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发布

作者: 尚照辉

国家数据局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从数字中国发展基础、赋能效应、数字安全和治理体系、国际合作、形势与展望等5个方面,总结了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展望数字中国发展前景。

《报告》提到,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左右;累计建成62家“灯塔工厂”,占全球总数的40%;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其中2023年网上零售额1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全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4 900亿元,增速快于网络零售总体增长水平。

《报告》显示,干部队伍数字素养提升工作加快推进。2023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分层级组织人社干部开展数字化业务能力培训,把数字素养纳入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四川、陕西、福建等省陆续开展干部队伍数字素养培训活动,解读数字中国战略部署,研讨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理论。农业农村部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面向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免费培训,2023年培训总人数达4.1万人,已覆盖全国3.4万个村庄。

《报告》指出,我国农业数字化稳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全国安装北斗终端农机超220万台(套),植保无人机总量近20万架,年作业面积突破21亿亩次,作业效率和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商兴农”成效显著。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 900亿元,较2019年的17 000亿元实现了年均10.01%的增长。2019—2023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占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从28.4%稳步提升至38.9%。

《报告》显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物联网、智能装备、遥感监测、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进一步深度融合,设施栽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种植业的数字化水平分别达到41%、32.8%、16.4%和21.8%,综合经济效益提高30%。农业农村部持续实施国家智慧农业建设项目,支持建设了31 个国家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和97个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遴选认定94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精选推介30个智慧农业典型案例。全国农业数字化相关企业注册量呈现加速增长,新增农业数字化相关注册企业4 491家,凸显了行业发展的活跃度和未来潜力。

《报告》提到,数字技术加快实现我国城乡资源高效配置。截至2023年6月,我国农村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6 787万人,普及率达22.5%;农村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到6 875万人,普及率达22.8%,较2022年同期增长0.7个百分点。数字技术拉近了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通过城乡空间融合,加快形成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城市数字旅游、社区团购与农村观光农业、制造农业、创意农业的深度融合,有效化解了农产品加工粗放、产业融合层次低等瓶颈问题。

《报告》强调,要进一步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将继续稳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持续提升,数字产业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落地生效将进一步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将进一步加快,并成为拉动数字经济增长新的爆发点。低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北斗技术的规模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农业信息化率将进一步提升。

(记者:尚照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