,农村电商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经营模式,优化了市场资源的配置,增强了农户的市场竞争力。
3.2.2 农户创业趋势(聚类#2、聚类#4、聚类#5)
农村、农户与农产品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农村地区农户的收入水平通常与当地农业农产品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农村在特色生态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天然的资源禀赋条件,农户利用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进行创业也成了其优势[8]。伴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农户中愈发普及,电商所提供的平台或渠道有效缩短了农产品流通环节,大大降低农户在农村创业的门槛,提高了农产品经营的竞争力,农产品的“崛起”进一步提升了农户电商创业的信心[9]。另外,农户电商创业往往具有集聚效应,这是由于当某一些农户在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获得成功后,会激励与吸引当地具有社会关系的其他农户有意识地效仿[10]。可见,当具备充足的条件时,在农村从事电商活动将成为农户未来的创业方向。
3.2.3 农户电商创业政策与环境(聚类#1、聚类#6)
农户电商创业领域研究离不开政策视角的分析。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出台带动了农村电商的发展,而农户又通过电商创业的途径,得以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和农村扶贫事业注入新的动力。已有研究表明,政策作为驱动因素对农户的电商创业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且电商创业政策对农户的激励效果会受到创业环境的影响[11]。因此,构建系统的政策体系为农户创造更好的电商创业环境尤为重要,已有学者基于“三大主体—研究焦点—作用过程—影响效应”构建电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系统体系框架[12]。同时,与单一政策相比,农村电商创业政策与其他乡村政策的协同发力,更能形成合力以促进农户乡村创业、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活富裕美满和乡村全面振兴大有裨益[13]。此外,从乡村振兴的视角来看待农户电商创业实践案例,现有研究归纳出“返乡青年创业带动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型、电商示范村引领型、电商创业平台助推型”4种可供农户选择的农村电商创业模式,以期为农户能够借助电商创业实现脱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14]。由此,接下来的农户电商创业领域研究应重视当前客观存在的相关电商政策与创业环境。
3.2.4 农户电商创业优化研究(聚类#8)
随着农村电商发展前景向好,农户电商创业队伍愈发壮大,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只有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撑起农村产业的兴旺[15]。研究发现,面对乡村振兴人才方面的需求,传统农户缺乏主动性,其内生动力无法激发,勇于创业、能用电商创业的人才缺口大,限制了农村电商的发展[16]。然而,现有一批爱农村、懂农业、讲理论、有技术、会经营的人,已经成为农村创业领域的重要力量,即新农人,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其自身具备“新思维—新理念—新营销—新组织—新知识”的特质[17],如何把这批新农人的新鲜血液注入传统农户身上,带动普通农户创业致富,会是未来可研究的一个议题。
3.3 研究热点演进趋势分析
关键词聚类的时区视图能够展示我国农户电商创业研究热点的演进过程及其发展趋势。如图5所示,将农户电商创业相关高频关键词投放到以时间为横轴的时区图谱中,可以看出农户电商创业研究的演进趋势。随着时间线的推移,各关键词间的弧线发生交织,各议题的研究不断发散产生联系。
具体分析,可将当前农户电商创业研究的发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15—2017年)为萌芽期,此时国内的农户电商创业研究刚起步,“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创业”“农民网商”等议题之间关联性较强,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展开,表现为对农村地区农户网商创业的电商模式、发展趋势、创业前景等进行研究。程宣梅等[18]指出发展农业预售、个性化定制和农业众筹等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户创业上的微观机制和有关问题。总体而言,这一阶段农户电商创业研究相关主题相对较少且处于探索阶段。第二阶段(2018—2020年)研究发展迅速,“精准扶贫”“互联网”“淘宝村”成为这一时期农户电商创业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数字经济“下乡”和互联网在农村区域的普及,逐渐发生以互联网草根创业推动为代表的包容性经济现象,即“淘宝村”的出现,其实质是农户利用电子商务创业所产生新的生产关系,解释为以商业模式(点)的创新复制带动区域产业(面)的发展[19]。同一时期,精准扶贫作为国家层面战略,如何解决贫困问题也是农户电商创业研究的需要,农户对创业脱贫致富的渴望、互联网技术及电商平台的发展、精准扶贫的政策保障,三者间的有效结合使农户的创业减贫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20]。第三阶段(2021年至今)为深化研究期,主要是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背景,其核心是利用农户电商创业研究着手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等主要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