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县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

作者: 苏健源 周博扬 虞雪莹 黄皓宇 刘文洁 王胜颖

修文县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0

摘 要:猕猴桃作为贵州省修文县的特色农产品,在促进当地果农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修文县猕猴桃溃疡病呈多发重发态势,严重威胁当地猕猴桃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为有效防控猕猴桃溃疡病,助力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对修文县9个乡镇的猕猴桃种植园开展采样调查,总结当地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修文县洒坪镇与谷堡镇的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多在3—4月和9—10月发病。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角度提出防控技术措施。

关键词:修文县;猕猴桃;溃疡病;发病规律;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5-98-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5.020

0 引言

猕猴桃因具有口感良好、营养丰富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积极引进“贵长”“海沃德”及川猕系列等诸多猕猴桃品种,使猕猴桃产业成为当地特色产业之一。然而,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修文县猕猴桃栽培中的病虫害日益严重,尤其是猕猴桃溃疡病频发。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致病力强和难以防治等特点[1],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猕猴桃植株死亡,进而严重制约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基于此,对修文县9个乡镇的猕猴桃种植园开展采样调查,总结当地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以提升修文县猕猴桃品质与产量,助力当地猕猴桃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 修文县概况及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

1.1 修文县概况

修文县地处贵州省中部,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整体呈南高北低的特点,大部分地区海拔为1 180~1 450 m,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日照少。当地因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气候优势,适宜猕猴桃等果树的种植[2]。

1.2 修文县猕猴桃产业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引导下,修文县猕猴桃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2]。依托猕猴桃产业,修文县成功创建并获得“贵州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称号。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修文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113 3万hm2,挂果面积达0.893 3万hm2,已成为贵州省猕猴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年总产量达5.5万t,主要分布于龙场镇、久长镇、六屯镇、扎佐镇和六桶镇等乡镇,发展前景广阔。

2 修文县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规律调查研究

2.1 调查区域

笔者于2023年1—12月分别在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和久长镇等9个乡镇的猕猴桃种植园开展采样调查。

2.2 调查方法

在上述9个乡镇随机选择10个猕猴桃种植园进行逐株调查,仔细查看猕猴桃植株的新梢、叶片、枝蔓与花蕾等部位是否出现病斑或白色菌脓,判断猕猴桃是否发生溃疡病,并根据公式(1)计算猕猴桃种植区溃疡病发病率。

发病率=采样中感染溃疡病的植株数量/采样猕猴桃植株总数×100% (1)

2.3 调查结果

2.3.1 调查区域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率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修文县9个乡镇的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率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修文县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率为18.0%~26.3%,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洒坪镇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率最高,达26.3%;谷堡镇次之,猕猴桃发病率为26.1%;龙场镇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率最低,为18.0%。这可能与果园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3]。

2.3.2 修文县猕猴桃溃疡病发病时间规律

2023年1—12月,修文县猕猴桃溃疡病发病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修文县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时间变化特征较为显著,存在2个发病高峰期,分别是3—4月和9—10月,此期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率均超过30%。修文县猕猴桃在以上2个时期多发溃疡病的原因可能有2个。一是3—4月当地气温快速回升,此时猕猴桃正值萌芽生长期,树体生理活动增强,但此时多发倒春寒、大风等不良天气,极易导致树体遭受冻害或损伤,使其抵抗力下降,为溃疡病菌侵染提供可能。二是9—10月正值猕猴桃果实采收后期与落叶期,树体营养回流,树势减弱[4],但这一阶段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同样为溃疡病菌的繁殖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相比较而言,修文县猕猴桃溃疡病在春秋两季的发病特征明显不同。其中,春季发病较为迅速,病斑扩展快;秋季发病缓慢,但持续时间较长。出现这一现象可能与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树体生长状态和栽培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5]。

3 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治技术

3.1.1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优先选择栽种对溃疡病抗性较强的猕猴桃品种[6]。果农在引种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各品种的抗病性,并结合修文县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挑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从根本上提高猕猴桃树对溃疡病的抵御能力。

3.1.2 强化种苗检疫

修文县应构建完善的种苗检疫制度,严格做好种苗培育、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工作,从源头杜绝猕猴桃溃疡病的传播。修文县在引进猕猴桃种苗时,必须进行严格检疫,确保种苗不带溃疡病菌。

3.1.3 强化栽培管理

3.1.3.1 科学施肥

在猕猴桃栽培中,果农必须坚持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应合理配施氮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否则会因植株徒长而降低其抗病能力[7];还应适量补充微量元素,以增强树势。

3.1.3.2 适时灌溉

种植户应结合土壤墒情与天气情况合理灌溉,避免园内湿度过高或发生干旱胁迫;应选择适宜的灌溉时间,如清晨或傍晚,避免在高温时段灌溉;在雨季,还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避免果园积水。

3.1.3.3 合理修剪

果农应在冬季或病害较轻时段及时剪除病枝、病叶与病果,并集中销毁,以减少病原菌积累。在修剪过程中,果农使用的修剪工具必须严格消毒,以避免病菌传播[8]。

3.2 物理防治技术

在夏季高温时段,果农可翻耕园土,并在其上覆盖透明塑料薄膜,利用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将土壤中的病原菌、害虫等杀死,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冬季,果农可用硫酸铜、石灰、水、食盐按质量比1.0∶2.0∶10.0∶0.1配制波尔多液,对猕猴桃主干进行涂白处理,可以起到防寒、防冻、防虫和防病等作用。涂白时要注意涂抹均匀,涂白高度以1 m左右最为适宜。

3.3 生物防治技术

3.3.1 保护与利用天敌

在自然界,某些昆虫和鸟类可捕食携带溃疡病菌的害虫,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因此,果农可采取在果园中种植蜜源植物、提供栖息场所等措施来保护和吸引此类天敌[9]。

3.3.2 利用有益微生物

果农可在果园当中引入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对溃疡病菌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此类有益微生物可在猕猴桃树体周围的土壤中定殖,与溃疡病菌竞争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从而抑制溃疡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此类微生物还可促进猕猴桃植株根系生长,增强树体免疫力。

3.4 化学防治技术

3.4.1 药剂预防

种植户可在猕猴桃萌芽前及秋季落叶后,分别喷施一次杀菌剂进行预防。常用的杀菌剂有石硫合剂、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等,可以有效杀死树体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3.4.2 药剂治疗

在猕猴桃溃疡病发病初期,种植户可适当喷施化学药剂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药剂有噻菌铜、氢氧化铜和中生菌素等。种植户在使用上述药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和喷施,避免药剂浓度过高或过低,否则会影响防治效果。同时,要注意交替使用上述药剂,避免因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影响防治效果[10]。

4 结束语

当前,溃疡病已成为制约修文县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之一。调查发现,修文县洒坪镇与谷堡镇的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率较高,以3—4月和9—10月重发,轻则导致猕猴桃树势衰弱、减产,果农收益显著下降,重则摧毁整个果园。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技术手段已刻不容缓。因此,修文县相关部门及种植户应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和生物等多种防控技术,从选种、栽培管理到利用有益微生物等方面发力,努力降低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风险,助力当地猕猴桃产业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云.永泰县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策略[J].植物医学,2022,1(3):113-118.

[2]虞江,李渺,张文娟,等.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现状调查[J].贵州农机化,2022(1):41-43.

[3]周敏.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治策略探析[J].基层农技推广,2021,9(5):55-56.

[4]胡和香.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及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8):183-184.

[5]张咏梅.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治方法[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1(7):35-37.

[6]李春辉,刘锋,向绍鹏,等.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24,44(2):61-64.

[7]李晨,王天乐,刘巍,等.大别山区猕猴桃溃疡病发生情况与防控建议[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4(8):45-48.

[8]张莹.沂水县猕猴桃溃疡病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烟台果树,2020(2):46-47.

[9]罗淇.苍溪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控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20(5):38-40.

[10]李光花.猕猴桃溃疡病发病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J].果农之友,2022(1):43-44.

(栏目编辑:姜春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